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课程学习网 >> 专升本 >> 中医学 >> 正文
  • 中医儿科学
  • 中医学专升本《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中医专业专升本、学制3年。《中医儿科学》课程是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学科。课程内容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预防保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中医及儿科特色。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儿童和儿科疾病的特点,并运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病症。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章节

    主要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2

    第二章

    儿童保健

    自学

    第三章

    新生儿疾病(包括:胎怯、胎黄)

    3


    硬肿症、脐部病证

    自学

    第四章

    肺系疾病(包括:肺炎喘嗽、哮喘)

    3


    感冒、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

    自学

    第五章

    脾系疾病(包括:鹅口疮、腹痛、泄泻、厌食、积滞、疳证、)

    2


    口疮、呕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自学

    第六章

    心系疾病(包括:夜啼、汗证、惊风)

    3


    病毒性心肌炎

    自学

    第七章

    肝系疾病(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动症、惊风)

    3


    癫痫

    自学

    第八章

    肾系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频、遗尿)

    3


    五迟五软、性早熟

    自学

    第九章

    传染病(包括: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3


    婴儿急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

    自学

    第十章

    寄生虫病(包括: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

    自学

    第十一章

    其他疾病(包括:夏季热、紫癜)

    2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自学


    教学内容纲要

    总论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二)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

    (三)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四)熟悉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

    (五)掌握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六)熟悉诊法特点和四诊概要。

    (七)了解小儿内治法的用药特点和药物用量折算。

    (八)掌握常用内治法则。

    (九)了解常用外治法。

    二、教学内容

    (一)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就。  

    (二)重点介绍建国以来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研

    究进展。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看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方向。

    (三)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的基本内容。“稚阴稚阳”学说、“纯阳”学说及其理论指导价值。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学说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学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四)儿科选用治法的原则及常用治法在儿科应用的特点。

    (五)儿科常用内治治法的功能、适应证候、选方示例。

    (六)儿科常用药物外治法的操作方法、适应病证、应用示例。

    (七)儿科多种治法配合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  儿童保健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的年龄分期、生长发育。

    (二)了解乳食喂养、预防保健。

    (三)了解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保健。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小儿年龄的分期以及体格发育的特点。

    (二)小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生理常数及测定方法,体格发育指标的临床意义。小儿智能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三)一般讲解婴幼儿喂养和保育要点。

    (四)一般讲解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保健。


    各论

    第一章  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胎怯的概念和诊断要点。
    (二)熟悉胎怯的病因病机。
    (三)熟悉胎怯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胎怯的概念,四诊诊查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二)胎怯形成的先天病因,肾脾两虚的病机。
    (三)胎怯的脏腑辨证方法。
    (四)补肾培元、健脾助运的治疗法则,胎怯合并他症的处理原则。
    (五)证治分类:肾精薄弱证治以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脾肾两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六)胎怯的预防与调护。

    第二节 硬肿症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硬肿症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硬肿症的病因病机。

    (三)了解硬肿症的诊断。

    (四)了解硬肿症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五)熟悉硬肿症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硬肿症的病证特征。硬肿症是以婴儿出生后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水肿的一种病证。以全身皮肤发凉,肌肉硬肿,或伴哭声低微,吸乳困难为特征。

    (二)一般讲解硬肿症的发病情况。常见于1周以内的初生儿,早产儿、体弱儿。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

    (三)一般讲解硬肿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先天不足,元阳不振。外因为护理不当,感受寒冷,或感受他病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阳气失于温煦,气血运行不畅。

    (四)一般讲解硬肿症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

    (五)讲解的硬肿症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硬肿症须辨阳虚与寒实。治疗原则为益气温阳,活血通络为主。

    (六)一般讲解硬肿症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七)一般讲解硬肿症的预防和调摄。主要是做好复温措施。

    第三节 胎黄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胎黄的病证特点。

    (二)熟悉胎黄的病因病机。

    (三)掌握胎黄的诊断。

    (四)熟悉胎黄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五)掌握胎黄的分证论治。

    (六)了解胎黄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胎黄的病证特征。胎黄是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尿液皆黄为特征。本症有生理和病理之区别,生理性胎黄,在婴儿生后2~3天出现,4~7天最明显,能自行消退;病理性胎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二)一般讲解胎黄的病因病机。胎黄主要为感受湿热,寒湿阻滞,瘀积发黄。病机为脾胃湿邪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

