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课程学习网 >> 专升本 >> 中医学 >> 正文
  • 金匮要略
  • 中医学专升本《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专业:中医专升本

    课程:金匮要略》                   面授学时数: 24学时

    选用教材: 《金匮要略》(十三五规划材·第十版),中国中医药出版,主编范永生

    一、前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它既有中医的基础理论,又兼具中医临床学科性质,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是以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杂病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特点,又有临床学科属性,既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讲授与技能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熟悉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拓展临床思路,提高对疑难病证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医籍的阅读能力。其任务是在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基础上,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将理、法、方、药连贯起来,并紧密结合临床,通过课堂讲授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杂病诊疗体系,相关汤证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临床辨证论治原则、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1.有选择地重点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熟悉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熟悉脏腑辨证的原则与方法,熟悉防治原则及主要方剂运用等

    2.掌握杂病辨证论治体系中的基本概念、相关汤证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发展规律及其相互联系。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原则、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好基础。

    3.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主要围绕《金匮要略》的重点、难点内容组织教学,注重启发式。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牢记有关重点原文,熟悉《金匮要略》杂病辨证论治规律。

    4.在教学手段上,穿插使用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吸收率,减少板书,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启迪思维。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讨论或自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取适合的病例,开展技能实训课,对所学《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训练与考核,使学生学会运用脏腑经络辨证方法,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本课程总时数为24学时,均为课堂讲授。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时 数

     

    绪 论     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2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自学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2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1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自学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1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2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1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1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自学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自学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1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1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1      

    计                                24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

    说明

    1、掌握:应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础理论深入地了解,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2、熟悉:要求重点讲解,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3、了解:要求概括讲授并扼要介绍国内外的进展及一般规律。

     

    绪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性质、沿革。

    2. 了解《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编写体例。

    3. 掌握《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教学内容】

    4. 《金匮要略》的性质:是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属对临床有直接指导作用的临床基础学科。

    5. 《金匮要略》的沿革:汉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西晋王叔和加以编次,北宋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林亿校订成书。

    6. 《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全书共25篇,依次为总纲、内科、外科、妇科及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前22篇论述疾病40多种,载方205首。

    7. 《金匮要略》的编写体例:以病列篇,脉因证治合为一体,条文言简意赅。

    8. 《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①重视整体;②据脉论理;③辨证论治;④治未病;⑤治病求本;⑥因势利导。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①方剂数多,应用广泛;②组方严谨精练,灵活化裁;③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服方法。

    9. 简介学习方法及主要参考书籍。

      【复习思考题】

      1.《金匮要略》的作者,成书年代,原书名,载方数,用药数。

      2.《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目的要求】

    10. 了解本篇为全书的总纲及篇名含义、病因病机特点、四诊要领。

    11. 熟悉发病基本原理、病因致病的三种途径、预防原则以及治病法则。

    12. 掌握治未病概念及方法。

      【教学内容】

      一、发病与预防

    13. 发病原理:正气虚弱,气候反常,病邪入侵。

    14. 预防原则:保护正气,避免邪气,注意饮食起居,及早治疗。

    15. 病因致病三种途径: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二、病因及病机

      反常气候类型: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过。

      五邪中人规律:风、寒、湿、雾、食侵犯人体有相应的特点。

      病机:阴阳失调。

      三、诊法示范

    16. 望诊:鼻部和面部不同气色能反映不同病症,并为推断预后提供依据。

    17. 闻诊:病人声音强弱等变化反映不同病位。

    18. 切诊:寸关尺不同位置的浮脉反映病位的深浅。

    19. 四诊合参:①四时脉色规律判断发病;②脉症合参论述卒厥的病机与预后;③推断疾病的轻重吉凶规律;病在外者易治,病在里者难治。

      四、治病法则与饮食调摄

    20. 治未病的概念与方法:根据病传规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亦即已病防传。如,肝病传脾,当先实脾。

    21. 虚实异治原则: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22. 表里同病先后缓急治则:急者先治,缓者后治。

    23. 痼疾加卒病先后缓急治则:先治卒病,后治痼疾。

    24. 诸病在里与病理产物互结的治则:审因论治,随其所得而攻之。

    25. 饮食调摄规律:五脏病各有喜恶,应据喜恶不同进行治疗和护理,并注意其饮食变化。

      【背诵条文】条文1第一段、第二段第一句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上工治未病客气邪风痼疾卒病

