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课程学习网 >> 专升本 >> 中医学 >> 正文
  • 中医诊断学
  • 中医学专升本《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32学时(理论总学时32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课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0

    绪论

    自学

    1

    第一章 望诊

    6

    1

    舌诊

    2

    2

    第二章 闻诊

    1

    3

    第三章 问诊

    3

    4

    第四章 脉诊

    3

    4

    按诊

    1

    5

    第五章 八纲辨证

    2

    6

    第六章 病因辨证

    2

    7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2

    8

    第八章   脏腑辨证

    6

    9

    第九章   其他辨证

    2

    10

    第十章   四诊与辨证、辨病的综合运用

    自学

    11

    第十一章   病案书写

    2

    32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本科基础课程,是链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学科的桥梁。本课程基本内容包括诊法、辩证四诊综合应用、病案四部分,以诊法和辩证为重点。辨证中又以八纲辨证、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为重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医诊断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望闻问切)、掌握常用的辩证方法(八纲、病因气血津液、脏腑辩证)、初步学会综合应用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典型证候的辩证、了解病案书写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相关临床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教科书:① 季绍良,陈肇智.陈家旭,邹晓娟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第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参考书:① 季绍良,陈肇智主编.中医诊断.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邹晓娟,丁成华主编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朱文峰,袁肇凯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题型包含一般须含选择题(原则上为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是非判断题、问答题种题型。试题中客观性的题型应占50%、主观性题型50%学期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将为同学们布置复习思考题以名词解释、问答题为主,相当于8份试卷的题量(试卷中名词解释、问答题90%的内容出自复习思考题)

     

     

     

     

     

     

    二、教学内容提纲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自学

     

    第一章    望诊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望神、望色的内容和临床意义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和病理舌象的表现和意义

    (二)熟悉 异常形体、姿态和排出物的基本内容局部望诊的基本内容;望小儿指纹的主要表现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和舌象分析要点

    (三)了解 舌诊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姿态的内容。痰的主要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涎和呕吐物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大便、小便的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舌诊基础。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差异。望舌质望舌苔。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食指络脉的三关定位。食指络脉的观察方法。食指络脉的形色变化与意义。

    (二)一般介绍 小儿囱门、额面、目、口唇的病理形态及其意义。头发、耳、鼻、齿与龈、咽与喉的常见病理体征及意义。颈项、胸肺、腹部的常见病理形态及意义。腰背部、四肢的常见病理体征及意义。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的表现和鉴别。前阴、后阴、皮肤水痘、疱疹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舌诊研究进展

     

         闻诊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正常声音的特点及常见病变声音的一般规律、特点及意义

    (二)熟悉 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了解 室气味的常见病证。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听声音的含义及意义。正常声音的特点。影响正常声音的因素。各种病变声音的含义、特点及临床意义。病理声音与语言异常的一般规律;失音与失语、少气与短气、喘与哮的区别;呻吟、惊呼与呕吐、呃逆、嗳气的含义和意义;顿咳和白喉的咳声特征;肠鸣的常见原因、表现及意义。

    (二)一般介绍 声音产生的原理。听声诊病的机理室气味的常见病证。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其意义

    (二)熟悉 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三)了解 问诊的意义问耳目的内容。问经带、问小儿、问男子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问诊的具体方法及问诊的注意事项“有目的地询问”的意义和方法。一般情况:问一般情况的内容及意义。主诉:主诉的含义;书写主诉的要求;主诉的诊断价值。现病史:现病史的含义和内容,问现病史的意义。既往史:既往健康状况和既往发病情况询问的内容;问既往史的意义。个人生活史:个人生活史询问的内容,问生活经历、精神情态、饮食起居、婚姻生育等内容的意义。家族史:问家族史的内容和意义。问现在症的含义和“十问歌”,问现在症的方法。问寒热:“问寒热”的含义及“寒热”产生的机理;“恶寒”、“恶风”、“寒战”:“寒战”与“畏寒”的区别;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和临床意义。问汗:问汗的内容;有汗无汗、特殊汗出、局部汗出的概念、临床分类表现及意义;“病理性汗出”的概念和诊断意义;自汗、盗汗、绝汗、成汗的概念。 问疼痛的部位及性质的临床意义问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问睡眠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问饮食口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问二便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二)一般介绍 问诊的意义。问耳目的内容。问经带、问小儿、问男子的内容。

    第四章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寸口脉诊的方法,脉诊操作规范,正常脉象的基本特点及其变化,常见脉象的特征与形成机理;掌握按诊方法按脘腹的内容和意义

    (二)熟悉 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要素的具体内容,脉诊的价值及脉象分类,相兼脉与主病。按胸腹、肌肤、手足的内容和意义。

    (三)了解 脉学的源流,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真脏脉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正常脉象的基本特点、形成机理及其正常波动变化。寸口脉诊的操作规范。常见脉象的形成机理及指感特点。脉象的描述有哪些具体要素。脉诊在临床中的价值体现。按脘腹的内容和意义