    (三)一般讲解胎黄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

    (四)重点介绍胎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胎黄须辨病因和辨轻重、辨性质。治疗原则为利湿退黄。湿热熏蒸治以清热利湿,寒湿阻滞治以温中化湿,瘀积发黄治以化瘀消积。

    (五)重点介绍胎黄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胎黄的预防和调摄。

    第四节 脐部病证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脐部疾患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脐部疾患的发病情况。

    (三)了解脐部疾患的诊断。

    (四)了解脐部疾患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五)了解脐部疾患的分证论治。

    (六)熟悉脐部疾患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脐部疾患的病证特征。脐部疾患是指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而发生的病证。脐部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或有脓水者称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称为脐血;脐部突出者称为脐突,也称脐疝。

    (二)一般讲解脐部疾患的发病情况。

    (三)一般讲解脐部疾患诊断。诊断主要依靠症候。

    (四)一般解的脐部疾患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脐部疾患须采用内外合治。

    (五)一般解脐部疾患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讲解脐部疾患的预防和调摄。主要是重视脐部处理,防止脐部感染。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和诊断

    (二)熟悉感冒的辨证要点和治则。

    (三)掌握感冒的分证论治和兼证。

    (四)了解感冒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小儿感冒的病证特征。小儿感冒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最多。

    (二)感冒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感受风寒、风热、暑湿为病因;以肺气失宣、腠理开合失司为病机。

    (三)辨证要点须分风寒、风热;暑季感冒须辨暑热、暑湿。

    (四)详细讲解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五)讲解小儿感冒的兼证。指出兼证的特点。

    (六)简介小儿感冒的预防和调摄。

    第二节 咳嗽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咳嗽的病因病机和诊断

    (二)熟悉咳嗽的辨证要点和治则。

    (三)掌握咳嗽的分证论治。

    (四)了解咳嗽的简易治疗(经验方)。

    二、教学内容

    (一)小儿咳嗽的病证特征。小儿咳嗽发病率高,咳嗽的致病因素多由外感引起。

    (二)咳嗽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感受外邪为主要病因;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所伤,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以肺气失宣、痰浊内生为病机。咳嗽日久则成为气阴两伤。

    (三)辨证要点须分寒热、虚实,外感、内伤。

    (四)详细讲解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五)简介小儿咳嗽的预防和调摄,以及简易治疗。

    第三节 肺炎喘嗽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肺炎喘嗽的病证特点。

    (二)熟悉肺炎喘嗽的变证。

    (三)熟悉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

    (四)掌握肺炎喘嗽的诊断。

    (五)了解肺炎喘嗽的辨证要点。

    (六)掌握肺炎喘嗽的治疗原则和分证论治,以及变证的识别和论治。

    (七)了解肺炎喘嗽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小儿肺炎喘嗽的病证特征。小儿感冒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特征;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最多。一般发病急,容易出现心阳虚衰、内陷厥阴的变证。

    (二)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感受风寒、风热为病因;以肺气上逆、肺气闭阻,乃至心血瘀阻、心阳不振、内陷厥阴为病机。

    (三)详细讲解肺炎喘嗽诊断。

    (四)辨证要点须分风寒、风热;审痰重、热重;区别常证、变证。治疗原则为宣肺定喘,清热化痰,并根据病理阶段不同而变化。

    (五)详细讲解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尤其要讲解变证的特征、治则和方药。

    (六)简介肺炎喘嗽的预防和调摄。

    第四节 哮喘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哮喘的病证特点。尤其是哮喘的过敏体质和复发性。

    (二)了解哮喘的病因病机。

    (三)掌握哮喘的诊断。

    (四)了解哮喘的辩证要点。

    (五)熟悉哮喘的治疗原则。

    (六)掌握哮喘的分证论治。

    (七)了解哮喘的外治疗法、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哮喘的病证特征。哮喘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严重者不能平卧;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及学龄前期为最多。哮喘常反复发作。

    (二)一般讲解哮喘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感受风寒、风热为外因;素体脏腑失调为内因;接触异气及饮食不节为诱因。外感、诱因引动伏痰,导致痰气交阻、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激、阻塞气道为病机。特征性的症候和肺部哮鸣音是诊断要点。

    (三)一般讲解辨证要点。须分虚实、寒热。哮喘急性发作期须辨寒热;哮喘缓解期须辨虚实。虚证从肺、脾、肾着手。

    (四)重点介绍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

    (五)重点介绍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重点介绍哮喘缓解期的病证特点、治疗原则和代表方剂。

    (七)一般讲解哮喘的预防和调摄,哮喘的外治法。

    第五章 脾系疾病

    第一节 口疮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口疮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口疮的病因病机。