      2.“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意义

      3.治未病的概念及肝病传脾、当先实脾的意义。

      4.病因致病三种途径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目的要求】

    26. 了解痉湿暍三病合篇的意义。

    27. 了解痉病、暍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28. 熟悉痉病、暍病、湿病的概念,湿病基本治法及证治。

      【教学内容】

      一、痉病

    29. 痉病的概念。

    30. 病因病机:过汗、误下伤津劫液,筋脉失养。

    31. 主要脉症: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张等为特征,主脉是弦紧。

    32. 刚痉与柔痉的鉴别: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

    33. 痉病证治:柔痉用栝蒌桂枝汤治疗;欲作刚痉用葛根汤治疗;里实痉病用大承气汤治疗。

    34. 痉病预后:痉病脉沉而细或伴患灸疮者,属津血亏虚,正气不足,均为难治。

      二、湿病

      1.湿病的概念。

      2.湿病临床表现:一身痛重,发热,身色如熏黄等。

      3.湿病基本治法:发汗、利小便。

      4.湿病证治:头中寒湿用纳药鼻中方法治疗;寒湿在表用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在表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风湿兼气虚用防己黄芪汤治疗;风湿兼表阳虚用桂枝附子汤或白术附子汤治疗;风湿兼表里阳虚用甘草附子汤治疗。

      三、暍病

    35. 暍病的概念。

    36. 暍病证治:伤暑热盛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伤暑湿盛用一物瓜蒂散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痉病刚痉柔痉口噤;将息;湿病;中暍

      2. 刚痉和柔痉有何异同?

      3. 湿病基本治法。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目的要求】

    37. 了解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病合篇的意义。了解阴阳毒的临床表现及其证治。

    38. 熟悉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病的概念,百合病、狐惑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一、百合病

    1. 百合病的概念。

    2. 百合病临床表现:一是心肺阴虚内热引起心神症状;二是阴虚内热所致的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症状。

    3. 百合病正治法:用百合地黄汤。

    4. 百合病救治法:误治后用百合知母汤,误下后用滑石代赭汤,误吐后用百合鸡子汤。

    5. 百合病变治法:病久变渴用百合洗方,重者用栝蒌牡蛎散;百合病变发热用百合滑石散。

      二、狐惑病

      1.狐惑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咽喉及二阴溃疡,其他尚有气血不和,心神被扰,脾胃失调之症。

      2.狐惑病证治:内服甘草泻心汤,酿脓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外用苦参汤洗前阴,雄黄熏后阴。

      三、阴阳毒

    6. 阳毒用升麻鳖甲汤治疗。

    7. 阴毒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治疗。

      【背诵条文】条文1第一段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百合病;狐惑病;百脉一宗;浆水

      2.百合病的病位病机

      3. 辨别百合病临床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 百合病误治后有哪些救治法?请答出各个方剂及功能。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目的要求】

      了解疟病的主脉。了解温疟的证治。了解疟母及牝疟的证治。

      【自学内容】

      疟病主脉:为弦脉,基本原则是据脉辨治。

      疟病证治:疟母用鳖甲煎丸治疗;温疟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牝疟用蜀漆散治疗。

      【教学方法】 全部自学。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目的要求】

    8. 了解中风、历节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了解中风、历节的病因病机,中风与痹证的区别。

    9. 掌握中风在络、在经、入腑、入脏的不同见症,历节的证治。

      【教学内容】

      一、中风

    10. 中风的脉象及病机:脉微而数,正虚邪实。

    11. 中风与痹证的区别:半身不遂者为中风,但臂不遂者为痹。

    12. 中风口眼歪斜在头面部的表现特点:病侧呈迟缓状态,健侧呈紧张状态。

    13. 中风在络、在经、入腑、入脏的不同见症: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重不胜,邪在于腑,不识人;邪在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二、历节

    1. 历节病因病机:肝肾不足,水湿内侵;阴血不足,风邪外袭;气虚湿盛,汗出当风;过食酸咸,内伤肝肾;胃有蕴热,复感风湿,从而导致外邪入侵,经脉闭阻,形成历节。

    2. 历节与黄汗的区别:历节,身体羸瘦,独足肿大,发热,关节疼痛;黄汗,胫冷,全身黄汗出。

      3.历节证治:风湿历节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历节用乌头汤治疗。

      【背诵条文】条文2后半段,条文8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半身不遂;盛人;身体魁羸

