1. 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它们的分子式一定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他们的分子式一定相同。( )
2. 有机物就是指有生命力的物质。( )
3. C−X 键极化度的大小顺序为 C−I>C−Br >C−Cl> C−F。( )
4. 含碳的化合物一定都为有机化合物。( )
5. 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为有机化合物。( )
6. 任何成 π 键的两个碳原子之间必定有σ 键。( )
7. p 键沿轨道轴垂直方向成键,重叠小、不稳定、能绕键轴自由旋转。( )
8. 有机化合物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
9. 由不相同的原子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
10. 氢原子的“酸”性大小顺序是:CH≡CH> CH2=CH2 > CH3−CH3。( )
11. 烯烃的亲电加成比炔烃活泼。( )
12. 对于烷烃,同碳数,支链数增加,熔点减少,但对称性增加,熔点增加。( )
13. 甲烷分子C−H 键的键能等于离解能。( )
14. 丙烷中含有环丙烷杂质,可加入溴水液洗涤后得到纯的丙烷。( )
15. 乙烷只存在两种构象:交差式和重叠式。( )
16. σ 键比 p 键稳定,成键原子可以绕键轴旋转而键不断裂。( )
17. 不同杂化轨道电负性顺序:sp>sp2>sp3 。( )
18. 所有的烯烃都有顺反异构现象。( )
19. 共轭效应沿共轭链传递时逐渐减小。( )
20. 对于双原子分子,其键能等于离解能。( )
21. 烷烃的溴代反应通常生成的产物是混合物。( )
22. 乙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比甲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强。( )
23. 氯乙烯分子中存在 p-p 共轭体系。( )
24. 1,3 –丁二烯分子中存在着p-p 共轭体系,故分子中键长平均化,体系内能降低,稳定性高。( )
25. Br2 的CCl4 溶液和酸性 KMnO4 溶液都不能用来鉴别乙烯和乙炔。( )
26. 1-丁烯与HBr 的加成反应在 H2O2 存在下生成的产物是符合马氏规则的。( )
27. 1,3-丁二烯和 1-丁炔是同分异构体。( )
28. 环己烷的椅式构象比船式构象稳定。( )
29. 有机分子中如果没有对称面,则分子就必然有手性。( )
30. 环丙烷含有丙烯杂质,可加入溴水洗涤后分离。( )
31. 拜尔张力学说认为环烷烃具有平面正多边形的结构,能够成功的解释所有环烷烃的稳定性问题。( )
32. 环丙烷是小环不稳定,因此环越大的环烷烃就越稳定。( )
33. 环丙烷、环己烷与烷烃性质相似,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34. 环丙烷具有特殊的活性,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35. 乙苯被高锰酸钾氧化为苯乙酸。( )
36. 环己烯 p 电子数为 2,符合 Hückel 4 n+2 规则,该化合物具有芳香性。( )
37. 萘、蒽、菲的p 键活性比苯分子高,因此萘、蒽、菲的芳香性比苯分子强。( )
38. 苯酚亲电取代活性高,主要是由于酚羟基与苯环的p-p 共轭效应所致。( )
39. 苯环卤代为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侧链卤代为自由基取代反应。( )
40. 有机物不完全燃烧能产生致癌烃,大多是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稠环苯环结构。( )
41. 萘与磺基相连,在命名时,磺基所直接相连的碳编号为 1。( )
42. 邻对位定位基都是使苯环活化的基团。( )
43. 苯环上烃基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羧基。( )
44. 凡是使苯环活化的基团,都是邻、对位定位基。( )
45. 烷基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反应,首先是 α-C 的氢被氯代。( )
46. 苯环上烃基只要 α 位有 H 原子就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
47. 间位定位基都是使苯环活化的基团。( )
48. 苯环的取代定位规律可以通过电子效应、空间效应来解释。( )
49. 萘的化学性质和苯类似,其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 β 位。( )
50. 有旋光性的分子必定有手性,必定有对映异构现象存在。( )
51. 两个化合物可以同时互为旋光异构体和顺反异构体。( )
52. 有机分子中如果没有对称中心,则分子就必然有手性。( )
53. 手性碳原子不是分子具有手性的必要条件。( )
54. 有旋光性的分子必定有手性。( )
55. 凡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旋光性。( )
56. D 型化合物一定为右旋物质,L 型化合物一定为左旋物质。( )
57. 卤代烷与碱作用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同时进行的:卤代烷与碱的水溶液作用时,是以取代反应为主。( )
58. 有机物中,卤素、氨基直接连在叔碳原子上,它们分别为叔卤代物、叔胺。( )
59. CH2=CHCH3 与 HBr 的加成产物为 CH3CH(Br)CH3 。( )
60. 有机物中,卤素直接连在叔碳原子上的卤代烃为叔卤代物。( )
61. 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为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 )
62. C−X 键的极性的大小次序是 C−F>C−Cl>C−Br>C−I。( )
63. 卤素为邻对位定位基,因而卤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比苯容易。( )
64. 仲卤代烃或叔卤代烃发生消除反应时遵守扎依采夫规则。( )
65. CH2=CHCl 为烯丙型卤代烃。( )
66. CH2=CHCH2Cl 为乙烯型卤代烃。( )
67. 卤代烃(CH3)3C−CH2Br,不能发生 β-消除反应。( )
68. CH3CHClCH2CH3 与 NaOH 的醇溶液反应生成 1-丁烯。( )
69. 氯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
70. 伯醇可以被氧化成醛,还能进一步氧化成酸。( )
71. 伯醇中只有乙醇可发生碘仿反应。( )
72. 醇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沸点比相对分子量相近的烃、醚、卤代烃要高,多元醇的沸点更高。( )
73. 苯酚与溴水室温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属于亲电取代反应。( )
74. 2-丁醇脱水成烯的取向服从查依采夫规则。( )
75. 伯、仲、叔卤代烷脱卤化氢的活性顺序为:伯>仲>叔。( )
76. 硫醇具有弱酸性,其酸性大于相应的醇。( )
77. 在生物体内,酶中的巯基与重金属盐结合,就会使酶失去活性而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 从而引起人畜中毒。( )
78. 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均为临床上常见的重金属解毒剂。
( )
79. 生物体内的乙酰辅酶 A 的结构属于硫醇酯。( )
80. 鉴别乙醇、异丙醇和叔丁醇可用 Lucas 试剂。( )
81. 能与 FeCl3 溶液显色的化合物分子中均含有酚羟基。( )
82. 含羟基的化合物都能进行分子内脱水。( )
83. 醚能以杨钅羊盐的形式溶于浓酸中,借此可与不溶于浓酸的烷烃或卤代烃相区别。
( )
84. 与醚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比醚高,是由于醇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的缘故。
( )
85. 羰基化合物都能被班氏试剂氧化。( )
86. Clemmensen 还原法能够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
87. 醛、酮与羰基试剂生成的肟、腙、缩胺脲等大都是结晶,具有一定的熔点,常被用来鉴别醛、酮。( )
88. 醇中只有乙醇可发生碘仿反应。( )
89. CH3OCH2CH2CH3 在 HI(浓)作用下生成 CH3 OH 和 CH3CH2CH2 I。( )
90.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 8 个碳以下的环酮与 HCN 的反应是亲核加成反应。( )
91. 醛都能被Tollens 试剂、Fehling 试剂和 Benedict 试剂氧化成相应的羧酸。( )
92. 羟醛缩合反应的机制属于亲核加成反应。( )
93. 醛的羰基上连有氢原子,可以被弱氧化剂氧化,而酮则不能被氧化。( )
94. 2-丁烯醛经催化加氢或金属氢化物还原,产物一致。( )
95. 羧酸衍生物发生水解反应活性为:酸酐>酯>酰卤。( )
96. 二元羧酸比一元羧酸更容易脱羧。( )
97. 在有机合成上可以利用氰化物和卤代烃制备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
98. 乙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
99. 羧酸的 α-H 比酮的 α-H 活泼。( )
100. 羧基中既存在羰基,又存在羟基(−OH),因此它应表现出醇和酮的性质,所以可与羰基试剂(如苯肼等)作用。( )
101. 羧酸衍生物水解的历程为亲核加成−消除。( )
102. 羧酸衍生物发生醇解反应活性为:酰卤>酸酐>酯。( )
103. 庚二酸在受热条件下,可发生脱水反应生成庚二酸酐。( )
104. 酰氯的水解属于亲电取代反应。( )
105. 丙二酸的酸性比乙二酸的酸性强。( )
106. 羟基酸加热都能够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 )
107. 在浓碱氢氧化钠存在下,β 羰基酸发生酮式分解反应。( )
108. 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衍生物叫取代羧酸。
( )
109. 羧酸的酸性强于相应的羟基酸。( )
110. 通常间羟基苯甲酸加热易发生脱羧反应。( )
111. β-羟基丁酸的酸性比β-丁酮酸强。( )
112. α-酮酸比 β-酮酸更易脱酸。( )
113. 邻羟基苯甲酸与 NaHCO3 反应生成邻羟基苯甲酸钠。( )
114. 胺类药物经酰化修饰后,可增加药物的脂溶性,降低毒性。( )
115. 苯胺与溴水室温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属于亲电取代反应。( )
116. 偶氮化合物由于存在长的共轭结构,一般在可见光下都有颜色。( )
117. 在水溶液中,胺的碱性强弱关系有:二甲胺>甲胺>三甲胺。( )
118. 氨基直接连在叔碳原子上就是叔胺。( )
119. 偶氮化合物是偶联反应的结果。( )