    (三)掌握口疮的诊断。

    (四)熟悉口疮的治疗原则。

    (五)掌握口疮的分证论治。

    (六)了解口疮的其他疗法、预防。

    〔教学时数〕讲课1学时。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口疮的病证特征。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若溃疡面积较大,上复糜腐,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

    (二)一般讲解口疮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三)重点介绍口疮的分证论治。

    (四)一般讲解口疮的外治法。

    (五)一般讲解口疮的预防和调摄。


    第二节 鹅口疮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鹅口疮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鹅口疮的病因病机。

    (三)掌握鹅口疮的诊断。

    (四)熟悉鹅口疮的治疗原则。

    (五)掌握鹅口疮的分证论治。

    (六)了解鹅口疮的其他疗法、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介绍鹅口疮的病证特征。鹅口疮是以口腔、舌面布满白屑,壮如鹅口的一种病证。多见于初生儿、早产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

    (二)一般讲解鹅口疮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三)重点讲解鹅口疮的分证论治。

    (四)一般讲解鹅口疮的外治法。

    (五)一般讲解鹅口疮的预防和调摄。

    第三节 呕吐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呕吐证和溢乳、其他疾病中出现呕吐症状的区别。
    (二)熟悉小儿呕吐的常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呕吐证的概念,呕吐证和溢乳的区别,呕吐证和共他疾病中出现呕吐症状的鉴别。
    (二)呕吐的食积、胃热、胃寒、肝气病因,胃气上逆病机。
    (三)呕吐的实、虚,寒、热辨证。
    (四)证治分类:乳食积滞证治以消食导滞;胃热气逆证治以清热和胃;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散寒;肝气犯胃证治以抑肝和胃。
    (五)呕吐的推拿、针灸治疗。
    (六)呕吐的调护。
    腹痛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腹痛证的概念。
    (二)熟悉腹痛证的常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腹痛证的概念,腹病证和其他疾病中出现腹痛症状的鉴别。
    (二)一般讲解腹痛的中寒、伤食、脾寒、瘀滞病因,气机壅滞病机。
    (三)重点介绍腹痛的寒、食、瘀、实、虚辨证。
    (四)重点介绍证治分类:腹部中寒证治以温中祛寒;乳食积滞证治以消食导滞;胃热气逆证治以清胃理气;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健脾;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化瘀。
    (五)一般讲解腹痛的推拿、针灸、外治疗法
                                        第五节 泄泻

    一、目的要求

    (一)泄泻的病因病机。

    (二)熟悉哮喘的诊断和辩证要点。

    (三)掌握泄泻的分证论治。

    (四)了解泄泻变证的证治。

    (五)了解泄泻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泄泻的病证特点。泄泻的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泄泻日久容易导致疳证。

    (二)一般讲解泄泻的诊断。初泄泻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症候、常规检查外,尤其需要识别泄泻的轻重。

    (三)重点介绍辨证要点须分病因、轻重、虚实。根据大便的性状可以辨病因;根据大便的次数和精神状态可以辨轻重;根据泄泻的病势和病程可以辨虚实。泄泻迁移日久,多为虚中夹实证。

    (四)重点介绍泄泻的治疗原则。

    (五)重点介绍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讲解泄泻变证的证治。

    (六)重点介绍泄泻的辨证以及方药的变化运用。

    (七)一般讲解的预防和调摄,泄泻的饮食疗法。

    第六节 厌食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厌食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厌食的病因病机。

    (三)掌握厌食的分证论治。

    (四)了解厌食的其他疗法、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厌食的病证特征。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

    (二)一般讲解厌食的病因是喂养不当、病后失调以及先天不足所致。

    (三)重点介绍厌食的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四)一般讲解厌食的预防和调摄,厌食的其他治法。

    第七节 积滞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积滞的概念,积滞与厌食的鉴别诊断。
    (二)热悉积滞的病因病机。
    (三)掌握积滞的辨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积滞的概念,发病情况。
    (二)一般讲解积滞与厌食的鉴别诊断。
    (三)一般讲解乳食伤脾的病因。乳食不化,壅积胃肠,气滞不行,或脾虚夹积的病机。
    (四)一般讲解食积实证与虚实夹杂证的证候鉴别。
    (五)重点介绍证治分类:乳食内积证治以消乳化积,消食导滞;脾虚夹积证治以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六)一般讲解积滞的中药成药、推拿疗法。
                                         第八节 疳证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疳证的病证特点,以及疳的含义。