      2. 中风在络、在经、入腑、入脏的不同见症

      3.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病机、治法、方药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目的要求】

    3. 了解血痹、虚劳病的概念与合篇的意义。

    4. 熟悉血痹、虚劳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

    5. 掌握血痹、虚劳的证治。

      【教学内容】

      一、血痹

    6. 血痹病因病机:气虚之人,风邪入侵,血行不畅,阳气闭阻,引起局部肌肤麻木不仁。

    7. 血痹证治:轻证用针刺治疗,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二、虚劳

    8. 虚劳病的概念。

    9. 虚劳总脉象:脉大无力或脉极虚。

    10. 虚劳的辨证:阴血亏损、气血不足、虚劳脱气、虚劳无子、虚劳盗汗、虚劳脉大、虚劳革脉、虚劳与季节关系。

    11. 虚劳证治:虚劳失精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虚劳里急腹痛用小建中汤及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腰痛用肾气丸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治疗;虚劳不寐用酸枣仁汤治疗;虚劳干血用大黄庶虫丸治疗。

      【背诵条文】条文1前半段,条文2,条文3,条文8,条文13,条文15,条文16,条文17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尊荣人风痹虚劳;平人;痹侠背行;马刀侠瘿;漏下

      2. 血痹病的症状、病机、治法、方药

      3. 虚劳病的脉象总纲及其意义。

      4. 治疗虚劳为什么重在脾肾?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目的要求】

        1. 了解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合篇的意义。肺痿的成因、病机及与肺痈的鉴别。

        2. 熟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的概念与证治。

          【教学内容】

          一、肺痿

          1.肺痿的概念。

          2.肺痿病因、病机及与肺痈的鉴别:津伤阴虚,内热熏肺,气逆而咳,肺气痿弱不振形成肺痿。肺痿为阴虚肺热,以吐浊唾涎沫、脉数虚为特征;肺痈为实热壅肺,以咳吐腥臭脓血黄痰、脉数实为特征。

          3.肺痿证治:虚热肺痿用麦门冬汤治疗;虚寒肺痿用甘草干姜汤治疗。

          二、肺痈

        3. 肺痈的概念。

        4. 肺痈病因病理与预后:风邪热毒,侵及于肺,形成肺痈;肺痈可分初期、成痈期、脓成期;初期预后较好,脓成预后较差。

        5. 肺痈证治:邪实壅滞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血腐脓溃用桔梗汤治疗。

          三、咳嗽上气

        6. 肺胀的概念。

        7. 上气虚实辨证及预后判断:肾阳虚衰气喘,脉浮大无根,预后较差;邪实气闭气喘,脉浮大有力,预后较好,发汗则愈。

        8. 咳嗽上气证治:寒饮郁肺用射干麻黄汤治疗;痰浊壅肺用皂荚丸治疗;饮热迫肺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寒饮夹热脉浮者用厚朴麻黄汤治疗;寒饮夹热脉沉者用泽漆汤治疗;寒饮夹热肺胀气喘烦躁者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

          【背诵条文】条文6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肺痿;肺痈;肩息水鸡声

          2. 肺痿与肺痈的鉴别。

          3. 肺痈的病因病机,分期及证治。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目的要求】

        9. 了解奔豚气病的概念及成因。

        10. 熟悉奔豚气病的主症与辨证论治。

          【自学内容】

        11. 奔豚气病的概念。

        12. 奔豚气病成因与主症:奔豚气主要因精神刺激引起,也有外感病发汗太过,损伤心阳,寒气上逆或下焦饮动所致。主症为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痛苦异常,冲气渐平后,一如常人。

        13. 奔豚气病证治:肝郁化热奔豚用奔豚汤治疗;阳虚寒逆奔豚用艾灸和桂枝加桂汤治疗;阳虚饮动欲作奔豚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

          【教学方法】 全部自学。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目的要求】

        14. 了解胸痹、心痛和短气的概念及其合篇的意义。

        15. 熟悉胸痹的病机及据脉辨证的特点。熟悉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一、胸痹

        16. 胸痹的概念。

        17. 胸痹心痛的病机及其特点:病机为胸阳不振,寒饮闭阻;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18. 胸痹证治:胸痹主证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治疗;胸痹重证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虚实异治,偏实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偏虚者用人参汤;胸痹轻证饮邪偏盛者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气滞偏盛者用橘枳姜汤治疗;胸痹急证用薏苡附子散治疗。

          二、心痛

        19. 心痛的概念。

        20. 心痛证治:心痛轻证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治疗;心痛重证用乌头赤石脂丸治疗。

          【背诵条文】条文1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阳微阴弦,胸痹

          2. 胸痹病机如何?试析“阳微阴弦”的含义。

          3. 为什么说栝蒌薤白白酒汤是治疗胸痹病的主方?

