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课程学习网 >> 专升本 >> 康复治疗学 >> 正文
  • 物理治疗学(人卫三版)
  • 单选题

    第一章  概论

    1.下列不属于物理治疗范畴的治疗方法是(  )

      A.功能训练    B.言语训练    c.手法治疗    D.牵引治疗    E.物理因子治疗

    2.下列不属于随意运动的活动是(  )

      A.走路    B.穿衣    c.打太极拳    D.悬吊练习    E.骑自行车

    3.下列不属于主动运动的训练是(  )

      A.偏瘫患者的穿衣训练    B.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训练

      C.脑瘫患儿的行走训练    D.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肢体活动

      E.腓总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踝背伸活动

    4.健身俱乐部里的拉力器练习属于(  )

      A.被动运动    B.随意运动    C.助力运动    D.悬吊运动    E.抗阻力运动

    5.下列不属于持续被动性活动(CPM)的治疗作用的是(  )

      A.缓解疼痛    B.增强肌力

      C.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D.防止关节粘连    E.预防关节僵硬

    6.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动是指肌肉主动收缩所产生的运动

      B.被动运动是指肌肉被动收缩所产生的运动

      c.助力运动需要借助于外力的帮助才能完成

      D.随意运动是指运动时没有任何外力的参与

      E.抗阻力运动必须克服外部的阻力才能完成

    7.下列有关肌力训练,描述错误的是(  )

      A.肌力训练是根据超量负荷的原理

      B.肌力训练必须要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

      c.肢体的被动活动也有增强肌力的功效

      D.抗阻力活动的效果优于主动助力活动

      E.等速性抗阻力运动的训练效果最理想

    8.下列抗阻力运动,不包括(  )

      A.等速抗阻力运动    B.被动性抗阻力运动

      c.等长性抗阻力运动    D。向心性等张性抗阻力运动

      E.离心性等张性抗阻力运动

    9.牵伸是(  )

      A.活动关节    B.增强肌力    C.改善呼吸D.放松肌肉    E.拉长软组织

    10.下列不属于神经发育疗法的治疗技术是(  )

      A.Bobath技术    B.Rood技术    C.Bnmnstrom技术

      D.Kabat.Knott—Voss技术    E.motor releaming program

    11.下列不属于低频电疗法的方法是(  )

      A.感应电疗法    B.音频电疗法    C.间动电疗法

      D.痉挛肌电刺激疗法    E.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12.下列不属于中频电疗法的是(  )

      A.音频电疗法    B.干扰电疗法

      c.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    D.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E.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13.下列不属于高频电疗法的是(  )

      A.短波疗法    B.超短波疗法    C.分米波疗法

      D.厘米波疗法    E.高压脉冲电疗法

    14.超短波疗法又称为(  )

      A.音频电疗法    B.低频电疗法    C.中频电疗法

      D.超低频电疗法    E.超高频电场疗法

    15.下列不属于高频电疗法的治疗是(  )

      A.中波疗法    B.短波疗法    C.超短波疗法D.分米波疗法  E.厘米波疗法

    16.下列超声波常用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接触法    B.悬空法    C.水囊法D.水下法    E.药物透人法

    17.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不包括(  )

      A.增强心肺功能    B.改善运动器官功能

      c.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D.逆转病变器官的病理过程

      E.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1.B  2.B  3.D  4.E  5.B  6.B  7.C  8.B  9.E  10.E  1 1.B  12.C  13.E  14.E 15.A  16.B  17.D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

    【单选题】

    1.下面哪一项不能合理解释被动关节活动度受限(  )

      A.骨骼阻碍    B.软组织阻碍    C.主动肌缺乏收缩

      D.软组织挛缩    E.肌肉痉挛

    2.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能够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最有效的关节活动技术是(  )  

      A.被动运动    B.主动辅助运动    c.主动运动    

      D.CPM    E.关节松动技术    

    3.下列有关被动运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被动运动全靠外力来完成运动或动作    

      B.被动运动同时牵伸相应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

      c.被动运动使肢体反复屈伸时,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D.被动运动的外力来自于人力或机械

      E.患者无法自我完成被动运动

    4.关节活动技术中常用的运动方式(  )

      A.被动运动、主动一辅助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牵引运动

      B.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辅助运动、抗阻运动、牵引运动

      c.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神经促通技术、抗阻运动、主动一辅助运动

      D.被动运动、主动一辅助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

      E.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神经促通技术、牵引运动、抗阻运动、主动一辅助运动

    5.肌力2.级时,进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下列最适合的是(  )

      A.电刺激加主观努力    B.主动辅助运动    c.被动运动

      D.抗阻运动    E.持续性关节被动运动

    6.屈指浅肌腱完全断裂,缝合术后4周应开始做(  )

      A.主动运动    B.被动运动    c.牵伸运动    D.主动辅助运动    E.抗阻运动

    7.关节活动技术是用来治疗关节障碍的一种实用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下面哪种说法是不

      正确的(  )

      A.包括手法技术,利用设备的机械技术,利用患者自身体重、肢体位置和强制运动的训

        练等

      B.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包括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持续被动运

        动、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牵引疗法

      C.CPM可以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和韧带、肌腱的修复,改善局部

        血液、淋巴循环,促进消除肿胀、疼痛等症状

      D.关节松动的手法操作均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

      E.关节急性炎症期过后应尽早进行关节活动技术的训练

    8.肌力低于3级,能主动运动的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使关节活

      动受限,能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应选择(  )

      A.主动运动    B.被动运动    C.牵伸运动    D.抗阻运动    E.主动辅助运动

    9.主动运动时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训练前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动作要领,以获得患者的配合

      B.对于骨折未愈合等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护

      c.主动活动时尽可能达到最大关节活动范围,用力至引起轻微疼痛为最大限度。必要时

        结合肌肉抗阻练习

      D.训练中动作平缓、柔和、有节律地重复数次,尽可能达最大活动范围后维持数秒

      E.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时,早期以开链主动活动为主,恢复期后以开链

        和闭链运动交替进行训练

    10.下列不是关节活动技术禁忌证的是(  )

      A.骨折未愈合,运动可能造成移位    B.关节脱位未复位

      C.关节急性炎症    D.骨关节结核和肿瘤

      E.骨折内固定不稳定,运动可能使内固定断裂

    11.下面哪些结构属于关节盘的是(  )

      A.半月板    B.关节软骨    C.关节囊    D.耻骨联合    E.关节盂唇

    12.对骨连结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骨与骨联系的纽带,可以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形式

      B.是骨与骨联系的纽带,只有直接连结形式

      C.是骨与骨联系的纽带,只有间接连结形式

      D.骨连结不是构成关节的形式

      E.骨连结不一定是构成关节的形式

    13.根据关节的运动可把关节分为哪几个类型(  )

      A.不动关节、少动关节    B.不动关节、少动关节、活动关节

      c.不动关节、活动关节    D.少动关节、活动关节

      E.不动关节、少动关节、活动关节、制动关节

    14.下列哪些关节属于三轴运动关节(  )

      A.肘关节    B.腕关节    c.膝关节    D.踝关节    E.髋关节

    15.对于主动一助力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外力帮助,患者主动用力完成的运动或动作

      B.其目地主要是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度

      c.助力可由治疗师、器械等提供,患者不能参与

      D.适用于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

      E.是主动运动的形式

    16.对于被动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完全借助外力,患者不能参与    B.可以维持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

      c.关节松动和牵伸属于被动运动范畴    D.可以增加肌力

      E.被动运动时患者可自由活动其他肢体部分

    l 7.对持续被动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英文缩写是CPM

      B.主要用于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

      C.促进关节软骨和韧带、肌腱的修复

      D.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消除肿胀、疼痛等症状

      E.早期和后期应用此种运动形式其目的都是相同的

    18.对于关节挛缩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关节挛缩是指包括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内,导致被动关节运动受限的状态

        B.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C.关节挛缩可分为先天性挛缩和后天性挛缩

        

      D.关节挛缩可由多种因素造成    

      E.关节挛缩时,均应采用主动运动来改善关节活动度    

    19.下列哪些对关节活动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患者不能主动活动身体的该部分,昏迷、麻痹、完全卧床休

        息、存在炎症反应、主动关节活动导致疼痛    

      B.肌肉较弱(低于3级)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练习

      c.卧床患者避免循环不良、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的降低

      D.运动过程导致疼痛、炎症加重应小心

      E.骨折未愈可能移位的患者可进行此项活动

    20.下列不属于关节结构的是(  )

      A.关节面    B.关节囊    c.关节腔

      D.关节盘    E.关节附近的肌腱

    【多选题】

    1.下列哪些是CPM的适应证(  )

      A.大关节骨折,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骺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B.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韧带重建术、滑膜切除术后

      c.创伤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化脓I生关节炎引流术后

      D.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

      E.关节软骨损伤、自体骨膜或软骨膜移植修复术后

    2.关于持续性被动活动,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使用时间可在术后即刻,甚至患者仍处于麻醉状态下进行;即便手术部位敷料较厚

        时,也应在术后3天内开始

      B.确定关节运动弧的大小和位置:术后即刻常用20。一30。的短弧范围;关节活动度可根

        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每日渐增或恰当的时间间隔渐增,直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

      C.术后伤El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要夹闭引流管

      D.疗程确定可根据不同的程序,使用时间不同。可连续24小时;或每次连续1小时,3

        次/日。疗程至少1周或达到满意的关节活动范围

      E.一般可耐受的速度为每1~2分钟一个运动循环

    3.影响关节活动的病理因素有哪些(  )

      A.骨组织的限制    B.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痉挛

      c.肌力降低    D.关节本身病变

      E.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

    4.关节挛缩包括(  )

      A.关节性挛缩  B.软组织性挛缩  c.肌源性挛缩  D.肌痉挛  E.以上都包括

    5.肩关节包括(  )

      A.盂肱关节    B.肩锁关节    c.胸锁关节

      D.喙锁关节    E.肩峰下关节,肩胸关节

    6.关节活动的类型包括以下哪几类(  )

      A.主动关节活动    B.主动一助力关节活动

      C.被动关节活动    D.抗阻运动    E.悬吊运动

    7.骨连结包括以下哪几种形式(  )

      A.直接连结    B.间接连结    C.纤维连结    D.软骨连结    E.骨性连接

    8.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哪几种(  )

      A.关节面    B.关节囊    C.关节腔    D.关节盘    E.关节盂唇

    9.根据关节运动轴心或自由度多寡可将关节分为(  )

      A.单轴关节    B.双轴关节    

      c.三轴关节或多轴关节    D.车轴关节

      E.鞍状关节

    10.影响关节的生理性因素包括(  )

      A.拮抗肌的肌张力    B.软组织相接触

      C.关节的韧带张力    D.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

      E.骨组织的限制

    【单选题】

        1.C  2.D  3.E  4.A  5.B  6.D  7.D  8.E  9.E  10.D  1 1.A  12.A  13.B  14.E  15.A

        16.C  17.E  18.E  19.E  20.E

    【多选题】

        1ABCDE 2.ABDE 3.BCDE 4.ABC 5.ABCDE 6.ABC 7.ABCDE 8.ABC

    9. ABC  1 0.ABCDE

    第三章 体位转移技术

    【单选题】

    1.根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以及需要帮助的程度,体位转移技术分为(  )

      A.独立转移、辅助转移和被动转移    B.主动转移、被动转移和辅助转移

      c.主动转移、辅助转移    D.主动转移、被动转移

      E.被动转移和辅助转移

    2.偏瘫患者由立位缓慢坐下,哪块肌肉产生的收缩力最大(  )

      A.股四头肌    B.股二头肌    c.髂腰肌    D.臀大肌    E.小腿三头肌

    3.偏瘫患者由床到轮椅的转移过程中,轮椅与床面的夹角是(  )

      A.300    B.45。    C.60。    D.75。    E.800

    4.肱三头肌有神经支配的四肢瘫患者不能完成(  )

      A.轮椅到坐厕的转移    B.轮椅到椅子的转移

      c.轮椅到浴缸的转移    D.手的抓握释放    E.轮椅到床的转移

    5.什么样的被动搬运方法对胸部和上肢疼痛的患者特别适用(  )

      A.穿臂搬运法    B.拉手搬运

      C.抬臀搬运    D.标准式或椅式搬运法

      E.抱腰式

    6.什么节段的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生活能完全自理(  )

      A.c5完全性脊髓损伤    B.c6完全性脊髓损伤

      C.T3以下完全|生脊髓损伤D.C7T2完全性脊髓损伤

      E.C7完全性脊髓损伤

    7.四肢瘫患者长坐位前方转移时,重心处于哪个位置(  )

      A.重心线落在髋关节上方    B.重心线落在髋关节前方

      C.重心线落在髋关节后方    D.重心线落在手腕处

      E.重心线落在肘关节处

    8.截瘫患者由轮椅到床的侧方转移过程中,轮椅与床面的夹角是(  )

      A.10。~200    B.20。~300    C.30。~400    D.40。~500    E.500~600

    9.由轮椅到床的正面转移,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患者(  )

      A.适用于年轻的或体重超重的或双下肢痉挛严重的截瘫患者

      B.适用于四肢瘫患者    C.适用于偏瘫患者

      D.适用于老年截瘫患者    E.适用于所有截瘫患者

    10.小儿呈对称姿势,使其髋、膝关节屈曲,头竖直,背部依靠在抱者胸前,躯干伸展的抱

      姿适用于什么类型的4,JL(  )

      A.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    B.痉挛型脑瘫儿童

      C.弛缓型脑瘫儿童    D.混合型脑瘫儿童

      E.唐氏综合征儿童

    【多选题】

    1.偏瘫患者由椅子上坐起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椅子比矮椅子易于站起,开始训练时,应选择高椅子

      B.椅子应结实、牢固、椅面硬,具有一定的高度

      C.轮椅应制动,脚踏板向两侧移开

      D.椅子应足够矮

      E.椅子应足够宽

    2.偏瘫患者由坐位独立站起的训练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足着地

      B.两足跟落后于两膝,健足稍后,以利负重及防止健侧代偿

      c.两足跟位于两膝关节前方,患足稍后,以利负重及防止健侧代偿

      D.两足跟落后于两膝,患足稍后,以利负重及防止健侧代偿

      E.双足分开应足够宽,以保证稳定的立位

    3.正常小儿翻身的顺序为(  )

      A.头部→肩胛带→骨盆的顺序    B.骨盆→肩胛带→头部的顺序

      c.头部→躯干→骨盆的顺序    D.骨盆→躯干→头部的顺序

      E.骨→躯干→肩胛带的顺序

    4.儿童在bobath球上练习翻身动作需注意(  )

      A.4,JL上肢一定平举或上举,翻至俯卧位时不会将上肢压在腹部下面

      B.球上做此项训练时,若小儿头呈向后过伸展模式不可从仰卧位开始,可以从侧卧位至

        俯卧位进行训练

      C.必须以头部→肩胛带→骨盆的顺序翻身

      D.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不能在球上练习翻身

      E.痉挛型严重的脑瘫儿童不能在球上练习翻身

    5.仰卧位拉起至坐位常用于什么类型的小儿(  )

      A.腹肌力量好的儿童

      B.腰背肌力量好的儿童

      c.双下肢内收肌张力高的儿童

      D.腹肌力量弱的儿童

      E.头控不好的儿童

    6.采用标准式或椅式人工搬运法转移患者时,治疗师的握腕法有(  )

      A.单握腕    B.双握腕    c.指握    D.双手握    E.Bobath握手

    7.脑瘫儿童抱法的基本原则是(  )

      A.保持良肢位    B.避免异常姿势反射    c.注意控制头部

      D.注意躯干控制    E.注意髋关节的控制

    【单选题】

        1.A 2.A 3.B 4.D 5.D 6.C 7.B 8.B 9.A 10.A

    【多选题】

        1.ABC 2.AD 3.AB 4.AB 5.CD 6.ABCD 7.ABC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单选题】

    1.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分类,牵伸疗法可分为(  )

      A.手法牵伸、主动牵伸和间歇牵伸

      B.手法牵伸、机械牵伸和持续牵伸

      C.手法牵伸、机械牵伸和自我牵伸

      D.手法牵伸、机械牵伸和被动牵伸

      E.手法牵伸、神经肌肉抑制技术和自我牵伸

    2.下列不是肌肉牵伸禁忌证的是(  )

      A.新发生的骨折、肌肉和韧带损伤

      B.神经损伤或者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

      C.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疼痛剧烈

      D.体育运动后产生的肌肉酸痛

      E.老年患者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3.下列不属于软组织挛缩的类型是(  )

      A.肌静力性挛缩    B.瘢痕粘连    C.纤维性粘连

      D.可逆性挛缩    E.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4.仰卧位进行肩关节外旋运动,牵伸的肌群是(  )

      A.肩关节前屈肌    B.肩关节后伸肌群    c.肩关节内收肌群

      D.肩关节外旋肌群    E.肩关节内旋肌群

    5.描述肩关节前屈被动牵伸操作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牵伸肌群:肩关节前屈肌群

      B.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前屈的活动范围

      C.病人体位:仰卧位,屈肘,前臂及手自然放松

        D.治疗师手的位置:上方手从患者内侧握住肘关节,下方手放在肩胛骨腋缘固定肩胛骨

        E.牵伸手法:上方手将肱骨被动前屈到最大范围,以拉长肩后伸肌群    

     6.关于肩部肌肉的牵伸,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被动牵伸肩部肌肉时,必须固定肩胛骨    

        B.固定肩胛骨是指保持肩胛骨在没有外展、外旋的位置上    

        C.最容易引起紧张或挛缩的肌肉是限制肩关节全范围前屈、外展、旋转的肌群    

        D.参与肩关节各个方向运动的肌群只有少数附着在肩胛骨上    

        E.牵伸方法包括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    

     7.有关增加肘关节屈曲活动范围,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牵伸肌群:肘关节屈曲肌群    

        B.牵伸目的:改善肘关节活动度    

        C.病人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D.治疗师手的位置:外侧T-放在前臂远端掌侧;内侧手托住肘关节,注意固定好肱骨  

        E.牵伸手法:治疗师外侧手被动牵伸肘关节至最大范围,以牵拉伸肘肌群    

     8.有关增加前臂旋前的牵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牵伸肌群:前臂旋后肌群    

        B.牵伸目的:前臂旋前活动度    

        C.病人体位:仰卧位屈肘90。或者坐位肱骨放在桌面上屈肘90。    

        D.治疗师手的位置: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下方手握住肘关节以固定肱骨    

        E.牵伸手法: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做屈肘动作至最大活动范围    

     9.有关增加腕关节屈曲活动范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牵伸肌群:伸腕肌群    

        B.牵伸目的:改善腕关节活动度    

        c.病人体位:仰卧位或坐在治疗床旁,上肢放在治疗床上,屈肘90。,前臂旋后或中立位,手指放松    

        D.治疗师手的位置: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另一手握住手掌背面    

        E.牵伸手法:手指自然伸直,被动伸腕至最大范围    

      10.有关徒手被动牵伸髋部肌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屈膝时屈髋关节牵伸臀大肌    

        B.伸膝时屈髋关节牵伸腘绳肌

        c.髋关节后伸牵伸髂肌和腰大肌

        D.髋关节外展牵伸髋内收肌群

        E.髋关节内收牵伸髋内收肌群

      11.有关膝关节屈曲的牵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牵伸肌群:伸膝肌群

        B.牵伸目的:增加膝关节屈曲

        c.病人体位:取仰卧位,下肢伸直

        D.治疗师手的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放在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内外踝处

        E.牵伸手法;上方手在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被动屈膝至最大范围,以牵拉膝部伸肌群

      12.增加踝关节内翻的牵伸肌群是(  )

        A.踝跖屈肌群  B.踝背伸肌群  C.踝外翻肌群  D.踝内翻肌群  E.小腿腓肠肌

      13.颈椎徒手牵伸技术中,有关颈椎后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牵伸肌群:牵拉颈部伸肌群

        B.牵伸目的:改善颈椎活动度

        C.病人体位:病人一般取坐位

        D.治疗师手的位置:上方手放于病人前额部,下方手放于上段胸椎部位

        E.牵伸手法:下方手固定脊柱,上方手在前额部轻柔地向后推至最大的后伸活动范围

      14.腰椎徒手牵伸技术中,有关腰椎前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牵伸肌群:腰背部伸肌群

        B.牵伸目的:增加腰椎后伸活动范围

        C.病人体位:站立位

        D.治疗师手的位置:上方手放于胸椎背部,下方手放于腰骶部

        E.牵伸手法:下方手固定腰骶部,上方手在胸背部,轻轻向下压,牵拉腰椎,使腰椎前屈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15.下列哪一项指标不属于肌肉牵伸技术参数范畴(  )

        A.患者性别和年龄    B.患者体位和肢位    C.牵伸的方向

        D.牵伸的强度    E.牵伸的时间

      【多选题】

      1.根据牵拉方式分类,牵伸分为(  )

        A.手法牵伸    B.机械牵伸    C.自我牵伸    D.被动牵伸    E.主动牵伸

      2.下列属于肌肉牵伸适应证范畴的是(  )

        A.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瘢痕形成

        B.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

        C.预防肌肉关节骨骼损伤

        D.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炎症、感染、结核或肿瘤

        E.由于固定、制动、失用造成的肌力减弱和相应组织短缩等结构畸形

      3.下列属于向心性收缩的是(  )

        A.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B.负重屈肘后缓慢放松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c.伸膝时的股四头肌收缩

        D.下蹲时股四头肌的收缩

        E.足跖屈时的小腿三头肌收缩

     4.挛缩常见的原因有(  )

        A.由于疾病使身体某部位处于长期制动状态

        B.坐位工作和生活习惯    C.姿势异常和肌肉不平衡

        D.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的受损    E.组织创伤所导致的炎症和疼痛

      5.根据挛缩发生的组织及其性质,挛缩分类可分为(  )

        A.肌静力性挛缩    B.瘢痕粘连    c.纤维性粘连

       D.不可逆性挛缩    E.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6.肩邵肌肉徒手被动牵伸包括(  )

      A.肩关节的前屈    B.肩关节的后伸    C.肩关节的外展

      D.肩关节的内旋、外旋    E.减少肩胛骨的活动

    7.徒手被动牵伸肘部肌肉时,有关肘关节伸直方面牵伸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牵伸肌群:屈肘肌群

      B.牵伸手法:外侧的手被动伸肘关节至最大范围,以牵拉伸肘肌群

      C.牵伸目的:减少肘关节伸直的活动度

      D.病人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E.治疗师手的位置:面向病人头部站在牵伸侧,内侧手放在肱骨近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

    8.有关前臂旋后方面的牵伸操作,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牵伸肌群:旋前肌群

      B.牵伸目的:前臂旋后活动度

      c.病人体位:仰卧位或坐位,患者肱骨放在桌面上屈肘90。

      D.治疗师手的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下方手握住肘关节以固定肱骨

      E.牵伸手法: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做旋前动作至最大活动范围

    9.当徒手被动牵伸腕及手部肌肉时,增加腕关节屈曲的牵伸下列错误的是(  )

      A.牵伸肌群:屈腕肌群

      B.牵伸目的:腕背伸关节活动度

      C.病人体位:仰卧位或坐在治疗床旁。上肢放在治疗床上,屈肘90。,前臂旋后或中立位,手指放松

      D.治疗师手的位置:站在牵伸一侧,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另一手握住手掌背面    

      E.牵伸手法:屈曲患者腕部,并允许手指自然伸直,使被动屈腕至最大范围    

    10.有关伸膝位时的屈髋牵伸技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牵伸肌肉:胭绳肌    

      B.牵伸目的:增加伸膝时的屈髋(牵拉胭绳肌腱)    

