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课程学习网 >> 专升本 >> 康复治疗学 >> 正文
  • 人体发育学(人卫三版)
  • 温州医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康复治疗专升本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生长发育取决于

    A.生物学因素    B.社会学因素    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E.上述各项因素

    2.人体发育学属于

    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   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

    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       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    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

    3.人体发育学是在

    A.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B.发育心理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C.发育心理学与儿童精神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D.发育行为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E.发育行为学与儿童神经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4.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为

    A.比奈B.格塞尔c.赫伯特·斯宾塞D.弗洛伊德E.特曼

    5.《儿童的思想与起源》的作者为

    A.皮亚杰B.布鲁纳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E.瓦隆

    6.美国的《发育与行为儿科学杂志》发行于

    A.20世纪60年代以前B.20世纪60年代以后c.20世纪70年代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前E.20世纪80年代以后

    7.《儿童心理之研究》的作者是

    A.艾华B.陈大齐c.陈鹤琴D.黄翼E.朱智贤

    8.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3年E.2004年

    9.格塞尔提出的儿童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

    A.知觉定向行动姿势移动运动等发育

    B.知觉定向行动手指操作能力注意智力等发育

    C.知觉定向行动模仿能力等发育

    D.知觉定向行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等发育

    E.知觉定向行动相互理解沟通能力等发育

    10.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

    A.两个方面  B.三个方面  C.四个方面  D.五个方面  E.六个方面

    11.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为

    A.面颊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B.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C.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表露期-生殖期

    D.口唇期-肛门期-潜伏期-表露期-生殖期

    E.面颊期-性器期-潜伏期-表露期-生殖期

    1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自主I生对羞怯疑虑阶段的年龄应是

    A.0~1岁  B.0-2岁  C.0~3岁  D.1~2岁  E.1~3岁

    13.儿童发育的“编程”理论认为发育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是由于

    A.遗传信息决定B.环境信息决定   C.经验决定    D.学习决定   E.遗传和环境决定

    14.身高受

    A.性别的影响最大    B.种族的影响最大C.地区的影响最大   D.生活水平的影响最大

    E.遗传的影响最大

    15.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被认为生后

    A.3个月内最敏感  B.5个月内最敏感   C.半年内最敏感    D.9个月内最敏感

    E.1年内最敏感

    16.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般在

    A.1~2岁以前B.2~3岁以前C.3~4岁以前D.4~5岁以前E.5-6岁以前

    17.正常婴儿巴宾斯基征可呈现阳性的年龄为

    A.6个月以下  B.1岁以下C.2岁以下D.18个月以下E.3岁以下

    18.正常健康小儿前囟约半数闭合时间为

    A.0.5~l岁  B.1~1.5岁  C.1.5—2岁D.2-2.5岁  E.2.5~3岁

    19.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是

    A.原始反射的发育B.生理反射的发育   C.立直反射的发育    D.平衡反应的发育

    E.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

    20.拉起时头挺起并稳定的年龄为

    A.2周B.3N C.5周D.6周E.9周

    21.能够直腰坐的年龄为

    A.4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个月

    22.能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的年龄为

    A.2岁  B.3岁  C.4岁  D.4.5岁  E.5岁

    23.婴儿最早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语的年龄为

    A.6~7个月时B.7~8个月时C.8-9个月时D.9~10个月时E.10~11个月时

    24.长久记忆又分为

    A.注意和记忆B.再认和再现C.再认和记忆D.理解和记忆E.再现和记忆

    X型题

    25.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后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E.形式运算阶段

    26.认知过程中的感性部分应包括

    A.感觉B.知觉C.注意D.记忆E.思维

    27.属于成人期范畴的是

    A.青春期以后B.18岁以后C.青年期D.成年期E.老年期

    28.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应包含

    A.由上到下B.由近到远c.由粗到细D.由低级到高级E.由简单到复杂

    29.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应包括

    A.男孩身高增长高峰约早于女孩2年B.男孩身高增长高峰约晚于女孩2年

    C.男孩每年身高增长值大于女孩    D.在青春期前的1~2年中生长速度略有减慢

    E.在青春期后的1~2年中生长速度略有减慢

    30.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应包括

    A.遗传因素B.营养因素c.疾病因素D.母亲因素E.社会因素

    31.儿童体重的增长为

    A.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 

    B.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3倍   C2~10岁每年增长约2kg

    D.2~10岁每年增长约3kg    E.非等速增长

    32.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A.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领先于其他系统    B.4岁时脑重为出生时的4倍

    C.出生时神经细胞数量已与成人相同    D.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在2岁左右完成

    E.2岁左右突触的密度约为成人的1倍半

    33.脑发育的关键期具有以下特点

    A.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    B.易于受环境的影响

    C.不易于受环境的影响      D.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被认为生后半年内最敏感

    E.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般在5~6岁以前

    34.脑的可塑性是指

    A.经验可改变脑的结构  B.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    C.不可变更性与可代偿性

    D.可变更性与可代偿性  E.经验不可影响脑的功能

    35.出生后逐渐建立,终生存在的反射是

    A.拥抱反射  B.紧张性颈反射  C.降落伞反射    D.颈立直反射E.躯干立直反射

    36.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是

    A.由脊髓低级中枢控制              B.由脑干部位的低级中枢控制

    C.由脊髓及脑干部位的低级中枢控制  D.婴儿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

    E.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

    37.出生后逐渐稳定的反射包括

    A.角膜反射B.吞咽反射C.腹壁反射D.肱二头肌反射E.腱反射

    38.新生儿早期社会行为的特点是

    A.对人类语声较其他声音更敏感和偏爱  B.喜欢注视真正的人面

    C.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反应    D.较多的注视自己的镜像  E.眼神和发音表示认识父母

    39.可致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神经系统损伤B.运动系统损伤C.免疫系统损伤  D.循环系统损伤E.呼吸系统损伤

    40.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

    A.运动障碍B.姿势异常C.智力落后D.行为异常E.癫痫

    41.属于行为障碍或异常的是

    A.    B.多发性周围神经炎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D.儿童擦腿综合征

    E.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42.构音异常常见有

    A.音调响度音质共鸣的异常B.说话中有停顿C.舌根音化  D.说话中有阻塞现象    

    E.省略音化

    43.学习障碍儿童

    A.大部分从外表上看与正常儿不同  B.视觉一空间知觉障碍 C.注意力较集中

    D.协调运动障碍    E.情绪不稳定

    44.体格发育评定包括

    A.智商  B.发育商C.发育水平D.生长速度E.身体匀称度

    45.筛查性测验包括

    A.丹佛发育筛查法  B.绘人测试C.格塞尔发育量表D.贝利婴儿发育量表

    E.图片词汇测试

    46.运动发育评定包括

    A.格塞尔发育量表  B.贝利婴儿发育量表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D.瑞文渐进模型测验E.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二、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

    2.生长

    3.发育

    4.成熟

    5.生长发育障碍

    6.注意    

    7.记忆

    8.思维

    9.想象

    10.情绪情感

    11.依恋

    12.能力

    13.气质

    14.性格

    15.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16.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17.脑性瘫痪

    18.学习障碍

    19.智力落后

    20.智商

    21.发育商

    22.智力

    三、简答题

    1.简述生理功能发育。

    2.简述心理功能发育。

    3.简述社会功能发育。

    4.简述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发育评定。

    6.简述新生儿期的主要特点。

    7.简述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8.简述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9.简述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简述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1.简述脑发育的关键期。

    12.简述脑的可塑性。

    13.简述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

    14.简述出生后逐渐建立,终生存在的反射。

    15.简述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16.简述语言理解的发育。

    17.简述构音能力的发育。

    18.简述内部语言的发育。

    19.简述儿童语言处理过程的发育特征。

    20.注意的质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简述其特点。

    21.简述思维的发育。

    22.简述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23.简述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24.简述智力落后的主要病因。

    25.简述智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26.简述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E 2.C 3.A 4.D 5.E 6.E 7.C 8.E 9.B  10.B  

    l1.B  12.E  13.E  14.E  15.C  16.E  17.C  18.B  19.E  20.D  

    21.D  22.C  23.D  24.B

     [X型题]

    25.ABDE  26.ABCD  27.BCDE  28.ABCDE  29.BCD  30.BCDE  

    31.ACE   32.ABC   33.ABDE  34.ABD  35.CDE 36.CDE 37.CDE

    38.AB 39.AB 40.AB 41.ADE   42.CE  43.BDE   44.CDE 45.ABE 46.ABE

    二、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2.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  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4.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5.生长发育障碍:在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由于内在因素或环境因素,影响正常的成长和发育过程,称为生长发育障碍。生长发育障碍既可以表现为形态结构的生长障碍,也可以表  现为不同的功能障碍。

    6.注意:指的是对一定对象的有意识的指向性,是一种定向反应,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7.记忆:是将所学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可分为感觉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3个不同的系统。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是一种以感知觉表象语言等为基础的高级认知过程,是智能的核心。

    9.想象:是指人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并对这些客观事物重新组合加工创造出新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

    10.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媒介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应。

    11.依恋:是婴儿情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指婴儿与最亲密的人之间的一种特  殊持久的感情联系。

    12.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是已经发展和表现  出的实际能力,也可以是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

    13.气质:是人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动态的心理特征。

    14.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某些态度以及与这些态度相适应的比较牢固的行  为方式,是个性的核心。

    15.先天l生运动功能障碍:是指出生前因素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

    16.后天I生运动功能障碍:是指出生后因素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

    17.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18.学习障碍:属于特殊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  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有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19.智力落后:也可称为精神发育不全,智力损伤发生在发育时期,智力功能明显低于一般水平以及对社会环境日常要求的适应能力有明显损害。

    20.智商:是智能商数的简称,以智龄为基础。

    21.发育商:用以表示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的商数,目的是了解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所达到的程度,测验结果由发育商表示,发育商以发育龄与实际年龄的百分比表示。

    22.智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积累经验,运用以往经验解决当前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学习能力、概括能力、抽象思维和适应新环境能力的综合。

    三、简答题

    1.简述生理功能发育。

        研究人体发育的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各种生理功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如运动  功能是如何伴随人体的成长不断分化、多样化、复杂化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功能的特  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对于运动功能的作用等。

        2.简述心理功能发育。

        主要研究人类的行为、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分析、判断、言语操作能力,人格特征以及情绪和情感的形成、稳定以及衰退过程与特点。除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发育与成熟以外,行为变化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不同年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3.简述社会功能发育。

        主要指社会知觉、人际吸引、人际沟通、人际相互作用的发育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了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群体的认识,产生了人际关系。不仅可以相互知觉和认识,而且形成一定的情感联系信息交流观点和思想感情,通过言语表达及非言语表达等方式进行表示。社会功能的健康发育,对于积极健康的人生十分重要。

        4.简述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主要研究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特征,各  种影响因素的机制及后果。重点研究运动功能障碍、心理行为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学习  障碍、智力低下等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为探讨减少各类发育障碍,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  依据。

        5.简述发育评定。

        发育评定是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对生长发育的水平、趋势、速度、过程、规律和特点等进行观察与研究并做出评定。重点评定儿童的体格、智力、适应行为、人格、神经心理、运动功能等。通过评定,不仅可以了解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而且可以发现功能障碍之所在,为设计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案,正确实施康复治疗技术,判定康复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6.简述新生儿期的主要特点。

        ①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如肺的换气循环的重建和肠道的活动。②适应独立  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如注视物体或脸,对声音的反应,为了得到营养确保  安全等对感觉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并保持觉醒。新生儿的行为状态决定了他们的肌张力、  自主运动、脑电图形式等,但新生儿的运动是非自主性的和不协调的。③与外界环境和人相  互作用的特征,如他们可以对环境和人保持警觉并能适应,父母积极地调节婴儿的状态,  时也受到婴儿状态的调节,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加快婴儿心理稳定和身体发育,同时也为父母  和孩子之间心理的沟通奠定了基础,建立了新生儿的社会交往,是人际关系的最初形态。

        7.简述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胎儿形态发育首先是头部,然后为躯干,最后为四肢;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由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近到远);从全手掌抓握到手指抓握(由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圈图形(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看、听、感觉事物和认识事物。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和判断(由低级到高级)。

        8.简述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在复杂的环境因素和先天因素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影响生长发  育的因素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  用。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营养因素、母亲因素及社会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9.简述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是不断进行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特点。各年龄阶段按顺序衔接,前一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为后一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生长发育都不能跳跃,任何一个阶段的生长发育受到障碍,都会影响后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一般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出生后以最初6个月生长最快,尤其是前3个月,第1  年为生后的第1个生长高峰;第2年起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又猛然加快。

        10.简述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不是以同一速度生长和停止生长,即有先有

    后,快慢不一。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7~8岁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肌肉组织则要到学龄期才发育加速。其他系统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的生长相平行。体格的生长是快慢交替的,呈波浪式的速度曲线,男女不同。身体各部位的生长速度不同,所以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增加幅度也不一样。一般头颅增长1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

        11.简述脑发育的关键期。

        科学研究表明,脑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

    适应和重组能力,易于受环境的影响。关键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

    他中枢神经高级功能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如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被认为生后半年内最敏感,

    先天白内障的婴儿生后缺乏视觉刺激,如果到了3岁不能复明,即使手术治疗,患儿仍将永久性地丧失视觉功能。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般在5~6岁以前。因此,耳聋应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才能聋而不哑。

        12.简述脑的可塑性。

        经验可改变脑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脑的可塑性表现为可变

    更性和代偿性。①可变更性是指预先确定脑细胞的特殊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如视觉系统细

    胞被移植到脑的其他部位,这些细胞和新的细胞在一起可起新的作用,这一可变性应发生在

    脑发育的关键期内。②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局部细胞缺失可用

    邻近细胞代偿,但过了脑发育的关键期,缺陷将成为永久性。婴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后,仍可在功能上形成通路,如轴突绕道投射,树突出现不寻常分叉,或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以达到代偿目的。

        13.简述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

        原始反射是指小儿出生后即有,随年龄增大在一定的年龄期消失的反射,由脊髓及脑干

    部位的低级中枢控制,是婴儿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也是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

    础。如吸吮反射、拥抱反射。当他们应该出现时不出现,应该消失时不消失,或两侧持续不

    对称,都提示神经系统异常。

        14.简述出生后逐渐建立,终生存在的反射。

        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①立直反射的中枢在脑干,多于生后3~4个月逐渐出现,持续终生。②平衡反应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多于出生后6个月逐渐出现,持续终生。上述反射出现延迟或不出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15.简述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粗大运动发育

    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

    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

    础。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

    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

    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16.简述语言理解的发育。

        婴儿对语言的理解是一个渐进过程,其发展的顺序是:出生时对声音产生一定的分辨

    逐渐识别出经常接触的人和物的声音,将声音与某个事物相联系8~9个月的婴儿可

    以理解成人的一些简单语言,做出表示语言行为的手势动作1岁以后听到某些物体的名称

    时,能确定所指的对象,理解事物的名称,用手指出来→开始说出有意义的词。此时婴儿对

    语言的理解和词汇的表达能够互相联系,语言的记忆得到稳定发展,语言的理解产生飞跃性

    一进步。

        17.简述构音能力的发育。

        构音是非常复杂和十分熟练的协调动作,需要发音器官舌咽部的许多肌肉的参与。儿

    童构音能力的发育是有规律有先后顺序的渐进过程。01个月的啼哭往往有升频或降频;2

    个月时开始发出一系列的咕咕声;4个月左右可以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从6个月到1岁,发出音节的种类增多;1岁开始进入系统语言发展阶段;5岁时大致掌握汉语普通话的基本发音;6岁时就可以流利地说话了。

        18.简述内部语言的发育。

        内部语言是一种无声简略和压缩的语言,是在对话语言,即外部语言或有声语言的基础

    上产生的。内部语言与抽象逻辑思维有更多的联系,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一般开始于学龄

    前期。当外部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内部语言会自然派生出来。它的原始形式介于有声

    语言和内部语言之间,即“出声的自言自语”。这实际上是思维的有声表现,是一种语言的自我调节。

        19.简述儿童语言处理过程的发育特征。

        语言发育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小儿在未能自己表达之前,就能理解大人说的话。

    8个月到3岁之间,语言的理解能力比语言表达能力提前发育数个月。声音语言的表达个体

    差异较大。男孩一般比女孩表达稍晚。儿童语言的理解与其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只有认

    知能力发展了,才会促进儿童语言理解的发展,进而促进语言表达的发展。

        20.注意的质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简述其特点,

        ①注意的稳定性逐渐增长,即集中注意的时间越来越长;②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即同