    (二)了解疳证的分类。

    (三)掌握疳证的病因病机。

    (四)掌握疳证的诊断。

    (五)熟悉疳证的治疗原则。

    (六)掌握疳证的分证论治。

    (七)了解疳证的其他疗法、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介绍疳证的病证特征。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慢性病证。疳的含义有“疳者甘也”和“疳者干也”。并且认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

    (三)一般讲解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疳证的病因主要为喂养不当、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其病机在于脾胃受损,气阴耗伤,受纳运化功能失调。

    (四)重点介绍疳证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重减轻、精神症状、喂养史以及实验室检查。

    (五)重点介绍疳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治疗疳证需要辨病因、轻重、兼证;其治疗原则以顾护脾胃为主,采用和法、消法、消补兼施法。

    (六)重点介绍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七)一般讲解疳证的预防和调摄,疳证的外治法。

    第六章  心肝疾病

    夜啼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夜啼的概念。
    (二)熟悉夜啼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夜啼的概念,夜啼与不适、拗哭的区别,发病情况。
    (二)一般讲解先天禀受寒热或后天调护失宜的病因。脾寒气滞、心经积热、惊恐伤神的病机。
    (三)重点介绍证治分类:牌寒气滞证治以温脾散寒,行气止痛;心经积热证治以清心导赤,泻火安神;惊恐伤神证治以定惊安神,补气养心。
                                       第二节 汗证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汗证的病证特点。

    (二)熟悉汗证的病因病机。

    (三)熟悉汗证的诊断。

    (四)熟悉汗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五)掌握汗证的分证论治。

    (六)了解汗证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汗证的病证特征。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以全身或局部无故出汗很多,甚至大汗淋漓为特征。

    (二)重点介绍汗证的病因病机。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表虚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

    (三)一般讲解汗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汗证需辨虚实;治疗原则,以补虚为主要治疗原则,气虚不固者益气固表,营卫不和者调和营卫,气阴两虚者益气滋阴,脾胃湿热者清化湿热。

    (四)重点介绍汗证的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五)一般讲解汗证的预防和调摄。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证特点。

    (二)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情况。

    (三)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

    (四)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五)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六)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分证论治。

    (七)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证特征。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特征。

    (二)一般讲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情况。常继发于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泄泻等病之后;好发于3~10岁小儿,据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如能及早发现与治疗,预后大多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则可发生心阳虚衰、阳气暴脱而危及生命。部分因治疗不及时或病后调养失宜,迁移不愈,形成顽固性心悸,常需数月或数年治疗,才能痊愈。

    (三)重点介绍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

    (四)一般讲解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病毒性心肌炎需辨虚实和辨轻重;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化痰活血、温振心阳、养心固本。

    (五)重点介绍病毒性心肌炎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和调摄。

    第七章  肝疾病

    第一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

    (三)熟悉儿童多动综合征的诊断;了解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四)熟悉儿童多动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和分证论治。

    (五)了解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预防、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证特征。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一种较常见的行为异常性疾患,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以难以控制的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行为异常,以致造成学习困难为特征。

    (二)一般讲解儿童多动综合征与遗传、环境、产伤等有一定关系。

    (三)重点介绍儿童多动综合征的诊断。诊断包括特征性症候、病史。

    (四)一般讲解儿童多动综合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其治疗原则为调和阴阳,平抑肝阳。。

    (五)一般讲解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预防和调摄。

    第二节 惊风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惊风的病证特点,以及惊风的危急性。

    (二)了解惊风的古籍认识。例如《幼科铁镜》所说“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驱风,驱风必先解热,解热必先祛邪”。

    (三)掌握急惊风的发病特征和病因。

    (四)掌握急惊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熟悉急惊风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六)掌握急惊风的分证论治。

    (七)了解急惊风的其他疗法、预防和调摄。

    (八)熟悉慢惊风的病证特点。

    (九)了解慢惊风的病因病机。

    (十)了解慢惊风的诊断。

    (十一)熟悉慢惊风的分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急惊风和慢惊风的病证特征。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特征;慢惊风来势缓慢,以反复抽痉、昏迷或瘫痪为主症。

    (二)一般讲解急惊风和慢惊风的病因病机。急惊风以外感时邪疫疠为主因,慢惊风以大病久病或先天不足为主因。以肝风内动为主要病机。

    (三)重点介绍急惊风和慢惊风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病史、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

    (四)重点介绍急惊风和慢惊风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急惊风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治则;慢惊风以补虚治本为治则。