      C.病人体位: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放在治疗师肩上    

      D.治疗师手的位置:治疗师面向病人头部站在患侧,靠近患侧的肩部支撑患侧下肢,一手放在股骨远端以固定骨盆和股骨    

      E.牵伸手法:保持患肢膝关节充分的伸展,另一手或另一个人帮助,沿大腿的前面固定对侧的下肢在膝o。伸展位,髋关节中立位,同时尽量屈曲牵伸侧髋关节至最大范围

    l1.有关膝关节伸直的徒手被动牵伸技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牵伸肌群:伸膝肌群    

      B.牵伸目的:增加膝关节伸直    

      C.病人体位:取俯卧位,下肢伸直,在大腿远端、髌前面放一毛巾卷,以减少患者髌骨挤压等不适

      D.治疗师手的位置:面向病人足部,站在牵伸侧,上方手放在大腿后方,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内外踝处    

    E.牵伸手法:上方手在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被动屈膝至最大范围,以牵拉膝部伸展

    12.关于踝部肌肉自我牵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踝部肌肉最常见的紧张或挛缩为小腿三头肌,常自我牵伸小腿三头肌

      B.患者应根据挛缩程度来选择不同坡度的木块

      C.足跟悬空站在楼梯台阶上,下肢伸直,借助自身重量进行牵伸

      D.患者取站立位面对墙壁,双手支撑墙面,身体向前尽量使腹部接近墙面,每次

        5~lOs,反复10~20次

      E.屈膝下蹲:背靠墙,健腿在前,患腿在后离墙壁约20cm下蹲(患侧根据情况尽量靠近墙壁),腰部挺直,利用自身体重下沉对三头肌施加牵伸力

    13.关于增加踝外翻的牵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牵伸肌群:足内翻肌群

      B.牵伸目的:增加踝外翻活动度

      c.病人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D.治疗师手的位置:站立或坐位于牵伸下肢外侧。上方手握住内外踝下方的距骨处,下

        方手握住足跟

      E.上方手固定胫骨远端,下方手握住足的背面,跖屈、足外翻牵伸胫骨前肌,使足外翻踝关节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14.关于颈椎前屈的徒手被动牵伸技术,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牵伸肌群:颈部屈颈肌群

      B.牵伸目的:增加颈椎屈曲的关节活动度

      C.病人体位:病人坐位

      D.治疗师手的位置:站立位,上方手放于病人顶枕部,下方手放于上段胸椎部位

      E.牵伸手法:下方手固定脊柱,上方手放置于头部轻柔的向下压,牵拉颈部伸肌群,使颈部屈曲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15.关于腰椎后伸的牵伸下列错误的有(  )

      A.牵伸肌群:腰部伸肌群

      B.牵伸目的:增加腰椎后伸活动范围

      c.病人体位:站立位,头部慢慢地靠在治疗师的肩膀上

      D.治疗师手的位置:站立位,上方手放于胸骨前,下方手放于腰骶部

      E.牵伸手法:下方手固定腰骶部,上方手在胸背部,轻轻向下压,牵拉腰椎伸肌,使腰椎前屈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单选题】

        1.C 2.D 3.D 4.E 5.A 6.D 7.A 8.E 9.E 10.E 1 1.C 12.C 13.A 14.B 15.A

    【多选题】

        1.ABC 2.ABCE 3.ACE 4.ABCDE 5.ABCDE 6.ABCD 7.ADE 8.ABCD

        9.AB 10.ABCDE 1 1.AE 12.ABCDE 13.ABCDE 14.BCDE 15.AE

    第五章  关节松动技术

    【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附属运动手法的是(  )

      A.分离    B.滑动    C.按揉    D.滚动    E.牵引

    2.生理性运动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屈曲    B.伸展    c.内收    D.牵拉    E.旋转

    3.关节松动技术中的I级手法是指(  )

      A.治疗师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B.治疗师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c.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D.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E.治疗师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4.下列关于关节松动技术中手法操作技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治疗疼痛时,手法应超过痛点  B.治疗僵硬时,手法应超过僵硬点

      c.操作中手法要平稳,有节奏    D.快速度的手法(如I级)可抑制疼痛

      E.慢速度的手法(如Ⅲ级)可缓解紧张

    5.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不包括(  )

      A.缓解疼痛    B.提高痛阈

      c.增加关节的本体反馈    D.改变关节的病理过程

      E.改善治疗关节活动范围

    6.下列不属于颈椎生理运动的是(  )

      A.前屈    B.后伸    c.侧屈    D.内收    E.旋转

    7.颈椎关节松动手法中的后伸摆动最大的作用是(  )

      A.屈伸    B.侧屈    c.转动    D.旋转    E.前伸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颈椎关节松动手法操作的是(  )

      A.屈伸摆动    B.侧屈摆动    C.内收摆动    D.垂直按压    E.侧方推动

    9.下列具有改善腰椎屈伸活动的松动手法有(  )

      A.一般松动  B.旋转摆动  c.侧方推棘突  D.垂直按压横突  E.垂直按压棘突

    10.通常所指的狭义的肩关节是指(  )

      A.肩肱关节    B.盂肱关节    c.胸锁关节    D.喙锁关节    E.肩胛胸壁关节

    11.肩关节的外展向足侧滑动手法对改善肩关节活动方向作用最大的是(  )

      A.前屈    B.后伸    c.内收    D.外展    E.旋转

    12.下列改善肩胛骨活动最明显的松动手法是肩胛骨的(  )

      A.上抬运动    B.下降运动    c.前伸运动    D.回缩运动    E.旋转运动

    【多选题】

    1.关节松动技术缓解疼痛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

      A.促进关节内液体的流动    B.增加关节软骨的血管支配

      c.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    D.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

      E.抑制感觉中枢的神经递质的传递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关节松动技术治疗作用的是(  )    

      A.缓解疼痛    B.缓解痉挛    c.增加本体反馈

      D.预防肌肉萎缩    E.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3.下列属于关节松动技术的3个适应证(力学因素引起)的是(  )

      A.关节疼痛    B.急性扭伤    C.关节活动受限

      D.功能性关节制动    E.关节半脱位

    4.下列关于关节松动技术手法应用技巧正确的是(  )

      A.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可以平行于治疗平面,也可以垂直于治疗平面

      B.一般来说,活动范围大的关节如髋关节、胸腰椎,手法的强度要大于活动范围小的关

        节,如手腕部关节和颈椎关节

      c.治疗的总时间在15~20分钟

      D.如果经3~5次的正规治疗,症状仍无缓解或反而加重需停止治疗

      E.大范围、慢速度手法操作可缓解紧张或挛缩

    5.下列关节松动技术手法等级正确的是(  )

      A.根据手法操作时活动(松动)关节所产生的范围的大小,将关节松动技术分为4级

      B.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为I级手法

      C.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

        的起始端和终末端为Ⅱ级手法

      D.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

        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为Ⅲ级手法

      E.治疗师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

        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为Ⅳ级手法

    【单选题】

      1.D 2.D 3.C 4.A 5.D 6.D 7.A 8.C 9.E 10.B 11.D 12.C

    【多选题】

      1.ACD 2.BD 3.ACD 4.ABC 5.ABCDE

    第六章  肌肉训练技术

    【单选题】

    1.肌力是指(  )

        A.肌肉收缩一次所产生的最大力量    B.肌肉放松时的弹性

        c.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小力量    D.肌肉反复收缩持续的时间或次数

        E.肌肉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

    2.由长期制动引起的肌力下降属于(  )

        A.失神经性肌力下降    B.缺血性肌力下降    c.失用性肌力下降

        D.肌源性萎缩    E.关节源性萎缩

    3.6RM是指受试者仅能完成6次全关节活动范围的(  )

        A.750,/o的最大抗阻力重量    B.50%的最大抗阻力重量

        C.25%的最大抗阻力重量    D.最小抗阻力重量    E.最大抗阻力重量

    4.肌力训练时,主动运动主要适用于肌力几级的患者(  )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5.肌肉训练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训练的频率应该至少(  )

        A.每周一    B.每周两次    c.每周三次    D.每周四次    E.每天一次

    6.肌力训练时,辅助主动运动主要适用的肌力为(  )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7.患者,男,39岁,因右侧侧膝关节胫骨骨折术后人康复科治疗,入院时患者左侧骨四头

      肌肌力略减低,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左侧膝关节无疼痛,入院后,患者肌电图检查提示

      左侧下肢神经正常,无其他慢性病史,患者股四头肌萎缩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神经损伤    B.缺血    C.长期制动    D.肌病    E.疼痛

    8.患者,男,34岁,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致右侧下肢瘫痪,无其他慢性病史,入院检查,

      右侧股四头肌肌力3级,现为进一步提高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患者最适宜进行肌力训练

      的方法是(  )

      A.主动训练  B.辅助主动训练  C.被动训练D.抗阻力训练  E.等长训练

    9.患者手握5kg哑铃,屈曲右肘关节,右肱二头肌进行的是(  )

      A.等速运动    B.向心性运动  C.离心性运动D.等长运动    E.助力运动

    10.增强肌力训练时,后一次训练应安排在前一次的(  )时间内进行

      A.超量恢复期前    B.超量恢复期阶段内

      C.超量恢复期阶段之后    D.能量储备减退期

      E.无所谓哪个时间均可

    11.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

      A.神经支配能力    B.不同类型肌纤维比例

      C.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D.肌肉收缩方式和收缩速度

      E.肌肉的长度

    12.下列属于助力运动的是(  )

      A.悬吊练习    B.关节松动技术    C.CPM

      D.渐进抗阻训练    E.等长收缩

    13.患者在肌力训练后出现疲劳、萎靡症状时,应采取(  )

      A.减少运动量或停止运动    B.说明训练有效,鼓励坚持

      C.继续运动,更换项目    D.保持运动量

      E.提高训练强度

    14.迈上楼梯时,股四头肌的收缩属于(  )

      A.开链运动下向心性收缩    B.开链运动下离心性收缩

      C.闭链运动下离心性收缩D.闭链运动下向心性收缩

      E.开链运动下的等速运动

    15.核心稳定性的作用丕鱼堑(  )

      A.提升躯干稳定性

      B.激发深层肌肉的本体感受性反射活动

      C.直接提高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绝对力量

      D.稳定脊柱并保证力量的有效传导

      E.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技术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16.下列不属于核心肌群的是(  )

      A.胸锁乳突肌  B.腹直肌    C.腰方肌D.膈肌    E.盆底肌

    17.关于核心稳定性的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在儿童早期运动发育的规律上

      B.整体原动肌主要是深层肌肉,这些肌肉比较大和有力

        c.腹内压是影响脊柱稳定性和刚度的重要参数    

        D.核心部位的顶部为膈肌,底部为盆底肌和髋关节肌    

        E.核心肌群是指负责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肌群,包含所有参与躯干稳定的肌群及肌腱  

     18.关于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正确的是(  )    

        A.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提高躯干肌力,对运动表现没有影响    

        B.核心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骨盆的稳定    

        c.核心稳定性与动作控制能力不相关    

        D.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提升平衡力、协调性和控制力    

        E.偏瘫患者由于一侧身体瘫痪,无法进行桥式运动    

     19.局部稳定肌的特点是(  )

      A.位于表层

      B.多成梭状

      C.高阻力下激活,动员较慢

      D.可以独立工作或针对性的单独练习某一块肌肉

      E.主要参与稳定和耐力活动

    20.主动稳定肌的特点是(  )

      A.位于深层

      B.小、短、薄

      C.直接连接到脊柱上

      D.以个别或整体收缩的方式维持脊柱稳定

      E.可以独立工作或针对性的单独练习某一块肌肉

    【多选题】

    1.影响肌力大小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的横截面积    B.肌肉收缩的初长度    C.肌肉的收缩方式

        D.心理作用    E.年龄和性别

    2.肌力下降的原因有(  )

        A.年老    B.长期卧床的患者    C.肌营养不良

        D.中枢神经受损    E.支配该肌肉外周神经受损

    3.当肌力为1级时,适宜进行的肌力训练有(  )

        A.传递神经冲动训练    B.等张训练    c.等长训练

        D.滑轮抗阻训练    E.滑轮助力训练

    4.当肌力为4级时,适宜进行的肌力训练有(  )

        A.传递神经冲动训练    B.等张训练    C.等长训练

        D.滑轮抗阻训练    E.等速训练

    5.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

        A.抗阻训练    B.超大负荷    c.超量恢复    D.适度疲劳    E.适宜频度

    6.构成核心肌群的要素有(  )

        A.被动稳定系统    B.主动稳定系统    C.神经控制系统

        D.盆底肌群    E.呼吸肌

    7.与主动稳定系统肌群相比,被动稳定系统的肌群的特点有(  )

      A.直接附着于脊柱    B.较短小    C.位于深层

      D.以慢肌纤维为主    E.多进行静力性姿势维持

    8.构成核心稳定性的三大因素(  )

      A.核心肌群    B.膈肌    C.腹内压

      D.骨盆    E.脊柱稳定性系统

    【单选题】

        1.A  2.C  3.E 4.D  5.C  6.C  7.C  8.A  9.B  10.B  1 1.E  12.A  13.A  14.C  15.C  16.A  17.B  18.D  19.E  20.E

    【多选题】

      1.ABCDE 2.ABCDE 3.ACE 4.BDE 5.ACDE 6.ABC 7.ABCDE 8.ACE

    第七章  牵引技术

    【单选题】

    1.达到牵引治疗目的是(  )

      A.牵拉关节    B.牵拉肌肉    C.牵拉韧带D.牵拉神    E.牵拉皮肤

    2.颈椎牵引的适应证(  )

      A.颈椎关节功能紊乱

      B.儿童的颈3、4自发性半脱位

      C.椎动脉硬化、心肌梗死恢复期

      D.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

      E.颈椎及邻近组织的结核

    3.颈椎牵引重量相当于总体重的(  )

      A.5%    B.10%    C.15%D.20%    E.25%

    4.颈椎病上颈段病变时采用前屈(  )

      A.0。~5。    B.10。~20。    C.15。~30。    D.15。一20。    E.5。~15。

    5.颈椎牵引颈椎前屈角度一般为(  )

    A.20。~30。    B.10。。30。    C.10。~20。    D.10。一40。    E.20。~40。

    6.颈椎电动持续牵引不适用于(  )

      A.脊髓型颈椎病之外的各项颈椎病患者

      B.严重的颈臂痛患者

      C.急性颈椎小关节紊乱

      D.有明确的神经根受损体征,但无明显神经根炎症和水肿的患者

      E.对松动术无效的上颈段疾患

    7.颈椎病下颈段病变时采用(  )

      A.00一5。    B.100~200    C.15。一300    D.15。~200    E.50~150

    8.颈椎电动间歇牵引不适用于(  )

      A.具有显著改变的退行性颈部疾患

      B.有颈部运动明显受限者

      c.急性颈椎小关节紊乱

      D.伴有老年骨质疏松的退行性颈部疾患(用小重量较柔和的间歇牵引)

      E.有明确的神经根受损体征,但无刺激性疼痛的患者

    9.腰椎牵引方式临床最常用的是(  )

      A.骨盆重锤牵引    B.斜位自重牵引    C.电动骨盆牵引

      D.三维多功能牵引    E.徒手牵引

    10.腰椎牵引作用应排除以下哪项(  )

      A.增加椎体间距,降低椎间盘内压B.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纳

      c.增加椎管容积    D.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

      E.纠正腰椎大关节的紊乱

    11.皮牵引应用于(  )

      A.小儿股骨干股折    B.骨f生关节强直    C.腰间突出症

      D.腰椎管狭窄症    E.腰椎小关节紊乱

    12.电动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自身体重的(  )左右开始

      A.20%    B.30%    C.40%    D.50%    E.80%

    13.下列不是腰椎牵引适应证的是(  )

      A.腰椎间盘突出症    B.腰椎小关节紊乱    c.腰椎结核

      D.腰椎管狭窄症    E.腰椎退行性疾患

    14.四肢关节牵引的作用应排除以下哪项(  )

      A.保持或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

      B.增大关节腔间隙,扩大活动度

      c.利用牵引的重力,使挛缩和粘连的纤维产生更多的塑性缩短

      D.治疗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囊挛缩和粘连形成

      E.使病损关节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活动范围

    15.颈椎最佳牵引时间是(  )

      A.10~20分钟  B.10~30分钟  c.15—25分钟  D.15—20分钟  E.15—30分钟

    【多选题】

    1.根据牵引治疗部位可分为(  )

      A.颈椎牵引    B.腰椎牵引    c.骨牵引D.皮牵引    E.斜位牵引

    2.颈椎牵引方法有(  )

      A.坐位重锥牵引    B.卧位重锥牵引

      C.卧位斜面自重牵引D.电动牵引

      E.门框家庭牵引及充气式气囊牵引

    3.颈椎牵引参数包括(  )

      A.牵引力的方向    B.牵引力的距离    C-牵引力的大小

      D.牵引力的速度    E.牵引力的时间

    4.电动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

      A.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分型、影像学结果及体重设定牵引参数

      B.在牵引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

      C.除去耳机、眼镜等易影响牵引带放置的物品

      D.应指导患者使用应急开关停机

      E.一旦出现异常反应或症状加重,需立即停止治疗

    5.颈椎牵引的适应证(  )

      A.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颈椎病    B.颈椎关节功能紊乱

      C.颈部肌肉痉挛D.寰枢关节半脱位

      E.颈部肌肉等周围软组织急性拉伤、扭伤、急性炎症等

    6.颈椎牵引的禁忌证(  )

      A.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

      B.牵引治疗后症状易加重的疾病

      C.颈部肌肉痉挛

      D.颈部肌肉等周围软组织急性拉伤

      E.儿童的颈1、2自发性半脱位

    7.腰椎牵引的作用(  )

      A.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

      B.减轻椎后关节压力,使半脱位的小关节复位

      C.扩大椎间孔及神经根管人口

      D.纠正腰椎的小关节的紊乱

      E.松解软组织粘连

    8.腰椎牵引的适应症(   

        A.腰椎间盘突出症    B.腰椎管狭窄    C.腰椎小关节紊乱

        D.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E.无并发症的腰椎压缩性骨折

    9.腰椎牵引的禁忌证(  )

        A.腰椎结核    B.腰椎肿瘤

        C.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腰椎管狭窄征D.椎板骨折

        E.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出血倾向等

      10.四肢关节牵引的作用(  )

        A.增大关节腔间隙,扩大活动度

        B.预防并治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挛缩和粘连

        C.保持或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

      D.保持或恢复正常骨与关节的对位

      E.保持或恢复正常骨与关节的对线

    11.关节牵引注意事项(  )

      A.牵引前先采取局部牵伸等技术,提高牵引效果

      B.患者局部应尽量放松,避免和牵引力对抗

      c.发生运动的关节之间要加以固定保护

      D.避免牵引水肿组织和过度牵引无力的肌肉

      E.牵引时受力部位应有衬垫保护,以免出现压疮

    12.四肢关节牵引的适应证(  )

      A.四肢骨折、脱位后关节功能障碍

      B.肌肉韧带外伤手术后软组织挛缩

      C.关节附近烧伤后瘢痕粘连

      D.骨性关节强直

      E.软组织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稳定期

    13.四肢关节牵引的禁忌证(  )

      A.骨性关节强直

      B.关节附近烧伤后瘢痕粘连

      C.关节运动或肌肉拉长时疼痛剧烈

      D.关节内及其周围的炎症或感染

      E.有血肿或其他组织损伤征兆时

    【单选题】

        1.A 2.A  3.B 4.A  5.B  6.D  7.C  8.C  9.C  10.E  11.A  12.B  13.C

        14.C  15.D

    【多选题】

        1.ABCD  2.ABCDE  3.ACE 4.ABCDE  5.ABCD  6.ABD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CDE  1 1.ABCDE  12.ABCE  13.ACDE

    第八章  悬吊技术

    【单选题】

    1.悬吊训练(SET)诊断系统的核心是(  )

      A.弱链测试    B.薄弱环节    C.整体肌    D.局部稳定肌  E.运动肌

    2.悬吊训练进行弱链测试时首先在哪种运动中测查(  )

      A.开链    B.闭链    c.屈伸D.内外展    E.旋转

    3.悬吊运动治疗理念中提出最具代表意义“弱链接”理念是哪个国家的物理治疗师(  )

      A.中国    B.英国    C.德国    D.挪威    E.意大利

    4.人体核心部位包括腰椎、骨盆和(  )

      A.肩关节    B.膝关节    C.肘关节    D.颈椎    E.髋关节    

    5.首次提出核心稳定性理论是(  )

      A.Kibler    B.Thomsen    C.Ludwig Halter D.Panjabi    E.Bergmark

    6.下列肌肉属于人体核心肌群的是(  )

      A.股四头肌    B.竖脊肌    c.肱三头肌D.小腿三头肌  E.胫骨前肌

    7.下列属于开链运动的是(  )

      A.游蛙泳的双下    B.做俯卧撑的上肢    C.划船的上肢

      D.骑自行车的下肢    E.搭桥训练的躯干

    8.下列属于闭链运动的是(  )

      A.投标枪的上肢    B.做俯卧撑的上肢

      c.做仰卧起做的上身    D.健身跑的下肢    E.颠足球的下肢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核心肌群是指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

      B.核心区肌肉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

      c.稳定肌多为单关节肌,位置较深

      D.运动肌多为双关节肌或多关节肌,位置较浅

      E.核心稳定与人体核心力量训练无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吊训练强调在平稳状态下进行运动

      B.悬吊训练疗法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的

      c.悬吊训练重点为外周肌肉

      D.悬吊训练强调以被动运动为主

      E.悬吊训练对核心肌群的作用不大

    11.下列不属于悬吊技术设备的是(  )

      A.天网训练平台    B.天轨减重步行训练系统    C.网状悬吊台

      D.阿基米德悬吊系统    E.脊椎牵引架

      12.下列不是悬吊训练影响的因素(  )

        A.悬吊点    B.悬吊位置    c.悬吊绳    D.软垫或健身球  E.弹力带

      13.下列属于局部稳定肌的是(  )

        A.背阔肌    B.骶棘肌    c.多裂肌    D.髂肋肌    E.股四头肌

      14.下列属于整体运动肌的是(  )

        A.骶棘肌    B.腹横肌    c.多裂肌    D.腰大肌    E.股四头肌

      15.下列属于脊柱稳定系统中主动稳定系统的是(  )

        A.骨骼    B.腹横肌    c.椎间盘    D.核心肌群    E.中枢神经

      【多选题】

      1.SET包括哪两大系统是(  )

        A.诊断    B.治疗    C.肌力训练

        D.关节活动度训练    E.核心肌力训练

      2.SET治疗系统包括哪些(  )

        A.肌肉放松训练    B.关节活动度训练    c.牵引

        D.关节稳定性训练    E.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

      3.悬吊技术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

        A.骨骼肌肉系统  B.神经系统  c.体育领域  D.儿童身体发展  E.内脏疾病

      4.悬吊设备主要由哪些组成(  )

        A.悬吊网架    B.吊绳    c.悬吊带    D.弹力支持带  E.气囊袋

      5.悬吊训练的基本原则有(  )

        A.渐进式阶梯训练    B.无痛原则    C.注重整体性训练

        D.训练从低负荷起始    E.以闭链运动为主

      6.悬吊训练的适应证有(  )

        A.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B.脑卒中、脑外伤

        C.体育运动员的训练    D.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

        E.脊髓损伤

      7.悬吊训练的禁忌证有(  )

        A.活动性结核    B.肿瘤

        c.意识障碍    D.新发骨折或骨折未愈合

        E.关节脱位

      8.下列哪些是悬吊训练理论基础(  )

        A.减重支持疗法    B.核心稳定性训练    C.平衡功能训练

        D.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E.运动再学习

      9.目前运动链锻炼方式分为(  )

        A.开链运动    B.闭链运动    c.有氧运动    D.无氧运动    E.健身运动

      10.下列属于核心肌群的肌肉是(  )

        A.腹横肌    B.盆底肌    C.多裂肌    D.膈肌    E.腰方肌

      11.下列属于悬吊技术设备的是(  )

        A.网状悬吊台    B.天网训练平台

        c.带滑轮的网状悬吊笼    D.天轨减重步行训练系统

      E.POWER—SLING悬吊系统

    12.悬吊点的选择主要方式有(  )