    一时间内注意对象的数量越来越多;③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即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向

    更多不同对象;④注意的转移能力不断发展,即能将注意很快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

        21.简述思维的发育。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是一种以感知觉、表象、语言等为基础的

    高级认知过程,是智能的核心。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内部操作活动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

    知过程,它包括概念形成、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22.简述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是指出生前因素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如:染色体异常,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肢体阙如,脊柱裂,髋关节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及遗传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等。

        23.简述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是指出生后因素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臂丛神经损伤,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急性

    脊髓灰质炎,颅脑损伤脑炎及脑膜炎后遗症,脊髓损伤,骨关节损伤及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等。

        24.简述智力落后的主要病因。

        ①生物医学因素:指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脑发育迟缓或障  碍而影响智力;②社会心理文化因素:指教养不当、感觉剥夺、文化剥夺、家庭结构不完整、  父母有心理障碍等因素导致后天信息输入不足或不当,没有学习机会,从而影响智力水平。

        25.简述智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和概括等表现出来。

        26.简述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重症身心发育障碍存在以下异常中的数种:①异常姿势和动作;②肌张力异常,躯干四  肢挛缩畸形;③癫痫发作;④进食更衣和排泄均需要帮助;⑤不能理解交流和表达;⑥对刺  激没有反应、反应减弱或反应异常;⑦异常行为和习惯动作,如吮指,揪头发,抓弄耳朵,攻击  的行为等。

     

    第二章  胎儿发育期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胎儿期是指受孕到出生,共多少天

        A.365天B.300天C.280天D.259天E.294天

        2.母亲几个月可感觉到胎动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D.6个  E.7个月

        3.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已发生了什么记忆

        A.听觉记忆B.视觉记忆c.形象记忆D.抽象记忆E.模仿记忆

        4.胎教中首选的方法是

        A.运动胎教B.光照胎教C.言语胎教D.音乐胎教E.其他

        5.中枢系统的髓鞘化的发育规律是

        A.从脊髓向脑干以上中枢发展B.从脑干向脊髓发展

        C.从皮层向脊髓发展    D.髓鞘化最后完成年龄在1岁以内

        E.髓鞘化最后完成部位是视神经纤维

        6.胎儿的听觉传导途径是

        A.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corti器,在此产生音感受(也称正常气导途径)

        B.头颅骨-鼓室听骨链-内耳(又称骨导途径)

        C.直接经圆窗内淋巴-基底膜-Coni器

        D.经过腹壁的肌肉而进入羊水,再经此介质传经头颅骨-鼓室-前庭窗-迷路外淋

        -内淋巴-基底膜-Coni器产生声音的感觉

        E.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超声听觉感受

        器,在此产生声音感受

        7.多大胎龄的胎儿具有听觉功能,可以接受通过听到透过母体的频率为1000Hz以下的

    外界声音,可进行胎教

        A.3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7~8个月  E.9~10个月

        8.胎儿期为

        A.180天B.200天C.230天D.250天E.280天

        9.正常孕期为

        A.37周B.>37周至<42周C.>37周至≤42周D.>42周E.≥37周至<42周

        10.胎儿期指

        A.受精后第9~40周  B.受精后第8~40周  c.受精后第1~40周

        D.受精后第4~40周  E.受精后第1 2~40周

        11.哪个孕期最容易受放射线、药物、感染及代谢毒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胚胎发育成长,可致胎儿畸形

        A.胚芽期    B.胚胎期(受精后3~8周)C.胎儿期

        D.胚胎期(受精后2~8周)E.胚芽期(受精后0~3周)

        12.中枢系统的髓鞘化从解剖学上看是系统发生中古老的结构,发育的顺序为

        A.从脊髓向脑干B.从脑干向脊髓c.从运动向感觉

        D.从视觉向听觉E.从大脑向小脑

        13.描述巴宾斯基反射哪项不对

        A.指触动胎儿足底时,足趾成扇形张开、足朝里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

        B.直到出生后第12个月才消失

        C.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

        D.直到出生后6个月消失

        E.巴宾斯基征反射阳性表明锥体束受损或皮层发育不成熟

        14.胎儿的记忆描述哪项不正确

        A.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它是在脑内储存和提取信息,从而使用信息的过程

        B.婴儿记忆产生于出生后几个小时内

        C.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已发生了听觉记忆

        D.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觉记忆能力

        E.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视觉记忆能力

        15.宫内Apgar评分包括

        A.胎心监护B.多普勒测胎血流分布C.多普勒检测子宫胎盘的灌注情况

        D.胎儿肌张力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E.胎盘的血流代替皮肤颜色

        16.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Manning评分)包括

        A.无激惹试验(NST)B.收缩激惹试验(CST)

        C.胎儿呼吸运动    D.躯体运动、胎儿张力、羊水量以及胎盘状态

        E.宫内Apgar评分

        17.胎儿绒毛膜和羊膜腔穿刺取样基因检测可用于

        A.基因检测产前诊断地中海贫血

        B.基因检测产前诊断2l一三体综合征

        c.羊水甲胎蛋白测定产前诊断神经管缺陷

        D.脐血穿刺检测有核红细胞、乳酸脱氢酶了解神经系统损伤等

        E.羊水雌三醇含量判断胎盘功能

      18.胎儿神经系统检查包括

        A.用超声模仿新生儿检查B.特异的肢体运动c.眼球运动,姿势,心率

        D.定量定性分析胎儿呼吸E.以上均对

      19.羊水检查哪项错误

        A.羊水减少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关系密切

        B.最大羊水池深度<3cm为羊水过少

        C.最大羊水池深度<lem为羊水极少

        D.或羊水指数<5cm为羊水过少

        E.羊水指数5~8em为羊水偏少

      20.胎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母亲从孕18~20周起可以自觉胎动

        B.正常情况下,12时内胎动不得少于10次

        C.若胎动少于10次,表示胎儿有缺氧的可能

        D.或逐日下降超过25%,表示胎儿有缺氧的可能

        E.如果胎儿突然剧烈活动,接着胎动停止,往往提示胎儿宫内急性缺氧

      21.宫内Apgar评分包括

        A.该法对于小于胎龄儿及过期产儿可以很好的预测围生期结局

        B.胎儿心血管系统的检查:胎心监护,多普勒测胎血流分布

        c.胎儿呼吸系统的检查:依据多普勒检测子宫胎盘的灌注情况

        D.神经运动系统的检查

        E.以上均对

      22.超声监测哪项不对

        A.胎儿生长状况

        B.超声多普勒监测胎儿血流速

        C.用多普勒监测脑血流也常用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诊断

        D.胎儿畸形

        E.经腹部二维超声仍是常规胎儿成像的常规方式,筛查的最佳孕周是20周前,尤其

        是妊娠前3个月

      [X型题]

      23.胎儿的最初的动作形式主要是

        A.胎动B.反射c.笑D.吸吮E.排尿排便

      24.正常孕期包括哪些时期

        A.胚芽期B.胚胎期c.胎儿期D.着床期E.分娩期

      25.宫内胎儿发育的监测指标包括

        A.胎动    B.胎儿神经系统检查C.胎心率检查和胎儿心电图

        D.母亲和胎儿实验室检查E.胎儿宫内评分

        二、名词解释

        1.胎儿期

        2.胎动

        3.畸胎

        4.早产儿

        5.胎教

        6.试管婴儿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胎教?

        2.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有哪些?

        3.简述胎儿的运动形式。

        4.胎儿期的行为发育主要包括哪些?

        5.简述早产的定义及不良后果。

        6.简述胎儿宫内发育的器官发育最关键时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C 2.C 3.A 4.D 5.A 6.D 7.C 8.E 9.C 10.A 11.B 12.A 13.D 14.E

        15.E  16.E  17.E  18.E  19.A  20.D  21.E  22.E

        [X型题]

        23.AB  24.ABC  25.ABCDE

        二、名词解释

        1.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3.畸胎:是指身体有明显畸形的胚胎或新生儿。

        4.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

        5.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功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6.试管婴儿:是把人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到母体后获得的婴儿。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胎教?

        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

    手段,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的教育,以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

    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有哪些?

        ①可发生畸形,出生后出现功能障碍和智能落后等;②胎儿期第l0~18孕周,如果在此时期孕母营养不足,可造成成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形成脑发育不良;③胎儿期第19~28孕周,如果在此期脑低灌注易导致脑白质发育不良;④胎儿期第29周以后,如果在此期缺血缺氧易导致髓鞘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简述胎儿的运动形式。

        胎动和反射。

        4.胎儿期的行为发育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言语等方面。

        5.简述早产的定义及不良后果。

        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称超低出生体重儿。年龄愈小,体重愈轻,死亡率愈高,尤其是1000g以下的早产儿,其伤残率也较高。我国脑性瘫痪的患儿约半数是早产儿。

        6.简述胎儿宫内发育的器官发育最关键时期。

        胚胎期(受精后3~8周)。

     

     

    第三章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A.2~3个月  B.0~4个月  C.0~6个月  D.4~6个月  E.0~8个月

        2.手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其存在的时期为

    A.2~3个月  B.3~4个月  c.0~4个月  D.4~5个月  E.0-6个月

        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A.0~3个月  B.4~6个月  C.0-6个月  D.6~8个月  E.2~3个月

        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A.0~3个月  B.4~6个月  C.0-6个月  D.6~8个月  E.2~3个月

        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A.0~2周  B.0~4周  C.0-6周  D.0~8周  E.0~10周

        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9.紧张|生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A.0~1个月  B.0~2个月  C.O~3个月D.0~4个月  E.0~5个月

        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

        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

        12.非对称性紧张|生颈反射存在时期为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D.0~4个月  E.0~5个月

        13.对称性紧张|生颈反射存在时期为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生迷路反射

        D.交叉伸展反射    E.踏步反射

      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为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  D.0~4个月  E.0~5个月

      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为

        A.0~1个月  B.0~2个月  C.0~3个月D.0~4个月  E.0~5个月

        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A.平衡反应    B.握持反射    c.立直反射

        D.紧张|生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

      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

      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

        D.降落伞反射  E.颈立直反射

        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E.6个月

        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D.5个月  E.6个月

        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

    90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D.5个月  E.6个月

        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A.4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个月

        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A.5个月  B.6个月  C.7个月  D.9个月  E.11个月

        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A.5个月  B.6个月  C.7个月  D.8个月  E.10个

        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A.新生儿期B.2~3个月  C.4~5个月D.6个月  E.7个月

        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A.新生儿期B.2~3个月  C.4~5个月D.6个月  E.7个月

        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A.新生儿期B.2~3个月  c.4~5个月D.6个月  E.7个月

        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A.3个月  B.4~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个月

        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A.3个月  B.4~5个月  C.6/i-月  D.7个月  E.8个月

        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

    也可以由坐位变换成其他体位的月龄为

        A.3个月  B.4~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9个月

        32.正常儿立位时阳性支持反射逐渐消失,下肢出现半伸展、半屈曲的状态而不能支持

    体重的月龄为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33.正常儿立位时膝部与腰部屈曲,可以短暂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34.正常儿立位时由于伸肌张力较高,下肢伸展并支持体重,多呈足尖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35.正常儿立位时,出现跳跃动作,此阶段称为立位跳跃阶段的月龄为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D.5-6个月  E.7个月

        36.扶持正常小儿腋下站立,多数可站立,髋关节多不能充分伸展,称为扶站阶段的月龄为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37.正常小儿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阶段

    的月龄为    

        A.6个月  B.7~8个月  C.10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38.在抓站的基础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儿可以独自站立,开始时间较

    短,逐渐延长,称为独站阶段的月龄为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39./JJL站立稳定后,可以牵手向前迈步,称为牵手走阶段的月龄为

        A.6个月  B.7—8个月  C.9个月  D.10个月  E.11个月

        40.几个月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

        A.8个月  B.9个月  C.10个月D.11个月  E.12个月

        [X型题]

        41.与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发育包括

        A.原始反射B.踏步反射C.立直反射D.平衡反应E.上肢移动反射

        42.原始反射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脑桥D.小脑E.脑干

        43.立直反射的主要功能是

        A.保持身体正常姿势    B.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

        C.头颈和躯干问的正常协调关系  D.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

        E.促进对称发育

        44.肌张力分为

        A.静止性肌张力  B.姿势性肌张力  C.运动性肌张力

        D.紧张性肌张力E.松弛性肌张力

        45.感觉输人包括

        A.光感觉的输入B.听觉的输入C.皮肤感觉输入

        D.本体感觉输入E.位置感觉输入

        46.前庭系统中的感觉器包括

        A.本体感受器B.半规管内的运动位置感受器C.椭圆囊斑

        D.位置感觉器E.球囊斑

        47.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

        A.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B.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

        C.手、口、眼的协调发育D.抗重力伸展发育

        E.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48.产伤分为

        A.颅外产伤.B.颅骨产伤C.脑水肿D.颅内产伤E.脊柱裂

        49.下列影响立直反射建立的原因有

        A.肌张力异常B.身高C.原始反射残存D.姿势异常E.性别

        50.平衡功能的作用主要有

        A.保持体位    B.调整姿势C.做出安全有效反应

        D.促进原始反射消失E.促进姿势对称

        二、名词解释

      1.粗大运动发育

      2.觅食反射

      3.手握持反射

      4.拥抱反射

      5.放置反射

      6.踏步反射

      7.侧弯反射

      8.紧张性迷路反射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10.立直反射

      11.降落伞反射

      12.平衡反应

      13.平衡

      三、简答题

      1.简述平衡功能中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2.简述平衡功能中视觉系统的作用。

      3.简述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4.简述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5.简述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6.简述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7.简述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

      8.简述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的规律。

      9.简述脑损伤和发育缺陷的主要特征。

      10.简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特征。

      11.简述胆红素脑病致脑损伤的主要特征。

      12.简述缺氧缺血性脑病致脑损伤的主要特征。

      13.简述运动发育的异常性。

      14.简述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

      15.简述姿势运动的非对称性。

      16.简述运动障碍的多样性。

      17.简述异常发育的顺应性。

      18.简述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内容。

      19.简述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的要点。

      20.简述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

      21.平衡功能如何评定?

      22.协调功能如何评定?