120. 叔胺分子中的氮上不连有氢原子,所以不能发生酰化反应和兴斯堡反应。( )
121. 叔丁醇和叔丁胺分别属于叔醇或叔胺。( )
122. 苯酚和苯胺不可以用溴水反应来区别。( )
123. 苯胺可以直接与硝酸和硫酸混合酸反应,得到硝基苯胺。( )
124. 乙酰胺含有羰基,因此可以和醛酮一样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
125. 所有的胺类化合物都能生成分子内氢键。( )
126. 呋喃和吡咯都属于具有芳香性的杂环化合物。( )
127. 吡啶和吡咯都属于杂环化合物,吡啶是六元环。( )
128. 杂环化合物不一定都具有芳香性。( )
129. 吡咯比苯更加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
130. 含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都属于杂环化合物。( )
131. 吡咯和吡啶的碱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吡啶>吡咯。( )
132. 嘌呤环是由嘧啶环和咪唑环稠合而成。( )
133. 2-硝基吡咯又叫β-硝基吡咯。( )
134. 磷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磷酸生成的酯。( )
135.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高级醇生成的酯。( )
136. 脑磷脂的水解产物可得到 4 种化合物:高级脂肪酸、甘油、胆碱和磷酸。( )
137. 必需脂肪酸就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的脂肪酸。
( )
138. 绝大多数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是偶数碳原子、直链、多元酸。( )
139. L-α-磷脂酸是磷酸甘油酯的母体,其“L”表示磷酸基的位置,“α”表示构型。( )
140. 蔗糖和乳糖可用银镜反应来区别。( )
141. 二糖都是有还原性的糖。( )
142. 蔗糖和麦芽糖不可用银镜反应来区别。( )
143. 葡萄糖在体内主要以环状结构的半缩醛形式存在。( )
144. 莫里许(Molish)反应为鉴定糖类的常用显色反应。( )
145. 醛生成缩醛需要消耗两当量的醇,而葡萄糖只需要消耗一当量的醇即得缩醛结构。
( )
146. 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而酮不能,果糖属酮糖,故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
147. 习惯上,氨基酸和糖类的构型都用D/L 标记。( )
148. β-D-葡萄糖和 α-D-葡萄糖是一对对映体。( )
149. 端基异构体是差向异构体。( )
150.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通过 α-1,4-苷键连接起来的还原性二塘。( )
151. 蔗糖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通过 α,β-1,2-苷键连接的还原性二塘。( )
152. 淀粉和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 )
153. 性激素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环戊烷多氢菲。( )
154. 胆固醇的基本骨架是环戊烷多氢菲。( )
155. 缩二脲反应是鉴定氨基酸的常用反应。( )
156. 碱性氨基酸分子的等电点小于 7。( )
157. 除甘氨酸外,天然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的相对构型都属于 L-氨基酸。( )
158. 缩二脲反应是指 2 分子脲加热时失去 1 分子氨生成缩二脲的反应。( )
159. 甘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为中性氨基酸,故其等电点等于 7。( )
160. 除甘氨酸外,天然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都有旋光性。( )
161. 蛋白质能够发生缩二脲反应。( )
162. α-氨基酸都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 )
163. 利用与 HNO2 的反应,可测定氨基酸中氨基的含量。( )
164. 某蛋白质分子水溶液 pH>7,则 pI<7。( )
1. 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包括( )
A、色散力 |
B、取向力 |
C、氢键 |
D、共价键 |
2. 根据当代的观点,有机物应该是( )
A、来自动植物的化合物 |
B、来自于自然界的化合物 |
C、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
D、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
3. 下列化合物偶极矩为零的是( )
A 、 CH3OH |
B 、 NH3 |
C、(CH3)O2 |
D、CBr4 |
4. 在离子型反应中化学键易发生( )
A、均裂 |
B、异裂 |
C、不断裂 |
D、既不是异裂也不是均裂 |
5. 下列不属于亲电试剂的是( )
A、CN– |
B、H+ |
C、Br2 |
D、FeCl3 |
6.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烷、乙烯 |
B、乙烯、乙炔 |
C、氯乙烯、溴乙烯 |
D、苯、2-丁烯 |
7. 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是( )
①有机物的组成 ②有机物的结构、性质 ③有机合成 ④有机物应用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8. 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环状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 )
A、烷烃 |
B、烯烃 |
C、芳香烃 |
D、卤代烃 |
9. 下列原子或原子团,按照取代基的次序规则,最大的基团是( )
A、–OH |
B、–NO2 |
C、–SO3H |
D、–Cl |
10. 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氰化钾(KCN) |
B、氰酸铵(NH4CNO) |
C、尿素(NH2CONH2) |
D、碳化硅(SiC) |
11.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 |
C、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
D、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
12. 属于烃基的是( )
A、C6H5CO– |
B、–CH2COOH |
C、–CH=CH2 |
D、–OCH3 |
13. 下列烃的命名哪个不符合系统命名法( )
A、2-甲基-3-乙基辛烷 |
B、2,4-二甲基-3-乙基己烷 |
C、2,3-二甲基-5-异丙基庚烷 |
D、2, 3, 5-三甲基-4-丙基庚烷 |
14. 不存在 p-π 共轭体系的是( )
A、苯酚 |
B、氯乙烯 |
C、苯甲醛 |
D、乙酰 |
15. 下列化合物中碳原子杂化轨道为 sp 的有( )
A 、 CH3CH3 |
B、CH2=CH2 |
C、C6H6 |
D、CH≡CH |
16. 下列不属于亲核试剂的是( )
A、FeCl3 |
B、OH– |
C、CN– |
D、CH3O– |
17. 引起烷烃构象异构的原因是( )
A、分子中的双键旋转受阻 |
B、分子中的单双键共轭 |
C、分子中有双键 |
D、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围绕C—C 单键作相对旋转 |
18. 化合物 的正确命名为( )
A、反-3-甲基-2-戊烯 |
B、顺-3-甲基-2-戊烯 |
C、E-3-甲基-2-戊烯 |
D、顺-3-甲基-3-戊烯 |
19. 下列离子中最稳定的为( )
A、(CH3)2CHCH2C+H2 |
B、(CH3)2CHC+HCH3 |
C、(CH3)2C+CH2CH3 |
D、CH3C+HCH2CH3 |
20. 下列化合物与Br2/CCl4 加成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
A、CH3CH=CH2 |
B、CH2=CHCH2COOH |
C、CH2=CHCOOH |
D、(CH3)2C=CHCH3 |
21. 丙烷的碳原子是以哪种轨道成键的( )
A、sp2 杂化轨道 |
B、sp 轨道 |
C、p 轨道 |
D、sp3 杂化轨道 |
22. 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 )
A、己烷 |
B、庚烷 |
C、3-甲基己烷 |
D、 2-甲基戊烷 |
23. 下列自由基最稳定的是( )
CH3
CH CH2 H3C C H2 |
CH3
CH CH3 H3C C H |
CH3
C CH3 H3C C H2 |
CH2
CH CH3 H3C C H2 |
A |
B |
C |
D |
24. 按与Br2 加成活性增加次序排列下列化合物( )
(1) CH2=CHCH2CH3 (2) (CH3)2C=CH2CH3 (3) CH3CH=CH CH3 (4) CH2=CH2
A、(3)>(2)>(1)>(4) |
B、(4)>(1)>(3)>(2) |
C、(4)> (3)>(2)>(1) |
D、(2)>(3)>(1)>(4) |
25. 苯环上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
A、sp2 杂化 |
B、sp 杂化 |
C、p 杂化 |
D、sp3 杂化 |
26. 下列化合物沸点最低的是( )
A、2-甲基己烷 |
B、庚烷 |
C、3-甲基己烷 |
D、 2,3-二甲基戊烷 |
27. 下列化合物或离子是路易斯碱的为( )
A、H+ |
B、NH3 |
C、FeCl3 |
D、AlCl3 |
28. HCl 和丙烯的反应遵循( )
A、马氏规则 |
B、顺序规则 |
C、扎依采夫规则 |
D、反马氏规则 |
29. 下列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最大的是( )
A、(CH3)3C |
B、 CH3 |
C、CH3CH2 |
D、(CH3)2CH |
30. Ag(NH3)2NO3 处理下列化合物,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 |
B、 |
C、 |
D、 |
31. Ag(NH3)2NO3 处理下列化合物,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2-丁炔 |
B、丙烯 |
C、丙炔 |
D、2-丁烯 |
32. 五个碳的烷烃可能有的同分异构体最多为( )种
A、5 |
B、6 |
C、3 |
D、4 |
33. 在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中,不同类型的氢被取代活性最大的是( )
A、 一级 |
B、 二级 |
C、 三级 |
D、 都一样 |
H3C
C C
CH3
34. 34.