      A.悬点在运动关节上方    B.悬点在运动关节远侧

      C.悬点在运动关节近侧    D.悬点在运动关节外侧

      E.悬点在运动关节内侧

    13.在悬吊训练中,阶梯强度的调节主要方式进行(  )

      A.增加力矩和运动时间    B.扩大运动的范围

      c.增加额外的动作    D.施加阻力

      E.改变支撑面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对称性

    14.下列属于悬吊训练影响的因素(  )

      A.悬吊点    B.悬吊位置    c.健身    D.软垫    E.弹力带

    15.弱链测试中出现下列哪些情况认为肢体存在“薄弱环节”(  )

      A.出现疼痛    B.不能正确完成动作

      C.左右侧表现不一致    D.不能坚持完成    E.患者要求停止

    16.核心稳定理论认为脊柱稳定系统包括(  )

      A.被动稳定系统    B.主动稳定系统    C.神经控制系统

      D.肌肉骨骼系统    E.中枢神经系统

    17.悬吊训练中稳定肌的训练要注意的是(  )

      A.使用低负荷的等长收缩    B.在闭链运动模式下进行训练

      c.训练中应保持无疼痛的状态    D.训练负荷应该逐渐加大

      E.高强度训练为主

    18.悬吊训练中整体运动肌的训练要注意的是(  )

      A.可采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训练

      B.采用相对较大的负荷进行训练

      C.训练负荷逐渐增加

      D.强调患者应处于无痛状态

      E.只在闭链运动模式下进行

    19.下列有关感觉运动控制描述正确的是(  )

      A.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对维持正常运动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B.慢性颈、肩、背痛与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有关

      c.踝和膝慢性疾病患者的感觉运动控制功能会有下降

      D.不稳定的平面上进行闭链运动可强化感觉运动刺激

      E.感觉和运动的协调训练是SET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20.悬吊训练的注意事项描述正确的是(  )

      A.训练前检查悬吊设备,排除断绳、滑脱等安全隐患

      B.并向患者交待解释训练流程,使患者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c.训练中保护患者安全,对患者进行讲解、鼓励,保持呼吸节律

      D.训练中提醒患者控制身体姿势,保证训练质量,避免代偿运动出现

      E.训练时选择适宜的起始负荷、正确的运动量和训练节奏

    【单选题】

        1.A  2.A  3.D  4.E  5.D  6.B  7.A  8.B  9.E  10.B  1 1.E  12.C  13.C

        14.A  15.D

    【多选题】

      1.AB 2.ABCDE 3.ABCD 4.ABCD 5.ABCDE 6.ABCDE 7.ABCDE 8.ABCDE

      9.AB 10.ABCDE 1 1.ABCDE 12.ABCDE 13.ABCDE 14.ABCDE 15.ABC

      1 6.ABC  1 7.ABCD  1 8.ABCD  1 9.ABCDE 20.ABCDE

    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

    【单选题】    

    I.下列关于贴扎摆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放松肌肉时,肌肉应处在被拉长的位置    

      B.要促进肌肉收缩时,肌肉应处在缩短的位置    

      c.痛点提高贴扎时,应在软组织自然状态下贴扎

      D.痛点提高贴扎时,应在软组织被拉长状态下贴扎

      E.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关于肌内效贴布拉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促进较大肌肉收缩时,应使用中度拉力    B.放松肌肉时,可使用自然拉力

      c.消肿贴扎时应使用中度拉力D.稳定关节时可使用极限拉力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以下关于肌内效贴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I形贴布主要用于消除肿胀

      B.x形贴布主要用于稳定关节

      C.Y形贴布主要用于促进或放松较小的肌肉

      D.爪形贴布主要用于提高痛阈

      E.灯笼形贴布主要用于促进肌肉收缩

    4.以下关于多层贴布的贴扎顺序,正确的是(  )

      A.X形→爪形→I形→Y形   B.Y形→爪形→X形→I形

      C.X形→I形→Y形→爪形    D.I形→爪形→X形→Y形

      E.爪形→X形→Y形→I形

    5.以下关于肌内效贴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竞技运动中,应使用放松贴法    B.急性运动损伤应使用促进贴法

      c.使用肌内效贴布时可以泡温泉    D.使用肌内效贴布时,不可以淋水

      E.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疾病可以使用肌内效贴扎技术的是(  )

      A.蜂窝织炎  B.化脓性关节炎  c.深静脉血栓  D.急性踝扭伤  E.以上都不对

    7.以下关于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贴法错误的是(  )

      A.I形贴布促进冈上肌    B.Y形贴布放松三角肌

      c.I形贴布促进斜方肌上部D.0形贴布稳定盂肱关节

      E.I形贴布螺旋贴扎纠正盂肱关节内旋

    8.以下关于急性踝扭伤的贴扎错误的是(  )

      A.x形贴布局部痛点提高    B.I形贴布自然拉力稳定踝关节

      c.I形贴布促进腓肠肌D.爪形贴布消除局部肿胀

      E.以上都不对

    9.下列关于脑卒中足下垂的贴扎错误的是(  )

      A.Y形贴布放松腓肠肌    B.I形贴布促进胫前肌

      C.I形贴布放松腓骨长肌D.爪形贴布增加足底感觉输入

      E.以上都不对

    10.以下关于落枕的贴扎错误的是(  )

      A.I形贴布放松肩胛提肌    B.Y形贴布促进胸锁乳突肌

      C.X形贴布局部痛点提高D.Y形贴布放松斜角肌

      E.Y形贴布放松斜方肌上部

    【多选题】

    1.以下关于肩手综合征的贴扎,正确的是(  )

      A.x形贴布局部痛点提高    B.爪形贴布自然拉力消除手部肿胀

      C.爪形贴布中度拉力促进手指伸展    D.I形贴布促进腕关节伸展

      E.以上都不对

    2.以下关于偏瘫步态的贴扎,错误的是(  )

      A.Y形贴布促进股四头肌收缩    B.I形贴布促进踝关节背屈

      C.Y形贴布放松腓肠肌D.Y形贴布放松腘绳肌

      E.爪形贴布增加足底感觉输入

    3.以下关于冈上肌撕裂的贴扎,正确的是(  )

        A.X形贴布局部痛点提高    B.爪形贴布局部消肿

        C.Y形贴布放松三角肌D.I形贴布促进冈上肌收缩

        E.灯笼形贴布稳定盂肱关节

    4.以下关于急性腰扭伤的贴扎,错误的是(  )

        A.x形贴布局部痛点提高    B.I形贴布中度拉力促进竖脊肌收缩

        C.I形贴布中度拉力促进腹外斜肌收缩D.Y形贴布放松腰方肌

        E.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情况中可以使用肌内效贴扎技术处理的是(  )

        A.落枕    B.足底筋膜炎    C.蜂窝织炎

        D.急性踝扭伤    E.化脓性膝关节炎

    【单选题】    

        1.D  2.c  3.c  4.E  5.E  6.D  7.B  8.c  9.c  l0.B    

    【多选题】    

      1.ABD 2.AD 3.ABCE 4.BE 5.ABD   

    第十章 平衡和协调训练

    【单选题】

    1.平衡功能的评定方法不包括(  )

      A.Berg平衡量表    B.Tinnetti量表

      C.“站起.走”计时测试    D.改良Ashworth量表

      E.Romberg检查法

    2.以下哪个部位是调节平衡功能最重要的中枢(  )

      A.大脑    B.小脑    C.丘脑    D.脑干    E.脊髓

    3.下列哪种情况属于他动态平衡(  )

      A.保持坐姿    B.保持站立姿势    c.站起

      D.坐下    E.步行时被人撞了一下仍能保持平衡,继续行走

    4.以下哪种是小脑损伤后的步态(  )

      A.剪刀步    B.慌张步态    C.鸭步    D.跨栏步    E.酩酊步态

    5.关于平衡功能的影响因素,描述错误的是(  )

      A.支撑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平衡    B.支撑面越平整,越有利于平衡

      c.摆动的频率越高,越有利于平衡    D.稳定极限越大,越有利于平衡

      E.本体感觉越灵敏,越有利于平衡

    6.关于平衡功能的训练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

      A.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B.稳定极限由小变大

      C.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D.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E.从睁眼至闭眼

    7.以下哪个部位是调节协调功能最重要的中枢(  )

      A.大脑    B.小脑    c.丘脑    D.脑干    E.脊髓

    8.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不包括(  )

      A.支撑面积    B.视觉    c.本体感觉

      D.运动控制系统    E.患者的认知功能

    9.关于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完全不同

      B.平衡训练侧重身体重心的控制

      c.协调训练侧重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D.平衡训练以粗大动作、整体动作训练为主

      E.协调训练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同运动的控制为主

    【多选题】

    1.平衡分为哪几个类型(  )

      A.坐位平衡    B.站立位平衡  c.静态平衡D.自动态平衡  E.他动态平衡

    2.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自动态平衡(  )

      A.保持坐姿    B.保持站立姿势    c.站起

      D.坐下    E.步行时被人撞了一下仍能保持平衡,继续行走

    3.哪几种感觉会影响平衡功能(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本体感觉    E.前庭觉

    4.在站立平衡训练阶段,可采用的训练方法有(  )

      A.从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B.太极拳云手式

      c.抛接球训练    D.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

      E.平衡测试仪训练

    5.对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平衡训练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  )

      A.严重的痉挛并不影响训练

      B.治疗师需密切监护

      C.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疗程结束后,均应进行平衡功能的评定

     

      D.平衡训练的同时,应进行肌力等其他训练    

      E.平衡训练是针对平衡功能障碍来进行训练,因而无需再进行肌力等训练    

    6.协调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  )

      A.按照一定的方向    B.按照一定的节奏    c.采用适当的力量

      D.采用适当的速度    E.达到准确的目标    

    7.关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产生辨距不良    B.可产生静止性震颤    

      c.可出现轮替运动异常    D.在上肢可表现为字愈写愈大(大写症)    

      E.在下肢可表现为慌张步态    

    8.关于感觉性共济失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病变在脊髓后索

      B.是由于深感觉障碍而导致的共济失调

      c.是由于浅感觉障碍而导致的共济失调

      D.行走时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

      E.常目视地面行走

    9.以下哪些疾病会出现协调功能障碍(  )

      A.硬膜外血肿  B.小脑半球梗死  c.帕金森病  D.胫骨骨折  E.小儿脑瘫

    10.关于协调训练描述正确的是(  )

      A.协调训练侧重身体重心的控制

      B.协调训练侧重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c.协调训练以粗大动作、整体动作训练为主

      D.协调训练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同运动的控制为主

      E.协调训练强调动作完成过程的质量

    11.协调训练的具体方法不包括(  )

      A.患者站立位,治疗师从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B.对指练习    C.拍地练习

      D.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    E.原地踏步走

    【单选题】

      1.D 2.B 3.E 4.E 5.C 6.B 7.B 8.A 9.A

    【多选题】    

    1.CDE 2.CD 3.ADE 4.ABCDE 5.BCD 6.ABCDE 7.ACD 8.ABCDE 9.BCE

    10.BDE  11.AD

    第十一章  步行训练

    【单选题】

    1.平地步行髋关节的活动范围至少为(  )

      A.屈曲30。,后伸30。    B.屈曲30。,后伸20。

      C.屈曲30。,后伸10。D.屈曲20。,后伸30。

      E.屈曲20。,后伸20。

    2.握力差,前臂力较弱者适合选用的助行器为(  )

      A.手杖    B.T型单足手杖    C.四脚拐    D.三脚拐    E.前臂拐

    3.髋关节过分内收屈曲为(  )

      A.偏瘫步态    B.痉挛性截瘫步态    c.共济失调步态

      D.剪刀步态    E.膝过伸步态

    4.运动单位是指(  )

      A.单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支配的单个肌纤维

      B.单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支配的多个肌纤维

      c.单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D.多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支配的多个肌纤维    

      E.多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5.臀大肌步态是(  )

      A.仰胸挺腰凸腹

      B.上身左右交替摇摆,行如鸭子

      c.患者需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D.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

      E.不能走直线

    6.偏瘫患者上下楼梯训练应遵循(  )

      A.患足先上,健足先下    B.患足先上,患足先下

      c.健足先上,健足先下    D.健足先上,患足先下

      E.随患者喜爱

    7.适合双下肢瘫痪,上肢肌力强壮的患者的步行方法是(  )

      A.交替拖地步  B.同时拖地步  C.摆过步    D.摆至步    E.四点步

    8.患关节AROM与PROM差异显著时,康复训练主要针对(  )

      A.AROM    B.PROM    C.ROM

      D.肌力    E.肌力及ROM,以肌力训练为主

    9.使用单腋拐时,患侧下肢支撑力不能(  )

      A.<体重的65%    B.<体重的60%    C.<体重的55%

      D.<体重的50%    E.<体重的45%

    10.使用双拐步行的四点步态是(  )

      A.左拐→右足→右拐→左足    B.左拐→左足→右拐→右足

      c.左拐→右足→右足→左拐    D.右拐→右足→左足→左拐

      E.左拐→右拐→左足→右足

    【多选题】

    1.正常人的步幅(  )

      A.等于步长    B.是步长的2倍

      c.又称跨步长    D.相当于支撑相和摆动相之和

      E.两足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2.步长描述正确的是(  )

      A.即跨步长    B.与身高成正比

      C.与步行速度成反比    D.反应步态的稳定性

      E.反应步态的对称性

    3.腋拐的高度是从患者的(  )

      A.腋前襞到足外侧15cm处地面的垂直距离

      B.腋前襞到足外侧15cm处地面连线的长度

      C.腋窝到地面垂直距离再加5cm

      D.腋前襞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再减5cm

      E.腋前襞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再加5cm

     4.拐杖手柄的高度是从患者伸腕握住手柄时(  )

      A.肘部呈屈曲40。    B.肘部呈屈曲300

      C.肘部呈屈曲20。    D.手柄与股骨大转子持平

      E.手柄在股骨大转子下方5cm

     5.步态的临床分析包括(  )

      A.观察法    B.测量法    C.实验室步态分析

      D.定性分析    E.定量分析

    【单选题】

        1.C 2.E 3.D 4.C 5.A 6.A 7.C 8.E 9.D  10.A

    【多选题】

        1.BC 2.BDE  3.BE 4.BD  5.ABC

    第十二章 神经发育技术

    【单选题】

    1.姿势控制主要是指(   )

    A.姿势稳定性和姿势定位定向   B.重心与支撑面间的关系

      c.身体各节段间及身体与环境问的关系    D.上肢与躯干的稳定性

      E.下肢与躯干的稳定性

    2.身体图示是形成(  )

      A.协调性调节的基础    B.运动调节的基础

      C.灵活性调节的基础    D.呼吸调节的基础    E.姿势调节的基础

    3.下面关于反射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与痉挛模式相反的体位或姿势    B.利用与痉挛模式相同的体位或姿势

      C.利用抗重的体位或姿势    D.利用减重的体位或姿势

      E.利用舒适的体位或姿势

    4.对严重屈肌痉挛的脑瘫患儿需避免的体位是(  )

      A.俯卧位.    B.w式坐位    C.仰卧位D.侧卧位    E.站位

    5.对徐动型脑瘫患儿需鼓励的活动是(  )

      A.单侧上肢活动    B.单侧下肢活动    c.双侧上肢活动

      D.双侧下肢活动    E.肢体中线活动

    6.下面关于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正确的是(  )

      A.病理反射    B.终身持续保持的反射

      c.婴儿期出现,青春期消失    D.偏瘫时出现的病理反射

      E.脑瘫出现的病理反射

    7.整体治疗指的是(  )

      A.上下肢都包括的治疗    B.键侧和患侧都包括的治疗

      c.家属、医生和护士都参与的治疗    D.提高患者整体功能的治疗

      E.运动、理疗和作业疗法都包括的治疗

    8.促通和抑制的最终目的是(  )

      A.避免肌张力过高    B.促进肌张力正常化    c.纠正异常姿势

      D.改善功能活动    E.提高自我意识

    9.下列不属于控制关键点的操作是(  )

      A.稳定胸椎促进坐位稳定    B.肩胛前伸促进上肢伸展

      c.拇指外展抑制手指屈肌痉挛    D.肘关节屈曲促进上肢屈曲

      E.健侧屈曲促进患侧伸展

    10.为增强核心控制需强化训练的肌肉是(  )

      A.腹横肌    B.三角肌    C.背阔肌    D.肱二头肌    E.小腿三头肌

    11.下面哪些不属于“促通”技术(  )

      A.肢体负重    B.关节挤压    c.肢体滞空    D.放松运动    E.抗阻运动

    12.Bobath技术中治疗师通过对身体关键部位的手法操作其作用不包括(  )

      A.抑制异常姿势反射    B.降低肌张力    C.促进平衡

      D.增加肌力    E.促进姿势反射

    13.对徐动性脑瘫患儿需强调的练习的活动是(  )

      A.做大范围有控制的活动    B.手指协调性活动

      c.中线活动    D.肢体力量性练习的活动

      E.肢体耐力性练习的活动

    14.为了促进翻身活动Bobath技术利用的反射是(  )    

      A.调整反应    B.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c.平衡反应    D.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E.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15.在20世纪80年代后,为抑制肌张力,下面哪项取代了“反射性抑制模式”的观念()

      A.影响张力性的姿势    B.紧张性腰反射    

      c.紧张|生迷路反射    D.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E.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16.Bobath技术中“影响张力性的姿势”指的是(  )    

      A.在特定的姿势下,肌张力得到抑制    B.在特定的姿势下,肌张力得到提高:

      c.在特定的姿势下,平衡能力得到提高    D.在特定的姿势下,协调力得到提高

      E.在特定的姿势下,耐力得到提高

    17.下面哪项是严重屈肌痉挛型脑瘫患儿应避免的活动(  )

      A.中线活动    B.对称性活动    C.非对称性活动

      D.伸肌为主的活动    E.屈肌为主的活动

    18.为避免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经常摔倒,需强调治疗性活动是(  )

      A.在重力环境下恢复平衡能力的活动

      B.在减重环境下恢复平衡能力的活动

      c.减少做关节负重的练习活动

      D.减少在多种姿势下让四肢负重的练习活动

      E.增加肌力的练习活动

    19.下面哪项不是手足徐动的患儿的治疗原则(  )

      A.做小范围有控制的活动    B.提供固定的机会

      c.鼓励中线活动    D.提供关节负重的机会

      E.减少关节关节负重的机会

    20.在对肌张力低下的患者进行感觉刺激时,可利用拍打等手法来提高肌肉收缩的兴奋性,

      需要强调避免的是(  )

      A.诱发广泛的联合反应    B.患者的轻微疼痛    c.患者的恐惧心理

      D.患者的不愉快    E.患者的抵抗

    21.当徐动型脑瘫患儿出现明显的ATNR影响患儿的功能活动时,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对此加

      以抑制(  )

      A.让患儿仰卧    B.双上肢内收内旋,并双手交叉

      C.对徐动的肢体进行拍打    D.行走时放慢行走速度

      E.由帮助者握住他的双手

    22.引起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情况不包括(  )

      A.快速牵伸    B.拍打肌肉    c.情绪紧张  D.健侧过度运动    E.听轻音乐

    23.偏瘫患者早期进行桥式运动的目的不包括(  )

      A.训练骨盆的控制    B.增加腰背肌的肌力

      C.增加伸髋肌的肌力    D.为走路做准备

      E.增加屈髋肌的肌力

    24.在做桥式运动时,为了使患侧伸髋肌用力适当,应强调的成分是(  )

      A.健侧臀部尽量抬高    B.双手用力支撑    C.头向患侧屈

      D.健侧过度运动    E.保持髋关节的伸展位

    25.Bobath技术中治疗师通过对身体关键部位的手法操作其作用丕鱼堑(  )

      A.抑制异常姿势反射    B.降低肌张力    C.促进平衡

      D.增加肌力    E.促进姿势稳定

    26.在指导患者独立完成从坐位到站位时,应避免的成分是(  )

      A.身体重心向前    B.躯干前倾

      c.双膝屈曲超过双足    D.脊柱伸展    E.身体重心向后

    27.治疗师牵伸偏瘫患者患足的骨间肌和足底筋膜,其作用丕鱼堑(  )

      A.改善足底肌肉的弹性    B.增加足趾关节的附属运动

      c.增加肌张力    D.利于足部信息的向上反馈传导

      E.促进姿势稳定所需的踝关节调整

    28.为帮助早期的偏瘫患者进行行走练习时,正确的帮助方法是(  )

      A.治疗师站在患者的后面帮助    B.治疗师站在患者的前面帮助

      c.治疗师站在患者的健侧帮助    D.治疗师站在患者的患侧帮助

      E.以上方法都不正

    29.下面哪项不是软瘫型脑瘫患儿的治疗原则(  )

      A.促进持续性共同收缩    B.降低肌张力

      C.利用发声和笑声促进肌张力增高    D.多种姿势让四肢负重

      E.促进姿势稳定

    30.Brunnstrom认为脑损伤后运动模式逐渐从共同运动模式中脱离出来是在(  )

      A.第Ⅰ至Ⅱ阶段    B.第Ⅱ至Ⅲ阶段    c.第Ⅲ至Ⅳ阶段

      D.第Ⅳ至V阶段    E.第V至Ⅵ阶段

    31.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由于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当头转向健侧时,偏瘫侧的上肢屈肌

      张力增高,如果此时患者想伸展患侧上肢,就必须(  )

      A.将头转向健侧    B.将头转向患侧    C.牵伸患侧上肢

      D.刺激患侧上肢屈肌群    E.刺激患侧上肢的伸肌群

    32.“拉弓反射”是指(  )

      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B.同侧屈伸反射    c.交叉屈伸反射

      D.紧张性腰反射    E.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33.骨盆固定时让脑卒中患者躯干上部旋转,躯干转向侧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

      而对侧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肌张力增高,这是(  )的影响。

      A.阳性支撑反射    B.同侧屈伸反射    c.交叉屈伸反射

      D.紧张性腰反射    E.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34.下列不属于神经发育技术共同特点的是(  )

      A.治疗中应用多种感觉刺激

      B.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的重点对象

      C.按照从头至尾,从近端至远端的顺序治疗

      D.强调运动控制障碍的管理

      E.治疗与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

    35.Rood将个体运动控制的发育水平划分为4个阶段,以下不属于的是(  )

      A.关节周围肌群的协同收缩阶段  B.关节的重复运动阶段

      C.姿势控制阶段    D.远端固定一近端关节活动阶段

      E.技巧性活动阶段

    36.Rood认为个体运动发育的规律,从整体而言其发育顺序在俯卧肘支撑之后是(  )

      A.俯卧伸展    B.仰卧屈曲    c.站立

      D.颈肌的协同收缩    E.四点/手膝位支撑

    37.以下不属于Rood技术抑制技术的是(  )

      A.冰刺激    B.挤压关节

      c.在肌腱附着点加压    D.持续的牵张

      E.远端固定、近端运动

    38.神经发育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

      A.神经生理学    B.生物力学    c.神经解剖学   D.神经康复医学    E.运动医学

    39.神经发育技术的治疗对象是(  )

      A.中枢神经系统  B.骨关节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周围神经系统  E.呼吸系统

    40.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是根据感觉输入调控运动输出,中枢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获得

      也主要依赖于(  )

      A.抑制性感觉刺激    B.精神高度集中    c.促进|生感觉刺激

      D.重复刺激和训练    E.本体感觉刺激

    41.Rood认为个体运动发育规律从局部考虑,其运动控制能力发育的一般顺序是(  )

      A.先伸展,后屈曲;先外展,后内收;先尺偏,后桡偏;最后是旋转

      B.先内收,后外展;先屈曲,后伸展;先尺偏,后桡偏;最后是旋转

      c.先屈曲,后伸展;先内收,后外展;先尺偏,后桡偏;最后是旋转

      D.先外展,后内收;先屈曲,后伸展;先尺偏,后桡偏;最后是旋转

      E.先屈曲,后伸展;先内收,后外展;先桡偏,后尺偏;最后是旋转

    42.哺乳动物周围神经纤维的分类中,C纤维的主要功能是(  )