    (二)一般介绍 脉诊的起源与发展经历。复合脉及真脏脉的临床意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的区别与联系。按胸腹、肌肤、手足的内容和意义。

     

    第五章    八纲辩证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掌握八纲证候的基本临床表现及其证因机理分析证候转化证候真假的概念及意义

    (二)熟悉  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证候相兼、错杂概念及意义

    (三)了解  八纲辨证的源流;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表里辩证:表里两纲的辨证意义;表证的概念、证候特征、辨证要点;里证的概念、形成里证的三大原因。寒热辨证:寒证与热证的概念、证候特征及鉴别要点

    虚实辩证:虚证与实证的概念证候特征及鉴别要点。阴阳辨证:阴阳类证的划分及依据;阴虚证与阳虚证的概念、证候特征;气阴证与气阳证的概念、汗出特征。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转化、证候真假的概念及意义

    (二)一般介绍  八纲辨证的源流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半表半里概念、证候特征;寒热两纲的辨证意义 虚实两纲的辨证意义;阴阳所包括的具体辨证内容;八纲辨证的意义

     

    1.  病因辨证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病因辨证中六淫证候、七情证候的概念、证候特征。

      (二)熟悉 病因辨证的概念辨证的病性与致病因素的概念及关系病因辨证中的常见证型概念、证候特征。

      (三)了解  劳伤食积、虫积、外伤证候的概念、证候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病因辨证的概念辨证的病病因学致病因素的概念及关系六淫辨证:六淫的基本证候、自然特征、致病特征; 情志内伤辩证的基本概念、致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二)一般介绍  内风与外风、内寒与外寒、内湿与外湿、内燥与外燥的区别疫疠劳伤食积、虫积、外伤证候的概念、证候特征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气血辨证、津液辨证中常见证型的概念、证候特征病因辨证中六淫证候、七情证候的概念、证候特征。

      (二)熟悉 气血辨证、津液辨证的概念;气血津液兼证的概念、证候特征

      (三)了解  劳伤食积、虫积、外伤证候概念、证候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气虚证气陷证气虚不固证气脱证气滞证血虚证血瘀证津液内停证之水肿、内湿、痰证、饮证;气血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概念、证候特征

      (二)一般介绍 气逆证气闭证血热证血寒证津液亏虚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痰瘀互结证概念、证候特征

       

      第八章    脏腑辨证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各脏腑主要常见证的证候特征似证的证候特征及鉴别诊断。

      (二)熟悉 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各脏腑次要证候的概念、证候特征

      (三)了解 了解脏腑辨证的运用范畴。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肝胆病辨证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元证、肝阳上元证与肝阳化风证的证候特征及鉴别。肝郁气滞证的概念、证候特征肝风内动的常见原因及其各自的证候特征。心与小肠病辨证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心气虚证与心阳虚心阳暴脱证、质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的证候特征及鉴别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及其各自的证候特征。脾与胃病辨证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寒理困脾与湿热蕴脾证、肝胆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胃气虚证与胃阳虚证胃阴虚证与胃火亢盛证、食滞胃脘与寒滞胃脘证、证候特征及鉴别肺与大肠病辨证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与痰蕴肺证、胃阴虚与肠燥津亏证的证候特征鉴别肠热腑实证的概念、证候特征肾与膀胱病辨证肾精不足证与肾阴虚证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的证候特征及鉴别脏腑兼证辨证心肾不交证与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胃不和证与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与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与脾肺气虚证,心脾气血两虚与心肝血虚证的证候特征及鉴别。

      (二)一般介绍 肝胆病辨证肝与胆的病变范围及其生理基础寒凝肝脉证、胆郁痰扰证概念、证候特征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的病变范围及其生理基础心火亢盛证、淤阻脑络证、小肠湿热证的概念、证候特征脾与胃病辨证脾胃的病变范围及其生理基础脾不统血证、胃脘气滞证、胃虚停饮证的概念、证候特征肺与大肠病辨证肺与大肠病的病变范围极其生理基础肠湿热证、肠燥津亏证、大肠虚寒证、虫积肠道证的概念、证候特征肾与膀胱病辨证肾与膀胱的病变范围极其生理基础肾不纳气、肾气不固、膀胱湿热证的概念、证候特征。脏腑兼证辨证脏腑兼病的概念脏腑兼病的各种证型的概念。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简介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概念辩证要点。

      (二)熟悉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  经络辨证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阳病证的概念、辩识要点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证、太阳蓄水太阳蓄血证的概念、辩识要点;阳明经证阳明腑证的概念、辨识要点;卫气营血辨证概念、辩识要点

         (二)一般介绍 太阳经证与腑证的区分阳明经证与腑证的区分太阴病证:阴病证的概念、辩识要点六经病证的传变、传径、合病、并病、直中的概念。卫气营血证的传变:顺传、逆传三焦病证的概念及传变经络辩证的概念。