      23.运动发育的异常性表现为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l型题】    

    1.B 2.c 3.A 4.B 5.B 6.c 7.c 8.c 9.D 10.A 11.D 12.D 13.D

    14.A 15.B 16.B 17.C 18.C 19.E 20.B 21.C 22.E 23.D 24.E 25.E

    26.A 27.B 28.C 29.C 30.D 31.E 32B 33.C 34.D 35.D 36.B 37.C

    38.D  39.E  40.E    

    X型题】

    41.ABD 42.ABC 43.BCD 44.ABC 45.CD 46.BCE 47.ABC 48.ABD 49.ACD

    50.ABC

    二、名词解释

    1.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2.觅食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儿脸颊部接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找”乳头的动作。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检查时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存在于0~4个月。

    3.手握持反射:将手指或其他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人并按压,小儿手指屈曲握物。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2~3个月后消失。

    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固有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反应分为拥抱型和伸展型,存在时间为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存在于0~2个月。

    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存在于0~3个月。

    7.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存在于0~3个月。

    8.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检查时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存在于0~4个月。

    9.非对称性紧张陛颈反射(ATNR):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固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存在于0~4个月。

    10.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1.降落伞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

    12.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13.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三、简答题

    1.简述平衡功能中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平衡的躯体感觉输入包括皮肤感觉(触、压觉)输入和本体感觉输人。皮肤触觉、压力觉感受器向大脑皮质传递有关体重分布情况和身体重心位置的信息;分布于肌梭、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则向大脑皮质输入随支持面变化如面积、硬度、稳定性以及表面平整度等而出现的有关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和运动方向的信息。这些感受器在人体支持面受到轻微干扰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因此,皮肤感觉输入和本体感觉输入及其反馈,对于姿势运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2.简述平衡功能中视觉系统的作用。

    通过视觉,人们能够看见某一物体在特定环境中的位置,判断自身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知道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视觉信息准确与否影响站立时身体的稳定性。当身体的平衡因躯体感觉受到干扰或破坏时,视觉系统在维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颈部肌肉收缩使头保持向上直立位和保持水平视线,使身体保持或恢复到原来的直立位,从而获得新的平衡。如果去除或阻断视觉输人如闭眼或戴眼罩,姿势的稳定性将较睁眼站立时显著下降。    

    3.简述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4.简述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5.简述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6.简述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立位的姿势运动发育是由原始反射的阳性支持开始,立位平衡反应出现后,便出现了独站与步行,体现了由反射到随意运动和连续不断发育的特点。可以分为如下十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斗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_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

    7.简述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

    ①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②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③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④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⑤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⑥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

    ⑦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⑧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8.简述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的规律。    

    (1)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    

    (2)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    

    (4)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    

    (5)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    

    (6)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    

    9.简述脑损伤和发育缺陷的主要特征。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天畸形;②脑室周围白质软化;③神经生化的改变;④产伤或外伤所致脑损伤;⑤胆红素脑病;⑥缺氧缺血性脑病。

    10.简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特征。

    早产儿缺氧缺血的易损区位于脑室周围的白质区,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均可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形成“压力被动性脑血流”,即脑血流灌注完全随全身血压的变化而波动。当血压高时,脑血流过度灌注可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当血压下降、脑血流减少,则引起缺血性脑损伤。既往强调脑室内或毗邻于脑室部位出血的重要性,已有证据显示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与脑瘫发生有紧密联系。

    11.简述胆红素脑病致脑损伤的主要特征。

    高胆红素血症时,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核,导致脑瘫。

    病变的特点是基底神经节、海马、丘脑下部、齿状核等被染成亮黄色或深黄色。上述部位可有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变化。

    12.简述缺氧缺血性脑病致脑损伤的主要特征。

    脑缺氧缺血是构成围生期胎儿或婴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基本病变主要有:脑水肿、脑组织坏死、缺氧性颅内出血等。近年来研究证明,缺氧或缺血所致细胞生化改变可导致细胞受损或凋亡。

    13.衙述运动发育的异常性。

    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于低级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抑制作用减弱,感觉运动发育延迟,从而释放出原始的运动模式。可表现为:①原始反射亢进和残存;②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③肌力和肌张力异常;④运动的不规律和不协调;⑤病理反射的出现等。运动发育的异常性可表现为运动的原始模式、整体模式、联合反应模式、代偿性的异常模式等。

    14.简述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

    异常发育也可表现在:①运动发育与精神发育的不均衡性;②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过程中的分离现象;③各种功能发育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平衡发展;④对于外界刺激的异常反应而导致的运动紊乱。

    15.简述姿势运动的非对称性。

    由于ATNR、STNR、TLR等原始反射的残存,小儿姿势运动发育很难实现对称性和直线化发展。难以实现竖头、将双手向胸前聚拢、手、口、眼动作的协调、抗重力伸展和体轴的自  由回旋。

    16.简述运动障碍的多样性。

    由于脑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导致运动障碍的特点不同。如锥体系损伤呈痉挛性瘫痪;锥体外系损伤呈不自主运动、肌阵挛或强直;小脑损伤呈平衡障碍、共济失调、震颤等。

    17.简述异常发育的顺应性。

    由于得不到正常运动、姿势、肌张力的感受,不断体会和感受异常的姿势运动模式,形成异常的感觉神经通路和神经反馈,导致发育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强化而固定下来,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逐渐明显,症状逐渐加重。

    18.简述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内容。

    ①运动与反应;②对外来刺激的选择性;③探索各种反应的相互关系和影响;④异常反应及其连锁状态;⑤寻找出异常要素;⑥判断出小儿的能力;⑦发挥适当功能时的最主要的姿势与运动的构成要素;⑧小儿与家庭成员的关系;⑨家庭环境对小儿的作用;⑩是否存在感觉障碍等。

    19.简述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的要点。

    (1)姿势评定:观察小儿从一个动作转换成另一个动作时,身体各部位之间所呈现的位置关系,即机体克服地心引力所呈现的自然姿势。

    (2)运动发育评定:主要观察是否遵循小儿运动发育规律,即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连续不断的发育。

    (3)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评定:主要观察是否存在发育落后和发育的分离。

    (4)动态观察:要动态观察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状况是否改善或恶化。

    20.简述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

    ①运动发育延迟的同时伴有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②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性;③固定  的运动模式;④抗重力运动困难;⑤做分离运动困难的整体运动模式;⑥发育不均衡;⑦肌  张力不均衡;⑧原始反射残存,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出现延迟或不出现;⑨感觉运动发育落  后,感觉“过敏”而导致运动失调;⑩联合反应和代偿性运动。

    21.平衡功能如何评定?

    ①平衡反应评定,各类平衡反应及保护性伸展反射的评定。②静态平衡功能评定,即双腿站立、单腿站立、足尖对足跟站立、睁眼及闭眼站立检查或采用平衡测试仪进行测试。③动态平衡功能评定,即稳定极限和体重或重心转移能力测定。④综合性平衡功能评定,可采用Berg且表。⑤对平衡障碍原因进行分析,即对运动系统的评价以及对平衡感觉组织的检查。

    22.协调功能如何评定?

    ①指鼻试验;②指指试验;③跟-膝-胫试验;④轮替动作;⑤闭目难立征试验;⑥站立后仰试验等。

    23.运动发育的异常性表现为哪些?

    ①原始反射亢进和残存;②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③肌力和肌张力异常;④运动的不规律和不协调;⑤病理反射的出现等。运动发育的异常性可表现为运动的原始模式、整体模式、联合反应模式、代偿性的异常模式等。

     

     

    第四章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

    一、选择题    

    A.型题】    

    1.精细抓握不包括    

    A.指尖捏B.约束C.三指捏D.侧捏E.指腹捏    

    2.绘画动作发育阶段不包括    

    A.乱涂阶段B.组合阶段C.集合阶段D.乱画阶段E.图画阶段    

    3.关于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7个月可将积木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上

    B.9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葡萄干等)

    C.10个月可用食指触物

    D.12个月可将物体放人容器中并拿出另一个

    E.24个月搭2块或3块积木(边长2.5em的正方体)

    B1型题】

    4~5题共用备选答案

    A.O~3个月  B.4-6个月  C.7-9个月  D.10~12个月  E.15~12个月

    4.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为

    5.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为

    6~7题共用备选答案

    A.7个月  B.9个月  C.15个月  D.24个月  E.30个月

    6.开始在大人鼓励下出现翻书动作的年龄为

    7.能将纸叠成方块,边角基本整齐的年龄为

    8~9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主要是获得绘画所必需的手眼协调能力  B.主要是图形的出现与混合

    C.将几个图形、图像组合    D.混合的图形数量增多,内容更为复杂

    E.出现最初无目的的涂抹动作

    8.绘画动作发育的集合阶段

    9.绘画动作发育的图画阶段

    x型题】

    10.连续的抓握动作过程包括

    A.视觉搜索物体B.接近物体C.抓住物体D.操作物体E.放开物体

    11.关于抓握动作发育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尺侧手掌抓握(3个月)     B.全手掌抓握(5个月)   C.桡侧手掌抓握(6~7个月)

    D.桡侧手指抓握(8个月)     E.拇、食指对指抓握(9—10个月)

    12.关于生活自理动作发育时间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稳稳地拿住茶杯(18个月)B.穿鞋(24个月)C.解开能够到的纽扣(36个月)

    D.穿上衣和外套(24个月)  E.独立进餐,几乎没有食物外溢(24个月)

    13.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姿势异常包括

    A.拇指内收  B.手握拳  C.前臂旋前D.手指关节掌屈E.肩关节内收

    14.常见的婴幼儿精细运动异常发育包括

    A.精神发育迟滞  B.脑性瘫痪   C.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D.学习障碍      

    E.发育性协调障碍

    15.15个月小儿精细运动包括

    A.搭3~4块积木(边长2.5cm的正方体)B.可用匙取物c.全手握笔,自发乱画

    D.会打开盒盖(不是螺纹的)    E.能倾斜瓶子倒出小物体,然后用手去捏

    二、名词解释

    1.精细运动能力

    2.双手协调

    3.触觉识别

    4.手眼协调

    5.运动功能的特殊发育障碍

    三、简答题

    1.简述手的基本动作。

    2.简述抓握动作发育规律。

    3.简述握笔姿势与动作发育。

    4.简述绘画动作发育阶段。

    5.简述视觉发育过程。

    6.简述眼球运动控制发育规律。

    7.简述手眼协调能力发育过程。

    8.简述上肢与躯干运动分离、眼和手协调运动发育机制。

    9.简述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特征。

    10.简述姿势控制不良、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影响手功能发育的途径。

    11.简述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异常发育的表现。

    12.简述精细运动评定的目的。

    13.简述双手精细协调性评定。

    14.简述视觉功能评定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B  2.D  3.E

    Bl型题    

    4.B  5.C  6.C  7.E  8.C  9.D

    X型题】    

    10.ABCE  11.ABCDE  12.ABE  13.ABCDE  14.  ABCDE  15.BCDE

    二、名词解释

    1.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

    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2.双手协调: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3.触觉识别: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而无须用眼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

    精细感觉。

    4.手眼协调: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5.运动功能的特殊发育障碍:存在于儿童发育早期,在完成精细与粗大运动时的动作

    协调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的协调困难。也称发育性协调障碍。

    三、简答题

    1.简述手的基本动作。

    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两大类。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约束、推、

    压、触、钩状抓握等;抓握动作又分为力性抓握与精细抓握,前者包括球形抓握、柱状抓握及拉,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指腹捏、侧捏及三指捏。

    2.简述抓握动作发育规律。

    (1)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

    (2)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

    (3)由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全手掌抓握模式)向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发育。

    (4)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放开较抓握更为精细,更具有目的性。

    3.简述握笔姿势与动作发育。

    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阶段。

    (1)手掌向上的握笔动作。

    (2)手掌向下的握笔动作。

    (3)手指握笔动作:主要以拇指、食指及中指握笔。

    (4)握笔动作发育特征:①握笔部位逐渐靠近笔尖;②离躯干中线越近部位的活动越来

    越少,而躯干远端部位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4.简述绘画动作发育阶段。

    随着手的动作控制能力的发育以及练习经验的增多,从最初无目的的涂抹到开始有目

    的地画画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乱涂阶段;②组合阶段;③集合阶段;④图画阶段。

    5.简述视觉发育过程。

    视觉发育过程包括:视觉定位、注视、追视、视线转移等。

    ①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②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③精细辨认物体阶(7个月以后)。

    6.简述眼球运动控制发育规律。

    首先是水平方向追视功能的发育,其次是垂直方向追视功能的发育,最后是斜向追视功

    能的发育。

    7.简述手眼协调能力发育过程。

    (1)手张开及双手抱握阶段(0~3个月)。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3)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7-9个月):①姿势变换对手功能多样化发育的作用;②爬

    行对手功能多样化发育的作用。

    (4)手功能熟练阶段(10~12个月):手指分离动作发育。

    (5)手眼协调能力快速发展时期(1~3岁)。

    8.简述上肢与躯干运动分离、眼和手协调运动发育机制。

    ①腕关节的不规则运动;②拥抱反射、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使上肢出现强制性伸

    展反射;③俯卧位时抬头、压低双肩,双肩压低又促使头的上抬,这种抗重力状态使身体各部位间产生相互作用。

    9.简述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特征。

    ①整体运动向分离运动发育;②抓握的稳定点由近端逐渐向远端发育;③眼和手的发

    育具有共同形式;④从防御向功能发育;⑤从手到眼的发育;⑥利手的发育:一般需到动态

    三指捏阶段(4-6岁)才能判断哪只手为利手。

    10.简述姿势控制不良、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影响手功能发育的途径。

    (1)躯干及骨盆不稳定导致身体一部分活动时另一部分不能保持稳定。

    (2)躯干、上肢、手的异常姿势及运动模式影响伸手、抓握、释放以及精细运动功能的

    发育。

    (3)伴随整体异常姿势或上肢受累,手可能呈握拳或半握拳,此外,可能有手部感觉减退。

    (4)由于平衡功能不佳,需使用单手或双手支撑体重。

    (5)手功能保持在较低水平。

    (6)释放动作不成熟或异常。

     11.简述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异常发育的表现。

     (1)精细运动发育落后:精细运动未按照正常规律发育,达不到同一年龄段小儿精细运

    动发育水平。

    (2)精细运动发育障碍:常出现上肢姿势异常,主要表现为手指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手握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上肢姿势异常可导致手的抓握动作、手的知觉功能、双手协调动作、手眼协调功能等精细运动障碍。

    12.简述精细运动评定的目的。

    ①评定儿童精细运动发育的水平;②及时发现精细运动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③为确定产生问题与缺陷的原因和环境因素提供客观依据;④对实施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13.简述双手精细协调性评定。

    ①双手可在体前正中线,将螺丝拧下来;②只能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去拧,反过来就

    不能完成;③在体侧完成拧螺丝动作;④只会双手同时转来转去,不能将螺丝拧下来。

    14.简述视觉功能评定方法。

    包括:①单眼遮盖试验;②光觉反应;③注视和追视;④眨眼反射;⑤双眼同视功能。

     

     

    第五章  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人类言语活动的两大反映形式是

    A.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B.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c.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D.肢体言语和口头言语E.内部言语和书面言语

    2.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哪一核心敏感期

    A.语义B.语法C.语汇D.语音E.语用

    3.儿童最早获得的是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E.连词

    4.处于句法结构发展哪一阶段的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我要球球”等

    A.不完整句B.完整句C.双词句D.电报句E.简单单句

    [X型题]

    5.言语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A.遗传学因素B.语言学因素c.生理学因素D.心理学因素E.社会学因素

    二、名词解释

    1.语言

    2.言语

    3.语言发展(语言习得)

    4.构音

    5.“fis”现象

    6.语音

    7.语言发育迟缓

    三、简答题

    1.简述汉族儿童语音发展的顺序。

    2.简述儿童句型的发展顺序。

    3.简述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4.简述汉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

    5.说明脑的几个言语中枢及其相应的言语功能障碍。

    6.谈谈婴幼儿语言发育的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B  2.D  3.A  4.A

    [X型题]

    5.ABCDE

    二、名词解释

    1.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2.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和产物。

    3.语言发展:也称语言习得,是指个体对母语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系统要素以及

    语言运用技能的理解和产生的发展过程。

    4.构音:是指通过发声器官的运动即口腔、喉、鼻腔等的协调运动发出组成语言单词的

    言语声音即语音的过程。

    5.“fis”现象: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的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

    6.语音:是口头言语的物质载体,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内容的声音。

    7.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

    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主要表现为开始说话的年龄晚,语言发育进程缓慢,语言表达

    能力明显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

    三、简答题

    1.简述汉族儿童语音发展的顺序。

        汉族儿童语音发展的顺序为:辅音部位是由前后两端挤向中间,发音方法的习得顺序

    是鼻音、擦音、塞音先习得;元音习得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不卷舌元音>卷舌元音,不

    圆唇元音>圆唇元音,低元音>高元音,前元音>后元音。

    2.简述儿童句型的发展顺序。

        儿童句型的发展顺序,由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由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的发展。亦即句子发展的顺序大致是:不完整句;具有主-谓、谓-宾、  -谓-宾、主-谓-补等结构的无修饰语单句;简单修饰语单句,主-谓-双宾语句,简单连动句;复杂连动句,兼语句;主语或宾语含有主-谓结构的句子。

    3.简述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通过对9~18个月的婴幼儿交流行为的研究,归纳出婴儿早期7种语用功能:工具功能、调节功能、相互作用功能、表达个人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和表现(通讯)功能。并把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0.5~16.s个月。儿童已经掌握了前四种功能。但是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言语并没有“语言”的形式,而是用声音。

        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约从16.5~18"个月开始,到22.个月结束。这一阶段儿童的词汇、语法和绘画能力有神速发展,同时上述的语言功能类型开始组合:表达个人功能与启发功能综合发展为学习功能,而工具功能与调节功能综合发展为非“学习”的功能。此外还使用语调,降调的言语结构表示学习功能,升调的言语结构表示非言语功能。

        第三阶段是成人语用阶段,约从22.5~24个月开始。在这一阶段,许多语言功能都复合化;而且第二阶段的学习功能发展为意念功能,非学习功能发展为相互关系功能;想象功能与表现功能综合发展为语篇功能。这样儿童就可以像成人那样应用语言了。

    4.简述汉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

        汉语2~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为:24个月词汇量少于3卟,3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3个,3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2~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可能的筛查标准为:24个月词汇量少于50个,3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3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8个。

    5.说明脑的几个言语中枢及其相应的言语功能障碍。

        ①运动性言语中枢(额下回Broca区)——运动性(表达性)失语。②听觉性(感觉性)言  语中枢(颞上回后部Wemicke区)—一感觉性失语。③视觉性言语中枢(阅读中枢,角回)一失读症。④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失写症。