      A.本体感觉    B.支配梭内肌

      C.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D.躯体感觉

      E.痛觉、温度觉、触一压觉

    43.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直接相关,某些持续的感觉输入可以引起持续的感觉反应,可以随

      时利用的持续的感觉输入是(  )

      A.冰刺激    B.温水浴    c.重力    D.体位    E.拍打

    44.远端固定一近端活动并同时可以在稳定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性的体位是(  )

      A.仰卧位    B.俯卧位    C.四点位    D.站位    E.坐位

    45.Rood技术又被称为(  )

      A.神经发育技术    B.多感觉刺激疗法    c.抑制与促进技术

      D.挤压技术    E.冰刺激技术

    46.运用刷擦法解决吞咽和发音障碍的患者时,刺激部位不包括(  )

      A.软腭    B.咽后壁    c.下颌    D.面部    E.上唇

    47.Rood基本技术中不属于迟缓性瘫痪促进手法的是(  )

      A.挤压    B.快速摩擦    C.持续牵伸D.拍打    E.冰刺激

    48.对PNF技术基本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

      A.治疗患者局部存在的障碍    B.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C.遵循人体神经发育的规律    D.患者需要主动参与

      E.最大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49.PNF技术与其他异化技术最大的区别是(  )

      A.遵循人体神经发育的规律    B.需要治疗师亲自操作的手法

      C.手法可为诱发或抑制D.运动模式为螺旋对角交叉

      E.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康复

    50.不属于运动控制能力发育的阶段是(  )

    A.活动性   B.稳定性    C.控制性D.协调性    E.运动的技巧

    51.PNF技术中最大阻力描述错误的是(  )

      A.患者所能抵抗的最大阻力    B.完成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

      C.治疗师给予的最大阻力D.不能引起患者感到最大疼痛

      E.强化肌肉产生收缩

    52.PNF技术中手法接触的作用不包括(  )

      A.刺激患者皮肤感受器    B.局部按摩患者的肌肉

      C.诱导患者的运动方向D.实施操作技术

      E.感受患者对动作完成的反应

    53.PNF技术中言语刺激的作用丕鱼堑(  )

      A.让患者明白如何去做    B.可刺激肌肉产生更强有力的收缩

      C.纠正患者动作中出现的错误    D.加深医患的沟通

      E.动作中的口令应尽详细

    54.用于加强主动肌与拮抗肌协同收缩的技术是(  )

      A.反复收缩    B.节律性稳定  C.动态反转D.节律性启动  E.保持一放松

    55.用于加强关节控制能力的技术是(  )

      A.反复收缩    B.节律性稳定  C.动态反转D.节律性启动  E.保持_放

    56.给患者运动感觉输入的技术是(  )

      A.反复收缩    B.节律性稳定  C.动态反转D.节律性启动  E.保持-放松

    57.扩大关节运动活动范围的是(  )

      A.反复收缩    B.节律性稳定  C.动态反转D.节律性启动  E.保持一放松

    58.治疗师在为患者选择体位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患者的舒适度    B.患者的心情

      C.治疗的部位要尽可能的暴露    D.反射作用

      E.视觉作用

    59.治疗师在制定PNF治疗方案是,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患者治疗时的心情    B.操作技术实施的部位

      C.操作技术的选用D.运动模式的选用

      E.功能性动作的选用

    60.翻身动作中,肩部与骨盆的运动方向为(  )

      A.上肢D1F和下肢D1F的运动模式    B.上肢D1F和下肢D2F的运动模式

      C.上肢D2F和下肢D1F的运动模式    D.上肢D1F和下肢D2F的运动模式

      E.上肢D2F和下肢D2F的运动模式

    【多选题】

    1.Brunnstrom认为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要经过(  )阶段。

      A.弛缓阶段    B.痉挛阶段    c.共同运动阶段

      D.不完全分离运动阶段    E.分离运动阶段

    2.以下属于生活中利用共同运动模式的例子有(  )

      A.上肢伸展内收时旋转门把手    B.患手梳头

      C.书写时患手固定纸    D.将外衣搭在患手前臂上

      E.利用患侧上肢和躯干夹紧物体

    3.神经发育技术治疗顺序是(  )

      A.从近端到远端    B.从远端到近端    C.从尾端到头端

      D.从头端到尾端    E.先做等长练习再做等张练习

    4.下列技术属于神经发育技术的是(  )

      A.Rood    B.关节松动技术    C.Bnmnstrom技术

      D.运动再学习技术    E.Bobath技术

    5.下列属于Rood基本技术促进技术的是(  )

      A.触觉刺激    B.温度刺激    c.轻叩    D.牵伸    E.特殊感觉刺激

    6.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技术为(  )

      A.Bobath技术    B.Brunnstrom技术    C.PNF技术

      D.Rood技术    E.运动再学习

    7.属于主动肌方向的操作技术是(  )

      A.反复收缩    B.节律性稳定  C.动态反转    D.节律性启动  E.保持.放松

    8.属于拮抗肌方向的操作技术是(  )

      A.反复收缩    B.节律性稳定  C.动态反转    D.节律性启动  E.保持一放松

    9.参与下肢D1F运动模式的肌肉是(  )

      A.腰大肌    B.臀大肌    C.臀中肌    D.内收肌    E.腘绳肌

    10.参与下肢D1E运动模式的肌肉是(  )

      A.腰大肌    B.臀大肌    C.臀中肌    D.内收肌    E.腘绳肌

    11.参与下肢D2F运动模式的肌肉是(  )

      A.腰大肌    B.臀大肌    C.臀中肌    D.内收肌    E.腘绳肌

    12.参与下肢D2E运动模式的肌肉是(  )

      A.腰大肌    B.臀大肌    C.臀中肌    D.内收肌    E.腘绳肌

    13.PNF技术可用于(  )

      A.骨科疾患的康复治疗    B.脊髓灰质炎的康复治疗

      c.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D.精神疾患的康复治疗

      E.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治疗

    14.参与上肢D1F运动模式的肌肉是(  )

      A.菱形肌    B.斜方肌    C.背阔肌D.三角肌    E.旋前肌

    15.与上肢D1E运动模式的肌肉是(  )

      A.菱形肌    B.斜方肌    C.背阔肌D.三角肌    E.旋前肌

    16.参与上肢D2F运动模式的肌肉是(  )

      A.菱形肌    B.斜方肌    C.背阔肌D.三角肌    E.旋前肌

    17.参与上肢D2E运动模式的肌肉是(  )

      A.菱形肌    B.斜方肌    C.背阔肌D.三角肌    E.旋前肌

    【单选题】

        1.A 2.E 3.A 4.B 5.E 6.B 7.D 8.D 9.E 10.A 11.D 12.D 13.C 14.A

        15.A  16.A  17.E  18.A  19.E  20.A  21.B  22.E  23.E  24.E  25.D  26.E  27.C  28.D 29.D 30.C 3 1.B 32.E 33.D 34.D 35.C 36.E 37.A 38.A 39.A 40.D  41.C 42.E 43.C 44.B 45.B 46.C 47.C 48.A 49.D 50.D 51.C 52.B 53.E 54.C 55.B 56.D 57.E 58.B 59.A 60.C

    【多选题】

      1.ABCDE 2.ABCDE 3.ADE 4.ACE 5.ABCDE 6.ABCDE 7.AD 8.BC 9.AD

      10.BCE 1 1.BC 12.BDE 13.ABC 14.BD 15.ACD 16.BDE 17.AC

    第十三章  运动再学习

    【单选题】

    1.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基础不包括(  )

      A.生物力学    B.神经学    c.运动学    D.遗传学    E.行为学

    2.练习丧失的成分属于(  )

      A.步骤1    B.步骤2    C.步骤3    D.步骤4    E.步骤5

    3.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再学习的基本原则(  )

      A.尽早康复,目标明确    B.适时应用反馈

      C.创造学习和促进恢复的环境    D.给予最大帮助,发挥最大潜力

      E.重心调整训练

    4.患者翻身转向健侧卧位时常见的问题不包括(  )

      A.患侧屈髋屈膝困难

      B.肩屈曲、肩带前伸困难

      c.肘伸展困难

      D.不适当的代偿活动,如用健手将自己拉成侧卧

      E.不能尝试用健手将患侧上肢被动地越过身体

    5.从侧卧到床边坐的运动要点是(  )

      A.颈和躯干后伸    B.手臂内收撑床

      c.提起双腿摆向床边并放下,完成坐起    D.重心后移

      E.用健手拉拽代偿躯干侧屈

    6.偏瘫患者常见的问题不包括(  )

      A.支撑面变窄,表现为双脚合并

      B.随意运动受限,表现为发僵和屏住呼吸

      c.患者双脚在地上滑动或用手支撑来代替调整相应的身体部分

      D.当作业需要体重侧移时,患者因侧屈控制差常向前或向后靠

      E.急性期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7.站立初期膝关节屈曲受限,膝过伸的原因是(  )

      A.腓肠肌肌力低下    B.股四头肌00~150控制障碍

      c.股直肌痉挛    D.胭绳肌肌力低下

      E.比目鱼肌肌力低下

    8.上肢功能的练习不包括(  )

      A.引发前伸的肌肉活动和运动控制    B.训练伸腕

      C.训练对掌    D.训练旋前    E.训练对指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棉签或冰刺激咽后壁诱发吞咽反射

      B.训练唇闭合时使患者闭颌,再闭唇,注意放松健侧的面部

      c.训练舌运动,治疗师用示指用力下压舌前1/3以关闭口腔前部,然后帮助患者闭颌

      D.训练吃和喝时应从黏稠的食物如土豆泥开始,逐渐过渡到其他固体和液体食物

      E.训练面部运动时在患者张FI和闭FI时,练习降低健侧面部的过度活动

    lO.关于疼痛肩的诱因,说法错误的是(  )

      A.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用力外展时做外旋的训练

      B.偏瘫臂因地心引力作用下垂

      C.拉拽患者上肢去变换患者的体位

      D.肩关节长时间受压迫

      E.盂肱关节处于完全不稳定状态

    11.基于神经生理法则的治疗技术不包括(  )

      A.Bobath技术    B.Brunnstrom技术    C.PNF技术

      D.运动再学习技术    E.Rood疗法

    12.平衡训练中下列选项不属于优化技能训练的是(  )

      A.增加抓取物体的距离    B.增加腿部的支撑面积

      C.增加所抓取物体的重量    D.增加所抓取物体的体积

      E.双上肢同时参加活动

    13.脑卒中患者进行坐位向前抓取物体训练时,重。点,tJil练下列哪一项(  )

      A.屈髋    B.屈颈    c.前屈躯干    D.放松    E.侧屈躯干

    14.从坐位站起的训练要点包括(  )

      A.双手前伸带动躯干前倾    B.低头,躯干前屈带动身体向前

      c.速度越慢越稳    D.在站起前期,双膝和双肩前移越过足尖

      E.患足位于身体前方也可站起

    15.臂的基本活动不包括(  )

      A.肩关节外展    B.肩关节前屈    C.肩关节后伸

      D.肘关节屈曲和伸展    E.前臂旋前旋后

    16.手掌向上接纳落下的小物体主要是为Trill练以下功能中的(  )

      A.腕背伸    B.对掌    c.对指    D.前臂旋后    E.腕屈曲

     17.脑卒中患者站起和坐下异常动作中属于代偿动作的有(  )

      A.站起时肩膝不能前移过足    B.站起时重心后移

      c.上肢前伸    D.患足后置困难

      E.伸髋伸膝不充分

     18.站立中期髋关节伸展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是(  )

      A.髂腰肌无力    B.臀肌肌力低下

      c.胭绳肌无力    D.负重侧髋外展肌群力弱

      E.股直肌挛缩

    【多选题】    

    1.运动再学习三个阶段包括(  )    

      A.认知期    B.联系期    C.自发期    D.准备期    E.恢复期    

    2.脑卒中患者需要尽早康复的原因包括(  )

      A.减少患者因误用和失用导致的适应性改变,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B.尽早诱发肌肉主动活动、维持软组织长度、强化肌力训练

      C.患者尽早离床和站立

      D.训练任务的设计要与实际功能密切相关,并且训练目标要明确

      E.预防肌肉萎缩

    3.反馈的应用包括(  )

      A.视觉反馈    B.触觉反馈    c.语言反馈    D.生物反馈    E.情感反馈

    4.站立位作业不适当的代偿动作包括(  )

      A.站立位向前抓取物体时屈髋代替踝背屈

      B.站立位侧向抓取物体时躯干侧屈代替髋的侧向运动

      c.站立位身体轻微移动便失去平衡,表现为过早迈步

      D.站立失衡需要及时迈步时,又不能有效迈步

      E.站立位支撑面过窄,双足并拢

    5.站立期初期踝关节背屈不够,不能足跟着地的原因包括(  )

      A.胫前肌肌力低下    B.比目鱼肌挛缩    c.腓肠肌肌力低下

      D.腓肠肌痉挛或挛缩    E.比目鱼肌肌力低下

    6.脑卒中患者手常见的问题包括(  )

      A.伸腕抓握困难    B.对掌抓握和放开物体困难

      c.对指困难    D.手指抓住和放开物体困难    E.肘伸展不能

    7.步态分析中摆动期包括(  )

      A.摆动准备期  B.摆动前期    C.摆动初期    D.摆动中期    E.摆动后期

    8.脑卒中患者上肢常见的代偿动作正确的是(  )

      A.提高肩带    B.躯干侧屈,肩关节内旋

      c.过度的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  D.抓住物体时前臂有旋前倾向

      E.放开物体时只有屈腕才能放开,且过度伸展拇指及其他手指

    9.脑卒中患者口面部常见问题正确的是(  )

      A.吞咽困难    B.面部运动和表情不协调    c.缺乏表情控制

      D.呼吸控制差    E.眼球运动障碍

    10.下列训练中,能够增加行走训练复杂性的事(  )

      A.练习跨过不同高度的物体    B.边说话边走

      C.拿着东西走    D.加快速度走

      E.在有行人的地方行走

    【单选题】

      1.D 2.B 3.D 4.C 5.C 6.A 7.B 8.D 9.C 10.A 1 1.D 12.B 13.A 14.D

      15.E 16.D 17.C 18.B

    【多选题】

      1.ABC 2.ABCDE 3.ACD 4.ABCD 5.AD 6.ABCD 7.CDE 8.ABDE

      9.ABCD  1 0.ABCDE

    第十四章  强制性使用技术

    【单选题】

    1.强制性使用技术的适应证丕鱼堑(  )

      A.截肢后幻肢痛    B.严重老年痴呆症

      C.脑卒中手功能障碍D.儿童脑瘫    E.慢性失语症

    2.强制性使用技术应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其测试项目共几项(  )

      A.13    B.14    C.15 D.16    E.17

     3.强制性使用技术应用wblf运动功能试验,其每项的最高分是(  )

      A.3    B.4    C.5 D.6    E.7

     4.强制性使用技术对患者年龄要求是(  )

      A.15岁以上    B.16岁以上    C.17岁以上D.18岁以上    E.19岁

     5.强制性使用技术对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要求是(  )

      A.肩屈曲和外展≥90。,肩外旋>45。    B.肩屈曲和外展≥80。,肩外旋>45。

      C.肩屈曲和外展≥90。,肩外旋>35。D.肩屈曲和外展≥80。,肩外旋>35。

      E.肩屈曲和外展≥70。,肩外旋>45。    

    6.强制性使用技术对患者前臂被动关节活动度要求是(  )    

      A.前臂旋前和旋后>20。    B.前臂旋前和旋后>25。    

      C.前臂旋前和旋后>35。D.前臂旋前和旋后>40。    

      E.前臂旋前和旋后>45。    

    7.强制性使用技术对患者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程度要求是(  )    

      A.腕伸展于中立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20。    

      B.腕伸展于中立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30。    

      C.腕伸展于中立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40。    

      D.腕伸展于中立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50。    

      E.腕伸展于中立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60。

    8.强制性使用技术要求患者主动活动能力达到(  )

      A.腕伸展>20。,拇指及至少另外两个手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且动作可重

        3次/分

      B.腕伸展>10。,拇指及至少另外两个手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20。,且动作可重

        3次/分    

      C.腕伸展>20。,拇指及至少另外两个手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且动作可重

        2次/分

      D.腕伸展>10。,拇指及至少另外两个手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且动作可重

        2次/分

      E.腕伸展>10。,拇指及至少另外两个手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且动作可重

        3次/分

    9.m.CIMT与CIMT最大区别是前者(  )

      A.重视反复训练    B.注重患者心理状态    C.对健侧不制动

      D.训练任务更简单    E.病例纳入标准要求高

    10.强制性使用技术要求患者每天在清醒时患侧活动时间达到(  )

      A.60%以上    B.70%以上    C.80%以上D.90%以上    E.50%以上

    1 1.强制性使用技术要求患者痉挛程度Ashworth分级不超过(  )

      A.1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多选题】

    1.符合强制性使用技术入选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

      A.肩被动屈曲和外展≥90。,肩被动外旋>45。

      B.前臂主动旋前和旋后>45。

      C.腕伸展于中立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30。

      D.腕被动伸展>10。,拇指及至少另外两个手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被动伸展>10。,且动作可重复3次/分

      E.骨折术后患者

    2.符合强制性使用技术入选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独立安全的转移能力;健手固定时,行走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如:坐位-站立、

        行走到卫生间安全

      B.听理解可存在严重障碍,影响检查和治疗

      C.与患者是否有较好的康复欲望和良好的家庭支持无关

      D.可用于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E.治疗幻肢痛无效

    3.强制性使用技术排除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

      A.严重的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PROM<90。)

      B.严重的平衡及行走问题,所有时间需要辅助用具

      C.严重的认知问题(MMSE<28分)

      D.过度痉挛(Ashworth分级>2级)或挛缩

      E.严重的不可控制的医疗问题

    4.强制性使用技术的适应证有(  )

        A.脑卒中后的上肢功能障碍    B.脑卒中后的下肢功能障碍

        C.儿童脑瘫D.幻肢痛    E.骨折术后

    5.强制性使用技术和改良强制性使用技术的差别是,后者(  )

      A.更安全    B.不限制侧键    C.纳人标准低

      D.缩短每天治疗时间    E.治疗疗程延长

     

    【单选题】

        1.B 2.C 3.C 4.D 5.A 6.E 7.B 8.E 9.C 10.D 1I.C

    【多选题】

        1.ACE 2.AD 3.ABDE 4.ABCDE 5.ABDE

    第十五章  心肺功能训练

    【单选题】

      1.缩唇呼吸训练的目的是(  )

        A.提高支气管内压,避免塌陷    B.降低胸腔内压    C.增加肺活量

     D.提高膈肌肌力    E.改善肺循环

     2.冠心病患者运动中出现气促、眩晕症状时,应将运动量调整为(  )

        A.减少运动量    B.停止运动

        C.维持原定的运动量,再做观察D.不用改变运动量    E.以上都不对

    3.呼吸训练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提高肩胛骨的外展性    B.保持呼吸道畅通

        C.促进排痰和痰液的引流D.改变肺的换气功能

      E.加强气体交换的效率

     4.慢性肺疾患患者作为放松训练时最合适的体位为(  )

      A.正坐位    B.前倾依靠位    C.后倾依靠位

      D.左侧倾依靠位    E.右侧倾依靠位

    5.有氧训练时合适运动强度的简易判断标志是(   )

    A.运动时心率达到120次/分

      B.运动时代谢当量达到6METs

      c.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

      D.运动时无ECG异常

      E.运动时无心绞痛

    6.有氧运动的整理运动时间为(  )

      A.5~10分钟  B.10~15分钟  C.15—20分钟  D.20~25分钟  E.25~30分钟

    7.不属于冠心病患者Ⅱ期康复治疗方案的是(  )

      A.室内外散步  B.医疗体操    c.气功    D.慢跑    E.作业治疗

    8.有氧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肌力    B.增加关节活动度    C.增加心肺功能

      D.增加抗阻力能力    E.增加柔韧性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耐力性项目的是(  )

      A.骑自行车    B.慢跑    C.上下楼梯    D.实心球    E.登山

    10.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不包括(  )

      A.呼吸频率增加    B.潮气量增加

      c.无效腔通气量增加    D.每分通气量增加    E.肺血流量增加

    11.吹笛时呼气可以(  )

      A.加速呼气    B.减少肺残气量    ·    c.血压下降

      D.促进痰液排出    E.控制支气管炎症

    12.肺康复的目标不包括(  )

      A.逆转支气管损害    B.重建生理呼吸模式

      C.改善气道功能    D.改善体力活动能力

      E.提高生存质量

    13.在有氧训练中,能够反映运动强度最准确的方法是(  )

      A.代谢当量    B.靶心率    c.主观感觉    D.最大心率    E.最低心率

    14.有氧训练最常用的强度是(  )

      A.小强度    B.中等强度  C.高强度    D.极高强度  E.极量运动

    15.呼吸肌训练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描述是(  )

      A.训练时避免情绪紧张    B.选择放松体位

      c.避免过分减慢呼吸频率    D.每次训练一般为5~10分钟

      E.每次训练一般为10~25分钟

    【多选题】

    1.心功能训练第1期康复方法包括(  )

      A.床上活动    B.呼吸训练    C.坐位训练    D.步行训练    E.上下楼活动

    2.呼吸训练包括(  )

      A.腹式呼吸训练    B.呼吸肌训练    C.吹笛式呼气训练

      D.咳嗽训练    E.全身训练

    3.长期卧床对心血管的影响包括(  )

      A.血容量增加    B.血液黏稠度增加    C.血栓生成可能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E.血流速度减慢

    4.耐力训练出现训练过度的表现为(  )

      A.情绪改变    B.运动后出现失眠

      C.关节肌肉收缩D.出现慢性疲劳

      E.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突然出现明显变快或变慢

    5.有氧训练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  )

      A.运动方式    B.强度    C.时间D.频率    E.血压监控

    6.呼吸练习中控制呼吸的技术方法包括(  )

      A.腹式呼吸    B.胸式呼吸    C.浅而快的呼吸

      D.缩唇呼吸    E.深而慢的呼吸

    7.等长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  )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下降    C.心输出量减少

      D.心输出量增加    E.外周阻力增高

    8.呼吸康复的目的在于(  )

      A.改善身体活动能力    B.重建生理呼吸模式

      C.改善气道功能D.避免各种呼吸道刺激因素

      E.提高生存质量

    9.心功能康复的外周效应是(  )

      A.肌肉适应性改善    B.运动肌氧利用能力和代谢能力改善

      C.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D.肌肉收缩效率提高

      E.最大运动能力提高

    10.属于有氧运动训练的项目包括(  )

      A.步行    B.游泳    C.慢跑D.举重    E·骑车

    【单选题】

    1.A 2.A 3.A 4.B 5.C 6.D 7.D 8.C 9.D 10.C 1 1.B 12.A 13.A

        14.B 15.E

    【多选题】

    1. ABCDE 2.ABCDE 3.ABCE 4.ABCD 5.ABCD 6.ABCDE 7.ABDE  8.ABDE 9.ABCDE  

    1 0.ABCE

    第十六章  虚拟现实技术

    【单选题】

    1.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  )

      A.综合集成技术    B.人机交互技术    c.传感技术

      D.计算机仿真技术    E信息技术

    2.下列哪项不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硬件(  )

      A.头盔显示器  B.摄录像设备  c.数据手套    D.视觉心理    E.跟踪器

    3.下列哪项不是虚拟现实技术涉及的技术(  )

      A.计算机心理学    B.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

      c.立体显示技术    D.人机接口技术    E.仿真技术

    4.虚拟现实技术通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于20世纪哪个年代末走出实验室,开始进人实

      用化阶段的(  )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E.40年代

    5.可视化虚拟康复疗法由Wann和Turnbull于哪年首次提出的(  )