CH(CH3)2
CH2CH3 的 Z、E 及顺、反命名是( )
A、顺,Z |
B、顺,E |
C、反,Z |
D、反,E |
35. 同时具有旋光异构和顺反异构化合物为( )
A、CH2=CHCOOH |
B、CH3CHBrCOOH |
C、CH3CH=CHCHOHCH3 |
D、HOCH2CH2OH |
36. 按照次序规则,以下基团最大的为( )
A、–C6H5 |
B、–NH3 |
C、–OH |
D、–Cl |
37. 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溴水可鉴别的是( )
A、环丙烷、丙烷 |
B、乙烯、乙炔 |
C、苯、甲苯 |
D、丙烯、丁烯 |
38. 下列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的是( )
A、H2O |
B、甲酸 |
C、CH4 |
D、CH3Cl |
39. 烷烃分子中,s键之间夹角一般最接近于( )
A、109.50 |
B 、 1200 |
C 、 1800 |
D 、 900 |
40. 异戊烷的一溴代产物有( )种
A、1 |
B、2 |
C、3 |
D、4 |
41. 能够鉴别丙烯和丙炔的试剂是( )
A、NaOH |
B、HCl |
C、AgNO3 的氨溶液 |
D、Br2 的 CCl4 溶液 |
42. 异丁烯与H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是( )
A、1-溴丁烷 |
B、2-溴丁烷 |
C、2-甲基-1-溴丙烷 |
D、2-甲基-2-溴丙烷 |
43. 累积二烯烃中连接两个双键的碳原子进行的是( )杂化
A、sp |
B、sp2 |
C、sp3 |
D、未 |
44. 室温下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A、丙烯 |
B、丙炔 |
C、丙醛 |
D、环丙烷 |
45. 室温下与硝酸根的氨溶液作用能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是( )
A、1-丁炔 |
B、2-丁炔 |
C、1,3-丁二炔 |
D、1,2-丁二炔 |
46. 化合物(CH3)2CHCH2CH2CH(CH3)2 中有( )个叔氢原子
A、1 |
B、2 |
C、3 |
D、4 |
47. 关于甲烷中 4 个 C–H 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键的极性方向一致 |
B、键长相等 |
C、键角相等 |
D、键能相等 |
48. 鉴别丁烷、1-丁烯、1-丁炔,可选用下列( )组试剂
A、Br2 的 CCl4 溶液、AgNO3 的氨溶液 |
B、HBr、酸性 KMnO4 溶液 |
C、Br2 的CCl4 溶液、酸性KMnO4 溶液 |
D、HBr、AgNO3 的氨溶液 |
49. 三元环张力很大,环丙烷与 5%KMnO4 水溶液或Br2/CCl4 反应,现象是( )
A、KMnO4 和Br2 都褪色; |
B、KMnO4 褪色,Br2 不褪色; |
C、KMnO4 和Br2 都不褪色; |
D、KMnO4 不褪色,Br2 褪色 |
50. 下列物质的化学活泼性顺序是( )
①丁烷 ②环丙烷 ③环丁烷
A、①>③>② |
B、②>③>① |
C、①>②>③ |
D、②>①>③ |
51.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
A、环己烷 |
B、环己醇 |
C、1,2-环己二醇 |
D、环己六醇 |
52. 下面环烷烃分子中每个–CH2–的燃烧热最低的是( )
A、环丙烷 |
B、环丁烷 |
C、环戊烷 |
D、环己烷 |
53. 正丁烷各种构象中最稳定的是( )
A、对位交叉式 |
B、部分重叠式 |
C、邻位交叉式 |
D、全重叠式 |
54. 按照次序规则,以下基团最大的为( )
A、–Br |
B、–OH |
C、–NO2 |
D、–CHO |
55. 鉴别环丙烷和环己烯可以用下列哪种试剂( )
A、溴水 |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C、硝酸银溶液 |
D、氯化亚铜的氨溶液 |
56. 下列化合物最易与HBr 加成的是( )
A、 |
B、 |
|
C、 |
D、 |
57. 化合物 3-甲基己烷的一元氯代产物有多少种( )
A、5 |
B、7 |
C、6 |
D、8 |
58. 鉴别环戊烷、2-丁烯、1-戊炔需要的试剂是( )
A、AgNO3 的氨溶液;KMnO4 溶液 |
B、HgSO4/H2SO4; KMnO4 溶液 |
C、Br2 的CCl4 溶液;KMnO4 溶液 |
D、AgNO3 的氨溶液 |
59. 下列与环丙烷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
A、环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加成反应 |
B、环丙烷与氯气不发生加成反应 |
C、环丙烷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D、环丙烷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60. 苯环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取决于( )
A、–I 效应 |
B、+I 效应 |
C、–C 效应 |
D、总的电子效应 |
61. 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是 ( )
|
. |
- |
. |
A |
B |
C |
D |
62. 下列化合物不符合休克尔规则而没有芳香性的为 ( )
N |
S |
N H |
O |
A |
B |
C |
D |
63. 下列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的速率最大的是 ( )
A、甲苯 |
B、硝基苯 |
C、苯 |
D、氯苯 |
64.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 ( )
A、b >c >d >a |
B、d >c >b >a |
C、d >c >a >b |
D、d >c >a >b |
65. 芳香烃与烯烃相比较,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难加成 |
B、难氧化 |
C、可使臭水褪色 |
D、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
66. 下列芳香烃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是 ( )
NO2
OCH3 Br
① ② ③ ④
A、①>④>③>② |
B、②>④>③>① |
C、②>①>③>④ |
D、③>④>②>① |
67. 下列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的活性顺序正确的是 ( ) a.丙苯 b.苯甲醛 c.氯苯 d.苯酚
A、a>b>c>d |
B、b > a >c>d |
C、d >c >a>b |
D、d >a> c > b |
68. 在
CH=CH2
分子中,存在的共轭效应有 ( )
A、 p-π 共轭 |
B、π-π 共轭 |
C、σ-π 超共轭 |
D、没有共轭效应 |
69. 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的构型和其它三个不同 ( )
A、 |
B、 |
C、 |
D、 |
70. 以下关于中间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有手性必有还原性。
B、乙烷只有两种构象:重叠式和交叉式。
C、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相对构型都是D 型。
D、左旋或右旋化合物就是该化合物使平面偏振光振动方向向左或右旋转。
71. 以下关于 SN2 反应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Ⅰ)生成正碳离子中间体;(Ⅱ)立体化学发生构型翻转;(Ⅲ)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影响,与亲核试剂浓度无关;(Ⅳ)反应一步完成
A、Ⅰ Ⅱ |
B、Ⅲ Ⅳ |
C、Ⅰ Ⅲ |
D、Ⅱ Ⅳ |
72. 已知硝酸银醇和卤代烃的反应为 SN1 反应,下列各组化合物和硝酸银醇溶液反应最快的是( )
A、1-溴戊烷 |
B、溴甲烷 |
C、2-溴戊烷 |
D、2-甲基-2-溴丁烷 |