    (五)重点介绍急惊风和慢惊风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急惊风和慢惊风的预防和调摄。尤其是急惊风的紧急处理。

    第三节 癫痫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癫痫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癫痫的病因。

    (三)了解癫痫的诊断;了解癫痫的鉴别诊断。

    (四)了解癫痫的治疗原则和分证论治。

    (五)了解癫痫的紧急处理和预防、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癫痫的病证特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病证。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眼上视,四肢抽搐,发过即苏,复如常人为特点。

    (二)一般讲解癫痫与遗传有关。癫痫的发生多为内外诸因导致风痰上涌,邪阻心窍,内乱神明,外闭经络而致。

    (三)重点介绍癫痫的诊断。诊断包括特征性症候、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

    (四)一般讲解癫痫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治疗癫痫需要辨轻重、性质等;其治疗原则以涤痰熄风、镇惊开窍;发作控制后治其本,治以健脾化痰、调补气血、养心益肾。

    (五)重点介绍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癫痫的预防和调摄,以及癫痫的紧急处理。

    第八章   肾系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发病情况,临床诊断。
    (二)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
    (三)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与变证的辨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与中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二)一般讲解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三)一般讲解感受风、湿、热毒之邪的外因,肺、脾、肾不足的内因。邪正交争,肺、脾、肾三脏水液气化功能失职的病机。
    (四)一般讲解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辨风、湿、热毒,变证辨心、肝、肺脏及水毒湿浊。祛邪、扶正,利水渗湿的治疗原则。变证配合西药应用的原则。
    (五)重点介绍证治分类:常证风水相搏证治以疏风利水;湿热内侵证治以清热利湿;阴虚邪恋证治以滋阴补肾;肺脾气虚证治以健脾益气。变证水凌心肺证治以泻肺逐水,温阳扶正;邪陷心肝证治以平肝潜阳,泻火熄风;水毒内闭证治以辛开苦降,辟秽解毒。
    (六)一般讲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调护。

    肾病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肾病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况,临床诊断。
    (二)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三)熟悉肾病综合征本证、标证的辨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肾病综合征的概念,与中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二)一般讲解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
    (三)一般讲解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外邪入里病因。肾、脾、肺功能失职,水津失布病机。
    (四)一般讲解肾病综合征的标、本,虚、实辨证。扶正培本为主,祛邪安正为辅的治疗法则。中西药配合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五)重点介绍证治分类:本证肺脾气虚证治以益气健脾,宣肺利水;脾虚湿困证治以健脾化湿,温阳利水;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肾健脾,化气行水;肝肾阴虚证治以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湿浊冲逆证治以利湿泄浊,温肾行水。标证外感风邪治以祛风宣肺;水湿治以通利行水;湿热治以清热化湿;血瘀治以活血化瘀。
    第三节 尿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尿频的概念。
    (二)熟悉尿频的病因病机。
    (三)熟悉尿频的辨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尿频的概念,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二)尿频的诊断要点。尿路感染与神经性尿频的鉴别诊断。
    (三)湿热邪侵的外因、脾肾亏虚的内因。湿热蕴结下焦蒸迫、脾肾亏虚气化失职、肾阴不足虚热内生,膀胱失约的病机。
    (四)尿频实证湿、热辨证,虚证脾、肾辨证。清利、补摄治法的应用原则。
    (五)证治分类: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通利膀胱;脾肾气虚证治以温补脾肾,升提固摄;阴虚内热证治以滋阴清热。

    第四节 遗尿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遗尿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遗尿的发病情况。

    (三)了解遗尿的病因病机。

    (四)掌握遗尿的诊断。

    (五)掌握遗尿的治疗原则。

    (六)掌握遗尿的分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遗尿的病证特征。遗尿是指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

    (二)一般讲解遗尿的发病情况。发病与元气不足,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年龄超过3岁,夜间仍然小便自遗,称为遗尿。

    (三)重点介绍遗尿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以及X线检查。

    (四)重点介绍遗尿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以温肾固涩,补肺健脾,疏肝清热为主。配合针灸等综合疗法。

    (五)重点介绍遗尿的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讲解遗尿的预防和调摄,以及遗尿的生活训练。

    第五节 五迟、五软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五迟、五软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五迟、五软的发病情况。

    (三)解五迟、五软的病因病机。

    (四)掌握五迟、五软的诊断。

    (五)熟悉五迟、五软的治疗原则。

    (六)熟悉五迟、五软的分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五迟、五软的病证特征。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五迟,指立迟、行迟、语迟、齿迟;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五迟、五软的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