          4. 仲景胸痹的证治规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目的要求】

        21. 了解腹满、寒疝、宿食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2. 熟悉腹满寒热虚实证的辨证与治法。熟悉腹满、寒疝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一、腹满

        23. 腹满辨证与治则:虚寒腹满时轻时重,按之不痛,趺阳脉微弦,治用温药;实热腹满持续不减,按之疼痛,舌苔黄,治用下法。

        24. 腹满证治:里实兼表证用厚朴七物汤治疗;里实兼少阳证用大柴胡汤治疗;里实胀重于积用厚朴三物汤治疗;里实积胀俱重用大承气汤治疗;寒饮逆满用附子粳米汤治疗;脾虚寒盛心胸中大寒痛用大建中汤治疗;寒实积滞胁下疼痛用大黄附子汤治疗。

          二、寒疝

        1. 寒疝的概念。

        2. 寒疝证治:阴寒痼结用大乌头煎治疗;血虚内寒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寒疝兼表用乌头桂枝汤治疗。

          三、宿食

        3. 宿食的概念。

        4. 宿食证治:宿食在下用大承气汤治疗;宿食在上,用瓜蒂散治疗。

          【复习思考题】

          腹满寒热虚实证的辨证与治法。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目的要求】

        5. 了解热在三焦和大小肠有寒有热的病变。了解积、聚、馨气三者的区别。

        6. 掌握肝着、脾约、肾着的概念及其证治。

          【教学内容】

          一、肝着

        7. 肝着的概念。

        8. 肝着证治: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用旋覆花汤治疗。

          二、脾约

        1. 脾约的概念。

        2. 脾约证治:胃强脾弱用麻子仁丸治疗。

          三、肾着

        3. 肾着的概念。

        4. 肾着证治:寒湿之邪侵及腰痛用甘姜苓术汤治疗。

          四、三焦和大小肠病变

             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大便坚;热在下焦,尿血,淋闭不通。大肠有寒,多鹜溏;有热,便肠垢。小肠有寒,下重,便血;有热必痔。

          五、积、聚、馨气

          1.积、聚:都是体内的肿块。积,病在脏,痛有定处,推之不移,多属血分,为阴凝所结;聚,病在腑,痛无定处,发作有时,推之能移,时聚时散,多属气分,为气滞所聚。

          2.馨气:是水谷之气壅滞胃肠,肝气郁结所致,胁下疼痛,按之则暂可缓解,不久气复聚而痛再作。

          【背诵条文】条文7,条文15,条文16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肝着;脾约;肾着;馨气

          2. 何谓肝着?其主症及辩治思路是什么?

          3. 脾约的主症是什么?如何治疗?

          4. 何谓肾着?其证候及病机如何?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目的要求】

        5. 了解痰饮的概念。

        6. 熟悉痰饮的成因与分类。熟悉痰饮的辨证论治。

        7. 掌握痰饮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8. 痰饮病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9. 痰饮成因与脉证:病人饮水多,或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偏弦者饮也。

        10. 四饮分类与主症:痰饮为饮停胃肠,症见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悬饮为饮停胁下,症见咳唾引痛;溢饮为饮流四肢,症见无汗,发热恶寒,身体疼重;支饮为饮停胸膈,症见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11. 痰饮治则:温药和之。

        12. 痰饮证治:饮停心下用苓桂术甘汤、肾气不化用肾气丸;留饮欲去用甘遂半夏汤治疗;冒眩者用泽泻汤治疗;腹满者用厚朴大黄汤治疗;饮逆致呕用小半夏汤治疗;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肠间饮聚成实用己椒苈黄丸治疗;下焦饮逆用五苓散治疗。