    6.谈谈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阶段。

        许政援等根据数十年对3岁前儿童语言发展情况的追踪调查,认为3岁前儿童的语言发  展是一个连续的、有序的、有规律的过程,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据此将3岁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6个阶段:

        (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基本韵母发音较早,声母很少,主要是h音,有时有m音。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发音增加很多,发重复连续音节,开始有近似词的音,半岁时有的音开始有某种意义。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不同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一定的音开始与具体事物相联系,但还没有成为“词”。

        (4)正式学话、单词句阶段:1-1.5岁,开始有指向连续音节和近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以词代句”;但理解并不限于单词。

        (5)掌握初步的语言、简单句阶段:1.5~2岁,由单词句进入多词的简单句,各类句子数量比例:单词句占37.7%,简单句Nss%,复合句占7.3%。

        (6)复合句发展,掌握基本语言阶段:2~3岁,单词句明显下降,而复合句上升到30.5%,句子长度也.明显增加.言语内容也更加丰富。

     

     

    第六章 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属性在人脑中的整体反映称为    

    A.感觉B.知觉c.认识D.认知E.记忆    

    2.知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D.理解性E.相对性    

    3.记忆的基本过程不包括    

    A.识记B.保持c.再认D.强化E.再现    

    4.皮亚杰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A.生理发展B.人格特征c.主导活动D.认知发展E.以上均不对    

    5.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指    

    A.02岁  B.3~7岁  c.5~12岁  D.8~11岁  E.12岁至成人    

    6.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哪两种形式实现的    

    A.同化和顺应B.图式和同化c.图式和顺应D.同化和平衡E.顺应和平衡  

    7.下面描述哪项不正确    

    A.将自身行为或思考方法构成图式,并能够理解和适应图式的过程称之为“同化”  

    B.原有的图式无法实现时,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图式进行修正以适应目前变化了的情况,称之为“调节”    

    C.智能“游戏”可以说是“同化”占优势的状态    

    D.“模仿”则是属于“调节”占优势的状态    

    E.上述均不对    

    8.认知功能发育的顺序    

    A.动作表象映象表象符号表象   B.映象表象动作表象符号表象    

    C.符号表象映象表象动作表象   D.映象表象符号表象动作表象    

    E.以上均不对    

    9.有关神经纤维髓鞘化的描述哪项正确    

    A.1岁半所有的脑神经几乎完全髓鞘化,但神经传导通路至10岁才完成髓鞘化   

    B.出生时所有的脑神经几乎完全髓鞘化,但神经传导通路至10岁才完成髓鞘化

    C6个月所有的脑神经几乎完全髓鞘化,但神经传导通路至10岁才完成髓鞘化

    D.3岁时所有的脑神经几乎完全髓鞘化,但神经传导通路至10岁才完成髓鞘化

    E.6岁时所有的脑神经几乎完全髓鞘化,但神经传导通路至10岁才完成髓鞘化

    10.对皮层中枢发育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遵循着头尾原则与近远原则

    B.头尾原则指从上到下,近远原则指从中央到四周

    C.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劣势

    D.动作发育总是从上到下,即从头到脚逐步发展

    E.3岁左右皮层才完全与小脑相连,才能实现对精细动作的控制

    11.个体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A.童年期B.青少年期C.婴儿期D.幼儿期E.成人期

    12.一般婴幼儿开始出现有意注意的年龄

    A.2~3个月B.3~4个月 C.12个月D.6~7个月E.8~9个月

    13.记忆出现的时间规律是

    A.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动作记忆,6个月左右出现情绪记忆,6个月至12个月开始出现形象记忆,1岁出现逻辑记忆

    B.出生后2周出现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出现动作记忆,6个月到12个月开始出现形象记忆,1岁出现逻辑记忆

    C.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动作记忆,64"-,EJ左右出现形象记忆,6个月到12个月开始出现情绪记忆,1岁出现逻辑记忆

    D.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动作记忆,6个月左右出现情绪记忆,6个月到12个月开始出现逻辑记忆,1岁出现形象记忆

    E.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动作记忆,6个月左右出现形象记忆,6个月到12个月开始出现逻辑记忆,1岁出现情绪记忆

    14.注意的发育哪项是错误的

    A.新生儿已有无意注意,新生儿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定向反射,这是注意的萌芽

    B.3个月出现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5、6个月出现无意注意

    C.1岁出现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的萌芽

    D.3岁以前开始出现有意注意       E.以上均错

    15.吉布森等人通过视觉悬崖装置实验发现了6个月的婴儿已具有

    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E.时间知觉

    16.婴儿的思维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形式运算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E.以上均不对

    17.3岁儿童仅能辨别的方位是

    A.前后B.上下C.左右D.上下和前后E.左右和前后

    18.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

    A.游戏B.学习C.劳动D.交往E.以上均不对

    19.儿童重复日常生活中自己或别人活动的游戏是

    A.延迟模仿B.象征性游戏C.描绘式表象D.心理表象E.练习性游戏

    20.第21对染色体易位或者没有分离而多了一个染色体将导致

    A.苯丙酮尿症B.亨廷顿式舞蹈病C.性染色体畸变D.唐氏综合征E.呆小症

    21.哪一种心理发育评定量表采用比率商形式

    A.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B.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c.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学测查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E.丹佛发展筛选测验

    22.Gesell规定的8个关键年龄是

    A.出生后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个月、24个月、36个月

    B.出生后4周、8N、12周、16周、20周、24周、28周、32周

    C.出生后4周、16周、26周、34周、42周、50周、58周、66周

    D.出生后4周、16周、32周、48周、64周、80周、96周、112周

    E.出生后4周、8周、16周、32周、64周、80周、96周、112周

    [A2型题]

    23.实验者当着儿童的面将两杯同样多的液体中的一杯倒进一个细而长的杯子中,要求

    儿童说出这时哪一个杯子中的液体多些时,儿童不能意识到液体是“守恒”的,因此多倾向

    于回答高杯子中的液体多些,你推测这儿童的年龄是几岁

    A.1岁B.3岁C.5岁D.8岁E.10岁

     [X型题]

    24.感觉的处理通路

    A.感觉-知觉-认识-记忆B.感觉-知觉-认识-情感C.感觉-知觉-记忆-认识

    D.感觉-知觉-情感-认识E.感觉-知觉-情感-记忆

    25.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包括

    A.反射练习  B.动作习惯C.有目的的动作D.图式的协调E.感觉动作和智慧综合

    26.儿童发育的行为要素包括

    A.感觉B.运动c.认知D.情绪E.人际关系

    27.认知的特点包括

    A.认知的多维性B.认知的相对性C.认知的联想性    D.认知的发展性

    E.认知的先占性和整合性

    28.游戏在儿童认知发育中的作用

    A.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    B.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的作用

    C.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育

    D.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育,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育

    E.对幼儿情感发育和幼儿个性形成有促进作用

    29.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因素,大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

    A.家庭环境因素B.集体环境因素C.遗传因素    D.儿童自身疾病

    E.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

    二、名词解释

    1.认知功能

    2.同化

    3.顺应

    4.知觉

    5.社会知觉

    6.游戏

    7.精神发育迟滞

    三、简答题

    1.简述游戏在儿童发育中的作用。

    2.什么是游戏?简述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3.阐述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

    4.贝利婴儿发育量表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B  2.E  3.D  4.D  5.E  6.A  7.E  8.A  9.A  10.C  11.C  12.C  13.A

    14.E  15.C  16.A  17.B  18.A  19.B  20.D  21.A  22.A

    [A2型题]

    23.B

    [X型题]

    24.AB  25.ABCDE  26.ABCDE  27.ABCDE  28.ABCDE  29.ABCDE

    二、名词解释

    1.认知功能: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并揭示事物对入的意义与作用的判断能力,是一种高级心理功能。

    2.同化:将自身行为或思考方式构成图式,并能够理解和适应图式的过程称之为同化。

    3.顺应:原有的图式无法实现时,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图式进行修正以适应目前变化

    了的环境,称之为顺应。

    4.知觉:视觉、听觉、皮肤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是人对物体的许多感觉的综合。在知觉过程中,人脑将感官刺激转化为整体经验。

    5.社会知觉:人对客体的认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群体的知觉。

    6.游戏:游戏通常是指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用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是儿童能动地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它现实直观地表现为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

    7.精神发育迟滞:指个体在发育时期内(18岁以前),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

    同时伴有社会适应行为缺陷。

    三、简答题

        1.简述游戏在儿童发育中的作用。

        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发育的同时,也促进了认知功能的发育;①游

    戏能够促进幼儿观察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育;②游戏对幼儿情感发育有促进作用;③游戏对幼儿个性形成有促进作用。

        2.什么是游戏?简述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游戏通常是指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用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

    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是儿童能动地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它现实直观地

    表现为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

        皮亚杰认为认知游戏的发展包含三个阶段: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练习

    性游戏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该游戏阶段是进行反复的动作练习,儿童不断重复着已经掌握

    的动作;象征性游戏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后期并贯穿于整个前运算阶段,其标志是一个不

    在眼前的物体可以拿另一物体来代替;规则游戏则出现在具体运算阶段并一直延续到形式

    运算阶段。

        3.阐述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

        人的认知发育过程是一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育划分为

    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动作来认识外部世界,按照发育顺序,此阶段包括了反射练

    习、动作习惯、有目的的动作、图式的协调、感觉动作和智慧综合六个时期;前运算阶段中,儿童可以利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实现了思维和动作分离但无法摆脱自我中心,因此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中,儿童可以进行完整的逻辑思维活动,但仅限于比较具体的问题,还不能对假设进行思维;形式运算阶段中,儿童能作出假设,已经能对事物进行非常抽象的、系统的、稳定的逻辑思维。

        4.贝利婴儿发育量表包括哪些内容?

        贝利婴儿发育量表包括:①智能量表(mental scale);②运动量表(motor scale);③婴儿行为记录表(infant behavior record)。评定智能发育水平的是智能发育指数;评定运动发展水平的是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第七章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伤心的适应性功能为

    A.学习恐吓人B.回避危险C.鼓励别人给自己安慰    D.躲避有害物E.达到目的

    2.关于情绪情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情绪情感是紧密联系的概念   B.情绪更多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

    C.情感带有情景性、不稳定性   D.情绪具有冲动性

    E.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

    3.新生儿情绪发育的特点错误的是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   B.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    C.具有先天性

    D.能引起情绪的动因往往都是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事物,范围较小

    E.婴幼儿情绪外露的特点,不利于成人与儿童间良好的沟通

    4.以下哪项属于初级情感

    A.尴尬B.害羞C.害怕D.骄傲E.内疚

    5.以下哪项属于次级(复杂)情感    

    A.愤怒B.嫉妒c.悲伤D.恐惧E.惊讶

    6.婴儿兴趣发展的新异性探索阶段是

    A.0~3个月  B.4-6个月  C.7-9个月  D.9个月以后  E.没有明确时间

    7.无选择社会性微笑出现的时问

    A.O~5周  B.5.0周~3.5个月  C.3.5~6.0个月D.6月以后  E.无固定时间

    8.婴幼儿表现出开放的、挺直的姿势,面带笑容,有积极语句,这样的表现是复杂情绪中的哪种

    A.高兴B.愤怒c.骄傲D.兴趣E.满足

    9.下列哪项不属于鲍比尔提出的依恋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模式

    A.前依恋期(出生至2个月)              B.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6~8个月)

    C.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24个月)   D.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上)

    E.目的协调的亲子关系(30个月以上)

    10.2~3岁儿童行为检查表(CBCL)可归纳为几个行为症状因子

    A.6 B.4 C.3 D.2 E.5

    11.婴儿的早期同伴关系在下列哪个时期发展到互补性交往阶段

    A.6个月~1岁  B.1~1.5岁  C.1.5~2.5岁  D.2.5~3岁  E.3~4岁

    12.婴幼儿依恋障碍属于

    A.广泛性发育障碍B.品行障碍C.学习障碍    D.重复刻板性行为E.情绪情感障碍

    13.童年脱抑制型依恋障碍的典型特征是

    A.依恋父母B.依恋喂养者C.依恋小动物B.依恋动画片E.无选择性依恋

    14.下列不属于儿童恐惧症治疗方法的是

    A.心理治疗    B.系统脱敏c.感觉统合训练    D.阳性强化法治疗E.音乐和游戏治疗

    A2型题】

    15.一辆送货卡车因为受撞击,发出巨大的响声。小明很好奇,跑去看个究竟,而同月龄

    的佳佳则受到了惊吓,躲在妈妈怀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表现为

    A.害怕的情绪反应严重阻碍儿童的发展

    B.要控制婴幼儿消极的情绪反应,鼓励积极的情绪反应

    C.消极的情绪反应也阻碍儿童生理的发育

    D.害怕可以教会儿童回避困难

    E.害怕不利于儿童达到目的

    16.8个月左右的婴儿,随母亲在公园玩耍时,陌生人递给婴儿玩具,婴儿母亲微笑着向陌生人表示感谢,婴儿此时采取的行动是

    A.拒绝    B.看着母亲的表情,然后高兴地接受C.看着母亲不知所措

    D.开始哭闹E.无法判断

    17.婴儿大哭,突然发作,强烈而刺耳,伴有间隔时间较短的号叫,这种啼哭属于

    A.饥饿的啼哭  B.疼痛的啼哭C.恐惧或惊吓的啼哭D.不称心的啼哭

    E.招引别人的啼哭

    18.4岁患儿,男,至今不会与人交谈,仅能讲很少的几个词和短句,经常自语,讲的话别人听不懂。常重复别人的话。至今不会用“你、我、他”,不爱和小朋友玩,不与人目光对视。

    关于该患儿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该患儿的亲子关系发育将受到影响  B.该患儿同伴关系发育将受到影响

    C.该患儿有自我意识发展障碍D.该患儿有情感发育障碍

    E.该患儿有精神分裂症    

    19.患儿女,3岁,经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哭闹,不合群,并拒绝喂养照料、撞头、撕扯、咬伤自己等自伤行为,身体较同龄女孩明显瘦小。父母10个月前离婚,现由爷爷、奶奶喂养。此患儿最可能患病为

    A.童年脱抑制型依恋障碍B.反应性依恋障碍C.分离性焦虑障碍D.儿童恐惧症    

    E.屏气发作

    [B1型题]

    20~2 1题共用备选答案

    A.心跳加速;体温升高;脸红         B.心跳慢;体温低;皮肤发紧

    C.心跳加快;不规则呼吸;皮温提高   D.心跳减慢;呼吸暂停;肌肉紧张消失

    E.高而稳定的心跳;体温低;呼吸急促

    20.生气的生理反应为

    21.高兴的生理反应为

    22~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初生B.5-6周  C.2个月  D.3~4个月  E.1岁

    22.婴幼儿开始非社会性微笑的时间为

    23.婴幼儿开始社会性微笑的时间为

    24~2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本能恐惧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C.怕生    D.预测性恐惧E.无法判断

    24.将婴儿从高处坠下,导致大声啼哭,这种恐惧属于

    25.9个月的婴儿见到陌生人显得不安,并寻找母亲安慰属于哪种恐惧

    26~27题共用备选答案

    A.1岁  B.1.5岁  C.1.5~2岁  D.2~3岁  E.3~4岁

    26.掌握代名词“我”,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时间为

    27.开始用语言称呼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的时间为

    [X型题]

    28.情绪反应的作用有

    A.它和反抗、退缩、寻求父母帮助等适应性反应有关

    B.婴幼儿使用情绪反应和信号来告诉别人他们的需要和要求

    C.情绪干扰了人们认知活动的效率

    D.情绪是人体的原始组成部分,将我们与动物联系的更近

    E.婴幼儿情绪反应提醒看护者采取相应的看护措施

    29.下列属于次级情感的3项是

    A.快乐B.害羞  C.内疚D.恐惧E.骄傲

    30.引发婴儿啼哭的原因有

    A.饥饿B.疼痛  C.发怒D.恐惧 E.引起别人注意

    31.儿童的气质分为下述哪几个类型

    A.易养型(E型)    B.难养型(D)  C.启动缓慢型(s型)    D.中间偏易型(I-E型)

    E.中间偏难型(I-D型)