73. 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发生亲核取代的是( )
A、CH3CH2 CH2I |
B、CH3 CH2CH2F |
C、CH3 CH2CH2Br |
D、CH3 CH2CH2Cl |
74. 二氯丙烷可能的构造异构体数目是多少?( )
A、2 |
B、4 |
C、6 |
D、5 |
75. 下列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
B、 |
CHCH3 H2O CHCH3 | + NaOH | Cl OH C、Br Br |
CH3 KOH-乙醇 CH3 Br △ D、 |
76. 下列命名错误的是( )
CH2=C(CH3)CH2Cl |
CH3CH(CH3)CH2Br |
A、2-甲基-1-氯-2-丙烯 |
B、2-甲基-1-溴丙烷 |
CH3—CH—CH—CH— CH3 Br |
CH3CHCH2CH2Cl
|
C、4-溴-2-戊烯 |
D、3-苯基-1-氯丁烷 |
77. 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 )
A、CH3CH2I |
B、CH3CH2Cl |
C、CH3CH2Br |
D、CH3CH2F |
78. 下列化合物中,亲核取代活泼性最低的是( )
A、CH3CH2I |
B、CH3 CH2CH2I |
C、CH3 CH2CH2Br |
D、CH3 CH2CH2Cl |
79. 下列化合物最容易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发生沉淀反应的是( )
A、CH2=CHCH2Cl |
B、CH2=CHCH2CH2Cl |
C、CH3CH2 Cl |
D、CH2=CH Cl |
80. 下列化合物中,在室温下与 AgNO3/醇溶液反应,产生沉淀速度最快的是( )
A、(CH3)2CHCl |
B、C2H5Cl |
C、CH2=CHCl |
D、CH3CH=CHCH2Cl |
81. 下列化合物与 AgNO3 的醇溶液反应从易到难的顺序是( )
a、 CH3CH=CHCl b、 CH2=CHCH2Cl c、CH3CH2CH2Cl
A、b﹥a﹥c |
B、c﹥a﹥b |
C、a﹥b﹥c |
D、b﹥c﹥a |
82. 卤烷与 NaOH 在水与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下列现象中属于SN2 历程的是( )
A、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
B、有重排产物 |
C、生成外消旋产物 |
D、叔卤烷速度大于仲卤烷 |
83. SN1 表示( )反应
A、双分子亲核取代 |
B、单分子亲核取代 |
C、双分子消除 |
D、单分子消除 |
84. SN2 的活性最大的是( )
Cl
A、 |
B、(CH3)3CCl |
C、CH3CH2Cl |
D、CH2=CHCl |
85. SN1 的活性最小的是( )
Cl
86. 从SN1 反应机理来讲,最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是 ( )
A、(CH3)2CHCl |
B、C2H5Cl |
C、C6H5Cl |
D、CH3CH=CHCHClCH3 |
87. 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对氯甲苯、苄基氯、β-氯乙苯可以用下列试剂 ( )
A、NaOH 水溶液 |
B、溴水 |
C、AgNO3 的乙醇溶液 |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88. 下列化合物与硝酸银/乙醇溶液反应的活性最大的是( )
A、2-甲基-2-溴丙烷 |
B、2-溴丙烷 |
C、2-溴-2-苯基丙烷 |
D、溴甲烷 |
89.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 p-p 共轭体系的是( )
A、1,3-丁二烯 |
B、1-氯丙烯 |
C、1-氯丙烷 |
D、3-氯丙烯 |
90. 下列是烯丙型卤代烃的是( )
A、C6H5Cl |
B、ClCH2CH=CH2 |
C、CH2=CClCH3 |
D、CH3CH2CH2Cl |
91. 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生成( )
A、乙醇 |
B、乙酸 |
C、丙酮 |
D、乙醛 |
92. 碘甲烷与醇钠反应生成醚的反应是( )
A、亲核加成反应 |
B、亲电取代反应 |
C、亲电加成反应 |
D、亲核取代反应 |
93.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主要发生构型转化的反应是( )
A、SN1 |
B、SN2 |
C、E2 |
D、E1 |
94. 关于 SN2 正确的为( )
A、单分子反应,一级反应 |
B、有碳正离子中间体 |
C、构型完全转化 |
D、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
95. 下列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不能产生浅黄色沉淀的是( )
A、2-溴-2-戊烯 |
B、1-溴-2-戊烯 |
C、4-溴-2-戊烯 |
D、5-溴-2-戊烯 |
96.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自身发生醇醛缩合反应的是( )
A、苯甲醛 |
B、乙醛 |
C、2-甲基戊醛 |
D、苯乙醛 |
97. 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 )
A、甲醇 |
B、苯酚 |
C、甲苯 |
D、苯 |
98. 苯酚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来检验?( )
A、加漂白粉溶液 |
B、加 Br2 水溶液 |
C、加酒石酸溶液 |
D、加 CuSO4 溶液 |
99. 鉴别苯酚和甘油,不可选用下列什么试剂( )
A、FeCl3 溶液 |
B、溴水 |
C、氢氧化铜溶液 |
D、银氨溶液 |
100. 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溴水可鉴别的是( )
A、苯、乙烷 |
B、乙烯、乙炔 |
C、乙烯、苯、苯酚 |
D、乙烷、甲苯、1,3-丁二烯 |
101. 鉴别 1-丙醇和甘油可以用下列什么试剂( )
A、氢氧化铜 |
B、Collins 试剂 |
C、Grignard 试剂 |
D、酸性 K2Cr2O7 溶液 |
102. 乙醇和硫酸反应可得到以下化合物( )
A、丙烯 |
B、甲醚 |
C、酯 |
D、酸酐 |
103. 水溶性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甘油 b、丙醇 c、丁醇 d、戊烷
A、a﹥b﹥c﹥d |
B、c﹥a﹥b﹥d |
C、b﹥a﹥c﹥d |
D、d﹥c﹥b﹥a |
104. 下列化合物水溶性最大的是( )
A、甘油 |
B、环戊醇 |
C、正丁醇 |
D、乙醚 |
105. 下列化合物不是常用的重金属解毒剂的是( )
H H2C C CH2
SH SH OH |
H H2C C CH2
SH SH SO3Na |
H C H H 2 C C 2
OH OH OH |
H H NaOOC C C COONa
SH SH |
A |
B |
C |
D |
106. 某物质和溴水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和三氯化铁溶液有颜色反应,该物质可能是
( )
A、苯 |
B、甲苯 |
C、苯酚 |
D、环己醇 |
107. 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硫醚( )
A 、 CH3CH2SH |
B 、 CH3SCH3 |
C 、 C6H5SO2OCH3 |
D 、 C6H5SO3H |
108. ①环己醇②苯酚③乙酸④水,按酸性大小排列顺序应该的是( )
A、②>③>④>① |
B、③>②>④>① |
C、②>③>①>④ |
D、③>②>①>④ |
109. 能区别五个碳以下的伯、仲、叔醇的试剂为( )
A、高锰酸钾 |
B、卢卡斯试剂 |
C、斐林试剂 |
D、溴水 |
110. 在室温下,下列物质分别与 Lucas 试剂反应生成沉淀最快的是( )
A、CH3CH2C(CH3)2OH |
B、环戊醇 |
C、CH2=CHCH2 CH2CH2OH |
D、CH3CH2CH2CH2OH |
111. 在室温下,下列物质分别与 Lucas 试剂不能立即产生浑浊的是( )
A、CH3CH2CH2C(CH3)2OH |
B、CH2=CHCHOH |
C 、 C6H5CHOHCH3 |
D、CH3CH2CH2CH2OH |