        13. 悬饮证治:水饮内结用十枣汤治疗。

        14. 溢饮证治:饮流四肢兼内有郁热者用大青龙汤,兼内有寒饮者用小青龙汤治疗。

        15. 支饮证治:膈间支饮用木防己汤或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治疗;支饮不得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咳嗽实证用十枣汤治疗;支饮咳逆不得卧用小青龙汤治疗。支饮变证应随症施治,如苓桂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背诵条文】条文1,条文2,条文15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痰饮;溢饮;悬饮;支饮;温药和之冒眩;平旦

          2. 试述痰饮病的成因、分类及四饮的特征。

          3. 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4. 苓桂术甘汤如何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一原则?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目的要求】

        1. 了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 熟悉淋病的症状、治疗禁忌。熟悉消渴、小便不利的脉因证治。

          【教学内容】

          一、消渴

        3. 消渴的概念。

        4. 消渴证治:肺胃热盛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肾气亏虚用肾气丸治疗。

          二、小便不利

        5. 小便不利的概念。

        6. 小便不利证治:膀胱气化不行用五苓散治疗;上燥下寒水停用栝蒌瞿麦丸治疗;湿热夹瘀用蒲灰散、滑石白鱼散治疗;脾肾亏虚用茯苓戎盐汤治疗;水热互结伤阴用猪苓汤治疗。

          三、淋病

        7. 淋病的症状: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8. 淋病治疗禁忌:不可发汗。

          【背诵条文】条文3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消渴饮一斗,小便一斗

          2. 小便不利和淋病在临床上如何区别?

          3. 小便反多和小便不利为何都可用温补肾阳之剂治之?说明其代表方。

          4. 为什么肾气丸既治虚劳腰痛之小便不利,又治男子消渴之小便反多?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目的要求】

        1. 了解水气病的概念、成因、分类,水分与血分的区别。

        2. 熟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熟悉风水与皮水的辨证论治,气分的证治。

        3. 掌握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4. 水气病的概念。

        5. 水气病成因、分类与辨证:风水因风致水,脉浮,骨节疼痛,恶风;皮水水湿阻络,脉浮,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正水肾虚水停,脉沉迟,自喘;石水阴寒凝结下焦,脉沉,腹满不喘;黄汗水湿内郁,营卫受阻,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汗出色黄如柏汁。

        6. 水气病治疗原则: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

        7. 风水证治:表实用杏子汤治疗;表虚用防己黄芪汤治疗;夹热用越婢汤治疗。

        8. 皮水证治:夹热用越婢加术汤治疗;表实用甘草麻黄汤;气虚阳郁用防己茯苓汤治疗;湿盛阳郁用蒲灰散治疗。

        9. 正水证治:正水脉沉,用麻黄附子汤治疗。

        10. 黄汗证治:营卫郁滞,湿热阻遏用芪芍桂酒汤治疗;气虚湿盛阳郁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

        11. 气分病证治:阳虚阴凝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脾虚气滞用枳术汤治疗。

          9.水气病的预后。

          【背诵条文】条文1,条文18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周痹痂癞泄风;黄汗

          2. 试述水气病的分类

          3. 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4. 黄汗与风水同属水气病,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有什么不同?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目的要求】

        12. 了解黄疸的概念、分类。

        13. 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与辨证。熟悉黄疸病的辨证论治以及兼证、变证的证治。

          【教学内容】

        14. 黄疸的概念。

        15. 黄疸病因病机:病因包括湿热、寒湿等;病机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16. 黄疸分类:谷疸、洒疸、女劳疸。

        17. 黄疸证治:谷疸湿热并重用茵陈蒿汤治疗;酒疸热重于湿用栀子大黄汤治疗;女劳疸夹瘀血湿热用硝石矾石散治疗;湿重于热黄疸用茵陈五苓散治疗;热盛里实黄疸用大黄硝石汤治疗。

        18. 黄疸兼证、变证证治:兼表虚证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兼少阳证用小柴胡汤治疗;误治成哕用小半夏汤治疗;虚黄用小建中汤治疗。

        19. 黄疸病预后与转归:当以十八日为期,疸而渴者难治,疸而不渴者可治。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火劫其汗;谷疸;酒疸

          2. 黄疸是以什么来命名的一种病?它的主要症状及其主要发病机理有哪些?