      A.1963年    B.1973年    C.1983年D.1993年    E.1953年

    【多选题】

    1.虚拟现实技术中最主要的三种技术是(  )

      A.三维计算图形技术    B.高清晰度的显示技术

      C.地形环境    D.多功能传感器的交互式接口技术

      E.场景采样

    2.虚拟现实的三大特征是(  )

      A.沉浸性    B.交互性    c.逼真性    D.构想性    E.直观性

    3.VR系统根据其沉浸程度和系统组成可分为下列哪几种(  )

      A.头盔式    B.手套式    c.大屏幕式    D.桌面式    E.综合式

    第十七章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单选题】

    1.下列关于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末端效应器和全部机械关节的轨迹与人体关节空间运动轨迹一致

      B.装置相对稳定

      C.适用于轻度残疾者

      D.由机械、液压或气压驱动的外骨骼机械动力大,精确度高

      E.可穿戴或携带的外骨骼机械动力小,精确度低

    2.在进行康复机器人的设计时,下列哪一项是实现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

      A.外骨骼装置  B.传感器    C.末端效应器  D.自由度    E.悬吊装置

    3.目前,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控制的自由度个数是(  )

      A.3个    B.4个    C.5个D.6个    E.7个

    4.研究显示,机器人辅助上肢训练的效果与治疗师训练的效果相比(  )

      A.差很多    B.稍差    C.类似    D.稍好    E.好很多

    5.目前,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控制髋、膝关节矢状轴的自由度个数是(  )

      A.3个    B.4个    C.5个D.6个    E.7个

    6.机器人辅助跑台训练的适用人群为步行功能分级(  )

      A.≤1级    B.≤2级    C.≤3级D.≤4级    E.≤5级

    7.在进行步行功能分级(FAC)时,若患者只需口头鼓励而不用身体扶持,其依赖程度是

        (  )

      A.依赖性/等级Ⅱ    B.依赖性/等级I    C.监督

     D.独立性/等级Ⅱ    E.独立性/等级I

    8.下列上肢康复机器人中具有智能化评估与录制功能,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处方的是(  )

      A.ARMin康复机器人    B.MIME训练系统

      c.手-物体-手系统D.ARM-Guide机器人

      E.ReoGo上肢机器人

    9.瘫痪步态的能耗是正常步态的(  )

      A.0.5~1倍    B.1~1.5倍    c.1.5~2倍    D.2~2.5倍    E.2.5~3倍

     l0.机器人辅助跑台训练时,跑台速度一般不超过(  )

      A.2.5km/h    B.3.0km/h    C.3.5km/h D.4.0km/h    E.4.5km/h

     11.当脑卒中患者上肢处于软瘫期时,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选择的运动模式是(  )

      A.被动运动    B.助动运动    C.主动运动D.自由运动    E.扰力运动

     12.中枢模式发生器存在于(  )

      A.脑干和脊髓  B.脑干和大脑  c.脊髓和小脑D.小脑和大脑  E.脊髓

     13.脑卒中患者进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时,应监测心率以不超过(  )最大心率为宜

      A.50%~65%  B.60%~75%  C.70%~85%D.80%~95%  E.90%~100%

    【多选题】    

    1.康复机器人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除康复医学外,还包括(  )    

      A.生物力学    B.机械力学    c.材料学    D.电子学    E.计算机科学  

    2.下列关于康复机器人设计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末端效应器设计通过末端装置带动肢体运动,因此不允许多关节参与运动    

      B.微弱肌力的患者较容易操纵末端效应器机器人    

      C.自由度是实现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D.在主动使用外骨骼机器人时对机器人的性能有极高的要求

      E.信息的采集与转换主要依赖于各类末端效应器

    3.目前,康复机器人临床应用的设计要求包括下列哪些方面(  )

      A.生物    B.心理    C.社会学

      D.医疗    E.人类环境改造学

    4.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上肢功能训练的目标是(  )

      A.改善上肢活动的协调性    B.改善痉挛    C.改善疼痛

      D.减轻上肢残疾程度    E.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5.机器人辅助上肢功能训练安全措施包括(  )

      A.在系统运行时,长发、首饰和宽大服装须远离运动装置

      B.患者未安全、正确就坐时不可运行系统

      C.患者在出现任何异常动作时须通知治疗师

      D.系统运行时,现场禁止存放易燃液体、气体或蒸汽

      E.如果显示器屏幕工作中断,需马上停止系统运行

    6.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的目标包括(  )

      A.重新获得独立的步行能力

      B.提高步行速度

      C.改善跟腱挛缩

      D.增加髋膝活动度

      E.改善步态质量

    7.依据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身体姿势,下肢康复机器人主要分为多体位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    )

        A.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B.直立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C.辅助起立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D.主动起立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E.多体位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8.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在纠正动作时给予的反馈包括(  )

      A.处方性反馈  B.描述性反馈  C.平均反馈    D.总结性反馈  E.间断}生反馈

    【单选题】

      1.B 2.B 3.D 4.C 5.B 6.B 7.C 8.E 9.C 10.C 1 1.A 12.A 13·C

    【多选题】

      1.ABCDE 2.BD 3.BDE 4.ABCD 5.ABCDE 6.ABE 7.ABCE 8.ACD

     

     

    名词解释

    第一章  概论

     

        1.物理治疗学:英文是physical therapy或physiotherapy,缩写为PT,是研究如何通过功能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手法治疗(manual therapy),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physical agents)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的医学相关类学科。

        2.主动运动:是指肌肉主动收缩所产生的运动。

        3.持续性被动活动: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使肢体能进行持续性、无疼痛范围

    内的被动活动。

        4.运动再学习治疗: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进行针对性的练

    活动,通过多种反馈来强化训练效果,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

    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的一种疗法。

        5.生物反馈疗法:应用电子技术和训练使人能对自己体内异常的不随意生理活动进行

    自我调节控制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BFT),又称电子

    生物反馈疗法。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

    1.关节活动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

    所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包括手法技术,利用设备的机械技术,利用患者自

    身体重、肢体位置和强制运动的训练等。

        2.肩肱节律:正常肩前屈同时伴一系列精确的协调运动,称肩肱节律。肩胛骨、肱骨

    均参与整个运动。除外展的早期具有个体差异外,在外展至30。后,以2:1的比率外展,

    即在30。~170。外展中,每15。的外展,10。发生在盂肱关节,5。在肩胸关节。

        3.主动运动:患者主动用力收缩肌肉完成的关节运动或动作,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

    训练。

        4.被动运动:根据力量来源不同分为两种①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完成的被动运

    动,如关节可动范围内的运动和关节松动技术;②借助外力或器具由患者自己完成的被动运

    动,如关节功能牵引、持续性被动活动等。

        5.主动一助力运动:在外力辅助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完成的运动或动作。助力可由

    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提供。

    第三章 体位转移技术

    1.体位转移(transfer):即人体姿势转换和位置移动,此过程中身体的姿势或位置会

    改变,如翻身、床上移动、站起与坐下等。

    2.机械搬运:是指借助器械,如升降机来提举并转运患者的一种搬运方法。有固定和

    移动升降机之分,除动力装置外,还有配套的吊带及坐套。

     3.长坐位:床上直腿坐位(长坐位)是指患者在床上取屈髋、伸膝的坐位方式。

     4.辅助转移:是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1.牵伸技术:指运用外力拉长短缩或挛缩的软组织,做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轻微超过软

    组织阻力的运动,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技术。

        2.等速收缩:在一般生理活动状态下很难产生,它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产生变

    化,但关节运动的速度是由特定的仪器设定而保持不变的。

        3.肌肉收缩效能: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

    速度,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内在特性等。

        4.肌静力性挛缩:是指由于肌肉、肌腱缩短,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但是组织病

    理学上却没有明确的改变。有时肌肉、肌腱发生一过性轻度挛缩,也被称为肌紧张;在这种

    情况下,紧张的肌肉可以被拉长,但不能达到肌肉的最大长度。

        5.手法牵伸:是指治疗师徒手对紧张或挛缩的组织及活动受限的关节进行牵伸,通过

    控制牵伸参数(体位、方向、速度、强度和时间等),来消除组织紧张、增加挛缩组织的长

    度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6.主动抑制:为使牵伸的阻力最小化,在肌肉牵伸前,嘱患者有意识地主动放松该肌

    肉,使肌肉收缩受到自己主动的抑制。该技术只能放松肌肉组织中具有收缩性的结构,对结

    缔组织没有作用。

    第五章 关节松动技术

    1.关节松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治疗师在患者关节活动

    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术,临床上用来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

    硬等,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点。

      2.关节的生理运动: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活动。如关节的屈/伸、内收/外

    展、旋转等。生理运动可以由患者主动完成,也可以由治疗师被动完成,在关节松动技术操

    作中,生理运动就是一种被动运动。

      3.关节的附属运动:是指关节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活动。附属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

    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一般不能通过关节的主动活动来完成,而需要由其他人或健侧肢体

    的帮助才能完成。例如,滑动、滚动、分离(包括垂直分离和水平分离)或牵引等,均属于

    附属运动中常用的手法。

        4.治疗平面:是指手法治疗中的一个假想平面,该平面平行于关节面,并垂直于关节

    的轴心。治疗时,凡属于分离或牵拉的手法,实施力的方向或是平行于治疗平面,或是垂直

    于治疗平面。凡属于滑动的手法,实施力的方向一定平行于治疗平面,而滚动手法,实施力

    的方向沿着治疗平面变化。

        5.西方按摩术:是指作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一些手法

    操作,其手法比较简单,主要有揉法、推法、叩击法、振颤法。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软组织损

    伤,如烧伤后的皮肤瘢痕、肌腱移植或缝合术后的组织粘连和瘢痕等。

    第六章  肌力训练技术

    1.肌力:是指肌肉一次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2.肌肉耐力:是指肌肉持续地维持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3.等速训练:指利用等速仪器,根据运动过程中患者肌力大小的变化,由机器提供相

    匹配的阻力,使整个关节按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进行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又称可调节抗阻训

    练或恒定速度训练。

      4.等长训练:是指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保持不变,也不产生关节活动,但肌肉

    能产生较大张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又称静力性训练。

      5.等张训练:是指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张力保持不变,而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

    并产生关节活动的一种训练方法。

      6.1 RM:(repetition maximum)是指成完一个负重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

      7.核心稳定性: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

    目的的力量能力。

    第七章  牵引技术

    1.牵引技术:是指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外力(手法、器械或电动

    装置)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面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

    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2.颈椎徒手牵引技术:是用手法对患者颈部进行牵伸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优点是牵引的角度和患者头部的位置可很好地控制。分徒手坐位牵引和徒手卧位牵引两种。

      3.腰椎牵引:又称骨盆牵引,用骨盆带固定腹部和骨盆,胸肋部以反向牵引带固定,

    利用牵引床和牵引装置沿腰段脊柱纵轴施加牵引力,以达到缓解神经根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临床常用的牵引床有机械式、电动式和三维牵引等类型。

      4.皮牵引:是利用粘贴在患肢皮肤上的宽胶布条或乳胶海绵条,通过滑轮装置,施加

    持续牵引力来对抗患肢肌肉的力量,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5.骨牵引:是通过贯穿骨端松质骨内的骨圆钉、不锈钢针或手巾钳,通过滑车装置,

    在肢体的远端施加持续牵引,以对抗患肢肌肉的牵拉力。

    第八章  悬吊技术

    1.悬吊技术: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

    概念集合,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运动,可加强中央躯

    干肌肉、髋部深层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2.开链运动(OKC):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3.闭链运动(CKC):是指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

    基础上进行移动,如俯卧撑中上肢的运动。

        4.弱链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肢体的运动可以看作力在由一个个关节构成的运动

    链上的传递。在一个动作中,某肌肉(通常是局部稳定肌)和其他肌肉一起工作时,它太弱

    以至于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这样力的传递会受到干扰,临床可发现动作完成不正

    确或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5.整体运动肌:主要作为身体运动所需的动力的来源,在保持脊柱稳定性方面起到辅

    助作用。位于表层、具有双关节或者多关节分布如连接胸廓和骨盆,呈梭状,肌纤维以快肌

    为主,优先募集,通过向心收缩控制椎体的运动和产生功率。

      6.局部稳定肌:局部稳定肌肉通常起源于脊椎,主要作用是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

    脊柱的机械稳定性,通常位于深部、具有单关节或者单一节段分布,呈腱膜状,肌纤维陧肌

    为主、耐力活动时激活、选择性弱化、募集较差,可以被抑制,最大收缩阻力在30%~40%

    条件下激活,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

      7.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就是指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程度。1992年,生物力学家

    Panjabi提出“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认为脊柱稳定系统包括三部分:被动稳定系统、主动

    稳定系统、神经控制系统。三个系统分别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三个独立性因素,其中某一因素

    损害,其他因素加以代偿,当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无法代偿时,脊柱稳定性逐渐丧失,出现

    各种临床症状。核心稳定性在改善人体平衡能力、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等方面发挥

    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

    1.软组织贴扎技术:是一种将特制的胶布粘贴于体表,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

    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该技术最早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后逐渐延伸到康复

    治疗领域。    

     2.切力:是指贴布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牵动皮肤皱褶走向。    

     3.应力:是软组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来自贴布的垂直于组织表面的力量。    

    4.“锚”:是指贴扎的起端,为最先贴扎端、固定端。    

     5.自然拉力:是指对贴布不施加任何外加拉力或仅施加小于10%的拉力。

    第十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

    1.平衡:平衡(balance,equilibmlm)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

    衡复杂得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

    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2.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

    保持稳定的状态。

        3.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①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

    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②他动动态

    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4.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

    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反应时间是指从平衡状态的改变到出现可见运动的时间;运

    动时间是指从出现可见运动到动作完成、建立新平衡的时间。

        5.支撑面: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

    站立时的支撑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之间的面积。支撑面的大小影响身体平衡。当身体

    的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保持平衡,反之,重心落在支撑面之外时就失去平衡。

        6.协调:协调(c001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所完

    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

    个方面。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dystaxia)。

    第十一章  步行训练

    1.步行:是指通过双脚的交互移动来安全、有效的转移人体的一种活动,是上肢、躯

    干、骨盆、下肢各关节及肌群的一种规律、协调的周期性运动。

        2.步态:是步行的行为特征,是一个人行走时的表现形式,又称行走模式。

        3.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一条腿向前迈步该足跟

    着地时起,至该足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行周期。在每个步行周期中都包

    含一个支撑相和一个摆动相。

        4.步距:是指两脚跟中心点或重力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也有采用两足内侧缘或外侧缘

    之间的最短水平距离。正常人约为5~lOcm。

        5.足角:指贯穿整个足底的中心线(足跟中点到第二足趾连线)与前行方向之间所形

    成的夹角,正常人足角约7。~8。,左右足分别计算。

    第十二章  神经发育技术

    1.神经发育技术:是应用神经生理学、神经发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来改善脑损伤后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类康复治疗技术与方法,又称为应用神经生理学法则的促进技术或易

    化技术。包括促进技术与抑制技术。

        2.反射运动控制学说:该学说由Charles Sherrington提出,强调反射是一切运动的基

    础,神经系统通过整合一连串的反射来协调复杂的动作。控制运动的主要因素有:①周边感

    觉刺激;②反射弧;③反馈控制以修正动作。

        3.身体图示:是为了姿势控制,将感觉输入及自己的运动予以比较解释,以校正肌肉

    活动的模式。主要记忆在顶叶,学习后可以回忆(recall)与再现(recognition),且不断

    更新。

      4.影响张力性姿势:是指通过在某些特定的姿势作用下,肌张力得到抑制。

      5.反射性抑制:利用与痉挛模式相反的体位或姿势来抑制痉挛。包括反射性抑制模式

    和影响张力性姿势。

      6.促通:是Bobath观念的组成部分,通过利用感觉和本体感觉的输人,以激活肌肉及

    诱发运动,促进运动易于完成的技术。

        7.控制关键点:治疗师在训练中操作患者身体的某些部位,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

    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目的。

        8.整体治疗:将患者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只是治疗患病部位。需要通过全身

    动、躯干运动提高患者的整体功能。

        9.保持反应:指身体对所处体位的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10.位置反应:指肢体反应性的短暂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力,是肢体的重量刺激引发出

    的正常姿势反应。

        1 1.调整反应:调正反应是当一种稳态(姿势)被打破时,身体重新排列获得新的稳态

    (姿势)的能力。

        1 2.关节持重: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

    共同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治疗方法。

        1 3.Rood技术:该技术源于19世纪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理论的发展,属于神经发育技

    术,由美国的Margaret S.Rood提出。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有控制的感觉刺激,按人

    体的个体发育顺序,利用运动诱发出有目的的反应,故而又称为多感觉刺激疗法。

        1 4.技巧性运动:技巧性活动是最高水平的运动控制,是活动性和稳定性的结合。它往

    往要求近端固定(躯干及近端关节很高的灵活性),活动远端(远端关节准确的灵活性)。

        15.联合反应:是脑卒中后一种非随意性的运动和反射性肌张力增高。当健侧肢体进行

    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相应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16.共同运动:是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运动时引发的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的运动

    模式。它是脊髓水平的原始粗大运动,是脊髓中支配屈肌的神经元和支配伸肌的神经元之间

    交互抑制关系失衡的表现。患侧上肢和下肢都可以表现为屈曲共同运动模式和伸展共同运动

    模式。

        17.PNF技术:PNF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以增强

    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使

    之以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活动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

        18.后序效应:停止刺激以后,反应仍会继续。随着刺激强度及时间的增加,延续的作

    用也随着增加。

        19.连续性诱导:拮抗肌受刺激产生肌肉的收缩后,可引起主动肌的兴奋使之产生收

    缩。PNF技术中涉及的逆转技术就是利用了这种特性。

        20.交互神经抑制:当主动肌收缩时,拮抗肌的活动会受到抑制。在人体的协调活动

    中,交互神经的支配是必要的组成部分。PNF技术中的放松技术是利用了此原理。

        21.扩散和强化:扩散是指肌肉组织受到刺激后所产生的反应扩散至其他肌肉组织的现

    象。此种反应可以诱发或抑制肌肉的收缩和动作模式的出现。强化是通过对较强肌肉活动阻

    力的施加,使其所产生反应的强度增加或影响范围扩大。

        22.牵伸:肌肉被牵伸到一定程度后或收缩至肌张力增JJn时,就会产生牵张反射。牵张反射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是短潜伏的脊髓发射,它几乎不产生力,可能没有什么功能意

    义;第二部分为功能性牵拉反射,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可产生较有力的、功能性的活动。

        23.牵引和挤压:牵引是对躯干或四肢的拉长。一方面,牵引使肌肉被拉长,易形成牵

    张刺激。另一方面,牵拉可增大关节间的间隙,是关节分离激活关节感受器,刺进了肌肉周

    围肌肉(特别是屈肌)的收缩。挤压是对躯干或四肢关节的压缩,使关节间隙变窄,从而激

    活关节了感受器,增加了关节稳定和负重能力,提高了抗重力肌肉的收缩,促进了直立反应。

        24.顺序:顺序是指运动发生的先后次序。

    第十三章  运动再学习技术

    1.运动学习:方法是根据对正常人学习并获得运动技能过程的充分认识,通过分析与

    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的各种异常表现或缺失成分,针对性地设计并引导患者主动练习运动缺失

    成分和功能性活动,获得尽可能接近正常的运动技能。

        2.运动再学习技术:将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

    过程,它主要以生物力学、运动学、神经学、行为学等为基础,在强调患者主动参与的前提

    下,以任务或功能为导向,按照科学的运动技能获得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教育并重新学习以帮

    助恢复其运动功能。

        3.神经网络理论:大量神经元之间交互连接组成复杂的网络体系,这种连接的牢固性

    因反复使用而增强,因失用而减弱。人类学习并获得的运动技能就是在发育过程中,反复实

    践,通过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在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形成优化的神经网络,对运动进行程序化

    控制。

    第十四章  强制性使用技术

    1.强制性  使用技术:是指在康复治疗及生活环境中限制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使用健侧肢体,强制性反复使用患者侧肢体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2.习得性失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通常可出现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抑制,这种抑

    制在损伤早期导致患侧肢体失去运动功能,健侧肢体代偿性使用,从而使患侧肢体失用。由

    于这种失用是损伤后学习而来的,故称为习得性失用。

     3.习得性使用:中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患侧肢体习得性失用,通

    过强制性限制健侧肢体的使用,学习使用患侧肢体,促进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称为习得性

    使用。

     4.塑型技术: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通过试

    图使用患侧肢体出现的疼痛或异常运动模式,反馈性强化大脑的功能重组能力,激发脑细胞

    活动,从而改善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

     5.“塑形”训练技术:是一种根据功能性行为设定的训练方法,让患者“循序渐进”

    逐步达到某个运动或行为目的。

    第十五章 心肺功能训练

    1.代谢当量(METs):表示运动时代谢率的倍数。每千克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ml

    的氧气,其活动强度为1MET。

    2.缩唇式呼吸:指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

    3.靶心率:在心血管康复中,心脏活动最佳训练效果时所达到和保持的心率,称作靶

    心率(THR)。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心脏康复效果好,但同时也要保证运动的安

    全性。

     4.最大摄氧量:机体竭尽全力运动或运动试验出现症状限制(呼吸急迫、心绞痛、血

    压或心电图异常)时每分钟输送到活动肌肉,被其摄取和利用的最大氧量,客观反映人体极限运动的心肺功能和肌肉代谢水平。

    5.有氧运动:是指中等强度的大肌群、节律性、持续一定时间的、动力性、周期性运动,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有氧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以安全有效的运动来增进

    身体功能并提高活动能力。

    第十六章  虚拟现实技术

    1.虚拟现实技术:这个环境中,并操作、控制环境,实现特殊的目的,即人是这种环境的主宰。

    2.沉浸性:沉浸性是指用户对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感,此种真实感将使用户难以觉察、分辨出其自身正处于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

     3.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用户对虚拟世界中的物体的可操作性。

     4.构想性:构想性是指用户在虚拟世界的多维信息空间中,依靠自身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可全方位地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对问题的完美解决。

    第十七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1.康复机器人:属于医疗机器人范畴,是其重要分支,即利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和

    器械辅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的高科技产品。

    2.治疗型康复机器人:是康复机器人的一种,用来辅助患者进行各种恢复运动功能的

    训练,如行走训练、手臂运动训练、脊椎运动训练、颈部运动训练等,并可以同时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3.脑一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种不依赖于人的外周神经系统与肌肉组织,直接从大脑获取与外界通信信息的全新人机接口方式,它能够直接连接大脑和外部环境,通过主动意图识别、帮助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进而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任务导向性训练:指当一个目标实现后,适时地对患者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以便其进入一个新的任务导向过程,使动机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5.中枢模式发生器:是这样一种神经网络,它可以使用特定的序列来交替刺激控制站立和摆动的肌肉,来进行步行运动。一般认为,中枢模式发生器存在于脑干和脊髓。

     6.静态减重:是指患者的重心被一个稳定的作用力支撑。

     

     

     

    简答题

    第一章  概论

     

        1.试述物理治疗学的范畴。

        从物理治疗学的定义来看,物理治疗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功能训练为主要手段,

    又称为运动治疗或运动疗法;一类是以各种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冷、热、水等为主

    要手段,过去称为理疗;另一类是手法治疗。

        2.试述运动治疗的治疗作用。

        (1)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2)增强心肺功能。

        (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6)调节精神和心理。

        3.试述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

        ①消炎作用;②镇痛作用;③抗菌作用;④镇静与催眠;⑤兴奋神经-肌肉;⑥缓解痉

    挛;⑦软化瘢痕,消散粘连;⑧加速伤口愈合;⑨加速骨痂形成。

        4.试述增强肌肉力量的方法。

        (1)主动助力运动:根据助力来源分徒手助力和悬吊助力运动。①徒手助力运动:当

    肌力为1级或2级时,治疗者帮助患者进行主动锻炼。随着主动运动能力的改善,治疗者逐

    渐减少帮助。②悬吊助力运动:利用绳索、挂钩、滑轮等简单装置,将运动肢体悬吊起来,

    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然后在水平面上进行运动锻炼。助力可以来自通过滑轮的重物或治