    (二)一般讲解五迟、五软的发病情况。常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当引起。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由后天引起者,常可康复;若症候复杂,病程较长,属先天禀赋不足引起者,往往成为痼疾。

    (三)重点介绍五迟、五软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以及喂养史。

    (四)一般讲解五迟、五软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治疗五迟、五软需要辨脏腑、轻重;其治疗原则以补肾养肝,健脾养心。

    (五)一般讲解五迟、五软的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五迟、五软的预防和调摄,以及五迟、五软的智力训练。

    第九章 传染病

    第一节 麻疹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麻疹的病证特点。

    (二)熟悉麻疹的发病情况。

    (三)掌握麻疹的病因病机。

    (四)掌握麻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掌握麻疹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六)掌握麻疹的分证论治。

    (七)熟悉麻疹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介绍麻疹的病证特征。麻疹是感受麻毒时邪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病。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全身发红疹及早期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

    (二)重点介绍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好发于儿童,尤以6个月以上,5岁以下小儿为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

    (三)一般讲解麻疹的病因病机。麻疹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感受麻毒时邪所致。邪毒从口鼻而入,主要侵犯肺脾两脏。

    (四)重点介绍麻疹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流行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须与感冒、风疹、奶麻、猩红热相鉴别。

    (五)重点介绍麻疹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麻疹须辨顺证和逆证,以及重视麻毒攻喉早期症状;顺证麻疹的治疗原则为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养阴清热。逆证麻疹总的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

    (六)重点介绍麻疹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七)一般讲解麻疹的预防和调摄,以及饮食宜忌。

    第二节 幼儿急疹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幼儿急疹的概念。
    (二)熟悉幼儿急疹病因病机,辨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幼儿急疹的概念,中医学病名。
    (二)一般讲解幼儿急疹的诊断要点。
    (三)一般讲解感受人疱疹病毒6型时邪的病因。邪郁肌表,与气血相搏,疹透毒泄的病机。
    (四)一般讲解证治分类:邪郁肌表证治以解表清热;毒透肌肤证治以清热生津。
                                       第三节 风疹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风疹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风疹的发病情况。

    (三)了解风疹的病因病机。

    (四)掌握风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熟悉风疹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六)掌握风疹的分证论治。

    (七)了解风疹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风疹的病证特征。风疹是感受风热时邪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病。以轻度发热,咳嗽,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二)一般讲解风疹的发病情况。风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好发于1~5岁儿童,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预后一般良好。

    (三)一般讲解风疹的病因病机。风疹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感受风热时邪所致。

    (四)重点介绍风疹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流行病史。须与感冒、麻疹、奶麻、猩红热相鉴别。

    (五)重点介绍风疹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解毒。

    (六)重点介绍风疹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七)一般讲解风疹的预防和调摄。

    第四节 猩红热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猩红热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猩红热的发病情况。

    (三)了解猩红热的病因病机。

    (四)掌握猩红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熟悉猩红热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六)掌握猩红热的分证论治。

    (七)了解猩红热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猩红热的病证特征。猩红热又称喉痧,烂喉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病。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猩红色皮疹,杨梅舌,疹后脱皮为特征。

    (二)一般讲解猩红热的发病情况。风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3~7岁儿童。预后一般良好,但也可在病程中或病后并发心悸、水肿、痹证。

    (三)重点介绍猩红热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流行病史和实验室检查。须与麻疹、风疹、奶麻、猩红热、药疹相鉴别。

    (四)一般讲解的猩红热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猩红热须辨轻重和辨病程。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五)重点介绍猩红热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猩红热的预防和调摄。

    第五节 水痘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水痘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水痘的发病情况。

    (三)了解水痘的病因病机。

    (四)掌握水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熟悉水痘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六)掌握水痘的分证论治。

    (七)了解水痘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水痘的病证特征。水痘又称水疱,是感受时邪引起的急性发疹性时行病。以发热,皮肤粘膜上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

    (二)一般讲解水痘的发病情况。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主要流行于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1~6岁儿童。预后一般良好,愈后皮肤不留瘢痕。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三)重点介绍水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流行病史。须与脓疱疮相鉴别。

    (四)重点介绍的水痘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水痘须辨轻重和皮疹分布。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利湿。