    32.以下属于婴幼儿情绪情感障碍的是

    A.注意缺陷多动障碍B.依恋障碍C.分离性焦虑障碍  D.精神发育迟滞    E.屏气障碍

    33.婴幼儿选择性缄默症常见的性格表现为

    A.内向B.敏感C.胆怯D.孤僻E.依赖性较强而固执

    二、名词解释

    1.情绪

    2.情感

    3.初级情绪

    4.次级(复杂)情绪

    5.情绪的自我调节

    6.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7.预测性恐惧

    8.愤怒

    9.依恋

    10.母婴依恋

    11.选择性缄默症

    12.屏气发作

    13.儿童恐惧症

    14.孤独症谱系障碍

    三、简答题

    1.简述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

    2.简述婴儿的情绪反应的突出特点。

    3.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4.简述婴幼儿社会性微笑的发展。

    5.婴幼儿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6.简述社会性参照对婴儿发展的意义。

    7.简述几种有代表性的婴儿情绪获得的理论模式。

    8.列举几种婴幼儿的基本情绪。

    9.简述婴儿啼哭的几种类型。

    10.简述婴儿笑的三个发展阶段。

    11.恐惧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并简述其基本内容。

    12.简述鲍比尔关于依恋形成和发展的3个阶段模式。

    13.简述婴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3个阶段。

    14.简述家庭、心理及社会环境对婴幼儿情感发育的影响。

    15.简述反应性依恋障碍及其表现特点

    16.简述婴幼儿孤独症及其主要表现。

    17.简述儿童情绪情感和社会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

    18.简述测量儿童同伴群体关系的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C  2.C  3.E 4.C  5.B  6.D  7.B  8.C  9.E  10.A  

    1 1.C  12.E  13.E  14.C

     [A2型题]

    15.D  16.B  17.C  18.E  19.B

    [B1型题]

    20.A  21.C  22.A  23.B  24.A  25.C  26.D  27.C

    [x型题]

    28.ABE  29.BCE  30.ABCDE  3 1.ABCDE  32.BCE  33.ABCDE

    二、名词解释

    1.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

    之间的关系。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其产生都与个体的动机是否实现、需要

    是否满足有关。

    2.情感:是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

    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3.初级情绪:是指在出生或在第一年的早期出现的一些情绪,是由生物因素所决定的。

    4.次级(复杂)情绪:是指2岁时出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情绪,这在部分程度上与

    认知发展有关。次级情绪有时候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情绪,因为它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

    害或提高我们对自我的认识。

    5.情绪的自我调节:指利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从而达到个体所追求的目

    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

    6.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即在不确定的情境

    中借助他人表情做出推断,包含了婴儿对他人情绪表情的分辨和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

    指导自己的行为。

    7.预测性恐惧:或称“想象性恐惧”,指1.5~2.0岁左右的婴儿,随着其想象和预测、推理能力的发展,开始产生对黑暗、动物等的害怕。如怕黑,怕坏人等。

    8.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为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

    体验。

    9.依恋:是指婴儿与抚养者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持久的情绪联结,表现为婴儿和养护

    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的依附、身体接触、追随等行为。

    l0.母婴依恋:指婴儿与母亲问的感情联结,表现为婴儿努力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的

    密切的身体联系。

    11.选择性缄默症:指起病于童年早期,已获得了语言功能的儿童,由于精神因素的影

    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一种情绪和社交功

    12.屏气发作:是指儿童因发脾气或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

    的现象。

    13.儿童恐惧症:是指对某些物体或某些特殊环境明知不存在对自身具有真实的危险,

    却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怖,伴有焦虑情绪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并有回避行为以期达

    到解除恐怖所致的痛苦,持续至少6个月。

    14.孤独症谱系障碍:英文为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s)是一组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三、简答题

    1.简述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

        (1)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婴儿从母体一降生到人世间,就要在

    适应中求生存。婴儿具有的情绪反应,是其重要的适应方式。

        (2)情绪情感可以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情绪情感是婴幼儿心理活动的激发

    者和驱动器,支配、制约着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对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机作用。

    情绪直接指导着婴幼儿的行为,驱动、促使其去做某种行为或不去做某种行为。

        (3)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作用:情绪情感可促进、推动或抑制、延缓婴幼儿的

    认知活动和认知加工过程。不论感知、记忆,还是注意、思维、想象,都受婴儿情绪的很大影响,受其制约、调节。

        (4)情绪情感是婴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它

    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即是以表情作为

    交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仍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

    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5)情绪情感促进婴幼儿意识产生、个性形成: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

    初的来源和成分。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包括自我

    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等方面,而这几方面的发展都与婴儿关于“自我”的情绪体验及

    其性质紧密相连。婴幼儿情绪情感对其个性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在一定的、不断

    重复的情境中,经常体验着同一情绪状态,这种情绪逐渐稳定成为幼儿的性格特征。

    2.简述婴儿的情绪反应的突出特点。

        (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婴儿初生情绪反应的产生、出现或消失、转移,

    都与其生理需要的是否满足密切相关,随生理需要的出现而出现,并随其减弱、消失而消失、

    停止。婴儿身体内部或外部引起不舒适的刺激,如饥渴或尿布潮湿等刺激,会引起哭闹等不

    愉快情绪,只有当直接引起这些消极情绪的刺激消除,这些情绪反应才能停止,代之以新的

    情绪。如给孩子喂饱或换上干爽尿布后,婴儿就会立即停止哭声,变得愉快、安静。

        (2)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基本情绪反应是人类进化和适应的产物,

    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无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孟昭兰指出:“人类最基本情绪具有

    先天性”。新生儿以哭声反映身体痛苦,以微笑反映舒适愉快,这些都是非编码的,不学就会的,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因此,人们常把婴儿初生时的情绪称作“本

    能的情绪反应”或“原始的情绪反应”。

    3.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

    刻。幼儿情绪的丰富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继续分化,引起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多;情绪的

    深刻化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

    物的内在特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有了许多新的需要,继而也就

    出现了多种新的情绪体验。在幼儿中、晚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高级社会性情感,如友谊感、

    集体荣誉感等;此外,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并不引起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

    随着年龄增长可不断引起幼儿的各种情绪体验。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随着脑的发育以及言语的发展,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步提

    高。首先表现为幼儿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逐渐减少;其次表现为情绪逐渐从外露到内隐。

    幼儿初期的儿童对自己的情绪体验,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丝毫不加以控制

    和掩饰,而完全表露于外,喜、怒、哀、乐都清楚地在脸上反映出来。到幼儿晚期,随着言语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外部表现。幼儿还可学会在不同场合下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种情绪。

        婴幼儿情绪和情感外露的特点,有利于成人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

    助,但同时,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是社会交往的需要。

        (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表现为情感在社会交往中越来越起作用。幼儿情绪的社会化

    主要表现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内容的增加和表

    情社会化;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情感发展表现一定的趋势:从在很大程度上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转为多和社会性

    的需要相联系;从容易不随意的外露转向能有意识地控制;从容易变动转向逐渐稳定。

    4.简述婴幼儿社会性微笑的发展。

        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1)出生第5周时,婴儿每当听到大人的声音、看到大人的面孔,就特别高兴、愉快、活跃,发出微笑,出现了最初的社会性微笑。

        (2)到2~3个月时社会性微笑意味着对所有人的微笑都一样,还不能将人区分出来。

        (3)4个月左右开始对主要抚养者母亲的微笑最多,最频繁。此后,笑进一步分化,婴儿对亲近和熟悉的人笑得更多,更开心,对陌生人笑得越少,越拘谨和严肃。

        (4)从1.5岁至3.0岁,儿童非社交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不断增长。

    5.婴幼儿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是从依赖他人帮助的外部调节逐渐转化为内部的自我调节的过

    程。当婴儿会爬或行走时,就会主动远离那些引起他们不愉快的刺激,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1岁时,婴儿开始使用其他一些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冲动,如摇晃自己的身体、用嘴咬东西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婴儿l岁后,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成人开始用语言表达对婴儿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婴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婴儿也学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成人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他们还经常能够找到可以有效引发养护者

    注意和安抚恐惧的表达方式。

        2岁起,婴幼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他们也开始通过

      与同伴对话、玩玩具或是远离让他们不愉快的事物去应对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

    6.简述社会性参照对婴儿发展的意义。

        社会性参照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其充分显示了情绪的信号作用  和人际通信交往功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就是在不确定的情境  中借助他人表情做出推断,包含了婴儿对他人情绪表情的分辨和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  指导自己的行为。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对婴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0.5岁左右到1.5岁的儿童,其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在儿童发展中起着更为核心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婴儿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避免消极的社会性参照。

        7.简述几种有代表性的婴儿情绪获得的理论模式。

        (1)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一百多个婴儿的  观察,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模式。她认为,新生儿在3个月时,初生时的情绪分化为两种矛盾的状态,即痛苦和快乐;6个月后,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恐惧;12个月后快乐的情绪分化为高兴和喜爱;18个月后分化出喜悦和妒忌; 至24个月时,可以在快乐的热情中区分出较稳定的欢乐来。该理论是早期比较著名的理论。

        (2)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在当代情绪研  究中颇有影响。他认为,新生儿具有5种以特定面部表情为标志的相当独立、具体的情绪。

      它们包括惊奇、痛苦、厌恶、最初的微笑和兴趣。这些情绪反应对新生儿适应母体外环境和生存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他科学、明确地提出了与自我意识、交往发展有关的情感,部分阐释了婴儿情绪发展的机制,伊扎德较之前人的研究,在其科学性和可测性上都大大提高了一步。

        (3)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基于其一系列婴儿情绪发展实  验研究和对前人有关研究的概括、总结,提出了其关于婴儿情绪分化的理论。孟昭兰指出,  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有8~10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这些情绪在个体发展中随着婴儿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她提出了个体情绪发生的次序、时间,并具体指出引发各种情绪的诱因。

    8.列举几种婴幼儿的基本情绪。

    哭、笑、恐惧、兴趣、愤怒。

    9.简述婴儿啼哭的几种类型。

    有研究认为,婴儿从出生相继发展的啼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饥饿的啼哭:婴儿的基本哭声,婴儿出生第1个月时有一半的哭是由于饥饿或干渴引起的,有节律。这种啼哭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突出。

    (2)发怒的啼哭:婴儿初生时就有,被限制活动时会引起激怒而哭。

    (3)疼痛的啼哭:初生时就有,常因肠胃不适、打针等疼痛而引起啼哭。

    (4)恐惧或惊吓的啼哭:初生时就有,高声的刺激会使婴儿受惊而大哭。

    (5)招引别人的啼哭:从出生后第3周开始出现,先是长时间吭吭哧哧,断断续续,无人理会则大哭起来。

    随年龄增长,引起啼哭的原因和类型有以下两大发展变化趋势,一是引起的原因从一开

    始完全生理性的,逐步增加社会性的诱因。二是反应类型由应答性的、反射性的哭,到逐步

    出现主动性的、操作性的哭。

    10.简述婴儿笑的3个发展阶段。

    笑的发展经历了下面3个阶段。

        (1)第一阶段(0~5周),自发性的笑:婴儿初生下来就可以开始有笑的反应。婴儿出生

    2~12小时中,面部即有像微笑的运动。但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这是一种生理表现,而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

        (2)第二阶段(5.0周~3.5个月),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这时人的声音和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但还不能区分不同人,无论是抚养者,还是陌生人,或无论是生气的面孔还是笑的面孔,婴儿均会报以微笑。

        (3)第三阶段(3.5个月之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从3.5个月尤其是4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加,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有选择性的微

    笑。对熟悉的人会无拘无束的笑,对陌生人则带有警惕性注意,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社会性

    微笑。

    11.阐述恐惧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并简述基本内容。

        (1)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本能的恐惧,是一种本能的、反射性的反应,由听觉、皮肤觉、机体觉等刺激引起,如尖锐刺耳的高声、皮肤受伤、身体位置突然发生急剧变化等。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由以往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激起恐惧情绪。

        (3)怕生,是对陌生刺激物的恐惧反应。怕生与依恋情绪同时产生,一般在6~8个月

    时出现,在这一阶段,婴儿不仅害怕陌生人,还害怕许多陌生、怪样的物体和没有经历过的

    情况。

        (4)预测性恐惧,1.5~2.0岁的婴儿,随着其想象和预测、推理能力的发展,开始产生对黑暗、动物等的害怕。如怕黑,怕坏人等。这些是和想象联系的恐惧情绪,往往是由环境影响而形成。

        12.简述鲍比尔关于依恋形成和发展的3个阶段模式。

        (1)前依恋期(出生至2个月):婴儿有一种有助于依恋发展的内在行为。新生儿用哭声

    唤起别人的注意,随后,他们用微笑、注视和咿呀语同成人进行交流,使成人与婴儿的关系更亲近。这时的婴儿对于前去安慰他的成人没有选择,所以此阶段又叫无差别的依恋阶段。

        (2)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6~8个月):婴儿能对熟人和陌生人做出不同的反应,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对熟悉的人有特殊友好的关系,并特别愿意与之接近。这时的婴儿一般仍然能够接受陌生人的注意和关照,同时也能忍耐同父母的暂时分离。这表明依恋

    尚在形成中。

        (3)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24个月):婴儿对于熟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并出现“分离焦虑”——离开养护者时感到不安和“陌生焦虑”——对陌生人的谨慎与回避。由于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可以去主动接近人和主动探索环境,同时他们把母亲或看护人作为一个“安全基地”,从此出发,去探索周围世界。

        (4)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上):由于言语和表征能力的发展,此时的婴幼儿能

    较好地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等,同时能调节自己的行为。如他现在能够忍耐父母迟

    迟不给予注意,还能够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离,他相信父母将会返回。

        通过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婴儿认识到母亲是最值得信赖的,母亲在与不在都是安全

    的。长大后,儿童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一种安全感,指导儿童建立各种亲密的人际关系。

        13.简述婴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3个阶段。

        (1)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个月~1岁):这个阶段的婴儿建立同伴关系,通常直接用表情

    和动作进行交往,如微笑注视对方,而对方常常也模仿这种方式将信息返回。9个月以后,婴儿之间彼此注视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的微笑、手指动作常常会得到其游戏伙伴适宜的连续的反应和模仿。这个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但为今后合作性的同伴活动奠定了

    基础。

        (2)简单交往阶段(1.0~1.5岁):这时婴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就是社交指向行为。社交指向行为指婴儿直接指向同伴的各种具体行为,如微笑、发声和说话、给或拿玩具、身体接触(如抚摸、轻拍、推、拉等)、走或跑到同伴身边等。婴儿发出这些行为时,总是伴随着对同伴的注意,也总能得到同伴的反应。最显著的交往特征就是相互模仿对方的动作,交往的目的从最初主要是自己获取玩具到倾向于引起同伴对自己的注意。于是婴幼儿之间就有了直接的相互影响,简单的社会交往由此产生。

        (3)互补性交往阶段(1.5-2.5岁):随着婴幼儿的发展,婴幼儿之间的交往内容和形式更为复杂。2岁以后的婴幼儿逐渐习惯于与抚养者分离,与同伴在一起交往。他们一起玩耍,也出现了婴幼儿之间的合作游戏、互补行为。研究表明,18~24个月婴幼儿社会性游戏明显多于单独游戏,与同伴游戏的数量明显多于母亲。在1.5岁至2.0岁期间,只要有机会就与同伴交往,这个时期将是社会性交往的转折点。

    14.简述家庭、心理及社会环境对婴幼儿情感发育的影响。

        (1)家庭背景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职业、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事实证明,贫穷、物质生活条件差、疾病和父母的不良心境如焦虑、抑郁等,会导致家庭内部的社会心理联系失调,婴儿期困难气质较多,各种内外向行为问题的患病率是正常家庭儿童的2~5倍。

        (2)亲子关系和养育态度:目前,强调出生后第1小时内的母婴接触,对小儿今后良好的性格、情感有密切的关系。早期的母婴接触还会使婴儿增进食欲、体重增加较多,情绪紊乱发生也较少。

        亲子关系对幼儿情绪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婴幼儿亲子关系不良如何影响和导致情绪障

    碍的机制有各种学说。有学者提出养育态度与儿童性格特点有密切关系。此外,家长养育

    态度不一致,也会使儿童无所适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父母对儿童的过分控制、排斥等态度与儿童情绪障碍有关。但父母与婴幼儿的亲子交流、密切接触和相互游戏能使其体验到

    父母的关爱,有利于婴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

        (3)家庭、心理环境特点:幼儿期的生活仍以家庭为重心。愉快、和谐的家庭生活,充分的亲情给予对其情绪发展影响极大。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如婚姻不和谐、矛盾冲突多、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必然影响父母的养育技能和亲子安全性依恋关系的形成,容易造成幼儿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乃至形成不良个性。