    疗者徒手施加,助力大小根据患者肢体的肌力而定。悬吊助力运动适合于肌力2级或稍低。

        (2)主动运动:当肌力3级或以上时,患者将需训练的肢体放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进

    行主动运动。

        (3)抗阻力运动:是克服外加阻力的主动训练方法,常用于肌力已达到3级或以上

    患者。根据肌肉收缩类型分为抗等张阻力运动(也称为动力性运动)、抗等长阻力运动(也

    称为静力性运动),以及等速运动。

        5.试述牵伸软组织的技术与方法。

        (1)手法牵伸:治疗者对发生紧张或挛缩的组织或活动受限的关节,通过手力牵拉,

    并通过控制牵拉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增加挛缩组织的长度和关节活动范围。

        (2)机械装置被动牵伸:利用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缩短组织的一种牵

    伸方法。其牵伸力量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系列夹板而发生作用。牵伸时间至少要20

    分钟,甚至数小时,才能产生治疗效果。

        (3)自我牵伸:由患者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可以利用自身重量作为牵伸

    力量。

        6.试述常用物理因子的种类。

        (1)电疗法:①低频电疗法:频率大于0Hz,小于1000Hz的电疗设备属于此类疗法;

    ②中频电疗法:频率在1000Hz~100kHz的电疗设备属于此类疗法;③高频电疗法:频率在

    100kHz一300GHz的电疗设备均属于此类疗法。

        (2)光疗法:①红外线疗法;②蓝紫光疗法;③紫外线疗法;④激光疗法。

        (3)超声波疗法:应用频率高于20Hz的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

        (4)磁疗法。

        (5)水疗法。

        (6)生物反馈疗法。

        (7)牵引疗法。    

    (8)其他物理因子:石蜡疗法、低温疗法、压力疗法。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

    1.影响关节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1)构成关节两个关节面的弧度之差:差别大时活动度大,稳定性低;差别小时则

    相反。

        (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关节囊薄而松弛,则关节的活动度大,反之则小。

        (3)关节韧带的强弱与多少:关节韧带弱而少,则关节的活动度大,反之则小。

        (4)关节周围肌群的强弱与伸展性:一般来说,骨骼和韧带对关节的静态稳定起主要

    作用,肌肉拉力则对动态稳定起主要作用。

        2.简述关节活动技术的注意事项。

        (1)熟悉关节的结构:在进行关节被动运动时必须熟练掌握关节解剖学结构、关节的

    运动方向、运动平面及其各个关节活动范围的正常值等。

        (2)早期活动:在不加重病情、疼痛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因伤病而暂时不能活动关节

    的被动活动,活动范围应尽可能接近正常最大限度的活动。

        (3)全范围活动:关节活动范围的维持训练应包括身体的各个关节,并且每个关节必

    须进行全方位范围的关节活动(如肘关节屈曲、伸展;肩关节的屈曲、伸展、内收、外展、

    外旋和内旋等)。但每次活动只针对一个关节,在运动该关节时,要给予该关节一定的牵拉

    力,这样可减轻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训练操作容易进行,并能保护关节,防止关节面

    挤压。

        (4)与肌肉牵伸结合:对于跨越两个关节的肌群,应在完成逐个关节的活动后,对该

    肌群进行牵张。对于那些活动受限的关节或长期处于内收、屈曲位的关节,要多做被动牵拉

    运动,如牵拉跟腱维持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对屈曲的肘关节做伸展活动等。

        3.简述神经源性挛缩有哪些?

        因各种疾病、创伤等造成神经损伤使肌腱、肌膜、韧带等缩短出现的挛缩。

        (1)反射性挛缩:为了减少疼痛,长期将肢体放置于某种强制体位造成的挛缩。

        (2)痉挛性挛缩: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易出现痉挛性瘫痪。在

    发病的急性期会因胶原纤维沉积于肌腱、肌膜、韧带等处导致软组织缩短、丧失弹性而出现

    急性挛缩。瘫痪使关节缺乏活动,同时也限制关节自然活动,形成制动,痉挛的程度不同致

    肌群间肌力失衡,肌痉挛的存在使得静态下肌纤维长度缩短,长期处于缩短状态的肌肉会形

    成肌源性挛缩。另外痉挛性瘫痪也使关节软骨承受压力加大,易形成关节强直。

        (3)弛缓性挛缩:周围神经麻痹可引起弛缓性瘫痪。由于瘫痪肌与正常的拮抗肌之间

    失去了肌力之间的相对均衡,易形成拮抗肌的缩短,长期处于缩短位,缺乏舒展则形成挛

    缩。如坐骨神经损伤时产生马蹄足的畸形。

      4.简述髋关节的主动助力活动技术操作。

      (1)髋关节屈曲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先将滑轮套带套在踝关节上方,再将绳通过滑

    轮,绳索两端固定把手,滑轮位于正前上方,患者双手握住绳两端的把手向下的拉力,完成髋关节的屈曲运动。

      (2)髋关节内收、外展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先将滑轮套带套在踝关节上方,在将绳

    通过滑轮,绳索两端固定,患者近似水平位进行髋关节内收、外展训练。

      5.简述踝关节被动活动技术操作。

      (1)踝关节背屈: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治疗师一手固定踝关节上方,另一手握足

    跟,在牵拉跟腱的同时,利用治疗师的前臂屈侧推压足底。

      (2)踝关节跖屈: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治疗师固定踝关节上方的手移到足背,在

    下压足背的同时,另一手将足跟上提。

      (3)踝关节内翻、外翻: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治疗师一手固定踝关节,另一手进

    行内、外翻运动。如果有助手,也可以让助手固定踝关节,治疗师手握足前部和足跟使全足同时完成内翻、外翻运动。

        (4)跗横关节旋转: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治疗师用一手固定距骨和跟骨,另一手握住足舟骨和骰骨,轻柔地进行旋转运动。

        (5)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的屈伸和外展、内收: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治疗师用手固定拟活动的近端关节,再活动远端关节,其运动原则和方法与活动掌指关节相同。

    第三章 体位转移技术

    1.如何选择体位转移的方法?

        ①患者能够独立转移时则尽量不要帮助,能提供少量帮助时则不要提供大量帮助,而被

    动转移作为最后选择的转移方法;②患者残疾较重或存在认知障碍时不要勉强训练其独立转

    移活动;③转移距离过远时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帮助,转移频繁不便时使用升降机。

        2.诱导翻身技术的操作方法。

        ①患者体位:朝目标方向侧卧位,即患侧卧位或健侧卧位;②治疗师位置:站在患者背

    侧或头后侧床边;③适当阻力:力的方向向患者的背侧,施力的部位为侧卧位时上方肢体的

    肩前或骨盆前;④口令:往前使劲儿,对抗我用力,别让我把你搬倒了;⑤晋级:起始体位

    越接近仰卧位难度越大。

        此方法适用于能听从指令、翻身时肩胛骨前伸困难或躯干、骨盆旋转困难的患者。

        3.简述偏瘫患者从坐位到立位的转移过程。

        ①患者体位:坐于床边。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足着地,两足跟落后于两膝,患足稍

    后,以利负重及防止健侧代偿;②操作方法:患者Bobath握手,双臂前伸,躯干前倾,使重心前移,患侧下肢充分负重,双肩超出两膝时,双腿同时用力,臀部离开床面,慢慢站起,立位时双腿同等负重;③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患者不得低头,起立后防止膝关节过伸或是伴有踝关节跖屈内翻的髋关节向后方摆动。    

        4.简述偏瘫患者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过程。    

        ①患者体位:坐在床边,双足平放于地面上;②操作方法:将轮椅放在患者的健侧,与床成45。夹角。关闭轮椅手闸,移开近床侧脚踏板;患者健手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引导患者主动前移重心完成健手支撑,防止患者用健手拉拽轮椅扶手站起),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治疗师面向患者患侧马步站立在患者旁边,靠近患者背侧的手抓住患者腰带向上提,协助患者站立,另一手放在患者肩前腋窝处向上向后用力协助患者直腰并防止患者向前摔倒;治疗师帮助患者旋转身体,双腿后侧贴近轮椅后正对轮椅坐下。

        5.简述C。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仰卧位翻身向俯卧位的转移过程。

        ①患者仰卧于床上,头、肩屈曲,双上肢伸展上举、对称性摆动,产生钟摆样运动。向左侧甩动,使右上肢越过身体左侧,以获得下一步向右翻转所需的动力。②再屈曲头、肩,双上肢迅速从左侧甩向右侧。这个动作完成后,右肩尽可能向后拉借助于上肢甩动的惯性使躯干和下肢翻成俯卧位。③将左前臂支撑于床面并承重,右肩进一步后拉,使两侧前臂同等负重将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6.脑瘫儿童的扶抱方法有哪些?

        ①抱法一:将小儿下肢分开,骑坐在前臂让双腿分开并外旋,双手抬起肩部使之内旋,从而控制肩部。此抱法适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②抱法二:头部、躯干控制能力差儿童的抱姿为帮小儿呈对称姿势,使其髋、膝关节屈曲,头竖直,背部依靠在抱者胸前,躯干伸展。避免出现头过伸、躯干稳定性差和上肢非对称模式。此抱法常用于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儿童。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1.简述肌肉牵伸技术的作用。

        ①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②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③调节肌张力;④阻断恶性循

    环、缓解疼痛;⑤提高肌肉的兴奋性;⑥预防软组织损伤。

        2.简述肌肉牵伸技术的种类。

        a被动牵伸:①手法牵伸;②机械牵伸;③自我牵伸。b主动抑制:①收缩-放松;

    ②收缩-放松-收缩;③拮抗肌收缩。

        3.简述软组织挛缩常见的原因。

        ①由于疾病使身体某部位长期制动;②不良的坐位工作和生活习惯;③姿势异常和肌肉

    不平衡;④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的受损;⑤组织创伤所导致的炎症和疼痛;⑥先天或后天

    畸彤。

      4.简述肌肉牵伸技术的注意事项。

      ①进行细致的功能评估,明确牵伸和限制的肌肉和关节。②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

    被牵伸部位放松;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般肌肉酸痛不能持续超过24小时,否则

    需要调整牵伸参数。③为避免牵伸中挤压关节,可对关节先稍加分离牵引力,力度要求适

    中、缓慢、持久。治疗中要避免跳跃I生牵伸,尤其在关节活动末端应避免弹动关节。④避免过度牵伸已长时间制动或不活动的组织,特别是大强度、短时间的牵伸比小强度、长时间的牵伸更容易损伤软组织,造成关节不稳定。另外,应注意避免牵伸已出现水肿的组织和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5.简述肘关节屈曲徒手被动牵伸的具体方法。

        ①牵伸肌群:伸肘肌群。②牵伸目的:增加肘关节屈曲的活动范围。③患者体位:仰卧

    位,上肢稍外展。④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下方

    手托住肘部,注意固定好肱骨。⑤牵伸手法:上方的手被动屈曲肘关节至最大范围,以牵伸

    伸肘肌群。患者也可取坐位,手放在颈后部。治疗者外侧手握住肘部向上牵伸,内侧手握住

    腕部向下牵伸。此法对牵伸肱三头肌长头的效果较好。

        6.简述屈膝时屈曲髋关节徒手被动牵伸的具体方法。

        ①牵伸肌群:臀大肌;②牵伸目的:增加屈膝时屈髋活动范围;③患者体位:仰卧位,

    下肢稍屈髋屈膝;④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被牵伸患侧,远端手握住足跟,近端手托住

    患肢股骨远端;⑤牵伸手法:双手托起患侧下肢,同时被动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至最大范围

    以牵拉髋关节的伸肌群。在牵伸过程中固定非牵拉侧股骨,阻止骨盆向后方倾斜。

        7.简述颈椎后伸徒手被动牵伸的具体方法。

        ①牵伸肌群:屈颈肌群;②牵伸目的:增加颈椎后伸活动度;③患者体位:取坐位;

    ④治疗师位置:站立位,上方手放于患者前额部,下方手放于上段胸椎部位;⑤牵伸手法:

    下方手固定脊柱;上方手在前额部轻柔的向后推,牵拉屈颈肌群,使颈部后伸达到最大的活

    动范围。

    第五章  关节松动技术

    1.简述关节松动技术中的手法分级标准。

        手法分级是以关节活动的可动范围为标准,根据手法操作时活动(松动)关节所产生的

    范围的大小,将关节松动技术分为4级。

        I级: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Ⅱ级: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

    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Ⅲ级: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

    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Ⅳ级:治疗师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

    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2.简述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1)缓解疼痛:当关节因肿胀或疼痛不能进行全范围活动时,关节松动可以通过活动

    关节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从而缓解疼痛。同时可以

    防止因关节活动减少而引起的关节退变,这些是关节松动的力学作用。关节松动的神经学作

    用表现在关节松动可以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    

        (2)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动物实验及临床均发现,关节不活动可以引起组织纤维增

    生,关节内粘连,肌腱、韧带和关节囊挛缩。关节松动技术,特别是Ⅲ、Ⅳ级手法,由于直

    接牵伸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因此,可以保持或增加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改善关节的

    活动范围。    

        (3)增加本体反馈:本体感受器位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和关节囊,关节松动由于

    直接活动了关节,牵伸了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和关节囊,因此,可以提高关节本体感受器

    的敏感度,主要是下列本体感觉信息:关节的静止位置和运动速度及其变化,关节运动的方

    向,肌肉张力及其变化。    

        3.简述关节松动技术的临床应用指征。    

        (1)适应证:任何由于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

    肌肉紧张;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对进行性关节活

    动受限和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缓病情发

    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其他不良影响。    

        (2)禁忌证:关节松动技术的禁忌证为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

    (渗出增加)、关节的炎症、恶性疾病以及未愈合的骨折。    

        4.简述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程序。    

        (1)患者体位:治疗时,患者应处于一种舒适、放松、无疼痛的体位,尽量暴露所治

    疗的关节并使其放松,以达到关节最大范围的被松动。    

        (2)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治疗时,治疗师应靠近所治疗的关节,一侧手固定关节

    的一端,一侧手松动另一端。

        (3)治疗前评估:手法操作前,对拟治疗的关节先进行评估,分清具体的关节,找出

    存在的问题(疼痛、僵硬)及其程度。根据问题的主次,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法。

        (4)手法应用技巧:操作时应注意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手法操作的幅度,手法操作

    的强度,治疗时间,治疗反应等。治疗中要不断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反馈来调节手

    法强度。

        5.简述可以改善颈椎屈、伸的活动范围的关节松动技术及其操作。

        (1)后伸摆动:①患者体位:去枕仰卧位,头部伸出治疗床外,枕在治疗师的手掌

    上,颈部中立位;②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坐位,大腿支撑患者头后部。双手放在颈部两

    侧向上提,使颈椎被动后伸。

        (2)垂直按压棘突:①患者体位:去枕俯卧位,双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前额

    处,下颌稍内收;②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治疗师位置同上,双手拇指指尖相对放在同一

    椎体的棘突上,将棘突向腹侧垂直推动。C2和C7的棘突在体表比较容易摸到,操作时可以

    C2或C7的棘突为标准,依次向下(从C2开始)或向上(从c7开始)移动。

    第六章 肌力训练技术

    1.肌力下降的原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比例

        (4)神经支配能力的改善

        (5)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6)肌肉收缩方式及收缩速度

        (7)生物力学因素及技术因素

        (8)年龄和性别

        (9)心理因素

        2.肌力训练方法分类。

        (1)按照训练目的:分为增强肌力训练和增强肌肉耐力训练。当康复目标为提升肌力

    时,应加大负荷量至1RM的40%以上,以募集更多的肌纤维参与活动,同时进行短时、快

    速的收缩训练;而以增强耐力为目的时,应采用负荷量不高于1RM的40%,延长训练时

    间,并反复收缩或持续收缩。

        (2)按照肌力大小分类:可分为被动训练、助力训练、主动训练、抗阻力训练、渐进

    抗阻训练等运动方法。

        (3)按照肌肉收缩的方式:分为等长训练、等张训练和等速训练。肌力康复训练时,

    应根据不同的康复目标和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肌肉收缩形式和辅助手段。

        3.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1)抗阻训练:阻力主要来自于抵抗肌肉的自重、外加的阻力等。当肌力在3级以上

    时,采用抗阻训练才能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

        (2)超量恢复:下一次训练在前一次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以前一次超量恢复阶段的生理

    生化水平为起点,起到巩固和叠加超量恢复的作用,逐步实现肌肉形态的发展及功能的增强。

        (3)适度疲劳和适宜频度:肌肉训练时要引起肌肉的适度疲劳,不可过度劳累。合理

    的训练频度应为每天1次或隔天1次。

      4.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1)被动稳定系统:由椎体、椎间关节、关节囊、韧带及其固有张力和椎间盘构成,

    它们在运动中起着支撑脊柱和感应应力的作用,并将应力的变化及时反馈至中枢控制系统,

    为自然姿势提供了少部分稳定支撑。

        (2)主动稳定系统:核心肌群,是指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躯干,负责维持脊柱稳定的

    重要肌群,包含所有参与躯干稳定的肌群及肌腱。核心部位的顶部为膈肌,底部为盆底肌和

    髋关节肌,并按功能不同将核心肌群划分为局部稳定肌和整体原动肌。局部稳定肌主要是深

    层肌肉,其特点是小、短、薄,它们直接连接到脊柱上,以个别或整体收缩的方式维持脊柱

    稳定,并使腰椎维持在中立位。整体原动肌主要是浅层肌肉,这些肌肉比较大、长,收缩时

    产生躯干动作,如前屈、后伸、旋转等,主要作用是控制脊柱的运动方向,产生较大的动作

    力矩,对抗施加在躯干上的外来负荷。

        (3)神经控制系统:主要是位于肌肉、肌腱和韧带中的张力传感器,把外来刺激传递

    至中枢并作出反应,通过主动稳定系统来实现脊柱稳定。

        三个子系统相辅相成,为脊柱完成准确、复杂的运动提供稳定支持,尤其是主动稳定系

    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6比较局部稳定肌与整体原动肌的异同

     

    第七章  牵引技术

    1.牵引技术分类。

      (1)根据治疗部位分为脊柱牵引(颈椎牵引、胸椎牵引、腰椎牵引)、四肢关节牵引

    (包括皮牵引、骨牵引)。

      (2)根据牵引力来源分为滑车一重锤牵引、自重牵引、徒手牵引、电动牵引。

      (3)根据牵引力作用的连续性分为持续牵引、连续牵引和间歇牵引。

      (4)根据治疗体位分为坐位牵引(颈前倾、中立、后倾)卧位牵引(仰卧位、俯卧位)。

      2.颈椎牵引的作用。

      (1)增大椎间孔、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和刺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消除。

      (2)纠正椎间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

      (3)牵伸挛缩组织,改善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

      (4)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

      3.颈椎牵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型颈椎病,轻度脊髓型颈椎病但脊髓受压症状不明显。颈椎关节功能

    紊乱。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病变、肌筋膜炎等引起的颈肩部疼痛和麻木;寰枢关节半

    脱位。

      在骨科临床中颈椎外伤脱位、骨折术前或保守治疗多采用卧位颈牵复位制动,甚至用颅

    骨牵引。

        

        (2)禁忌证:①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如颈椎及其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等疾病;

    颈椎邻近有血管损害性疾病;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有斑块形成;以及出血性疾病;②牵引治疗

    后症状易加重的疾病:如颈部肌肉等周围软组织急性拉伤、扭伤、急性炎症等;强直性脊柱

    炎,类风湿关节炎,先天性脊柱畸形等;③相对禁忌:椎动脉硬化、畸形,心肌梗死恢复

    期,脑动脉硬化,重度高血压和及心脏病患者;以及脊髓型颈椎病脊髓严重受压的患者应慎_

    用或不主张采取牵引治疗。    

      4.腰椎牵引的作用。    

      (1)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促进损伤的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修复,缓解膨

    出或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    _

        (2)扩大椎间孔及神经根管人口,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3)减轻椎后关节压力,使半脱位的小关节复位,减轻关节突对神经根的刺激,调整

    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4)限制腰椎的活动,减少运动刺激,缓解神经根、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水肿,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    

        (5)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并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    

        (6)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屈度。    

        5.颈椎牵引方法有哪些?应考虑因素有哪些?    

        颈椎牵引方法有坐位重锤牵引、卧位重锤牵引、卧位斜面自重牵引、电动牵引、充气式

    气囊牵引和自我牵引等。    

        拟定牵引处方时,应考虑:体位;牵引角度;牵引重量;牵引治疗时间;牵引疗程等

    因素。    

        6.腰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1)牵引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嘱其牵引时不要屏气或用力

    对抗。胸肋固定带和骨盆固定带要扎紧,避免妨碍患者正常呼吸和卡压腋窝,造成臂丛神经

    损伤;两侧牵引绳应对称,松紧一致。对进行屈曲旋转快速牵引者,需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最好与骨科医生共同制订治疗方案,以免造成损伤。高龄或体质虚弱者以电动牵引床轻度牵

    引为宜。牵引前可进行腰部热疗,有助于放松腰部肌肉,避免拉伤。

        (2)牵引中:牵引时患者应取屈髋、屈膝卧位,以减少腰椎前突,使腰部肌肉放松,

    腰椎管横截面扩大,有利于症状的缓解。牵引过程中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加重,应减轻牵引

    重量或停止牵引。牵引中或牵引后可配合其他治疗,以增强疗效。牵引治疗期间需适当卧床

    或休息。

        (3)牵引后:不要突然松开牵引带,应缓慢放松,并嘱患者稍事休息数分钟,再缓慢起

    身。必要时可佩戴腰围以巩固疗效。牵引后,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加重,应减轻牵引重量或

    停止牵引。肥胖和呼吸系统疾患慎重使用牵引。孕妇、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止牵引。

        (4)牵引反应的处理:腰椎牵引结束即刻有时发生疼痛加重的现象,称之为牵引反

    应,其发生原因有:①腰部牵引力突然消失、骨盆固定带突然松解时,原本拉开的腰椎小关

    节突然回位,可能造成对合不良,即一过性小关节紊乱。预防方法:结束治疗时应缓慢减低

    牵引作用力直至消除,松牵引带时,先嘱患者屏气,随后慢慢放开辅带。处理方法:以相当

    于治疗牵引力的50%重量,重复缓慢再次牵引、短暂停顿后再次慢慢松解牵引带;②腰肌

    痉挛,通常发生于首次牵引后,且牵引力较大时。预防方法:首次牵引力宜小,告知患者注

        (2)禁忌证:①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如颈椎及其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等疾病;

    颈椎邻近有血管损害性疾病;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有斑块形成;以及出血性疾病;②牵引治疗

    后症状易加重的疾病:如颈部肌肉等周围软组织急性拉伤、扭伤、急性炎症等;强直性脊柱

    炎,类风湿关节炎,先天性脊柱畸形等;③相对禁忌:椎动脉硬化、畸形,心肌梗死恢复

    期,脑动脉硬化,重度高血压和及心脏病患者;以及脊髓型颈椎病脊髓严重受压的患者应慎

    用或不主张采取牵引治疗。    

        4.腰椎牵引的作用。    

        (1)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促进损伤的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修复,缓解膨

    出或突出的椎问盘对神经根的压迫。    

        (2)扩大椎间孔及神经根管入口,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3)减轻椎后关节压力,使半脱位的小关节复位,减轻关节突对神经根的刺激,调整

    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4)限制腰椎的活动,减少运动刺激,缓解神经根、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水肿,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    

        (5)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并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    

        (6)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屈度。    

        5.颈椎牵引方法有哪些?应考虑因素有哪些?    