    (五)重点介绍水痘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水痘的预防和调摄。

    第五节 手足口病
    一、目的要求
    (一)了望手足口病的概念。
    (二)熟悉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三)熟悉手足口病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手足口病的概念,发病情况。
    (二)手足口病诊断要点。手足口病与水痘、疱疹性口炎的鉴别诊断。
    (三)感受柯萨奇病毒时邪的病因。时邪犯于肺脾,发于手足肌肤、口咽的病机。
    (四)肺、脾,热、湿辨证要点。清肺解毒、清脾泄热的治疗原则。
    (五)证治分类:邪犯肺脾证治以解表清肺,清热化湿;湿热蒸盛证治以清脾泄热,解毒降火。

    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

    (三)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病机。

    (四)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六)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分证论治。

    (七)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证特征。流行性腮腺炎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特征。

    (二)一般讲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主要流行于冬春季节。好发于3~5岁儿童,由于相互传染,容易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儿童中流行。预后一般良好。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三)重点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流行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须与痰毒、发颐相鉴别。

    (四)重点介绍的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流行性腮腺炎须辨轻重和辨常证变证。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五)重点介绍流行性腮腺炎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和调摄。

    第八节 病毒性脑炎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病毒性脑炎的病证特点。

    (二)熟悉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情况。

    (三)熟悉病毒性脑炎的病因病机。

    (四)熟悉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熟悉病毒性脑炎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六)熟悉病毒性脑炎的分证论治。

    (七)熟悉病毒性脑炎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介绍病毒性脑炎的病证特征。病毒性脑炎是感受暑温邪毒引起的时行疾病,以高热,抽搐,昏迷为特征。发病突然,变化迅速,病程中可发生内闭外脱,呼吸不整而变险。重症常因高热不退。持续抽痉,深度昏迷而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二)重点介绍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情况。病毒性脑炎发病季节多见于盛夏三伏。好发于10岁以下的小儿,尤以2~6岁小儿为多见。

    (三)一般解病毒性脑炎的病因病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外感暑邪所致。按卫、气、营、血规律传变。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可概括为高热、抽痉、昏迷三大证,也称热、痰、风三证。病至后期,表现为余热未尽,身热起伏,或阴虚风动,风痰入络。

    (四)一般讲解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流行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须与疫毒痢相鉴别。

    (五)一般讲解病毒性脑炎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病毒性脑炎须辨三闭、辨轻重、辨病程。治疗原则以清热、豁痰、开窍、熄风为主。

    (六)重点介绍病毒性脑炎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尤其是要讲解邪恋正虚的温病后期辨证治疗。

    (七)一般解病毒性脑炎的预防和调摄,以及功能康复。

    第十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蛔虫病

    一、 目的要求

    (一) 了解蛔虫病的病因。

    (二)熟悉蛔虫病的病机。

    (三)了解蛔虫病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蛔虫病的概念,发病情况。

    (二)一般讲解蛔虫病诊断要点。饮食不洁,吞入虫卵的病因。虫踞肠腑,扰乱气机,甚至虫窜入膈蛔厥、虫聚成团肠瘕的病机。

    (三)一般讲解证治分类:肠虫证治以驱蛔杀虫,调理脾胃;蛔厥证治以安蛔定痛,继之驱虫;虫瘕证治以通腑散结,驱虫下蛔。

    (四)一般讲解蛔虫病的单方验方、推拿疗法、针灸疗法。

    第二节  蛲虫病

    一、 目的要求

    (一)了解蛲虫病的概念。

    (二)了解蛲虫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

    二、 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蛲虫病的概念,发病情况。

    (二)一般讲解蛲虫病诊断要点。

    (三)一般讲解蛲虫病治以杀虫止痒,结合外治。

    (四)一般讲解蛲虫病的预防与调护。

    第三节 绦虫病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绦虫病的概念。
    (二)了解肠道绦虫及囊虫移行的病因病机。
    (三)了解绦虫病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绦虫病的概念,中医病名,发病情况。
    (二)绦虫病、囊虫病诊断要点。
    (三)饮食不当,生食肉类的病因。虫踞肠腑、扰乱气机,囊虫移行、痰瘀阻滞的病机。
    (四)证治分类:绦虫踞肠证治以驱绦下虫,配合调理脾胃;囊虫移行证治以驱虫杀虫,化痰活血通络。
    (五)绦虫病的单方验方。
    (六)绦虫病的西医治疗。