       

      第十章  四诊与辨证、辨病的综合应用

      一、目标与要求

      本章自学。

       

      第十一章    病历书写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主诉、病证诊断的书写

      (二)熟悉 病历的意义中医病案书写通则;熟悉门诊病历、入院记录的书写格式

      (三)了解  病历的含义、沿革。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中医病案书写通则:时间、记述、用笔、文字、签名病案的重点内容:主诉,病、证诊断的书写规范入院记录门诊病的书写规范及注意事项。

      (二)一般介绍 病案的含义沿革《中医病案书写规范》急诊病历的书写规范。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何谓望神?
      2.望神的重点是什么?
      3.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何谓常色?有何特点?
      5.何谓病色?有何特点?
      6.何谓善色、恶色?各有何临床意义?
      7.简述五色主病。
      8.形体胖瘦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9.简述动静姿态的主要表现及临床意义。
      10.何谓囟填、囟陷、解颅?各有何临床意义?
      11.目赤肿痛、白睛发黄、目胞浮肿、眼窝凹陷,各有何临床意义?
      12.何谓黄疸?如何区别阴黄与阳黄?
      13.何谓肌肤甲错?
      14.阴水、阳水各有何特点?
      15.何谓斑疹?
      16.何谓白
      17.寒痰、热痰、燥痰、湿痰、肺痈之痰各有何表现?
      18.小儿指纹三关如何划分?
      19.正常指纹的表现如何?
      20.简述常见指纹颜色、长短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  

      1.望舌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2.简述正常舌象的特征。
      3.舌色包括哪些内容?其特征、临床意义各如何。
      4.常见舌体的形质包括哪些内容?
      5.简述吐弄舌的临床意义。
      6.常见的病理舌态有哪些?
      7.瘀血内阻时,舌下络脉有何表现?
      8.何谓苔质?主要观察哪些内容?
      9.试述腻苔、腐苔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10.剥苔、类剥苔常见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1.何谓金实不鸣、金破不鸣?
      2.何谓谵语、郑声?
      3.何谓哮与喘?如何区别?
      4.怎样鉴别短气和少气?
      5.寒、热、虚、实咳嗽的特点?
      6.呃逆、嗳气的区别?
      7.常见口气异常有哪些?临床意义?

      1.何谓主诉?
      2.何谓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3.试述“十问歌”的内容。
      4.何谓恶寒、畏寒?各有何临床意义?
      5.寒热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6.阐述恶寒发热的机理。
      7.但寒不热有几种类型?各有何意义?
      8.简述壮热的表现及机制。
      9.何谓潮热?常见类型及特点如何?
      10.何谓寒热往来?常见类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有哪些?
      11.如何理解“阳加于阴谓之汗”?
      12.如何根据表证出汗情况辨别外邪的性质?
      13.何谓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其机理及临床意义如何?
      14.试述中医对疼痛产生机理的认识。
      15.如何根据头痛的部位确定病变的经络?
      16.简述常见疼痛性质的名称、特点及意义。
      17.如何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
      18.如何根据头痛的部位确定病变的经脉?
      19.何谓失眠、嗜睡?各有何临床意义?
      20.口渴欲饮包括哪些类型?各有何临床意义?
      21.食欲减退有何临床意义?
      22.何谓厌食、除中?有何临床意义?

      第一节   脉诊

      1.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简述散脉的脉象特征。

      3.简述弦脉的临床意义。

      4.试比较细、微、濡、弱四脉脉象的异同点。

      5.弦脉与紧脉的脉象如何鉴别?

      6.简述妊娠脉的特征表现。

      7.试述真脏脉的主要形态特征。

      第二节   按诊

      1.何谓虚里?按虚里有何临床意义?

      八纲辨证

      1.简述表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2.里证的形成有哪几条途径?
      3.何谓实证?何谓虚证?
      4.亡阳证有何临床表现?
      5.亡阴证有何临床表现?
      6.八纲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哪几方面?
      7.简述虚证的一般证候表现。
      8.试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病因辨证

      1.简述外湿证的病因病机及主要表现。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1.试述血虚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试述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脏腑辨证

      1.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其证候有何异同?

      2.引起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各自的证候特征如何?

      3.如何区别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

      4.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各有何主要临床表现?

      5.肠道湿热证所表现的病变有哪些?

      6.肝郁气滞证有何主要临床表现?

      7.引起“肝风内动”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各自的证候特征如何?

      8.肾气不固的证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何谓心肾不交?其证候各如何?

      其它辨证方法简介

      1.何谓合病、直中?

      2.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的概念。

      3.简述六经辨证各证的主证。

      4.简述卫气营血辩证各证的主证。

      第十一章  病案书写

          1. 中医病案的书写通则

          2. 中医门诊病案的书写

          3. 中医住院病案的书写


链接
Copyright © 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温州市学院西路268号
邮编:32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