        颈椎牵引方法有坐位重锤牵引、卧位重锤牵引、卧位斜面白重牵引、电动牵引、充气式

    气囊牵引和自我牵引等。    

        拟定牵引处方时,应考虑:体位;牵引角度;牵引重量;牵引治疗时间;牵引疗程等

    因素。

        6.腰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1)牵引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嘱其牵引时不要屏气或用力

    对抗。胸肋固定带和骨盆固定带要扎紧,避免妨碍患者正常呼吸和卡压腋窝,造成臂丛神经

    损伤;两侧牵引绳应对称,松紧一致。对进行屈曲旋转快速牵引者,需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最好与骨科医生共同制订治疗方案,以免造成损伤。高龄或体质虚弱者以电动牵引床轻度牵

    引为宜。牵引前可进行腰部热疗,有助于放松腰部肌肉,避免拉伤。

        (2)牵引中:牵引时患者应取屈髋、屈膝卧位,以减少腰椎前突,使腰部肌肉放松,

    腰椎管横截面扩大,有利于症状的缓解。牵引过程中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加重,应减轻牵引

    重量或停止牵引。牵引中或牵引后可配合其他治疗,以增强疗效。牵引治疗期间需适当卧床

    或休息。

        (3)牵引后:不要突然松开牵引带,应缓慢放松,并嘱患者稍事休息数分钟,再缓慢起

    身。必要时可佩戴腰围以巩固疗效。牵引后,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加重,应减轻牵引重量或

    停止牵引。肥胖和呼吸系统疾患慎重使用牵引。孕妇、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止牵引。

        (4)牵引反应的处理:腰椎牵引结束即刻有时发生疼痛加重的现象,称之为牵引反

    应,其发生原因有:①腰部牵引力突然消失、骨盆固定带突然松解时,原本拉开的腰椎小关

    节突然回位,可能造成对合不良,即一过性小关节紊乱。预防方法:结束治疗时应缓慢减低

    牵引作用力直至消除,松牵引带时,先嘱患者屏气,随后慢慢放开辅带。处理方法:以相当

    于治疗牵引力的50%重量,重复缓慢再次牵引、短暂停顿后再次慢慢松解牵引带;②腰肌

    痉挛,通常发生于首次牵引后,且牵引力较大时。预防方法:首次牵引力宜小,告知患者注意。

    第八章  悬吊技术

    1.简述悬吊训练技术的临床适应证。

      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脑卒中、脑外伤等颅脑损伤疾病导致患者运动、感觉功能障

    碍及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残疾儿

    童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体育运动员的训练等方面。

      2.简述悬吊训练技术的基本原则。

      ①以闭合链运动为主;②渐进抗阻训练原则;③训练中无痛,保持正确的姿势;④在不

    稳定的平面上进行训练;⑤可使用振动技术;⑥注重整体眭训练。

      3.简述悬吊训练的影响因素。

      (1)悬吊点的选择主要有五种方式:①悬点在运动关节上方;②悬点在运动关节远侧;

    ③悬点在运动关节近侧;④悬点在运动关节外侧;⑤悬点在运动关节内侧。

      (2)悬吊位置:悬吊带吊于肢体的近端或远端,其杠杆力是不同的,可以通过调节悬

    吊肢体的位置来调节运动强度。

      (3)弹力带:弹力带可以作为额外提供的助力,也可作为运动的阻力。根据所选弹力

    绳使用时拉伸的程度,可以给肢体提供大小不同的助力。也可提供大小不同的阻力。

      (4)软垫或健身球:软垫或健身球可以为人体提供不稳定支撑面,增加训练的不稳定

    性,使训练难度增加。

      4.简述悬吊训练技术的临床禁忌证。

      结核、肿瘤、发热、出血倾向、意识障碍、新发骨折或骨折未愈合、皮肤伤口未愈合、

    关节脱位、严重骨质疏松、严重认知障碍者等,以及严重心、脑、肾疾病不能耐受训练

    患者。

      5.悬吊训练治疗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悬吊训练治疗系统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

    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

    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6.悬吊训练注意事项有哪些?

      (1)训练前检查悬吊设备,绳、带等用具的牢固性,排除断绳、滑脱等安全隐患。取

    得患者同意,并向患者交待解释训练流程,使患者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密切配合。并检

    查患者肢体受力部位皮肤及感觉情况,排除禁忌证。

      (2)训练时选择适宜的起始负荷、正确的运动量和训练节奏,注意无痛训练,若出现疼痛明显或不能坚持及时停止训练。训练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对患者讲解、鼓励,并

    询问有无不适反应,保持呼吸节律,避免憋气。训练中注意提醒患者控制身体姿势,保证训练质量,避免代偿运动出现。

    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

    1.简述肌内效贴布的常用形状及其主要作用。    

        (1)I形:贴布不裁剪,主要作用包括:给软组织明确的促进动45指令,促进肌肉运动

    及支持软组织;针对关节活动面,或拉伤的软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的固定。    

        (2)Y形:贴布的一端对半裁剪,主要目的是促进或放松较次要或较小的肌群。可针

    对特殊形状的肌肉(如放松腓肠肌时)或包绕特殊解剖结构时使用。

        (3)X形:贴布两端对半裁剪,中段不裁剪,可促进“锚”所在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

    陈代谢,达到止痛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痛点提高贴布”。

        (4)爪形:贴布裁剪为多分支状,主要作用包括:爪形贴布需尽量包覆组织液滞留的

    肢体或血液淤积的区域,以消除肿胀,促进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增加感知觉的输入。

        (5)O形:贴布两端不裁剪,中间对半裁剪,也就是两个Y形的结合体,贴布两端均

    为固定端,故稳定效果良好;且能促进局部循环代谢。

        (6)灯笼形:贴布两端不裁剪,中段裁剪为多分支,形成两个散状形结合体。贴布两

    端均为固定端,故稳定效果良好;同时可以消除局部肿胀,促进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增加感

    知觉的输入。

     2.影响贴扎疗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贴扎者对患者的评估,局部的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因素分析,贴布的裁剪形状,病人的

    摆位,贴扎时贴布延展的方向,施加在贴布上的拉力,和贴扎的次序等。其他影响因素包

    括:皮肤的状态、皮下脂肪的厚度、贴扎环境、贴扎后的活动等。

    3.简述肌内效贴扎技术的主要作用。

        ①缓解疼痛;②改善循环;③减轻水肿;④促进愈合;⑤支持软组织;⑥放松软组织:

    ⑦训练软组织;⑧矫正姿势;⑨增强关节稳定性;⑩改善运动模式等。

    4.简述肌内效贴扎技术的作用原理。

        ①贴布的黏性与弹性以及粘胶的水波纹形状,通过粘贴时胶布的密度差牵动皮肤的走

    向,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进而影响到浅筋膜组织的流向,让筋膜系统能够有足够的

    通透性与流通,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使我们的筋膜系统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移除体内众多

    疲劳代谢产物、引起疼痛的物质、炎症反应产物、内部微小出血等等,达到缓解疼痛、减轻

    肿胀、促进愈合的作用;②当贴布的自然回缩方向与被贴扎的肌肉收缩方向相反时,贴布能

    减缓肌肉紧绷或痉挛,适度放松被贴扎的肌肉与局部筋膜。当贴布自然回缩方向与被贴扎的

    肌肉收缩方向同向时,贴布协助肌肉收缩。

     5.简述偏瘫步态患者下肢的肌内效贴扎要点。

        ①I形贴布促进腹直肌和腹横肌收缩,稳定骨盆;②I形贴布促进髋关节屈曲;③Y形

    贴布放松髋内收肌群、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Y形贴布促进胴绳肌收缩;⑤I形贴布螺

    旋贴法纠正髋内旋模式;I形贴布促进腓骨长肌、胫前肌收缩;⑦爪形贴布促进足底感觉

    输入。

     6.简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肌内效贴扎要点。

        ①x形贴布局部痛点提高;②爪形贴布减轻局部肿胀;③Y形贴布促进股四头肌收缩;

    Y形贴布放松腘绳肌。

    第十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

    1.简述平衡的分类。

        人体平衡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

    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2)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①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

    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问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②他动动

    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2.简述协调的分类。

        小脑、脊髓和锥体外系共同参与而完成精确的协调运动,因此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部位不同而将共济失调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脚|生共济失调和感觉性共济失调。

        (1)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半球损害导致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患者由于对运动的速

    度、力量和距离的控制障碍而产生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震颤

    愈明显,并有快速及轮替运动异常,字愈写愈大(大写症);在下肢则表现为行走时的酩酊

    步态。

        (2)大脑性共济失调:额桥束和颞枕桥束是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的联系纤

    维,其病变可引起共济失调,但较小脑病变的症状轻。

        (3)感觉性共济失调:脊髓后索的病变会造成深感觉障碍,从而引起感觉性共济失

    调。此类患者的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常目视地面行走,在黑暗处则难以行走。检

    查时会发现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闭目难立(Romberg)征阳性。

        3.简述影响平衡功能训练的因素。

        (1)支撑面积:此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平衡,反之,则不利于平衡。

        (2)平衡的条件:经过人体重心所作的垂线,必须落在支撑面之上才有可能保持平衡,否则将不利于平衡。平衡状态的优劣,可用重心与支撑面中心的连线同经过支撑面中心所作的垂线所形成的夹角的大小来评定,此夹角越小,平衡越佳,反之则越差。

        (3)稳定极限:稳定极限是指在不失衡的条件下,重心在支撑点上方摆动时所容许的最大角度,其大小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和性质,大、硬、平整时稳定极限大,小、软、不平时稳定极限则小。

        (4)摆动的频率:摆动的频率越低,平衡越好,摆动的频率越高,则越易失去平衡。

        (5)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视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与平衡有重要关系。正常在睁眼时控制平衡以本体感觉和视觉为主,反应灵敏,而在闭目时则需依靠前庭感觉,但反应不如躯体感觉、视觉灵敏。

        (6)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主要有牵张反射、不随意运动和随意运动三个系统。

        4.简述平衡训练的原则。

        (1)安全性:一定要让患者有安全感,否则因害怕而诱发全身痉挛出现联合反应,加

    重病理模式。

        (2)循序渐进:具体训练原则如下: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训练时支撑面积逐渐由大变小,即从最稳定的体位逐步过渡到最不

    稳定的体位。开始时可以在支撑面积较大或使用辅助器具较多的体位进行训练,当患者的稳

    定性提高后,则减小支撑面积或减少辅助器具的使用。

        稳定极限由大变小:支撑面越大、越硬、越平整,则稳定极限越大,越容易保持平衡。

    因此开始训练时除了支撑面由大变小外,还应由硬而平整的支撑面逐步过渡到软而不平整的

    支撑面下进行。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首先恢复患者保持静态平衡的能力,即能独自坐或独自站立。

    当患者具有良好的静态平衡能力之后,再训练动态平衡。在动态平衡的训练过程中,要先训

    练他动态平衡,即当患者能保持独自坐或独自站立时,治疗人员从前面、后面、侧面或在对

    角线的方向上推或拉患者,将患者被动地向各个方向推动,使其失去静态平衡的状态,以诱

    发其平衡反应,然后让患者回到平衡的位置上。他动态训练中要掌握好力度,逐渐加大,以

    防出现意外。当患者对他动态平衡有较好的反应后,最后训练自动态平衡。最后再次进行他

    动态平衡训练,此时给予患者的干扰较大,增加其对抗干扰的能力。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一般先在稳定的支撑面上,后在活动的支撑面上。为增加难

    度,可在训练中增加上肢、下肢和躯干的扭动等。

      从睁眼到闭眼:视觉对平衡功能有补偿作用,因而开始训练时可在睁眼状态下进行,当

    平衡功能改善后,可增加训练难度,在闭眼状态下进行。

      (3)个体化原则: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

      (4)综合性训练:平衡功能障碍一般不是孤立存在的,患者可能同时有其他功能障

    碍,如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或言语、认知功能障碍等,需同时进行治疗,综合康复。

      5.简述站立位的平衡训练方法。

      患者的坐位平衡改善后,就可以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无论是偏瘫、截瘫还是其他情况

    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进行站立位的平衡训练,都是为步行做好准备,并最终达到步行的

    目的。

      (1)静态平衡训练:在患者尚不能独立站立时,需首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然后逐渐

    减少辅助并过渡到独立站立。

      (2)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保持站立位,面对镜子,这样在训练时可以提供视觉反

    馈,可以协助调整不正确的姿势与状态。治疗师站于患者旁边,可以从侧方、前方或后方等

    不同的方向来推动患者,逐渐增加推动的力度和幅度,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由大而硬的

    支撑面逐步过渡到小而软的支撑面。

      (3)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仍需要面对镜子站立,治疗师站于患者旁边。自动态平衡

    的训练方法较多,见以下几种:向各个方向倾斜或转动身体,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太极拳

    运手式训练,伸手触碰治疗师手中的物体,抛球、接球训练,伸手拿物以及平衡测试仪

    训练。

      6.简述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时,治疗师要明确的注意事项:

      (1)平衡功能训练适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2)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肺等疾患,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暂不宜训练。

      (3)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发生跌倒。

      (4)训练前、训练中或出院前要注意平衡功能评定,以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

      (5)当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功能障碍时,要注意综合康复。

      7.简述上肢协调训练的方法。

      上肢的协调训练包括轮替动作的练习和定位的方向性动作练习。

      (1)轮替动作的练习:主要根据关节的活动方向而进行。①双上肢交替上举;②双上

    肢交替摸肩上举;③双上肢交替前伸;④交替屈肘;⑤前臂旋前、旋后;⑥腕屈伸、双手交

    替掌心拍掌背。

        (2)方向性动作练习:①指鼻练习;②对指练习;③指敲桌面;④其他:画画,下跳

    棋等。

    第十一章  步行训练

    1.步行训练的条件有哪些?

        (1)肌力:肌力是完成关节运动的基础,包括核心稳定肌和整体运动肌。为了保证步行周期的支撑相稳定,单侧下肢必须有足够的肌力与负重能力,保证能够支撑体重的3/4以上。

        (2)平衡能力:步行时人的身体重心随着步行的速度不同,进行着复杂的加速与减速

    运动,不同的步行环境对平衡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只是在室内的步行,平衡需要2级;一旦

    进行室外步行,则平衡必须具备3级的能力。

        (3)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特别是主缩肌与拮抗肌之间的肌张力和肌力的协调匹

    配,保证了下肢各关节在步行时有足够的活动度,能正常运动,从而形成正常的自然步态。

        (4)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特别是本体感觉直接影响步行的完成。步行中上下肢

    各关节所处的位置,落步时的步幅及深浅高低等均直接影响步行完成的质量。

        (5)运动控制功能:包括肢体精确完成特定功能活动的能力。任何原因导致步行调控

    系统损伤,都会造成步态异常,甚至造成步行障碍。

        2.步行训练的注意事项。

        (1)行走训练时,要提供安全、无障碍的环境。衣着长度不可及地,以防绊倒;穿着

    合适的鞋及袜,鞋带须系牢,不可赤足练习行走。

        (2)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3)选择高度和长度适合的助行架、拐杖或手杖。

        (4)如使用拐杖,要避免腋下直接受压,以防臂丛神经损伤。

        (5)悬吊训练固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患者痉挛。也要注意避免局部过分压力而导致

    压疮。男性患者特别注意吊带不能压迫睾丸。悬吊重量不能落在腋下,以免造成臂丛神经损

    伤。吊带一般也不宜固定在大腿,以免影响步态。

        (6)减重程度要适当,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40%。过分减重将导致身体摆动幅度增

    大,下肢本体感觉反馈传人减少。而减重不足将导致患者步行困难。

        (7)悬吊装置必须可靠,避免吊带松动或滑脱而导致患者跌倒。

        (8)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

        (9)步行时患者可以佩戴矫形器,且应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造成

    危险。

        3.简述自然步态的基本要素

        体现在具有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步频、足偏角;躯干平衡稳定;能量消耗低

    且省力等。

        4.简述运动控制障碍患者的步行分解训练方法。

        (1)单腿负重:负重是指肢体能够承受身体的重量而受力的状态,当患者的下肢关

    节、骨骼及肌肉足以承受身体的重量时,即可进行负重训练。

        (2)靠墙伸髋一离墙站立:主要是提高伸髋肌力,促进髋部和躯干控制,打破下肢步

    行时的联带运动,建立随意控制的步行模式。

        (3)患腿上下台阶:主要目的是强化下肢肌力,促进下肢拮抗肌协调收缩,利于摆动

    相顺利完成屈髋、屈膝、迈步。    

        (4)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主要目的是强化髋部和膝部控制,提高下肢

    支撑能力,抑制痉挛,打破协同运动模式,促进正确的步行模式的建立。    

        (5)靠墙伸髋踏步:主要目的是在强化髋部控制的基础上,强化双下肢的协调运动,  

    促进下肢精细运动的分离,提高步行能力。    

        (6)侧方迈步、原地迈步:目的是使患者学会正确的重心转换,建立正常的步行模  

    式,为独立步行做好准备。

    第十二章  神经发育技术

    1.简述神经发育疗法各个技术的共同特点。    _

        在神经发育疗法的代表性技术中,每个技术的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神经发育学及神经生

    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它们之间共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的重点对象。按照个体发育的正常顺序,通过对外周(躯干

    和肢体)的良性刺激,抑制异常的病理反射和病理性运动模式,引出并促进正常的反射和建

    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2)治疗中应用躯体、语言、视觉等多种感觉刺激,强调重复强化训练对动作的掌

    握、运动的控制及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按照从头至尾,从近端至远端的顺序治疗。治疗时强调先做等长练习,后做等张

    练习;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再练习向心性控制;先掌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后掌握不对称性

    的运动模式。    

        (4)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把治疗与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在实际环境中运用已

    经掌握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动作。    

        (5)强调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及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    

        2.简述神经发育疗法各个技术在治疗观点上的不同点。    

        神经发育疗法的各个技术在对运动控制障碍的治疗观念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Bobath技术主张早期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反射或异常运动,再利用正常的自

    发性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来调节异常的肌张力。反对使用不正常的反射及阻力来诱发动作。

    现代Bobath技术用“中枢性姿势控制系统”取代了“反射”这一术语。

        (2)Brunnstrom技术主张早期充分利用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各种方法诱

    发出运动反应,再从异常运动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

    逐渐向正常的功能性的运动模式过渡。

        (3)Rood技术强调多种感觉刺激,主张适当的感觉刺激是保持正常肌张力的基本条

    件,有控制的感觉输入可以反射性地诱发肌肉活动,感觉性运动控制是在发育的基础上逐渐

    发展起来。

        (4)PNF技术强调应用本体感觉刺激,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改善和促进肌肉功能,

    治疗并不针对特定障碍或身体节段而是直接作用于个人整体。

        3.简述现代Bobath观念的定义及内容。

        现代Bobath观念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现代运动控制理论、运动学习和神经可塑性及生

    物力学的理论知识之上,对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姿势紧张、运动和功能障碍,进

    行个体化评价和治疗的一种问题解决方法。

      现代Bobath观念从神经康复医疗的角度阐述,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被提及的是运动感

    觉的上行系统、姿势运动的下行系统和核心控制。上行传导系统主要传导本体感觉信息,并

    与其他的感觉信息整合。患者的姿势控制,尤其是核心控制能力,是其步行功能、上肢和手

    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由于患者多存在身体图式的缺失,必须恢复其身体图式以产生

    先行性姿势调节活动。强调体位控制是可预期和结合的,受学习、经验和感觉输人的影响,

    是前馈和反馈机制的结果。预测性姿势控制是指先激活躯干部肌肉,使躯干产生稳定,再诱

    发四肢运动。身体体位的对位对线决定了有效运动策略。

      4.简述现代Bobath技术的治疗原则。

      (I)充分开发患者具有重新学习比较正常运动模式及改善受损功能的潜力,并将这种

    潜力作为治疗的目的。

      (2)减少痉挛和异常活动的不利影响,治疗时先激活姿势稳定肌再诱发四肢运动。

      (3)避免进行健侧代偿性训练及患者过分用力。

      (4)让患者在感觉安全的环境下(cloose skill)开始运动学习,逐渐过渡到难以预测的

    环境下(open skill)进行运动学习。

      (5)强调24小时管理,在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和积极协助下达到制定的目标。

      5.简述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的治疗原则。

      (1)通过负重以及给关节施加压力控制姿势张力。

      (2)调整及保持能够促进共同收缩的姿势。鼓励患儿自己保持姿势,逐渐脱离保护。

      (3)通过活动时负重以及准确的动作促使患儿从一种姿势变换成另一种姿势。

      (4)有选择地做动作,尽量促使患儿以身体为轴心旋转。

      (5)促进平衡和自我保护反应能力。

      6.简述现代Bobath观念对脑卒中患者的评定与治疗重点强调的内容。

      (1)通过评定把握每个患者独有的问题及脑的可塑性如何。

      (2)为避免脑出现混乱,治疗时需要对感觉信息予以选择,选择那些予以干预的刺

    激,让患者在感觉安全的环境下(cloose skill)开始运动学习,逐渐过渡到难以预测的环境

    (open skill)进行运动学习。

        (3)制定有意义的目标(goal setting),以改善步行、上肢手功能、ADL活动、吞咽及

    呼吸运动为目的进行治疗,强调24小时管理,在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和积极协助下达到制定

    的目标。

        7.如何利用调正反射促进头部稳定和翻身活动。

        常用以下四种类型来促进头部稳定和翻身活动。

        (1)发自颈部,作用于躯干:由于头部与躯干之间的位置变化而使躯干转动。仰卧位

    时。治疗师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由于颈部受刺激诱发出胸、腰、下肢转动,促进翻身活动。

        (2)发自迷路,作用于头部:当躯干位置倾斜时,保持头部直立,面部垂直,眼睛水

    平位的动作。坐位时,治疗师利用躯干向左、右倾斜时的头部反应,促进患者头部直立。

        (3)发自躯干,作用于颈部:当上半身或下半身扭动时,另一半随之转动成一直线。

    仰卧位,治疗师利用上半身或下半身的扭动,促进翻身活动。

        (4)发自眼睛,作用于头部:当躯干位置倾斜时,由于来自眼部的刺激,而将头部保

    持正确位置。坐位时,治疗师利用躯干向左、右的倾斜,促进头部稳定。

        8.简述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原则。    

        (1)分析干扰其正常功能的主要痉挛表现,用与痉挛模式相反的运动进行活动。    

        (2)反复进行对功能恢复有利的动作模式,促进影响张力模式的运动。    

        (3)利用关键点促进动作的每一个环节。    

        (4)严重屈肌痉挛的患儿,避免那些使用屈肌为主的运动,如爬、跪或w式坐姿。  

        (5)提高平衡及自我保护能力以避免由于恐惧使肌张力进一步增高。    

        9.简述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图示与姿势控制重建的概念。    

        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为改善姿势控制,有必要重新学习正常的身体图式。治疗师通过

    运动诱导脑卒中患者,让他们用身体切实感受正常的姿势运动。在感觉上,通过前庭感受器、

    肌肉感受器、皮肤感受器、关节感受器和视觉进行身体图示方面信息的输入。身体图示包括

    的内容主要有身体各节段间的对位对线与环境间的关系;身体各节段间的运动与支撑面的关

    系;身体的定位定向与重心间的关系。姿势控制是指维持姿势和平衡的能力,是进行正常运

    动和功能活动的基础。包括各种姿势反应、调正反应、平衡反应和肌群姿势变化的自主调整。

        1 0.简述Bobath技术中24小时管理的观念。    

        患者、家属、医师、治疗师和护士间相互合作,以团队的形式为患者准备运动再学习的

    环境,治疗师设定有意义的目标,鼓励患者主动参加,反复练习,促进功能性皮质的重组及

    对环境适应,并通过感觉信息的适当输入,获得功能性的日常生活活动,谋求有效的姿势及

    运动控制的改善,过程中要注意身体适当的对线,姿势稳定性的准备,非神经源性因素的减

    轻,褥疮、变形及挛缩的预防及与生命相关的功能如呼吸的维持和改善等。

        11.简述核心控制的内容。

        心即重心的位置,所有运动开始的地方。广义是指构成躯干的所有的骨骼、软组织和

    肌肉。狭义是指构成腹腔壁的骨骼、软组织和肌肉,包括内部单位、深层肌和表层肌。内部

    单位即构成躯干深部的腹壁的肌肉、膈肌、盆底肌、髂腰肌等;深层肌即支撑身体的肌肉如

    腹横肌、多裂肌;表层肌即活动身体的股四头肌、胭绳肌等身体表面的大的肌肉。核心控制

    指的是:使骨骼肌肉系统的核心协调且连续收缩,对破坏稳定的力进行预测及反应,是为了

    能有效的进行运动的多关节力学因素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构成多关节力学连锁的一部分,

    有利于在预测或应对稳定性丧失时,有效的发挥运动机能。

        12.试述Brunnstrom技术对脑损伤后偏瘫的治疗技术。

        Brunnstrom方法强调在早期利用姿势反射、联合反应、联带运动引导患者的运动反应,

    之后再从中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向功能性运动模式过渡。其基本

    治疗技术是:弛缓期通过对健侧肢体施加阻力引出患侧肢体的联合反应或共同运动及利用本

    体感受性刺激和局部皮肤刺激,促进较弱的肌肉收缩。出现痉挛后再用抑制共同运动的模式

    如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及紧张性颈反射等抑制性技术来抑制痉挛,促进随意运动,最后与

    ADL结合。

        13.试述Brunnstrom技术在脑损伤后偏瘫各阶段的常用治疗方法是什么?