112. 下列醇沸点最高的是( )
A、正丁醇 |
B、异丁醇 |
C、仲丁醇 |
D、叔丁醇 |
113.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
A、环己烷 |
B、环己醇 |
C、1,2-环己二醇 |
D、环己六醇 |
114.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大的是( )
A、CH3OH |
B、C6H5OH |
C、HCOOH |
D、H2O |
115.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苯酚 |
B、溴苯 |
C、苯 |
D、硝基苯 |
116.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大的是( )
OH OH
OH OH
CH3
A B
NO2
C
NO2
D
NO2
117. 不对称的仲醇和叔醇进行分子内脱水时,消除的取向应遵循( )
A、马氏规则 |
B、次序规则 |
C、扎依采夫规则 |
D、醇的活性次序 |
118. 下列醇和钠发生反应,速度最慢的是( )
A、乙醇 |
B、正丁醇 |
C、异丙醇 |
D、叔丁醇 |
119. 将下列醇与金属钠反应最快的是( )
A、CH3CH2OH |
B、CH3OH |
C、(CH3)3COH |
D、CH3CHOHCH3 |
120. 将下列醇与金属钠反应最快的是( )
CHCH3 | A、 OH |
B、CH3CH2OH |
C、(CH3)3COH |
D、CH3CH2CHOHCH3 |
121. 下列反应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122. 伯、仲、叔醇中,叔醇与金属钠反应最慢的主要原因是( )
A、羟基的–I 效应 |
B、叔碳上无氢原子 |
C、烷基的空间效应 |
D、烷基的+I 效应 |
123. 下列化合物与酸性高锰酸钾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环己醇 |
B、苯酚 |
C、苯甲醚 |
D、甲苯 |
124. 酚羟基的酸性较醇羟基的大,其主要原因是( )
A、π-π 共轭效应 |
B、σ-π 超共轭效应 |
C、p-π 共轭效应 |
D、–I 效应 |
125. 分子式为 C5H12O 的所有构造异构体的数目为( )
A、10 |
B、12 |
C、14 |
D、15 |
126. 沸点由高到低顺序正确的是( ) a、乙醚 b、正丁醇 c、丙酸
A、a>b>c |
B、c>b>a |
C、c>a>b |
D、b>c>a |
127. 乙醇和二甲醚是什么异构体( )
A、碳架异构 |
B、位置异构 |
C、官能团异构 |
D、互变异构 |
128. 下面不是醚所具有的是( )
A、可以和冷的浓硫酸形成钅羊盐 |
B、醚键氧的杂化为 sp3 杂化 |
C、其沸点比相近分子量的醇低 |
D、醚键很稳定,不能和浓 HI 反应 |
129. 除去乙醚中含有的少量乙醇,可以选用以下( )
A、加钠反应后,再蒸馏出乙醚 |
B、通过 FeCl3 溶液 |
C、通过NaOH 溶液 |
D、通过冷的浓H2SO4 |
13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醚可以氧化为亚砜和砜 |
B、硫醇的酸性比醇弱 |
C、二甲 亚砜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可以溶解无机物,也可以溶解有机物 |
D、含有两个巯基的硫醇可以用做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 |
13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冠醚可以作为相转移催化剂,还可用于分离金属离子 |
B、含两个巯基的化合物往往具有解毒作用 |
C、硫醇的酸性比相应的醇弱 |
D、硫醇经氧化反应后可得到含有–S–S–的化合物 |
132. 按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133. 化合物 CH2=CHCH(CH3)CH(CH3)CHO 的正确命名为( )
A、2,3-二甲基-4-戊烯醛 |
B、2,3-二甲基-4-戊烯-1-醛 |
C、2,3-二甲基-4-戊醛烯 |
D、3,4-二甲基-1-戊烯-4-醛 |
134. 化合物 CHO 的正确命名为( )
A、2-甲基-4-戊烯醛 |
B、2-甲基-戊烯醛 |
C、2-甲基-1-戊烯-5-醛 |
D、2-甲基-戊烯醛 |
O
135. 化合物 的正确命名为( )
A、4-己烯-2-酮 |
B、4-己烯酮 |
C、2-己烯-5-酮 |
D、2-己烯酮 |
136. 下列化合物命名错误的是( )
A、(CH3)2CH(CH2)2CH2CHO 5,5-二甲基戊醛 |
B、CH3COCH2COCH3 2,4-戊二酮 |
C、(CH3)2 CH2 CH(CH2 CH3)COOH 3-甲基-2-乙基丁酸 |
D、HOOC CH(CH3) CH2 COOH 2-甲基-丁二酸 |
137. 不能与 NaHSO3 发生亲核加成的是( )
A、环戊酮 |
B、甲醛 |
C、苯甲醛 |
D、3-戊酮 |
138. 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保护醛基的反应是( )
A、醇醛缩合反应 |
B、碘仿反应 |
C、缩醛的生成反应 |
D、Cannizzaro 反应 |
139. 下列化合物在稀碱溶液中不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
A、2-甲基丙醛和乙醛 |
B、苯甲醛和丙醛 |
C、丙醛和乙醛 |
D、苯甲醛和甲醛 |
140.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自身发生醇醛缩合反应的是( )
A、苯甲醛 |
B、乙醛 |
C、2-甲基戊醛 |
D、苯乙醛 |
141.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饱和 NaHSO3 水溶液加成( )
A、异丙醇 |
B、苯丙酮 |
C、乙醛 |
D、环己酮 |
142.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缩醛结构的是( )
A、C3HCH(CH3)OCH3 |
B、CH3CH(OH)OCH3 |
C、CH3CH(OCH3)2 |
D、CH3CH2OCH2CH3 |
143. 化合物 : (1) CH3CH2OCH2CH3 (2) CH3(CH2)2CH3 (3) CH3CH2CH2CH2OH (4) CH3CH2CH2CHO 沸点最高的( )
A、(1) |
B、(2) |
C、(3) |
D、(4) |
144. 下列不能发生醇醛缩合(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
A、HCHO 和HCHO |
B、CH3CHO 和 CH3CHO |
C、C6H5CHO 和 CH3CHO |
D、CH3CHO 和 HCHO |
145.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
![]() |
A B C D
146. 在稀碱存在下,丙醛和乙醛的混合溶液发生醇醛缩合可以生成几种产物( )
A、1 |
B、2 |
C、3 |
D、4 |
147. 在稀碱存在下,甲醛和乙醛的混合溶液发生醇醛缩合可以生成几种产物( )
A、1 |
B、3 |
C、1 |
D、2 |
148. 下列羰基化合物中,羰基活性最强的是( )
A、CH3CHO |
B、CH3COCH3 |
C、BrCH2CHO |
D、CH3CH2CHO |
149. 下列化合物羰基活性最强的是( )
A、ClCH2CH2CHO |
B、CH3CH2CHO |
C、CH3CHClCHO |
D、CH3CHBrCHO |
150. 下列化合物最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是( )
A、CH3CHO |
B、CH3COCH2CH2CH3 |
C、CH3CH2COCH2CH3 |
D、苯甲醛 |
151. CH3CHO 和NaHSO3 饱和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属于下列( )类型的反应
A、亲电加成 |
B、亲电取代 |
C、亲核加成 |
D、亲核取代 |
152. 下列羰基化合物对 HCN 加成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苯乙酮 |
B、 苯甲醛 |
C、 2-氟乙醛 |
D、丙醛 |
153. 下列不属于酮体化合物的是( )
A、β-羟基丁酸 |
B、β-丁酮酸 |