        儿童应对压力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天生的气质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受到父母提供帮助的

    方式的影响。如果缺乏这种支持和帮助,如虐待,儿童就很难发展必要的情绪自控能力。同

    样,在一个充满冲突的家庭中,儿童不断目睹消极情绪的爆发,他们就不会有控制自己情绪

    的动机。有抑郁等情绪问题的父母,儿童很可能会在情绪发展上出现不正常。

        此外,父母的情绪示范作用也很重要。l~3岁幼儿的情绪易受感染、模仿能力强,日常生活中若成人经常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幼儿等良好情绪,对幼儿今后情绪的发展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否则将会助长不良情绪的形成。父母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情

    绪情感感染儿童,例如当面临危险时父母表现的临危不惧,孩子也会以父母的行为表现为榜

    样,变得胆大起来。

        另外,依据幼儿身心特点制定的合理生活制度,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

    形成,也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一般来讲,单调、枯燥的环境,容易使幼儿疲劳,从而产生厌倦、不愉快的情绪。相反,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会使幼儿产生兴趣,感到快乐和满足。为此在家庭中还应该为孩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让幼儿生活在轻松活泼的多样化生

    活环境之中。

        (4)社会、环境因素:幼儿的情绪发展离不开幼儿的生存环境。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

    “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社会化

    环境主要是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化交往的丰富机会,让幼儿了解社会、熟悉社

    会、学习社会、适应社会。

        儿童成长所处的环境能够解释情绪能力的差别。以贫穷环境为例,低收入带来的压力

    对父母的情绪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这对婴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构成了明显的威胁。与贫

    穷相伴的经济担忧、过分拥挤的住所和家人生病会造成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的反应性较低和

    情感冷酷,从而导致父母与婴幼儿之间的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由于劳累和焦虑、母亲很少有

    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因而不能与他们讨论在情绪上有意义的事件。当然,如果要理解儿童

    在此背景下情绪能力的差异,还应考虑儿童成长所处的更广阔的社会环境。

          (5)感觉异常、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行为等。

    17.简述儿童情绪情感和社会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

        (1)自然观察法: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情绪和社会功

    能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婴幼儿发展信息的方法。

        (2)情景观察法: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

    的情景中,由评价者在该特定情景中观察儿童的情绪调节行为。

        (3)谈话法:通过与幼儿面对面的交谈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运用此方法需要对谈话

    内容进行记录,然后对谈话记录进行分析。

        (4)实验法:在实验室中诱发某种情绪,进而测量儿童的情绪调节反应。

        (5)问卷调查法:由评价者根据评价目的,向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广泛搜集幼

    儿情绪发展信息的一种方法。

    18.简述测量儿童同伴群体关系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即对自然状态下儿童的同伴关系进行观察。使用观察技术的确能发现大

    多数群体中同伴接纳性的差异,但这种方法比较费时,而且有时带有主观性,因此利用较少。

        (2)社会测量技术:包括同伴提名法(peer nomination)和同伴评定法(peer rating)。这是测量同伴关系最典型的方法。同伴提名法是指在一个社会群体(比如一个班)中,让每个

    儿童根据所给定的同学名单或照片进行限定提名,让每个儿童说出他们最喜欢的和最不喜

    欢的同伴,如“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和谁一起玩(或一起学习)”等。根据从每个儿童那里

    获得的正负提名的数量多少,对儿童进行分类。该方法可以测量出同伴地位的一些重要差

    异。但这种测量不能给出关于“最喜欢”和“最不喜欢”中间段的儿童的信息。因此,有研

    究者主张用同伴评定法,即要求每个儿童根据具体化的量表对同伴群体内其他所有成员进

    行评定,如让儿童回答有关同班内每个同学的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喜欢和这位同学一起

    学习(或一起玩)?并且给出一个‘喜欢一不喜欢’的评定量表”。此方法比较可靠和有效,而且利用此方法获得的结果与从实际同伴交往情况和同伴偏好观察获得的数据有较高的相关性。依据以上评定方法进行分类来描述儿童的社会接纳性,一般把儿童分为受欢迎的儿童、

    被拒斥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视的儿童、一般的儿童。

     

    第八章 学龄前期与学龄期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学龄前期的平均心率为

    A.80~90次/分B.90~110次/分c.1 10~130次/分D.60~80次/分

    E.70-90次/分

    2.关于学龄前期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错误的叙述为

    A.7岁儿童脑重达到12809 B.新生儿期只有脊髓水平与脑干髓鞘化

    C4~7岁时0波减少    D.个体大脑各区成熟的路线为枕叶-顶叶-额叶-颞叶

    E.3岁儿童踢球或拿东西时可能左右都常用

    3.关于学龄前期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不正确的叙述为

    A.学龄前期儿童身高每年平均增长5~7cm    B.学龄前期儿童体重每年平均增长2~2.5kg

    C.学龄前期儿童骨硬度较大,弹性非常小    D.学龄前期跑、跳十分熟练

    E.学龄前期儿童手的动作笨拙

    4.关于学龄前儿童言语发育,不正确的叙述为

    A.学龄前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B.词汇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

    C.逐步掌握语法结构   D.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E.从内部语言逐步向外部语言过渡

    5.3岁学龄前儿童,简单句与复合句的比例为

    A.3:1  B.4-1  C.2l D.1:1  E.5:1

    6.学龄前儿童掌握句子的字数进一步增加,4~5岁以含多少个词的句子占多数

    A.3个词以下B.7~10个词C.4-6个词D.13~16个词E.16个词以上

    7.关于学龄儿童神经精神发育,不正确的叙述为

    A.脑重接近成人水平

    B.6岁儿童的手、足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定型

    C.神经纤维6岁半时几乎都髓鞘化

    D.学龄期儿童大脑的抑制强于兴奋  

    E.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变得更有意识

    8.学龄期儿童骨的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比例为

    A.1:1  B.3:5 C.2:3 D.3:7 E.2:5

    9.一般6岁儿童的词汇数量为

    A.3500~4000 B.4000~4500 C.5000~6000 D.2500-3500 E.7000-8000

    10.10岁儿童自发性地应用复述比例为

    A.10%B.50%C.75%D.85%E.100%

    11.学龄期儿童,呼吸频率已达到

    A.20次/分B.30次/分c.15次/分D.10次/分E.25次/分

    12.几岁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的水平

    A.3岁B.4岁C.5岁D.6岁E.8岁

    13.儿童能更好地运用“早晨”、“晚上”这些词,而且也能正确辨别“昨天”、“今天”和“明”的年龄为

    A.2~3岁  B.3~4岁  C.4~5岁D.5~6岁  E.6~7岁

    14.正常儿童几岁以上仍发生不随意遗尿即为遗尿症

    A.3岁B.4岁C.5岁D.6岁E.7岁

    15.个体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为

    A.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B.颞叶-枕叶-顶叶-额叶

    C.顶叶-枕叶-额叶-颞叶  D.枕叶-顶叶-额叶-颞叶    E.枕叶-额叶-颞叶-顶叶

    16.学龄前儿童大运动动作发育为脚跟对脚尖退着走,其年龄为

     A.38.1个月  B.40.2个月  C.46.3个月  D.47.0个月  E.51.9个月

     [A2型题]

    17.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与儿童的性格存在一定关系,儿童个性倾向的特征为警惕性高

    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其父母的态度为

    A.民主B.溺爱c.支配性D.父母意见分歧E.过于干涉

    18.王某,男,操作能力为能用手抓住球,用线穿珠子,握笔熟练,用铅笔模仿画三角形。其年龄为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E.7~8岁

    B1型题

    19~20题共用备选答案    

    A.38.1月龄B.42.2月龄C.46.3月龄D.47.0月龄E.51.9月龄

    19.学龄前儿童单脚立10秒的年龄为

    20.学龄前儿童单脚跳的年龄为

    2l~22题共用备选答案

    A.3周岁~6周岁    B.1周岁~3N岁  C.6周岁~12周岁    D.12周岁~18周岁  

    E.出生~1周岁

    21.学龄前期的年龄划分为

    22.学龄期的年龄划分为    

    23~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15分钟B.20分钟C.25分钟D.30分钟E.35分钟

    23.7~10岁学龄儿童集中注意的平均时间为

    24.10~12岁学龄儿童集中注意的平均时间为

    25~26题共用备选答案

    A.1~3岁  B.3~4岁  C.4~5岁D.5-6岁  E.6~10岁

    25.以含4~6个词的句子占多数的年龄为

    26.多数句子含有7~10个词,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于11~16个词的句子,其年龄为

    27~28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专断型家长B.放纵型家长C.权威型家长D.民主型家长E.忽视型家长

    27.对孩子采取高度控制、命令式的教育,缺乏温暖的家长是

    28.对孩子缺乏爱心、冷漠、不关心需要的家长是

    29~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6岁B.7岁C.8岁D.9岁E.10岁

    29.自我、人格发展的目标是在游戏和友谊中,性别几乎完全分开,其年龄为

    30.躯体发育目标是能学骑两轮自行车,其年龄为

    [B:型题]

    31~35题共用备选答案

    A.6岁  B.7岁  C.8岁  D.9岁  E.10岁  F.11~12岁  G.14岁H.15~16岁

    31.学龄儿童能跳绳,跳跃,熟练地骑儿童三轮车的年龄

    32.学龄儿童能学骑两轮自行车的年龄为

    33.学龄儿童能骑车好,用好铅笔的年龄为

    34.学龄女性儿童青春期开始的年龄为

    35.学龄男性儿童青春期开始的年龄为

    [X型题]

    36.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特性包括观察

    A.目的性B.精确性c.持续性D.概括性E.逻辑性

    37.学龄儿童观察能力的发育表现为哪四个阶段

    A.认识个别对象阶段B.认识时间联系阶段C.认识空间联系阶段D.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E.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38.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育

    A.残疾与慢性躯体性疾病B.成熟度与智能C.家庭因素  D.教育方式  E.长时间看电视

    39.儿童心脏发育是跳跃式的,下列哪些时期发育最快

    A.7岁前B.青年期C.青春期D.成年期E.老年期

    40.学龄儿童不适合进行的活动

    A.举重B.拔河C.弹钢琴D.双杠E.行走

    二、名词解释

    1.学龄前期

    2.学龄期

    3.注意

    4.创造想象

    5.儿童擦腿综合征

    6.遗尿症

    三、简答题

    1.简述学龄前期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

    2.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言语发育的主要表现。

    3.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词汇的发育特点。

    4.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育。

    5.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的发展阶段。

    6.简述学龄前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表现。

    7.简述遗尿症的治疗原则。

    8.简述学龄前期儿童家庭的教育方式。

    9.简述学龄前期心理发育的指导。

    10.简述学龄期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特点。

    11.简述学龄期儿童运动系统发育。

    12.简述学龄期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13.简述学龄期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育特点。

    14.简述学龄期儿童动作和运动发育特点。

    15.简述学龄期儿童心理发育的指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B 2.D 3.C 4.E 5.A 6.B 7.D 8.A 9.A  10.D  

    11.A  12.D  13.C  14.C15.A  16.E

    A2型题】

    17.D  18.B

     [B1型题]

    19.A 20.B 21.A 22.C 23.B 24.C 25.B 26.D 27.A 28.E 29.C 30.B

    [B1型题]

    31.A  32.B  33.C  34.D  35.F

    X型题]

    36.ABCD  37.ACDE  38.ABCDE  39.AC 40.ABD

    二、名词解释

    1.学龄前期:指3周岁后(第4年)到人小学前(6~7岁)的时期。

    2.学龄期:又称儿童期,指从人学起(约满6~7周岁)到12周岁进入青春期前的时期,也是小学阶段的时期。

    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包括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4.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前提是独立创造出来的,具有积极地、有目的地运用直观表象探索满足需要途径的形式。

    5.儿童擦腿综合征:是儿童通过擦腿引起兴奋的一种运动行为障碍。

    6.遗尿症:正常儿童5岁以上仍发生不随意遗尿即为遗尿症,大多数发生在夜间熟睡

    时,称夜间遗尿症。

    三、简答题

    1.简述学龄前期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

    (1)神经系统重量增加。

    (2)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轴突数量仍继续增加以及“修剪”。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新生儿

    期只有脊髓水平与脑干髓鞘化,随着生长逐渐向大脑皮层发育。

    (3)大脑半球的偏侧化也仍在继续,左右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3岁儿童踢球或拿东

    西时可能左右都常用,6岁时则基本定型。

    (4)学龄前期儿童睡眠时间有一定规律性,平均每日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

    (5)个体大脑各区成熟的路线为枕叶-颞叶-顶叶-额叶。到学龄前期末期,大脑皮层各  区都接近成人水平,7岁时连发育最晚的额叶也基本成熟。这就为学龄前期智力活动的迅速  发育和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

    2.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言语发育的主要表现。

    此期言语的发育,主要表现为:①语音方面,声母、韵母的发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  高。所以学龄前期是儿童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②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类范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主动词汇)不断增加;③从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语法结构,语言表达能力有进一步发育;④从外部语言(有声语言)逐步向内部语言(无声语言)过渡,  并有可能初步掌握书面语言。

    3.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词汇的发育特点。

    学龄前期儿童词汇的发育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①词汇数量的增加,在婴幼儿期词汇

    发育的基础上,学龄前期儿童是词数继续增加较快的一个时期。②词类范围扩大,学龄前期,掌握的实词和虚词进一步扩大,并仍以名词和动词占最多数,但名词和动词在各类总词汇中所占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③积极词汇增长,学龄前期儿童的积极词汇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并使消极词汇不断转化为积极词汇。

    4.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育。

    (1)各类句子的变化。

    (2)句子的字数进一步增加。

    (3)头表达能力的顺序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发育。

    (4)连续性表达能力的发育:学龄前期阶段,随着实际活动的发展,以及集体生活的展开。儿童的独立性较大增强。

    5.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的发展阶段。

    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的发展阶段,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的有意性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岁):不能接受所给予的观察任务,不随意性起主要作用;第二阶段(3~4  岁):能接受任务,主动进行观察,但深刻性、坚持性差;第三阶段(4~5岁):接受观察任务后,开始能坚持一段时间,进行观察;第四阶段(6岁):接受任务后,能不断分解目标,能坚持较长时间,反复进行观察。

    6.简述学龄前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表现。

    学龄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学龄前儿童思维发育的表现为:①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学龄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②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③学龄前儿童思维的发育,也改变着思维中言语与行动的关系。

    7.简述遗尿症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①培养规律合理的生活制度。②对饮食的要求: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少量水果。晚饭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以鼓励,并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切勿因遗尿而惩罚或责备孩子。③睡眠环境:睡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④药物治疗:去氧加压素,为抗

    利尿药,以减少泌尿量,每次0.1~0.2μg,睡前口服,疗程3~6个月,亦可应用丙咪嗪类药物治疗。疗效可达约80%。

    8.简述学龄前期儿童家庭的教育方式。

        对于学龄前儿童,家庭的影响占重要地位。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期就表现出明显而长  久的影响,根据家长的关爱、期望和一致性,家庭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五种类型:专断型、放纵型、权威型、忽视型和民主型。

        (1)专断型:对孩子采取高度控制、命令式的教育,缺乏温暖。

        (2)放纵型:对孩子没有什么限制,允许孩子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这样的结果是孩  子任性、缺乏规矩,攻击性也可能偏高,行为比同龄儿童幼稚。

        (3)权威型:对孩子既控制又有温暖的关爱,既有明确的限制又允许孩子的个人需要,

    这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恰当。

        (4)忽视型:对孩子缺乏爱心、冷漠、不关心孩子的需要。

        (5)民主型:对孩子既关心又有温暖、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有领导能力。

    9.简述学龄前期心理发育的指导。

        (1)感受家庭温暖,培养良好性格:学龄前期,家庭是他们的主要环境或全部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气氛对孩子来说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尊老爱  幼,关怀体贴等良好的作风情操和气氛,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非常有益。有人认为,这对形成他终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义。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挫折和失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正确引导孩子对待

    挫折与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地给孩子鼓励与赞扬,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

        (2)利用游戏等方法,培养广泛的兴趣:游戏是学龄前期儿童最主要的需要之一,通过

    做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促进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培养孩子的性格。健康有趣的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最好活动方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注意孩子的爱好。不要

    以为玩乐就不能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

    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就能够学到很多书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3)减轻压力,耐心教育: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

    力,最终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发生疾病。家长们可以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学