        (1)第1阶段的治疗:主要的治疗目的是通过对健侧肢体施加阻力引出患侧肢体的联

    合反应或联带运动。常用方法有:①利用健侧上肢的屈曲抗阻收缩,诱发患侧上肢的屈肌收

    缩。②利用健侧下肢的屈伸,诱发患侧下肢的伸肌收缩。

        (2)第Ⅱ~Ⅲ阶段:主要的治疗目的是利用联合反应、联带运动和部分原始反射,使

    运动成为功能性运动。常用的方法有:①患侧屈肌痉挛时,使头转向患侧,利用非对称性紧

    张性颈反射的作用使患侧伸肘。②利用本体感受性刺激和局部皮肤刺激,促进较弱的肌肉

    收缩。

      (3)第Ⅳ~V阶段: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抑制联带运动模式的影响,加强随意运动。常

    用方法有:①患者屈肘90。,使肘部保持在体侧,训练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②患者肩关

    节前屈30。~90。,肘关节保持伸展位时训练肘关节旋前/旋后动作;③患者肩关节外展时,

    训练肘关节伸展;④向前、后、左、右各方向推动患者,进行躯干平衡能力的训练,提高躯

    干控制能力;⑤手指抓握、放松、随意伸展等功能的训练。

      1 4.试述Brunnstrom对脑损伤后偏瘫治疗原理的认识。

      Bnmnstrom认为在正常的运动发育过程中,脊髓和脑干水平的原始反射会因高位中枢的

    成熟而被抑制。原始反射的出现和肢体的整体运动模式都是正常运动发育过程中早期的必然

    阶段。脑卒中发生后,原始反射和肢体整体运动模式由于脑损伤脱抑制而被释放出来,成为

    偏瘫患者恢复正常的随意运动以前必须经过的阶段。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之后的恢复过

    程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合反应一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那些异常的运动

    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没有必要也很难被抑制,而应该在恢复的早期阶段,利用这些运动

    模式来让患者活动自己的肢体,让患者看到自己仍然可以活动,从而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

    与的欲望,之后达到从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发展,最终实现患者进行独立运动的目的。

        1 5.试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六个阶段各自的特征。

        (1)阶段I:弛缓阶段,患侧肌肉呈弛缓状态,肌张力消失。

        (2)阶段11:痉挛阶段,患肢开始出现运动,这种运动伴随着痉挛、联合反应和联带

    运动的特点,患者试图活动时出现不伴有关节活动的微弱肌肉收缩。

        (3)阶段Ⅲ:联带运动阶段,痉挛程度加重,患者可以完成随意运动但始终伴随着联

    带运动的特点。

        (4)阶段Ⅳ:部分分离运动阶段,痉挛程度开始减轻,运动模式开始脱离共同运动模

    式的控制,出现了部分分离运动的组合。

        (5)IRRV:分离运动阶段,运动模式进一步脱离共同运动的模式的影响,出现了难

    度较大的分离运动的组合。

        (6)阶段Ⅵ:协调运动阶段,痉挛消失,各关节可以完成随意运动,运动的协调性与

    速度接近正常。

        1 6.简述Rood技术中为了诱发伸展可以刷擦哪些部位?

        (1)刷擦示指和拇指之间脱离桡神经的区域。

        (2)刷擦手指背侧和掌指部位诱发手指伸展。

        (3)刷擦前臂背侧诱发腕伸肌和拇长伸肌的收缩。

        (4)刷擦三角肌后部诱发上肢伸展。

        (5)刷擦臀的基部诱发臀大肌的收缩。

        (6)刷擦足底诱发腓肠肌的收缩。

        (7)刷擦脊神经后支区域诱发颈部伸肌。

        (8)刷擦颈背部诱发躯干和颈部的伸展,诱发背阔肌腱使其达到扩胸目的。

        17.Rood技术的基本技术包括哪些?

        Rood技术的基本技术包括促进技术和抑制技术:

        (1)促进技术主要应用皮肤、本体感觉刺激诱发肌肉反应。主要技术有:①触觉刺激;

    ②温度刺激;③轻叩;④牵伸;⑤挤压;⑥特殊感觉刺激。    

        (2)抑制技术适用于痉挛和其他导致肌张力增高的情况,主要技术包括:①挤压关节

    以缓解痉挛;②在肌腱附着点加压以放松肌肉;③用较轻的压力从头部开始沿脊柱直到骶尾

    部按压反射性抑制全身肌紧张;④持续的牵张使肌腱保持拉长状态;⑤从仰卧位或俯卧位翻

    到侧卧位缓解痉挛;⑥中温刺激(30—35。C)、不感温局部浴、湿热敷等使痉挛肌肉松弛:

    ⑦远端固定一近端运动适用于手足徐动症。

        1 8.简述应用Rood技术进行治疗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应用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①由颈部开始尾部结束;②由近端开始向远端进行;

    ⑧由反射运动开始过渡到随意运动;④先利用外感受器,后利用本体感受器;⑤先进行两侧

    运动,后完成一侧运动;⑥颈部和躯干先进行难度较高的运动,后进行难度较低的运动:四

    肢是先进行难度较低的运动,后完成难度较高的运动;⑦两侧运动之后进行旋转运动。

        19.上肢D1运动模式是怎样的?

        上肢的D1运动模式包括D1F和D1E。

        (1)D1F运动模式为肩胛骨:上提、外展、外旋;肩关节:屈曲、内收、外旋;前臂:

    旋后;腕关节:屈曲、桡侧偏;手指:屈曲。

        (2)D1E运动模式为肩胛骨:下降、内收、内旋;肩关节:伸展、外展、内旋;前臂:

    旋前;腕关节:伸展、尺侧偏;手指:伸展。

        20.下肢D1运动模式是怎样的?

        下肢的D1运动模式包括D1F和D1E。

        (1)DlF运动模式为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踝关节:背曲、内翻;足趾:伸展。

        (2)D1E运动模式为髋关节:伸展、外展、内旋;踝关节:趾曲,外翻;足趾:屈曲。

        21.PNF基本技术与程序中对手法接触的表述是什么?

        治疗师的手要尽可能的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摆放于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给予患者

    活动时一定的阻力,在刺激患者皮肤感受器和其他压力感受器的同时,诱导患者的方向,并

    适时地实施PNF不同的治疗技术,增加肌肉收缩的能力。

        22.PNF基本技术与程序中对阻力的表述是什么?

        大部分PNF技术是从阻力的疗效中来的。在临床操作中,治疗师给予患者阻力的大小

    与方式,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而设定,不引起患者感到疼痛和不必要的疲劳。

        23.PNF特殊技术手法中节律性启动技术。

        节律性启动①方法:让患者肢体活动的肌肉尽可能的保持松弛,在现有的关节活动范

    围内先被动地、迟缓地。节律的活动肢体数次,并告知患者感受运动的感觉,接着让患者参

    与运动,反复的完成数次辅助主动运动后,最后让患者主动或稍微抵抗治疗师给予阻力的情

    况下完成相同的动作;②适用范围:意识低下,位置觉迟钝,动作不协调或缺乏节律性、全

    身性紧张如: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等。

        24.PNF特殊技术手法中节律性稳定技术。

        节律性稳定①方法:让患者保持某一姿势不动,治疗师交替给主动肌与拮抗肌阻力,

    使患者产生相应的对抗性反应(肌肉的等长收缩);②适用范围:关节不稳定,平衡能力较

    差,关节活动受限下的肌力训练、疼痛的患者等。

    第十三章  运动再学习技术

    1.简述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四个步骤。

        ①分析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异常表现及丧失成分;②指导并辅助患者强化训练运动功能

    障碍中的丧失成分;③将丧失成分融人整体活动训练中,增加灵活性;④促使运动技能训练

    向实际生活环境转移,指导患者自我监督和亲属参与,使训练逐渐贴近实际生活并尽可能长

    期坚持。

        2.简述运动再学习的基本原则。

        ①尽早开始康复,训练目标明确;②诱发正确的肌肉活动,消除不必要的肌肉活动;

    ③反馈的适时应用;④重心调整训练;⑤创造学习和促进恢复的环境;⑥给予患者最小的帮

    助,发挥患者最大的潜能。

        3.简述脑卒中患者步行时站立期常出现的问题。

        ①踝关节背屈不够,表现为不能足跟着地;②膝关节屈曲-伸展0。~15。范围内控制障碍;⑧骨盆向两侧过度平移;④髋关节伸展不充分。    

        4.简述如何按步骤2练习行走功能。    

        ①站立期膝关节控制的训练;②站立期骨盆水平侧移的训练;③站立期伸展髋关节的训

    练;(垒)摆动期膝关节屈曲控制的训练;⑤踝关节背屈的训练;⑥软组织牵伸。    

        5.简述如何运用运动再学习技术练习上肢功能。

        a软组织牵伸;b诱发肌肉收缩:①诱发肩周肌肉收缩;②训练伸腕;③训练前臂旋

    后;④训练对掌;⑤训练对指;⑥拾物训练。

    第十四章  强制性使用技术

    1.强制性使用技术的入选标准有哪些?

      (1)年龄:患者18岁以上,可以理解和执行康复训练程序的指令。

      (2)偏瘫侧被动关节活动度:肩屈曲和外展≥90。,肩外旋>45。,前臂旋前和旋后

    >45。;腕伸展于中立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30。。

        (3)偏瘫侧主动运动功能:受累腕伸展>10。,拇指及至少另外两个手指掌指关节和指

    间关节伸展>10。,且动作可重复3次/分。

        (4)患者ADL能力:具有独立安全的转移能力;健手固定时,行走应有足够的稳定

    性。如:坐位一站立、行走到卫生间安全。

        (5)患者认知功能正常:能理解和积极主动执行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指令和反馈信息。

        (6)患者听理解基本正常:配合检查和治疗。

        (7)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欲望和良好的家庭支持。

        (8)适应证: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及截肢、骨折术后的患者。

        2.强制性使用技术的排除标准有哪些?

        (1)严重的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PROM<90)。

        (2)严重的平衡及行走问题,所有时间需要辅助用具。

        (3)严重的认知问(MMSE<22分)。

        (4)过度痉挛(Ashworth分级>2级)或挛缩。

        (5)严重的不可控制的医疗问题。

        (6)拒绝强制性限制健手使用90%以上时间。

        (7)严重高血压病(BP>180/100mmHg)和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

        3.脑卒中后的上肢功能障碍的m.CIMT操作。

        (1)做好患者上肢功能状态评估:包括是否符合人选标准,精神状态,患者家属配合

    程度和家属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2)准备好使用器材:卡片,手工艺制作材料,缝纫机、布块、餐具、水杯、衣服,

    牙刷、毛巾、头梳等。

        (3)开始治疗:不固定健侧肢体,嘱患者用患侧上肢完成任务(如运动功能障碍者进

    行裁缝)。任务完成过程中即使有微小的进步也给予明确地言语反馈,每组任务约重复50

    次,可在15~20个不同日常生活任务中选择。m-CIMT每天6小时,连续2周。

        4.脑卒中后的下肢功能障碍的m-CIMT操作。

        m.CIMT具体操作(以从坐到站过渡到步行训练为例):

        (1)做好患者下肢功能状态评估:包括是否符合入选标准,精神状态,患者家属配合

    程度和家属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2)准备好使用器材:准备好高度合适的椅子(初始时高度为地板到患者膝关节距离,

    随后根据患者情况,椅子高度可逐渐降低到20cm)、贴布、四足手杖、平行杠等。

        (3)评估患者治疗前在无手臂帮助、无靠背、穿鞋合适情况下测试患者从坐到站的

    参数。

        (4)用贴布标注双足两边距离约l 0~1 5cm的两条直线,嘱患者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看约

    1.6m处地板上的目标物(用贴布标识)。

        (5)开始准备站立时安静重心情况下坐3秒,每日100~200次。

        (6)待下肢能够维持站立,偏瘫肢体恢复至Brunstrom>2级开始减重步行训练及平板运

    动训练,速度0.5~lkm/h,最快2.5krn/h,每天2次。    

        (7)室外步行训练,在不同环境下步行1000米。    

        (8)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等。每天训练时间共约4h。    

        儿童脑瘫和脑外伤的强制性使用技术操作。

        以小儿脑瘫为例:    

        (1)与患者儿及其家属沟通,说明具体使用方法和治疗过程中患儿和家属需要注意到

    的问题。    

        (2)准备好限制使用器材,如限制或固定用塑料(石膏)管型、夹板、悬吊带、连指

    手套等;夹板、卡片、智力游戏,手工艺制作材料,餐具、水杯、衣服、牙刷、毛巾、头

    梳等。    

        (3)开始治疗(最好以小组形式),用固定材料限制健侧(是否使用看具体情况);30

    坌钟热身活动,比如扮演海盗边唱歌边挥舞大刀;50分钟个体化集中练习,进行塑形和重

    复任务练习;30分钟一起吃饭,喝水,尽可能重复任务训练原理;40分钟小组活动(2。3

    ):夹板游戏,卡片游戏,智力游戏,手工艺制作等;最后15分钟,更换自己衣服,告

    别,共约3小时。m—CIMT每天2小时,同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由父母监管加强患儿患侧

    的训练,连续8周。    

        (4)家庭训练治疗:在家庭自然环境中训练,学习如何处理不同的作业,如穿脱衣

    服,帮助母亲做饭,做家务,干预期间每天1小时,干预后每天2小时。    

    第十五章  心肺功能训练

    1.心功能康复训练的分期。

      心功能康复训练分为三期:I期是院内康复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住院的早期康复,发达国家此期已经缩短到3~7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称冠状动脉

    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早期康复也属于此列。Ⅱ期是院外早期康复期,指从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6周。由于急性阶段缩短,Ⅱ期的时间也趋于逐渐缩短。Ⅲ期是院外长期康复期,指病情处于较长期稳定状态,或Ⅱ期过程结束的冠心病患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及隐性冠心病。PTCA或CABG后的康复也属于此期。康复程序一般为2~3个月,自我锻炼应该持续终生。

    2.心功能训练的禁忌证。

        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26.7kPa)或舒张压≥120mmHg(16.0kPa),肺动脉高压,中度瓣膜病变,心肌病,明显心动过速或过缓,中至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严重梗阻性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阻滞,严重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或类似病变,严重肝’肾疾病,严重贫血,未能控制的糖尿病,运动可导致恶化的神经肌肉疾病,晚期妊娠或妊娠有并发症,明显骨关节功能障碍,运动受限或可能由于运动而使病变恶化。

     3.简述呼吸康复的机制。

        ①减少通气需要:运动训练、运动期间辅助氧疗、能量保持技术。②提高呼吸交换的效率:改善呼吸模式、保持呼吸技术,减少阻力负荷。③改善吸气肌功能:变换姿势,吸气肌训练,部分通气支持。

     4.呼吸训练的适应证。

      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②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手术后;③慢性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等;④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⑤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⑥支气管痉挛或

    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譬如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慢性、进行性的肌肉病变或神经病变;⑧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

    5.呼吸肌训练的方法。

      ①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②呼吸肌练习;③局部呼吸;④缩唇式呼吸;

    ⑤预防及解除呼吸急促;⑥胸腔松动练习;⑦咳嗽;⑧体位引流;⑨全身训练;⑩物理因子治疗;⑾中国传统康复方法。

    第十六   虚拟现实技术

    1.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治疗作用是什么?

      ①首先可视化虚拟康复环境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耐受性,使得患者更加频繁地

    进行较长疗程的训练,而不会产生疲倦。②第二个重要的作用是患者可以完全将注意力放在可视化虚拟的任务上,而无需对运动进行苛刻的要求。即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集中力。③第三个作用是可视化虚拟康复可设计多重动作或意外状况,促进生活技能转化,以增强治疗

    效果。

     2.虚拟现实技术涉及到的治疗机制有哪些?

        ①重复:反复练习是学会一项运动技能的首要因素;②反馈:提供多种实时反馈和一组练习后的成绩反馈,获得成功的体验;③动机:视觉和本体感所提供的反馈,可以强化练习者在尝试一错误练习中的正确行为,维持练习者的动机水平和积极性,并获得愉快的成功情绪体验,促使其不间断的练习直至习得该行为;④主动运;⑤运动想象;⑥探索学习。

     3.虚拟现实在康复训练中的优越性是什么?

        ①可以使患者能以自然方式与具有多种感官刺激的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②比人类教练更有耐心和一致性,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观察模仿练习。③减少在真实环境中由错误操作导致的危险。④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反馈信息,使枯燥单调的运动康复训练过程更轻松、更有趣和更容易。⑤虚拟现实允许用户进行个性化设置,将运动训练、心理治疗及功能测评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患者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康复训练计划。⑥由于虚拟环境与真实世界的高度相似性,在虚拟环境中习得的运动技能能更好的迁移到现实环境中。

     

    4.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康复的哪些方面?

      ①平衡和协调康复训练;②行走运动康复训练;③上下肢康复训练(改善ROM、增强肌力、增加速度和促进分离运动等);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⑤认知障碍的治疗;⑥虚拟全身运动训练;⑦康复教育;⑧戒毒;⑨腰背痛;⑩远程指导;⑩精神情绪。

     5.在使用临床虚拟治疗系统时,治疗师如何帮助患者?    

      (1)治疗师应站在患者背后,以便相机与患者互动。    

      (2)可以使用工具如双杠,使患者更容易训练。

      (3)治疗师坐在患者旁边,容易解释游戏。当游戏开始时,治疗师应该避让,以免相

    机检测不到患者。

      (4)如果患者需要搀扶或必要的接触时,相机难以分离患者和治疗师时,请一定要站

    在患者背后,以尽量减少干扰。

        (5)如果治疗师紧紧站在一名座椅者背后,相机可能会将治疗师作为上半身,将患者

    作为下半身。因此,治疗师应向一侧、向后略微移动或坐下来,以尽量减少干扰。

        (6)使用相机还可以更深人地帮助患者。如果治疗师完全模仿患者的运动,相机会对

    合并运动作出反应。

    第十七章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1.试述康复机器人的分类。

        (1)治疗型康复机器人:主要可以辅助患者进行各种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如上

    肢运动功能训练、手臂运动训练、步行训练、脊椎运动训练、颈部运动训练等,并可以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根据外部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末端效应器和全部机械关节的轨迹,与人体关节空间运动轨迹是一致的。它装置相对稳

    定,适用于重度残疾者,如需要关节控制和支撑、没有或极少关节运动者。b操作型康复机器人:患者和机械间的接触仅通过末端效应器,如手柄或踏板。操作型康复机器人末端效应器的轨迹和人体自然末端效应器(手、足)空间运动的轨迹是一致的。患者需利用自己的协    

    调运动,在操作空间内跟踪轨迹。它适用于中度残疾,如那些可以进行主动运动者。    

        (2)辅助型康复机器人:主要用来辅助患者进行各种日常活动,如机器人轮椅、机器

    人步行器、导盲手杖、智能假肢、护理机器人等。    

        2.以脑卒中患者为例,试述利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患者制定分期训练方案,在脑卒中的不同时期需要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进行渐进式治疗。    

        (1)急性期:患者常处于软瘫,除临床医疗外,早期康复介入的重点是预防关节挛缩

    及提供适宜感觉刺激,因此机器人辅助被动运动是康复训练的主要措施。    

        (2)亚急性期:患者出现协同运动和痉挛,康复方法常为诱导关节的分离运动和抑制

    异常的运动模式,机器人辅助助力运动是康复训练的主要措施。    

        (3)慢性期:患者有较多的分离运动,但协调性仍差,康复方法应由简到繁、由易到

    难,进行机器人辅助的任务特异性主动运动。    

        3.机器人辅助上肢功能训练的目标条件和方法  目标是改善上肢活动的协调性;改善痉挛和疼痛;减轻上肢的残疾程度。康复治疗需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训练方案。以卒中偏瘫患者为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进行渐进式治疗。在急性期,患者常处于软瘫,除临床医疗外,早期康复介入的重点是预防关节挛缩及提供适宜感觉刺激,

    因此机器人辅助被动运动是康复训练的主要措施。在亚急性期,患者出现协同运动和痉挛,

    康复方法常为诱导关节的分离运动和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机器人辅助助力运动是康复训练的主要措施。在慢性期,患者多有较多的分离运动,但协调性仍差,康复方法应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进行机器人辅助的任务特异性主动运动。    

        康复训练应该使患者产生全方位的运动,运动须囊括上肢所有的关节。机器人辅助训的是上肢日常功能活动的相关动作,是所有上肢复杂动作的基础。在机器人辅助训练的同时,

    可以辅以简单的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将各个机器人简单训练动作加以深化及应用。    

        4.试述利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时患者应满足的条件。    

        ①具有保持坐位平衡的能力,需要上肢支撑才能保持平衡者也计人此列;②具有较好的循环功能,能够在保持lOmin垂直姿势的条件下,不发生血压降低的现象;③具有基本的

    流沟通能力,能理解治疗师的说明;④下肢没有不稳定性骨折或严重的骨质疏松;⑤在安装悬吊带的部位没有压疮或开放性创伤。    

        5.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的目标和关键因素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的目标是:重新获

    独立的步行能力;提高步行速度;改善步态质量。事实证明,步行训练中的训练强度、训练任务的针对性、患者的积极参与,以及运动协调性的训练,是确保有效康复的关键因素。  

        (1)训练强度:没有行走能力的患者,可在减重条件下由机器人辅助进行跑台行走练

    习。实际操作中,应监测卒中患者训练时的心率,以不超过70%~85%最大心率为度。服用p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靶心率还要酌减。有运动疗法绝对禁忌的患者,不能参加跑台练习。年老体弱,或伴随其他较严重慢性病需限制运动强度者,以低负荷练习为宜。    

        (2)训练任务的针对性:根据运动再学习理论,任务特异性练习就是步行,因此训练任务就是步行本身。    

        (3)患者的积极参与:应要求患者积极参加训练。应该视患者体能情况调节减重程度和跑台速度,但跑台速度一般不超过3.5km/h。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治疗师应尽量不给予辅助。如患者存在消极情绪、注意力分散等精神心理问题,则需积极鼓励和提醒。必要时,与医生讨论其训练中表现,寻求必要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4)运动协调性训练:治疗师需注意患者支撑相和摆动相的异常现象,视具体情况使用口头反馈纠正或直接辅助纠正。需注意由机械装置和跑台速度问题导致的异常步态。

链接
Copyright © 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温州市学院西路268号
邮编:32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