C、丙酮 |
D、丙酮酸 |
154. 丙酮与氢氰酸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使其反应速度减慢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钠 |
B、加入NaCN |
C、增大 CN-离子浓度 |
D、加入硫酸 |
155. 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2-甲基丁醛 |
B、异丙醇 |
C、3-戊酮 |
D、丙醇 |
156. 下列化合物中能起卤仿反应的是( )
A、CH3CHO |
B、PhCH2CH2OH |
C、CH3CH2CH(OH)CH2CH3 |
D、PhCOCH2CH3 |
157.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不可以发生碘仿反应( )
A、C6H5COCH3 |
B、CH3CH(OH)CH2CH3 |
C、CH3CH2CHO |
D、CH3COCH2CH3 |
158. 下列化合物不能进行碘仿反应的是( )
A B OH
CH2CHCH3 OH
C D
COCH3 (CH ) CCOCH
159. 能与 HCN 发生亲核加成,又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丙酮 |
B、丙醛 |
C、3-戊酮 |
D、环戊酮 |
160. 将下列羰基化合物与 HCN 反应最活泼的是( )
A、C6H5CHO |
B、CH3COCH3 |
C、F3CCHO |
D、CH3CHO |
161. 能将
O
转换为 的反应是( )
A、黄鸣龙反应 |
B、银镜反应 |
C、碘仿反应 |
D、催化加氢反应 |
162. 黄鸣龙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他( )
A、完成了青霉素的合成 |
B、在有机半导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C、改进了用肼还原羰基的反应 |
D、在元素有机化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163. 可以与 Tollens 试剂反应但不能与 Benedict 试剂反应的是( )
A、乙醛 |
B、丙醛 |
C、苯甲醛 |
D、丙酮 |
164. 下列哪种试剂不能用于区别脂肪醛、酮( )
A、2,4-二硝基苯肼 |
B、托伦试剂 |
C、班氏试剂(本尼迪试剂) |
D、斐林试剂 |
165. 鉴别乙醛和丙酮不可以用下列什么试剂( )
A、Tollens 试剂 |
B、 Fehling 试剂 |
C、Benedict 试剂 |
D、Grignard 试剂 |
166. 能与 Tollens 试剂反应但不能与 Benedict 试剂反应的是( )
A、脂肪醛 |
B、芳香醛 |
C、芳香族甲基酮 |
D、脂肪族甲基酮 |
167. 不可以用来鉴别乙醛和苯乙酮的试剂是( )
A、Tollens 试剂 |
B、Benedict 试剂 |
C、Fehling 试剂 |
D、Zn-Hg/浓 HCl |
168.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氟乙酸 |
B、氯乙酸 |
C、溴乙酸 |
D、碘乙酸 |
169. 下列化合物中, 不属于希夫碱的是?( )
A、CH3CH=NCH3 |
B、Ph–CH=N–Ph |
C、(CH3)2C=N–CH3 |
D、Ph–N(CH3)2 |
170. 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A、乙醚 |
B、乙烷 |
C、乙醇 |
D、乙醛 |
171.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能用 I2-NaOH 溶液来鉴别的是( )
A、甲醇和乙醇 |
B、2-戊酮和 3-戊酮 |
C、乙醛和丙酮 |
D、2-戊醇和 3-戊醇 |
172.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能用 Fehling 试剂来鉴别的是( )
A、甲醛和苯甲醛 |
B、甲醛和苯乙酮 |
C、丙醛和丙酮 |
D、乙醛和丙醛 |
17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醛、酮的加氢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
B、乙醛和乙醇在盐酸催化下可发生羟醛缩合反应 |
C、丙酮是最简单的酮 |
D、醛、酮的共同性质是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
174. 下列化合物命名错误的是( )
A、(CH3)2CH(CH2)2CH2CHO 5,5-二甲基戊醛 |
B、CH3COCH2COCH3 2,4-戊二酮 |
C、(CH3)2CH2CH(CH2CH3)COOH 3-甲基-2-乙基丁酸 |
D、HOOCCH(CH3)CH2COOH 2-甲基丁二酸 |
175. 下列化合物最难发生水解的是( )
A、丙酰氯 |
B、丙酸丁酯 |
C、丙酸酐 |
D、丙酰胺 |
176. 鉴别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可以用的试剂是( )
A、FeCl3 溶液 |
B、Na |
C、NaHCO3 |
D、I2 |
177. 碘胺药的基本结构( )
H2N
SO2NH2 |
NH2 |
SO3H NH2 |
SO2NH2 |
A |
B |
C |
D |
178. 下列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脱水成环酐的是( )
A、邻苯二甲酸 |
B、丙酸 |
C、2-甲基丙酸 |
D、己二酸 |
179. 羧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烃,甚至比醇还高,主要原因是( )
A、分子极性 |
B、酸性 |
C、分子内氢键 |
D、形成缔合体 |
180. 合成乙酸乙酯时,为了提高收率,最好采取何种方法( )
A、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水 |
B、增加催化剂用量 |
C、使乙醇过量 |
D、A 和C 并用 |
181. 下列化合物按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最高的是( )
(CH3)3CCC(CH3)3 A、 O |
CH3CCHO B、 O |
C、CH3COCH2CH3 |
D、 CH3CHO |
182. 羧酸的衍生物能发生水解、醇解、氨解等反应,请问酯交换是属于( )
A、酯的水解 |
B、酯的醇解 |
C、酯的氨解 |
D、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 |
183. 羧酸具有酸性的主要原因是羧基结构中存在( )
A、σ-π 共轭效应 |
B、 空间效应 |
C、p-π 共轭效应 |
D、 吸电子诱导效应 |
184. 不存在 p-π 共轭体系的是( )
A、苯酚 |
B、氯乙烯 |
C、苯甲醛 |
D、乙酰氯 |
185.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氟乙酸 |
B、氯乙酸 |
C、溴乙酸 |
D、碘乙酸 |
186.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弱的是( )
A、CH3CH2OH |
B、CF3COOH |
C、CF3CH2OH |
D、CICH2COOH |
187. ①环己醇②苯酚③苯甲酸④水,按酸性大小排列顺序应该的是( )
A、②>③>④>① |
B、③>②>④>① |
C、②>③>①>④ |
D、③>②>①>④ |
188. 三氯乙酸的酸性大于乙酸,主要是由于氯的( )影响
A、共轭效应 |
B、吸电子诱导效应 |
C、给电子诱导效应 |
D、空间效应 |
189. 下列化合物最容易脱羧的是 ( )
A、CH3COOH B、CH2BrCOOH C、 CH2FCOOH D、CH2ICOOH
190.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大的是( )
A、ClCH2COOH |
B、Cl3CCOOH |
C、CH3COOH |
D、Cl2CHCOOH |
191. 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 )
A、丙醇 |
B、丙酮 |
C、乙酸 |
D、丙烷 |
192. 下列化合物不溶于水的是( )
A、乙醇 |
B、乙酸乙酯 |
C、乙酸 |
D、乙酰胺 |
193.