    第十一章 其他疾病

    第一节 夏季热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夏季热的概念。
    (二)熟悉夏季热的病因病机。
    (三)熟悉夏季热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夏季热的概念,发病情况。
    (二)夏季热诊断要点。夏季热与疰厦的鉴别诊断。
    (三)体质因素内因与暑气熏蒸外因相合的病因。肺胃气阴损伤,水液敷布失常;肾阳亏虚于下,心火旺盛于上的的病机。
    (四)证治分类:暑伤肺胃证治以清热解暑,养阴生津;上盛下虚证治以温补肾阳,清热护阴。
    (五)夏季热的预防与调护。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概念。
    (二)熟悉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三)熟悉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况。
    (二)一般讲解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诊断要点。
    (三)一般讲解感受温热毒邪的病因。卫、气、营、血传变的病机。卫、气、营、血分辨证要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四)重点介绍证治分类:卫气同病证治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气营两燔证治以清气凉营,解毒化瘀;气阴两伤证治以益气养阴,清解余热。

    第三节 紫癜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紫癜的病证特点。

    (二)熟悉紫癜的发病情况。

    (三)掌握紫癜的病因病机。

    (四)掌握紫癜的诊断。

    (五)熟悉紫癜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六)掌握紫癜的分证论治。

    (七)熟悉紫癜的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紫癜的病证特征。紫癜是小儿常见出血病之一,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斑、瘀点为主症,多伴鼻衄、齿衄,甚至尿血、便血。

    (二)一般讲解紫癜的发病情况。好发于学龄儿童,可反复发作。

    (三)重点介绍紫癜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须区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

    (四)重点介绍紫癜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紫癜须辨虚实和辨轻重;治疗原则,血热证以疏风清热解毒;血虚证治以补血摄血,滋阴凉血;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

    (五)重点介绍紫癜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一般讲解紫癜的预防和调摄。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佝偻病的病证特点。

    (二)了解佝偻病的发病情况。

    (三)了解佝偻病的病因病机。

    (四)熟悉佝偻病的诊断。

    (五)熟悉佝偻病的治疗原则。

    (六)熟悉佝偻病的分证论治。

    (七)熟悉佝偻病的其他疗法、预防和调摄。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佝偻病的病证特征。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以多汗,夜啼,烦躁,枕秃,肌肉松弛,囟门迟闭,甚至鸡胸肋外翻,下肢弯曲等为特征。

    (二)一般讲解佝偻病的发病情况。

    (三)重点介绍佝偻病的诊断。诊断包括症候、体征、喂养史以及实验室检查。

    (四)一般解佝偻病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治疗佝偻病需要辨病位、轻重;其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补肾填精为主。

    (五)一般讲解分证论治。指出各种分型的特征、治则、代表方剂和用药变化。

    (六)重点介绍佝偻病的预防和调摄,以及佝偻病的一般治疗和生活护理。




                                  《中医儿科学思考题(第九版教材)2016

    1、 北宋钱乙的学术特点。

    2、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3、 胎怯的涵义。

    4、 胎黄的辨证论治。

    5、 小儿感冒的特点以及辨证论治。

    6、 咳嗽的辨证论治。

    7、 肺炎喘嗽的病症特点以及辨证论治。

    8、 哮喘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及辨证论治。

    9、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涵义、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

    10、 口疮的涵义。

    11、 鹅口疮的涵义。

    12、 小儿呕吐的辨证论治。

    13、 小儿腹痛的辨证论治。

    14、 小儿胃脘痛的辨证论治。

    15、 泄泻的辨证论治。

    16、 厌食的辨证论治。

    17、 积滞的涵义以及治疗原则。

    18、 疳积的涵义。

    19、 小儿夜啼的涵义、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

    20、 汗证的辨证论治。

    2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论治。

    2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涵义以及辨证论治。

    23、 多发性抽动症的涵义以及辨证论治。

    24、 急惊风的涵义以及治疗原则。

    25、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

    26、 肾病综合征的涵义以及脾肾阳虚型的辨证论治。

    27、 尿频的病症特点以及辨证论治。

    28、 遗尿的病因病机以及下元虚寒型的辨证论治。

    29、 性早熟阴虚火旺性的辨证论治。

    30、 麻疹的病症特点、鉴别诊断以及辨证论治。

    31、 幼儿急疹的病症特点。

    32、 风疹的病症特点。

    33、 猩红热的病症特点。

    34、 水痘的治疗原则。

    35、 手足口病的病症特点以及常证的辨证论治。

    36、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症特点以及常证、变证的辨证论治。

    37、 病毒性脑炎气营两燔型的辨证论治。

    38、 蛲虫病的病症特点。

    39、 夏季热的涵义以及辨证论治。

    40、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涵义。

    41、 过敏性紫癜的辨证论治。


链接
Copyright © 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温州市学院西路268号
邮编:32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