          3. 试述阳黄湿胜、热胜、湿热俱盛三种类型的主症、治法和主方。

          4. “瘀热以行”发为黄疸机理如何理解?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目的要求】

          1.了解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的概念及其合篇的意义。

          2.熟悉惊悸的成因及证治。熟悉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及瘀血的脉症。

          【教学内容】

          一、惊悸

        1. 惊悸的概念。

        2. 惊悸成因:气血不足,复加惊恐;误用火劫;水饮内停。

        3. 惊悸证治:火劫致惊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水饮致悸用半夏麻黄丸治疗。

          二、吐、衄、下血

        4. 吐血成因:饮酒过度,湿热蕴郁,积于胃而上蒸于肺,肺失肃降。

        5. 衄血、吐血预后及亡血治禁:①衄血未止:尺脉浮,目睛晕黄;②衄血好转:晕黄去,目睛慧了;③吐血兼有呼吸困难,其病难治;④治疗血证,不可误用汗法。

        6. 吐、衄、下血证治:虚寒吐血用柏叶汤治疗;热盛吐衄用泻心汤治疗;虚寒便血用黄土汤治疗;湿热便血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

          三、瘀血

          1.瘀血的脉症: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

          2.瘀血化热的脉症和治法: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当下之。

          【背诵条文】条文15,条文16,条文10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近血远血;酒客

          2. 黄土汤、赤小豆当归散治疗便血的适应证有何不同?

          3. 瘀血脉证

          4. 如何鉴别远血与近血?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1.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了解呕吐、哕、下利的病因、病机、治则和禁忌。

          2.熟悉呕吐、哕、下利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一、呕吐

        7. 呕吐的概念。

        8. 胃反呕吐成因:误汗、误下,损伤胃阳。

        9. 呕吐治则:不可见呕止呕,应因势利导,辨证论治。

        10. 呕吐证治:肝胃虚寒呕吐用茱萸汤治疗;阴盛格阳呕吐用四逆汤治疗;虚寒胃反呕吐用大半夏汤治疗;阳虚饮停用半夏干姜散治疗。热郁少阳呕吐用小柴胡汤治疗;胃肠实热呕吐用大黄甘草汤治疗;热利兼呕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疗;热结饮阻用文蛤散治疗。寒热错杂呕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寒饮呕吐用小半夏汤治疗;饮阻气逆,呕渴并见用茯苓泽泻汤治疗;呕后调治用猪苓散。

          二、哕

        11. 哕的概念。

        12. 哕而腹满的治则:审证论治。

        13. 哕的证治:胃寒气逆用橘皮汤治疗;胃虚有热用橘皮竹茹汤治疗。

          三、下利

        1. 下利的概念。

        2. 下利治法与治禁:湿滞气利治当利小便;虚寒下利不可攻表。

        3. 下利证治:虚寒下利兼表证当先温其里用四逆汤治疗,后攻其表用桂枝汤治疗;寒厥下利用通脉四逆汤治疗;实邪积滞下利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治疗;虚寒下利脓血用桃花汤治疗;热利下重用白头翁汤治疗;虚寒肠滑气利用诃梨勒散治疗;下利虚烦用栀子豉汤治疗。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反胃;郁冒

          2. 试述呕吐的治疗原则。

          3. 《金匮》将呕吐、哕、下利各分成几种类型?各用什么方治疗?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目的要求】

        4. 了解痈肿、肠痈、金疮、浸淫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了解痈肿初起的脉症与辨脓法。

        5. 熟悉肠痈的辨证论治。

          【自学内容】

          一、痈肿

        6. 痈肿的概念。

        7. 痈肿初起的脉症:局部红肿热痛,脉浮数而恶寒。

        8. 痈肿辨脓法:以触诊的热感辨别有脓无脓。

          二、肠痈

        9. 肠痈的概念。

        10. 肠痈证治:脓已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脓未成用大黄牡丹汤治疗。

          三、金疮

        1. 金疮的概念。

        2. 金疮出血的脉症特点:脉浮微而涩;若无汗为亡血。

        3. 金疮治疗:用王不留行散;有脓用排脓散或排脓汤治疗。

          四、浸淫病

        4. 浸淫病的概念。

        5. 浸淫疮用黄连粉治疗。

        6. 浸淫疮预后: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

          【教学方法】 全部自学。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目的要求】

          1. 了解趺蹶、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 熟悉蚘虫病蚘厥的辨证论治。

            【自学内容】

          3. 趺蹶、指指臂肿动、转筋、阴狐疝的概念。

          4. 蚘虫病蚘厥用乌梅丸治疗。

            【教学方法】 全部自学。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目的要求】

          5. 了解妇人妊娠病的范围。

          6. 熟悉胎与癥病的鉴别,妊娠呕吐,妊娠水气、小便难,胎动不安的证治。熟悉癥病的治疗,妊娠下血、妊娠腹痛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7. 妊娠的诊断: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