OH COOH
俗称为( )
A、苹果酸 |
B、柠檬酸 |
C、水杨酸 |
D、酒石酸 |
194. 下列分子中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A、CH2=CHCOOH |
B、CH3CH2COOH |
C、CH3CH=CHCHOHCH3 |
D、HOCH2CH2OH |
195.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
A、邻羟基苯甲酸 |
B、对羟基苯甲酸 |
C、间羟基苯甲酸 |
D、苯甲酸 |
196. 下列四个取代苯都被强烈氧化,不能得到对苯二甲酸的是( )
![]() |
A、 B、 C、 D、
197.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α-氯丙酸 |
B、β-氯丙酸 |
C、丙酸 |
D、α-溴丙酸 |
19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族饱和二元酸的 Ka1 总是大于 Ka2 |
B、脂肪族饱和二元酸两个羧基间的距离越大 Ka1 与Ka2 之间的差值就越小 |
C、无取代基的脂肪族饱和二元羧酸中,草酸的酸性最强 |
D、-COOH 是吸电子基团,–COO–是更强的吸电子基团 |
199. 将下列羰基化合物与 HCN 反应最活泼的是( )
A、C6H5CHO |
B、CH3COCH3 |
C、F3CCHO |
D、CH3CHO |
200. 下列化合物烯醇式稳定性依次降低的顺序是( )
![]() |
![]() |
A、①>②>③ |
B、③>②>① |
C、①>③>② |
D、③>①>② |
201.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丙酮酸 |
B、丙酸 |
C、2-羟基丙酸 |
D、3-羟基丙酸 |
202. 不能使溴水褪色的化合物是( )
A、b-羟基丁酸 |
B、苯甲酰乙酸乙酯 |
C、丙烯酸 |
D、b-丁酮酸 |
203. 不可以鉴别乙胺和甲乙胺的试剂或反应是( )
A、兴斯堡反应 |
B、亚硝酸 |
C、Br2-H2O |
D、苯磺酰氯/ NaOH |
204. 能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难溶于水的黄色油状物的化合物的是( )
A、乙胺 |
B、二甲胺 |
C、甲乙丙胺 |
D、丙胺 |
205. 不能发生酰化反应的是( )
A、CH3CH2NH2 |
B、CH3CH2NHCH3 |
C、CH3CH2N(CH3)2 |
D、苯胺 |
206. 在水溶液中,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
A、三甲胺 |
B、二甲胺 |
C、甲胺 |
D、苯胺 |
207. 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
A、CH3CONH2 |
B、Ph–NH2 |
C、NH3 |
D、CH3NH2 |
208. 下列化合物的碱性比较中,正确的是( )
A、苄胺>苯胺>吡啶>吡咯 |
B、苄胺>苯胺>吡咯>吡啶 |
C、苄胺>苯胺>吡咯>吡啶 |
D、苄胺>吡啶>苯胺>吡咯 |
209. 相同碳原子数目的胺中,伯、仲、叔胺的沸点次序为( )
A、伯>仲>叔 |
B、叔>仲>伯 |
C、伯>叔>仲 |
D、仲>伯>叔 |
210. 与 HNO2 反应能放出氮气的是( )
A、 伯胺 |
B、仲胺 |
C、叔胺 |
D、都可以 |
211. 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
A、苯胺 |
B、苄胺 |
C、吡咯 |
D、吡啶 |
212. 有机含氮化合物中与亚硝酸反应无氮气放出的是( )
A、乙胺 |
B、甲乙胺 |
C、尿素 |
D、甲氨 |
213. 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
①甲胺 ②氨 ③苯胺 ④氢氧化四甲铵
A 、 ① |
B 、 ② |
C、③ |
D 、 ④ |
214. 脂肪胺中与亚硝酸反应能够放出氮气的是( )
A、季胺盐 |
B、叔胺 |
C、仲胺 |
D、伯胺 |
215. 重氮盐在低温下与酚类化合物的偶联反应属( )
A、亲电取代反应 |
B、亲核加成反应 |
C、亲核取代反应 |
D、亲电加成反应 |
216. 下列化合物与 HNO2 反应生成黄色油状物的是( )
A、尿素 |
B、乙胺 |
C、乙二胺 |
D、二乙胺 |
217. 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
A、尿素 |
B、氢氧化四甲铵 |
C、乙胺 |
D、苯胺 |
218. 下列化合物的命名错误的是( )
CH2CH3 N A、 H 2-乙基吡咯 |
CH3
B、 O b-甲基呋喃 |
NH2 N
C、 N 2-氨基嘧啶 |
OH D、 N γ-羟基吡啶 |
219. 下列化合物不属于杂环化合物的为( )
NH O
N O
A、 B、 C、 D、
220. 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
A、吡啶 |
B、甲胺 |
C、苯胺 |
D、吡咯 |
221. 吡啶的碱性强于吡咯的原因是( )
A、吡啶是六员杂环而吡咯是五员杂环 |
B、吡啶的氮原子上的 sp2 杂化轨道中有一未共用的电子对未参与环上的 p-p共轭 |
C、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比吡咯小得多 |
D、吡啶是富电子芳杂环 |
222. 下列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①吡咯②呋喃③噻吩④苯
A、④>③>①>② |
B、④>③>②>① |
C、①>②>④>③ |
D、①>②>③>④ |
223. 下列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小的为( )
A、吡咯 |
B、呋喃 |
C、噻吩 |
D、苯 |
224. 血红素所含的杂环为( )
A、吡啶 |
B、嘧啶 |
C、吡咯 |
D、咪唑 |
225. 不具芳香性的是( )
A、呋喃 |
B、吡咯 |
C、环戊烯 |
D、乙苯 |
226. 下列化合物中没有芳香性的是( )
A、
B、 C、 D、 N
227. 下列关于吡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存在着 5 个原子 6 个电子的共轭体系 |
B、吡咯均有芳香性 |
C、吡咯均有弱酸性 |
D、吡咯的亲电取代反应比苯难 |
228. 卵磷脂水解不可产生( )
A、胆碱 |
B、胆胺 |
C、甘油 |
D、脂肪酸 |
229. 不属于必须脂肪酸为( )
A、亚油酸 |
B、花生四烯酸 |
C、硬脂酸 |
D、亚麻酸 |
230. 皂化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 )
A、油脂的分子质量 |
B、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C、油脂的沸点 |
D、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
231. 不属于表面活性剂的是( )
A、CH3(CH2)16COONa |
B、CH3(CH2)16SO3Na |
C、烷基苯磺酸钠 |
D、CH3CH3 |
232. 碘值的大小可用来判断( )
A、油脂的分子质量 |
B、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C、油脂的沸点 |
D、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
233. 卵磷脂水解可产生( )
A、胆胺 |
B、胆碱 |
C、胆酸 |
D、胆固醇 |
234. 绝大多数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为( )
A、阳离子 |
B、阴离子 |
C、两性离子 |
D、分子 |
235. 天然不饱和脂肪酸的构型一般为( )
A、D 型 |
B、L 型 |
C、反式 |
D、顺式 |
236. 脂肪酸的碘值愈高表示( )
A、所含脂肪酸的饱和程度愈高 |
B、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愈高 |
C、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愈低 |
D、所含脂肪酸的分子量愈大 |
23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族饱和二元酸的 Ka1 总是大于 Ka2
B、脂肪族饱和二元酸两个羧基间的距离越大 Ka1 与Ka2 之间的差值就越小 |
C、无取代基的脂肪族饱和二元羧酸中,草酸的酸性最强 |
D、–COOH 是吸电子基团,–COO–是更强的吸电子基团 |
238. b-D-吡喃葡萄糖和 α-D-吡喃葡萄糖两者的关系是互为( )
A、端基异构体 |
B、碳链异构 |
C、官能团异构 |
D、构象异构 |
239. α-D-葡萄糖和 β-D-葡萄糖的关系不是下列中的哪个( )
A、异头物 |
B、端基异构体 |
C、差向异构体 |
D、官能团异构体 |
240. 互为差向异构体的两种单糖,一定互为( )
A、端基异构体 |
B、互变异构体 |
C、对映体 |
D、非对映体 |
241. 下列糖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
A、D-半乳糖 |
B、D-葡萄糖 |
C、D-果糖 |
D、D-甘露糖 |
242. 下列糖类化合物中那个不具有还原性( )
A、D-葡萄糖 |
B、α-D-甲基葡萄糖 |
C、D-赤藓糖 |
D、蔗糖 |
243. 不具有还原托伦试剂能力的二糖的苷键为( )
A、α-1,4-苷键 |
B、β-1,4-苷键 |
C、α,α-1,1-苷键 |
D、α-1,6-苷键 |
244. 二糖实质上都是( )
A、还原性糖 |
B、非还原糖 |
C、糖苷 |
D、糖酸 |
245. 戊醛糖的旋光异构体的个数有( )
A、32 个 |
B、16 个 |
C、8 个 |
D、4 个 |
246. 多糖中单糖相互连接的键是( )
A、肽键 |
B、苷键 |
C、酯键 |
D、氢键 |
247. 下列关于乳糖的结构和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
A、该糖为非还原性二糖 |
B、分子中的苷键为 β-1,4- 苷键 |
C、有变旋光现象 |
D、水解产物为D-半乳糖和 D-葡萄糖 |
248. 不能与 Benedict 试剂(班氏试剂)反应的是( )
A、果糖 |
B、葡萄糖 |
C、蔗糖 |
D、甘露糖 |
249. 不具有还原托伦试剂能力的二糖为( )
A、麦芽糖 |
B、乳糖 |
C、蔗糖 |
D、纤维二糖 |
CHO
H OH
HO H H
250. 250.