    习方法,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家长们要正确处理孩子的过失,孩子小,能力差,知识经验少,出现过错不足为奇。孩子也是在过失和错误中不断学习增长知识的,首先,对孩子的过错要  讲道理,不要打、骂孩子;其次,鼓励孩子心情舒畅的认识过错,改正过错,千万不要讽刺、指责、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否则容易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最后,批评教育时父母口径要一致,不能一方批评,一方袒护,否则就会使孩子是非混淆,不愿接受教育。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懂得遵守纪律。鼓励儿童过集体生活,在  幼儿园里,要培养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按规定的时间起床、吃饭、玩耍、学习等。同时注重学龄前期儿童能力增强,活动增多,好奇心强,常常要求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的特点。老师和家长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培养起独立坚强的个性。过分保护,包办代替和随心所欲,自行其是都不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优良的道德品质。

        (5)学龄前期儿童性教育的指导:普遍认为,3岁性朦胧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要避免  学龄前期儿童性心理和行为的偏差,此时对其提出的有关“性”问题,父母应给予正面解答,不要随便敷衍。对于父母难以启齿回答的问题,建议可用比拟植物、动物的方法进行解释,“如果小孩问他从哪里来的,父母可以说,爸爸妈妈相爱,爸爸在妈妈的肚子里种下一粒种子,种子慢慢发芽,渐渐长成一个小人,小人成熟后妈妈就把他生出来,让他见见这个美好的世界。听到这个答案,小孩会很满意。

    10.简述学龄期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特点。

        神经系统的结构发育基本成熟,接近成人水平,在功能上则继续发育。随着神经细胞体  积增大,细胞之间轴突和树突间联系更加密集,出现了大量新的神经环路。大脑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使学龄儿童的运动更加协调和准确,大脑皮层的抑制能力也加强了,已能对自己的欲望和情感进行自我控制、分析综合能力加强,能进行复杂的联想、推理、概括、归纳等抽象思维活动;通过系统学习知识,词汇大量增加,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变得更有意识。学龄儿童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神经纤维,在6岁末时几乎都已髓鞘化。这时的神经纤维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可以按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神经兴奋,极大地提高了神经传导的准确性。在小学阶段,神经纤维还从不同方向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皮层各层,在长度上较大的增长。

        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学龄儿童的这两种功能都有进一步  增强。当然,与成人相比,学龄儿童大脑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较差,兴奋强于抑制,要求儿童过分的兴奋或抑制都会产生不良后果。皮层抑制功能是大脑功能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抑制性条件反射系因条件刺激的出现而致使个体反应减弱的现象,对儿童来说有很大意义。

    11.简述学龄期儿童运动系统发育。

        体格逐渐增大,女孩l0岁、男孩12岁前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每年平均体重增长2kg,身高5cm左右。到青春期,生长又加速。

        学龄期骨的发育具备两个特点:一是软骨多,骨干又短又细,骨化尚未完成;二是骨的  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多,无机成分(钙、磷等无机盐)少,两者比  例为1:1,而成人则是3:7,所以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容易骨折容易变形。

        长骨远端(四肢和指、趾骨),又称干骺端的骨化在这个时期十分活跃,特别是下肢骨  (腿、足)的生长速度又比其他部位要快。长骨远端的骨化中心数量最能代表骨的生长,被称  为骨龄,是衡量儿童躯体成熟的最好指标之一。运动能促进骨发育,增加骨密度和促进身高。

    12.简述学龄期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那些从小缺乏母爱的儿童,  长大后的个性往往孤僻、任性、不合群。

        (2学校因素:儿童进入学龄期后,要在学校中接受规范、系统的教育,因此学校的校风,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风,对学龄儿童性格的形成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态度与学生性格有关系。

        (3)社会因素:社会风尚也是儿童个性形成中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电视的影响,学龄

    期儿童的攻击性程度与暴力影片关系密切。随着接触带有性内容书刊和影片的机会增多,

    我国学龄儿童的性意识发展也明显提前,甚至出现性行为。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游戏、互

    联网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儿童容易被电脑游戏所诱惑,因玩电脑游戏而影响学业,说谎、偷窃等违纪和犯罪的行为呈上升趋势。

        13.简述学龄期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育特点。

        感觉的发育特点:①视觉的发展:儿童视敏度的发展随年龄而增长,学龄儿童视敏度的增长速度要比幼儿期缓慢,但小学儿童视敏度的差别感觉性,要比学龄前儿童有显著提高。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颜色差别感受性方面。②听觉的发展:听觉随年龄而提高,对纯音的听敏度要到13~14岁才能发生显著变化,并能接近成人。一年级就能辨别四声、相近的语音,中年级能辨别母语的细微语音差别。③运动觉的发展:初入学儿童在写字和精细手工动作方面尚不熟练,儿童运动觉的精巧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在8~14岁可以提高60%以上。

        知觉的发育特点:①形状知觉:初入学儿童仍然存在着以熟悉的物体替代形状名称(如手绢形、窗户形)的现象,他们有突出物体形状特征的特点。学龄儿童的形状知觉发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和教科书上出现的几种几何图形。平面形状知觉先于立体形状知觉的发展。②方位知觉:有关研究认为7~8岁儿童能够辨别对面人的左右,10-11岁儿童可以正确地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关系,即将左右的方位知觉上升到概念水平。③距离知觉:一般认为学龄儿童在接近的空间环境中确定对象间的距离,但对较长、较远的空间距离往往混淆不清。时间知觉发展较晚,但学龄儿童对小时等时间单位的知觉能力明显提高。

        14.简述学龄期儿童动作和运动发育特点。

        学龄期儿童运动协调性获得了最快的发育,体能也在稳步增强,随着运动记忆能力的发

    育,他们将视觉、听觉信息转化为本体运动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运动对儿童骨与肌的发育、增强体质和社会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均有显著的好处,恰当的大运动能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集体运动可以增强伙伴关系。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学龄儿童的视觉输入、脑信息加工的本体运动通路的发育更成熟,传人和传出的协调性更好,因而精细运动的反应速度更快、精确性更高。男孩的运动速度和强度优于女孩,女孩的运动灵活性优于男孩,运动中性别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学龄儿童的运动在速度、强度和协调性上仍未达到青少年

    和成人的水平,四肢大运动的协调和手眼协调性尚未达到很好的水平,因此与青少年相比,

    显得反应速度和运动速度较慢,动作笨拙、投掷不够准确。

        15.简述学龄期儿童心理发育的指导。

        (1)指导家长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对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例如:自我、人格发展的目标是在游戏和友谊中,性别几乎完全分开的年龄是8岁,躯体发育目标是能学骑两轮自行车的年龄是7岁。

        (2)指导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

        (3)指导家长学会一些恰当的教养策略。

     

    第九章  青春期发育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是

    A.躯体生长早于肢体生长    B.上肢生长稍晚于下肢,顺序是手-前臂-上臂

    C.突增开始的年龄男孩比女孩早2年左右    D.女孩约在14~16岁出现生长突增

    E.在青春期不会出现体型的性别差异

    2.青春期运动功能发育的特点是

    A.随年龄增长,肌力增长的性别差异减小    B.女孩的平衡协调能力较男孩稍差

    C.女孩在青春后期的肺活量增长略高于男孩

    D.男孩运动能力的快速增长发生在1 5~20岁

    E.男孩各项运动指标均高于女孩,并随年龄增长差距增大

    3.有关青春期认知功能的特征,错误的是

    A.感知觉、记忆、注意等能力显著改善和提高    B.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快速发展

    C.不脱离现实,能借助形象思维来认识世界    D.常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情绪体验

    E.认识客观世界的理想主义倾向

    4.维护青少年的自尊和情绪健康,错误的方法是

    A.形成亲密依恋的亲子关系    B.鼓励独立解决问题、布置挑战性任务

    C.鼓励和支持建立同伴友谊    D.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塑造他们完美的品质

    E.鼓励和支持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

     [X型题]

    5.青春期体格发育的特点有

    A.四肢生长早于躯干    B.女孩较男孩矮、肩宽、丰满   C.脚先期突增及先期停止生长D.可出现长臂、长腿体态    E.男孩较女孩早进人生长突增期

    6.青春期性功能发育的重要标志有

    A.睾丸增大B.遗精C.月经初潮D.卵巢增大E.出现阴毛、腋毛

    7.青春期认知功能发育的特点有

    A.逻辑推理能力加强  B.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c.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D.自我中心特征    E.分析问题情绪

    8.进入青春期,随着年龄增长,心肺功能指标发生如下变化,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A.心率增加    B.心脏贮备能力增强C.最大吸氧量增加D.肺活量增加

    E.血压水平略降低

    9.预测身高的指标有

    A.脚长B.胸围c.骨龄D.月经初潮E.父母身高

    二、名词解释

    1.骨龄

    2.生长突增

    3.性早熟

    4.自我同一性

    5.自我分化

    三、简答题

    1.简述青春期的概念。

    2.简述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3.简述维护青春期发育的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B  2.E  3.C  4.D

    [X型题]

    5.ACD 6.BC 7.ACD 8.BCD 9.ACE

    二、名词解释

    1.骨龄:通过骨x线摄片,观察身体某一部位骨钙化的程度与标准骨龄比较,即可确定

    该儿童的骨龄。一般以手腕部最为理想。

    2.生长突增:进入青春期,在神经内分泌作用下,身体迅速生长,称为生长突增。

    3.性早熟:指女孩在8岁、男孩在9岁以前呈现性发育征象。

    4.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发展趋向的一种满意的、一致的意识,即关

    “我是谁”的认识。

    5.自我分化:是指作为行动者、观察者的“主观自我”与被观察或作为自我认识对象的“客观自我”两者的分化。这两种自我最初处于混沌状态,随着自我探索的深入而逐渐分化,以便站在客观的角度,更深入的剖析认识自己。

    三、简答题

    1.简述青春期的概念。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展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年龄范围定为10~20岁,女童的青春期开始和结束年龄都比男童早2年左右。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到骨骼完全愈合、躯体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而结束。此期人体在形态、;功能、心理和行为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主要表现身高生长突增,中期主要是第二性征发育,后期身体及器官形态功能继续缓慢发育至成人水平。

    2.简述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青少年因生理发育迅速,而心理发育相对滞后,身心发展处于非平衡状态。渴望进入成

    人世界的追求,以及知识经验相对不足、情感思维的局限性,使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往往处在

    矛盾冲突之中。主要表现在独立自主性与被动依赖性的矛盾,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

    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闭锁性与社交欲望强烈的矛盾,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幼稚的矛盾,勇敢、好强与怯懦、自卑的矛盾。

    3.简述维护青春期发育的措施。

        维护青春期发育的主要措施是:注意合理营养、注重体育锻炼、进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

    识教育以及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

    的具体方法是:促进青少年自尊和情绪健康;善于沟通、减少青春期逆反心理;恰当的扶助

    引导,促进青少年独立;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第十章 成人期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青年人的认知发育核心是

    A.思维B.记忆c.观察D.个性E.气质

    2.一般认为,30岁以后的个体,其生理功能的衰退平均每年以百分之多少的速度递增

    A.5%B.1%C.8%D.10%E.30%

    3.关于中年期的生理变化特点,不正确的叙述为

    A.肺活量变小    B.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C.脂质代谢功能降低

    D.免疫系统功能整体水平下降    E.视听能力变化不明显

    4.关于中年期心理变化特征,不正确的叙述为

    A.智力明显的上升或下降  B.情绪稳定,心理平衡    C.意志坚定,自我意识明确

    D.个性成熟,特点鲜明    E.中年期是一生中价值体验的低谷期

    5.国内中年男性的性交频率大致以每月多少次较多

    A.1~2次B.3-6次  C.6~8次D.8~12次E.12~15次

    6.女性更年期,一般持续多少年

    A.6~8年B.8~12年c.12~16年D.16~20年E.3-5年

    7.多数女性更年期发生时期为

    A.35~40岁  B.40~45岁  C.45~55岁  D.55~60岁  E.60-65岁

    8.关于女性更年期,不正确的叙述为

    A.初潮较早的人,更年期来得较晚B.月经来得迟的人,更年期来得较晚

    C.更年期时生殖器官慢慢萎缩    D.更年期与种族、家族、气候有关

    E.没有生育史的妇女绝经早

    9.咽喉淋巴结,多少岁近乎消失

    A.40~50岁  B.50~60岁  C.60~70岁  D.30~40岁  E.终生存在

    10.关于老年期呼吸系统的变化,不正确的叙述为

    A.老年人鼻黏膜变薄,萎缩B.老年人肺萎缩c.老年人胸廓改变,肺脏的老

    D.老年人咳嗽无力    E.老年人肺顺应性降低

    11.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每日分泌量约为

    A.150~300m1  B.350~500ml  C.500~650ml D.650~800ml  E.800~1000ml

    12.关于老年期消化系统的变化,不正确的叙述为

    A.老年人牙列变松,牙齿松动    B.食管黏膜逐渐萎缩C.消化能力下降

    D.胰淀粉酶和胰蛋白质酶分泌减少E.肝脏实质细胞减少、变性

    13.70岁时动脉内膜厚度为

    A.0.125mm  B.0.25mm  C.0.5mm D.0.75mm  E.1mm

    14.70~80岁老年人心输出量仅为20~30岁年轻人的

    A.20%  B.30%  C.40%  D.50%  E.60%

    15.70岁老年人的平均心率为

    A.66次/分B.62次/分C59次/分D.55次/分E.50次/分

    16.90岁老年人脑的平均重量减轻

    A.30%  B.10%  C.20%D.40%  E.50%

    17.老年人的肌肉占体重的

    A.24%~26%  B.42%~44%  C.35%~40%D.20%~24%  E.15%~20%

    18.关于老年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不正确的叙述为

    A.老年人的泌尿量白天高于晚上    B.老年人血中甲状腺素减少

    C.随着年龄增长,下丘脑和垂体重量减轻D.老年人血清醛固酮水平下降

    E.老年人血中胰岛素水平降低

    19.“老年环”通常指角膜边缘出现多大的灰白色圈

    A.0~lmm  B.1~2ram  C.2~4mm D.4-6mm  E.6~8mm

    20.关于老年人记忆力,正确的叙述为

    A.老年人初级记忆保持较差,次级记忆减退较少

    B.有意记忆应用很少,无意识记忆处于主导地位

    C.老年人的远事记忆较好,近事记忆衰退

    D.回忆能力衰退不明显    E.再认能力衰退明显

    21.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提出关于划分年龄分期的标准,中年期一般指哪一年龄段的

    人群

    A.25~35岁  B.35~45岁  C.45~60岁  D.18~25岁  E.60岁以上

    22.老年期胃酸分泌减少,60岁下降到正常水平

    A.40%~50%B.30%~40%C.20%~30%D.50%~60%E.60%~70%

    23.80岁时胰腺重量减至

    A.509 B.409 C.309 D.209 E.109

    24.老年人骨中含无机盐比例为

    A.50%B.62%C.80%D.70%E.40%

    [B1型题】

    25~26题共用备选答案

    A.18~25岁  B.25~60岁  C.12~18岁D.6-12岁  E.60岁以上

    25.青年期是指

    26.老年期是指

    27~28题共用备选答案

    A.1 8~25岁  B.25~35岁  C.35~50岁D.45-60岁  E.50~60岁

    27.中年期是指

    28.成年早期是指

    [X型题]

    29.成人期包括

    A.青年期B.成年期C.青春期D.学龄期E.老年期

    30.青年期学习疲劳主要表现

    A.注意力不集中B.思维迟钝C.记忆减退D.情绪波动E.学习效率低

    31.大学生心目中前十位的道德观

    A.正直B.阴险c.势利D.自尊E.坚强

    32.大学生心目中最无价值的道德手段

    A.以势压人B.默默无闻C.谦恭顺从D.言行一致E.宽人待人

    33.青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A.营养因素B.锻炼因素c.环境因素D.家庭因素E.社会因素

    34.从青春期到青年期,必须解决好下列哪些矛盾

    A.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B.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C.求知欲强烈与识别力低下的矛盾D.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E.幻想与现实的矛盾