          8. 癥与胎的鉴别、癥病治疗:平素月经不调,停经未及三月,似有胎动感在脐上者,属癥病,用桂枝茯苓丸治疗。

          9. 妊娠病证治:恶阻轻证用桂枝汤治疗;恶阻重证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阳虚寒盛腹痛用附子汤治疗;肝脾失调腹痛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胞阻下血腹痛用胶艾汤治疗。妊娠小便难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妊娠有水气用葵子茯苓散治疗。胎动不安属血虚湿热者用当归散治疗;属脾虚寒湿者用白术散治疗。

            【背诵条文】条文2,条文5,条文4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癥病子脏胞阻;半产;漏下

            2. 简述癥与胎的鉴别、癥病治疗。

            3. 试述妊娠恶阻的证治。

            4. 何谓“漏下”、“半产下血”和“胞阻”?为什么三者都可用胶艾汤治疗?

            5. 简述当归芍药散的病机、治法、方药。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目的要求】

          10. 了解妇人产后病的范围。

          11. 熟悉产后三大病症,产后中风、烦呕、下利的证治。熟悉产后腹痛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2. 产后三病的成因:产后三病为痉、郁冒、大便难。血虚津伤是导致此三病的主要原因。

          13. 产后郁冒便坚的证治:血虚阴亏用小柴胡汤治疗;郁冒病解转为胃家实发热用大承气汤治疗。

          14. 产后腹痛的证治:血虚里寒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气血郁滞用枳实芍药散治疗;瘀血内结用下瘀血汤治疗;瘀血内结兼阳明里实用大承气汤治疗。

          15. 产后中风证治:太阳中风用阳旦汤治疗;阳虚中风用竹叶汤治疗。

          16. 产后虚热烦呕用竹皮大丸治疗。

          17. 产后热利伤阴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疗。

            【背诵条文】条文1,条文4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恶露郁冒乳中

            2. 产后病有哪些特点?产后三大证是什么?治疗上应注意哪些

            3. 试述产后腹痛的辨证治疗。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目的要求】

          18. 了解妇人杂病的范围、发病原因、治疗法则及其阴疮的证治。

          19. 熟悉热入血室、腹痛、月经病、带下、转胞、阴吹的证治。

          20. 掌握脏躁、梅核气的证治。

            【教学内容】

          21. 妇人杂病的成因、证候和治则:成因为虚、积冷、结气。证候表现有在上、在中、在下的不同。治则为凭脉辨证,既病早治,针药结合。

          22. 杂病证治:热入血室用针刺期门和小柴胡汤治疗;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脏躁用甘麦大枣汤治疗。

          23. 月经病证治:冲任虚寒夹有瘀血之崩漏用温经汤治疗;冲任虚寒陷经用胶姜汤治疗;瘀血内阻致月经不调用土瓜根散治疗;瘀结成实经水不利用抵当汤治疗;水血互结血室用大黄甘遂汤治疗。

          24. 带下病证治:湿热带下用矾石丸治疗;寒湿带下阴痒用蛇床子散治疗。

          25. 腹痛证治:风血相搏腹痛用红蓝花酒治疗;肝脾失调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脾胃虚寒腹痛用小建中汤治疗。

          26. 转胞:用肾气丸治疗。

          27. 前阴诸疾证治:阴疮用狼牙汤治疗;阴吹用膏发煎治疗。

            【背诵条文】条文5,条文6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胞门梅核气阴吹;热入血室;脏躁;胞系了戾

            2. 何谓热入血室?热入血室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 肾气丸在《金匮》中可以治疗哪些病症?

            4. 温经汤证的特点是什么?

            5. 简述脏躁的临床表现、病机、治法、方药。

            6. 简述梅核气的临床表现、病机、治法、方药。

             

             

             

            考试题型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30分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20分

            三、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10分)

            四、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30分)

            五、病案分析题(共1题,每题10分)

             


          链接
          Copyright © 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温州市学院西路268号
          邮编:32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