H OH OH
CH2OH 分子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正确的是( )
A、2R,3S,4 S,5R |
B、 2R,3S,4R,5R |
C、2 S,3S,4R,5R |
D、2R,3S,4R,5 S |
251. 糖在人体中的储存形式是( )
A、葡萄糖 |
B、蔗糖 |
C、乳糖 |
D、糖原 |
252. 淀粉中连接葡萄糖的化学键是( )
A、氢键 |
B、离子键 |
C、苷键 |
D、配位键 |
253. 氨基酸可和许多试剂反应,下列哪个反应通常用来定性鉴别氨基酸( )
A、和酸或碱的反应 |
B、和甲醛的反应 |
C、和亚硝酸的反应 |
D、和茚三酮的反应 |
254. 下列化合物属于人体的必需氨基酸的是( )
A、半胱氨酸 |
B、谷氨酸 |
C、甘氨酸 |
D、色氨酸 |
255. 酸性氨基酸溶于水(pH=7)后,在电场中( )
A、向负极移动 |
B、向正极移动 |
C、不移动 |
D、易水解 |
256. 下列化合物不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
A、苯丙氨酸 |
B、丙氨酸 |
C、蛋氨酸 |
D、亮氨酸 |
257. 下列属于碱性氨基酸的是( )
COOH
CH (CH ) CHCOOH
CH3CHCOOH
HOOCCH2CHCOOH
N 2
H NH2
3 3
NH2
NH2
NH2
A、 B、 C、 D、
258. 下列哪个氨基酸在 pH=6 的溶液中进行电泳时向负极泳动( )
A、甘氨酸(pI=5.97) |
B、酪氨酸(pI=5.66) |
C、谷氨酸(pI=3.22) |
D、组氨酸(pI=7.59) |
259. 赖氨酸(pI=9.74)溶于水(pH=7)后,在电场中( )
A、向负极移动 |
B、向正极移动 |
C、不移动 |
D、易水解 |
260. 维持蛋白质立体结构的副键不包括( )
A、二硫键 |
B、氢键 |
C、疏水键 |
D、肽键 |
1. CH3CHCH2CH2CHCH2CH2CH3
![]() |
2. CH3CH2CH2CH3
![]() |
3.
![]() |
4. 2,3,5-三甲基己烷
![]() |
5.
![]() |
6.
(CH3)2CHCH CHCH2CH3
7. H
H3C
8.
C2H5
C C
CH3
Cl
(顺/反命名法)
(CH3)2CHCHCHCH2CH3
CH3
9.
CH3
CH3CHCH2CHCH2CHCH2CH2CH3
CH3 CH2CH3
10.
2-甲基-1-戊烯
11.
![]() |
12. CH3
13.
Br
C2H5CH
Br CHCH3
CH3
![]() |
14. 3,3-二甲基-2-溴戊烷
![]() |
15.
![]() |
16.
![]() |
17.
18.
CH2CH3
H OH
CH2CH2CH3 (R/S)
19.
![]() |
20.
R-2-甲基-3-丁烯酸
21.
S-2-甲基-3-丁烯酸
22.
![]() |
23.
![]() |
24. OH
![]() |
25. OH
![]() |
26. 26.
OH
![]() |
27. 甘油
![]() |
28. 对甲苯酚
![]() |
29. 29.
苯甲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
HO H
H OH
H OH
![]() |
H OH
H OH
CH2OH
1. |
|
+ HCl |
2. |
|
H2O2 + HBr |
3. |
|
CH3CH CH2 + Br2 CCl4 |
4. |
|
KMnO4 / H+ |
5. |
|
KMnO4 / H+ |
6. |
|
KMnO4 / H+ |
7. |
|
KMnO4 / H+ |
8. |
|
CH2CH3
KMnO4 / H+ |
9. |
|
CH2CH3
KMnO4 / H+
C(CH3)3 |
10. |
|
OH
KMnO4/H+ |
11. |
|
CH3
+ Br2 Fe/ FeBr3 30℃ |
12. |
|
Cl
+ HNO 浓H2SO4 3 △ |
13. |
|
CH3
+ HNO 浓H2SO4 3 △ |
14. |
|
CH2CH3
+ Br2 Fe/ FeBr3 30℃ |
15. |
|
NH2 H3C H2 O + Br2 |
16. |
|
NH2
+ 3Br2 |
![]() |
![]() |
(
![]() |
(
![]() |
![]() |
(
![]() |
![]() |
25.
![]() |
26.
![]() |
27.
Cl
CH3CH2CH2CH
OH
CH3
浓H2SO4 170℃
28.
![]() |
△
OH
29. OH
NaOH/醇
30.
CH3CH2CHOHCH2CH3
△
KMnO4 H SO
2 4
31.
KMnO4 H2SO4
OH
32.
![]() |
33. |
|
Cl
NaOH/醇 |
34. |
|
OH
KMnO4 H2SO4 |
35. |
|
HCN O |
36. |
|
O
HCN H |
37. |
|
O + H2N NH2 |
38. |
|
COOH + CH CH OH 浓硫酸 3 2 加热 |
39. |
|
Δ COOH
OH |
40. |
|
HOOC-CH2-COOH CH3 |
49.
+ -
弱碱性
N2Cl + OH 0℃
50.
CH2OH
H H O OH H H
OH H
OH OH
CH3OH
干 HCl
51. CHO
H OH
H OH
HO H
稀HNO3
HO H
CH2OH
52.
53. CHO
H OH
H OH
HO H
Br2 H O
HO H 2
CH2OH
54.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D |
A |
D |
A |
A |
D |
A |
D |
A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A |
D |
A |
D |
D |
A |
D |
D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A |
A |
A |
A |
D |
A |
A |
D |
D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D |
A |
D |
D |
D |
D |
A |
A |
A |
A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D |
D |
D |
A |
A |
A |
D |
A |
D |
A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A |
D |
A |
A |
D |
D |
A |
D |
D |
A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A |
A |
D |
A |
D |
D |
A |
D |
D |
A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D |
A |
A |
A |
D |
A |
A |
A |
A |
A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D |
D |
A |
A |
D |
A |
A |
D |
D |
A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D |
A |
A |
D |
D |
A |
A |
A |
D |
D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A |
A |
D |
D |
D |
D |
D |
A |
D |
D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D |
D |
A |
A |
A |
A |
A |
D |
A |
A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D |
A |
D |
D |
D |
A |
A |
A |
A |
D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A |
A |
D |
D |
D |
D |
A |
D |
D |
A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A |
D |
A |
A |
A |
D |
A |
D |
D |
A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D |
D |
A |
A |
D |
D |
A |
D |
D |
D |
161 |
162 |
163 |
164 |
|
|
|
|
|
|
A |
A |
A |
D |
|
|
|
|
|
|
二、单项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D |
D |
B |
B |
A |
A |
C |
D |
C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C |
C |
C |
D |
A |
D |
A |
C |
D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D |
B |
C |
D |
A |
D |
B |
A |
A |
C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C |
C |
C |
A |
C |
D |
A |
C |
A |
D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C |
D |
A |
D |
A |
B |
D |
A |
D |
B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D |
D |
A |
A |
B |
A |
B |
A |
D |
D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C |
D |
A |
D |
C |
B |
D |
B |
B |
D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D |
D |
A |
B |
A |
A |
A |
D |
A |
D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D |
A |
B |
C |
D |
D |
C |
C |
B |
B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A |
D |
B |
C |
A |
A |
A |
B |
D |
C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A |
C |
A |
A |
C |
C |
B |
B |
B |
A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D |
A |
D |
C |
A |
D |
C |
D |
B |
B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A |
D |
C |
C |
C |
B |
C |
D |
A |
B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C |
D |
A |
A |
A |
A |
D |
C |
D |
A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A |
C |
C |
A |
D |
D |
D |
C |
C |
A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C |
C |
D |
D |
B |
A |
C |
B |
A |
C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A |
C |
C |
A |
D |
B |
D |
A |
D |
C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C |
D |
D |
A |
D |
A |
C |
A |
D |
D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B |
B |
C |
C |
A |
A |
B |
B |
C |
B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C |
B |
C |
C |
B |
C |
A |
D |
C |
A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A |
B |
C |
B |
C |
B |
D |
A |
A |
A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B |
B |
D |
D |
A |
D |
B |
C |
B |
B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B |
D |
D |
C |
C |
A |
D |
B |
C |
B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D |
D |
B |
D |
D |
B |
D |
A |
C |
D |
241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C |
D |
C |
C |
C |
B |
A |
C |
C |
B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D |
C |
D |
D |
B |
B |
B |
D |
A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