    35.青年期影响职业适应的因素

    A.性别    B.年龄C.职业训练    D.职业能力E.工作能否实现主体所希望的角色

    36.中年期心理疲劳的表现

    A.注意力不易集中B.思维迟缓C.情绪低落D.评议功能差E.体力不支

    37.老年人脑萎缩见于

    A.小脑Purkinge细胞B.颞上回  C.展神经核D.额上回E.下橄榄核

    38.社会观包括

    A.人际观B.价值观c.道德观D.自我观E.审美观

    39.老年期抑郁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临床表现,包括

    A.主观体验B.行为抑制C.躯体不适D.行为兴奋E.性欲下降

    二、名词解释

    1.青年期

    2.分离

    3.同一感

    4.职业适应

    5.人际关系

    6.成年期

    7.更年期综合征

    8.心理疲劳

    9.老年斑

    10.老年环

    11.液态智力

    12.晶态智力

    三、简答题

    1.简述青年期生理发育特点。

    2.简述青年期职业适应的主要表现。

    3.简述青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4.简述青年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5.简述青年期应如何正确对待职业适应问题

    6.简述青年期心理发育特征。

    7.简述从青春期到青年期,必须解决的矛盾。

    8.简述中年期心理发育的特征。

    9.简述中年人婚姻离异的主要原因。

    10.简述中年期职业适应的表现。

    11.简述中年期人际关系的特点。

    12.简述男性更年期的主要变化。

    13.简述中年期常用缓解夫妻矛盾的方法。

    14.简述退休前应做好的心理准备。

    15.简述老年期思维衰退的突出表现。

    16.简述老年人记忆力的特点。

    17.简述中年期的代际关系。

    18.简述老年期人格特征的主要表现。

    19.简述老年人心理发育的主要特点。

    20.简述老年期神经症的临床特点。

    21.简述老年期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22.简述老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内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A 2.B 3.E 4.E 5.B 6.B 7.C 8.B 9.B 10.E

    11.B 12.D 13.C14.C 15.B 16.C 17.A 18.A 19.B 20.C

    21.C 22.A 23.B 24.C

    [B.型题]

    25.A  26.E  27.D  28.B

     [X型题】

    29.ABE 30.ABCDE 3 1.ADE 32.ABC 33.ABCDE 34.ABCDE 35.ABCDE

    36.ABCDE 37.ABD 38.ADE 39.ABC

     二、名词解释

    1.青年期:青年期年龄大致是18~25岁左右,标志着生理功能发育已处于完全成熟的

    阶段。

    2.分离:是指个体与家庭或亲密朋友渐渐地或突然地脱离,去寻求个别化,也即寻求更高程度的适应于社会的独立性。

    3.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将来努力成为什么样人等

    一系列感觉。

    4.职业适应: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社会中总要寻求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职业,这就是职业适应,也称择业。

    5.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对交往客体及其属性与满足交往主体

    需要的程度、重要性作出评价的观念系统,包括对人际交往的动机、目标、手段等的基本态度和看法。

    6.成年期:是从25~60岁人生跨度最长的时期,成年期又可分为成年早期(25~35岁)、成年中期(35。50岁)及成年后期(50~60岁)。

    7.更年期综合征:发展心理学上女性更年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即指性腺功

    能开始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时期,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为8~12年。男性更年期虽然没有女性那样以绝经为明显标志,但是在50岁左右,男性的睾丸逐渐萎缩,性功能也出现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以性功能减退为其鲜明特征的一系列症状。

    8.心理疲劳:中年人心理疲劳是指中年人的心理活动过激或不足,使神经系统紧张程

    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疲劳。

    9.老年斑:老年斑是退化变性的神经轴突围绕其淀粉样蛋白质的核心所组成,用银染色淀粉样物质成分呈嗜银性斑块,是神经细胞的崩溃部分形成的为15~200μm大小的球形斑块。

    10.老年环:角膜边缘出现l~2mm的灰白色圈,通常称为“老年环”。

    11.液态智力:液态智力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是指获得新观

    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如知觉整合能力、近事记忆力、思维敏捷度及与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等有关的能力。

    12.晶态智力:晶态智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及经验的积累有关,如词汇、理解力和常  识等。

    三、简答题

    1.简述青年期生理发育特点。

        青年期生理发育特点主要表现为:①面部皮肤滋润,头发乌黑浓密,牙齿洁净整齐,体魄健壮,骨骼坚强且柔韧,肌肉丰满且有弹性,脂肪所占体重比例适中。②内部各种功能良好,心脏血液输出量和肺活量均达到最大值,血压正常,有时略有偏高;这时期个体消化功能也很强,因此,食欲较好。③自身的抵抗力强,而且能自觉地使用各种方法增进体质,预防疾病,所以这时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即使患上某些疾病,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康复。④体力和精力均处于“鼎盛”期,能承担较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运动员获得冠军,固然以运动技能技巧为主,但与其体力发展和生理特点也有直接关系。⑤男性和女性都有良好的生殖能力。

    2.简述青年期职业适应的主要表现。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年人往往理想崇高、远大,志存高远。而现实生活中存在与

    理想相背离的情况,阻碍理想实现,因此出现明显自我矛盾,常常使青年在择业理想和现实需要面前感到苦恼。

        (2)情感矛盾: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开始寻求职业,一方面,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  兴奋;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常产生难以掩饰的焦虑情绪。

        (3)意志的摆动:青年择业时,摆动性很大。顺境中,则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困难,自我推销。逆境中,则意志衰退、决心动摇、少有努力,甚至出现“顺其自然”、“自暴自弃”的想法。

    3.简述青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1)营养因素:营养是生长发育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如营养素供给不足,或膳食结构

    不合理,不但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还会导致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素缺乏症。

        (2)锻炼因素: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发育,在适当的营养保证下,还可提高体格(尤其是骨和肌)发育的水平。

        (3)疾病因素: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许多传染病得到控制,但仍有一些重要

    器官及全身性疾病可影响青年期的生长发育,常见的有:慢性消化道疾患、寄生虫病、地方病(如甲状腺肿)、先天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遗传性疾病及哮喘、结核病等。

        (4)季节与气候:春季身高增长快,秋冬季体重增长快。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加上其

    他地区差异因素的影响,使机体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5)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不仅影响青年健康,引发各种疾病,而且明显阻抑其正常发育

    进程。

        (6)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素质、早期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

    养、正确的教育方式及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7)社会因素: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城乡差异、战争、工业化等社会因素都会对青年期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4.简述青年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1)社会适应问题:青年期的自我意识迅猛增长,成人感和独立感、自尊心与自信心越

    来越强烈,期望个人的见解能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然而,他们的社会成熟则显得相对迟

    缓,社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挫折与人际关系的矛盾。为此而感到苦闷、自卑,以致影响

    了身心健康。

        (2)情绪情感问题:青年人富有理想,向往真理,积极向上。但往往由于认识上的局限

    性和尚处于走向成熟阶段,易产生某些误区。如不能满足需要则引起强烈的不满情绪,以致

    消极颓废甚至委靡不振,强烈的自尊也会转化为自卑、自弃。青年人虽然懂得一些处世道理,

    但却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问的关系,以致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

    感的俘虏,事后又往往追悔莫及,苦恼不已。

        (3)性的困惑问题:青年时期是发生性及相关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峰期。这与青年时期

    性生理成熟提前与性心理成熟相对延缓的矛盾有关,青年期性心理卫生问题较多,主要表现

    为:①对性的好奇与敏感;②性欲冲动的困扰;③异性交往的问题。

    5.简述青年期应如何正确对待职业适应问题。

        (1)培养职业兴趣:对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从事有兴趣的职业,可使青年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是青年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护心理卫生的重要方面。

        (2)端正职业意识:有的人在择业时对一些职业有偏见,较多考虑地位、收人,而较少考虑其社会价值,这易使青年产生心理困扰,因此要纠正职业意识偏差,注意职业的社会价值,处理好远大理想与现实需要的关系。

        (3)坚定职业信心:许多青年人在择业时犹豫不决,职业行为缺乏目的性,职业情绪低  落,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常常因此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心身健康。因此,青年人应注意培  养自身的意志品质,勇于面对择业中的困难,坚定信心,敢于实践,不怕失败,以赢得事业的成功。

        (4)注重职业方向:青年在寻求职业、走向事业成功的道路上,首先要认识自我,学会分析自己的人格,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有所了解,并能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职业方向,工作才能轻松愉快,事业有成。

    6.简述青年期心理发育特征。

     (1)认知的发育:青年人的认知发育核心是思维的发育。具体表现为逻辑性强,产生思  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对事物有独特见解,喜欢怀疑与争论。

     (2)自我意识的确立:①理想与信念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心理诞生;③同一感形成。

     (3)情绪敏感而不稳定。

     (4)人格逐渐形成。

     (5)性心理不断成熟。

     (6)职业适应问题。

    7.简述从青春期到青年期,必须解决的矛盾。

        从青春期到青年期,心理发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矛盾凸显,所以必须解决好下列矛  盾:①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②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③求知欲强烈与识别力低下的矛盾;④情绪与理智的矛盾;⑤幻想与现实的矛盾;⑥强烈的性意识与社会规范的  矛盾。

    8.简述中年期心理发育的特征。

        (1)智力明显的上升或下降:中年期的智力变化很复杂,那些直接与神经系统状态相联  系,而较少依赖于后天经验的智力因素有下降趋势,如机械记忆能力、快速反应、注意分配或高度集中能力等。那些较多依赖于教育和实践经验的智力因素,如词汇、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中年人的成绩要优于青年人。

        (2)情绪稳定,心理平衡:人到中年,应该是一个金秋收获的季节,自然会有许多喜悦和令人振奋的事情,但同时也会遇到许多麻烦和棘手的问题,产生许多紧张的压力,体验到烦恼和焦虑等情绪与情感。

        (3)意志坚定、自我意识明确:中年人的自我意识明确,对自己的才能、学识、地位等均有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根据自己和社会的要求支配调节自己的言行。

    (4)个性成熟、特点鲜明:中年阶段是自我与社会相互作用,自我走上成熟的过程。在几十年奋斗过程中,以自己特有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体系建立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环境、完成工作任务及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5)压力增大、心理冲突增多: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扮演多种社会角色。可以讲,中年期是一生中价值体验的高峰期,是人生中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最重要时期,很容易引起各种心理冲突,形成有碍其心身健康的各种心理问题。

    9.简述中年人婚姻离异的主要原因。

    导致中年人婚姻离异的主要原因:①感情转移,怀有二心,给予“第三者插足”的机会;

    ②感情不和,积怨太深,导致婚姻破裂;③性生活不协调,长期分居,促使一方或双方处于压抑状态;④认知错觉,无端猜疑,造成夫妇互不信任、感情不睦;⑤再婚嫁娶,迁就夫妻,往往子女介人而被迫离婚等。    

    10.简述中年期职业适应的表现。

    (1)中年人对职业的适应,首先取决于青年期对职业的选择。

    (2)中年人对职业的适应,取决于事业心。

    (3)工作中职务的升迁与工作类别变化,影响其对职业的适应。

    (4)职业适应与人际关系联系在一起。

    11.简述中年期人际关系的特点。

    中年期的人际关系的特点:①扮演多重社会角色,在人际关系的范围上较广泛;②在生

    活中要交结三教九流,因而在人际关系的层次上显得较复杂;③时间长、经历各种类型的人

    际关系,在人际关系的结构上较稳定;④经历各种成败的考验,在人际关系的情感上比较深

    刻;⑤存在着纷扰和内耗,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上比较谨慎。

    12.简述男性更年期的主要变化。

    男性更年期虽然没有女性那样以绝经为明显标志,但是在50岁左右,男性的睾丸逐渐

    萎缩,性功能也出现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以性功能减退为其鲜明特征的一系列

    症状。在医学上这个时期称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男性更年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①精神情绪的变化;②自主神经、循环功能障碍;③疲劳;④性功能降低。

    13.简述中年期常用缓解夫妻矛盾的方法。

    对于中年人来说,采取妥善措施对缓解夫妻矛盾非常重要。常用的方法:①理解:结婚仍是恋爱的继续和升华,应对配偶及自身再认识,并做出相应调整,做到心心相印。②互补:

    夫妻间能否互补,如何互补,关键取决于彼此进一步了解和找到相互联系部分的尝试和广

    度。只有通过相互进一步了解,才能取长补短,和谐相处。③主动:家庭生活中存在矛盾既

    是正常的,又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彼此主动沟通与交流。主动探讨不足,主动加倍体贴,主

    动防止矛盾发生,主动解决矛盾,才是婚后生活稳定的基础。④避免激化矛盾;如一方发火

    时,另一方最好保持沉默或暂停“交流”,或转移话题,或幽默对答。⑤激发情趣,生活需要激情,爱情也是如此。

    14.简述退休前应做好的心理准备。

    (1)提前安排好退休后的角色转变:提前安排退休前主要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价值向

    退休后主动设计的社会角色转变,这一角色转变前的提前安排越有序、越合理,退休后的适

    应就越主动、越平稳。

    (2)培养新的兴趣与爱好:用新的兴趣、爱好填充退休后的时空,是老年人退休后愉快  生活的重要保证。因此,退休前新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是重要的心理准备内容。

    (3)重新认识和调整夫妻生活:总体而言,此时期夫妻关系是稳定的,情感是默契的,也可能出现波折,甚至是痛苦。尤其是更年期时双方的情感都很脆弱,也易导致夫妻关系矛盾。

    重新认识和调整夫妻生活,包括生活起居的调整和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只要彼此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情感的依恋会更为加强,甚至有的夫妻会产生“重新恋爱”的感觉。这可以说是夫妻中的一次新升华,有助于退休前的心理准备和退休后的生活适应。

    15.简述老年期思维衰退的突出表现。

    老年期的思维呈衰退趋势,突出表现为:①老年人思维的自我中心化,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坚持己见,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不能从他人和客观的观点去全面地分析问题;②老年人在考虑问题时深思熟虑,但又缺乏信心;③老年人思维的灵活性较差,想象力弱。但又没有较大的平衡性。另外,老年人思维转换较困难。

    16.简述老年人记忆力的特点。

    老年人记忆力的特点:①初级记忆保持较好,次级记忆减退较多;②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③有意记忆处于主导地位,无意记忆则应用很少;④机械记忆明显衰退,意义记忆保持较好;⑤老年人的远事记忆较好,近事记忆衰退。

    17.简述中年期的代际关系。

    中年人的代际关系(或代间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与孩子的关系,二是与父母的关系。不论是与孩子由上到下的关系,还是与父母由下到上的关系,这种关系或代际的影响都是双向的,即不仅父母可以影响孩子,孩子也可以影响父母,只不过影响的方式与程度不同而已。  归结为一点,代际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和交互影响。

    18.简述老年期人格特征的主要表现。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①稳定、成熟、可塑性小是老年期人格的主要特点;②自尊心强、衰老感及希望作出贡献传于后世;③老年期人格的消极因素主要是自我中心,猜疑多虑,刻板性强,不容易听取反面意见等。

    19.简述老年人心理发育的主要特点。

    老年期心理发育的主要特点:①身心变化不同步;②心理发展仍具潜能和可塑性;③心理变化体现出获得和丧失的统一;④心理变化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20.简述老年期神经症的临床特点。

    神经症的老人几乎不出现心慌、出冷汗、瞳孔散大、震颤等在青、中年神经症患者中常见的症状,而代之以头部和下腹部不适,且有较明显的抑郁和疑病的症状,但对躯体的种种不适又不愿求治。在老年期神经症的各亚型中,以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和疑病症最为常见。

    患有抑郁性神经症的老人,情绪低落,对前途无信心或悲观,对外界事物缺乏应有的兴趣,常伴有躯体不适、睡眠障碍和焦虑,但没有妄想幻觉,无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也无昼重夜轻的节律等。患有焦虑症的老人,有发作性或持续性的无具体对象的恐惧、烦躁不安、坐卧不宁、心烦意乱。常伴有头晕、呼吸不畅、心悸、胸闷、口干、尿意频繁、震颤等。患有疑病症的老人,往往过分担心身体健康,常把一些躯体不适或正常的心理现象扩大化,或认为自己患了某种疾病,虽经各种检查已证实无病,医生也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但老人们对所谓患病仍深信不疑,到处寻医问药。

    21.简述老年期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老年期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①社会角色的改变,地位的更迭;②经济供给与社会保障;

    ③老年夫妻关系问题及再婚;④生活应激事件。

    22.简述老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内容。

    老年期心理变发育的指导内容:①争取老年新生;②更新思想观念;③保持乐观情绪;

    ④改善家庭关系;⑤培养学>-j兴趣;⑥参加身体锻炼;⑦纠正不良行为。

    我们相信通过全体社会的关心与老年人自身的努力,能够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养、老有

    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达到安度晚年、健康长寿的目的。

     

     

     

     

     

链接
Copyright © 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温州市学院西路268号
邮编:32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