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课程学习网 >> 专升本 >> 医学检验技术 >> 正文
  •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检验专升本

    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面授学时数: 36学时

    选用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人卫,             主编:夏薇、陈婷梅  

     

    一、前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本专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临床血液学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应用检验技术中骨髓形态学检查是重中之中,其要求检验者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对疾病做出判断、提出建议等,以辅助血液病诊断、判断疗效观察病情变化。因此要求学员除掌握实验室技术外,还要掌握常见血液疾病的临床知识,从而提高检验者综合分析能力

    本大纲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的、夏薇陈婷梅的《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编写的。目的要求分为三级即掌握、熟悉、了解。掌握的内容应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础理论深入地了解,融会贯通,牢固掌握;要求熟悉的内容要重点地讲解,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了解: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则可概括讲授并扼要介绍国内外的进展及一般规律;教学内容分也根据目的要求相应地列出。

    由于学员在入学前均已修完大专的全部课程,故对血液检验的基本内容已比较熟悉,但对临床疾病知识及一些新技新进展尚不够了解,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函授学习使学员能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并在临床工作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诊断疾病的能力。本专业面授时数为36学时。为了帮助学员自学,在大纲后面附录了思考题。

     

    二、讲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造血及造血调控

    0.3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

    4

    第三章

    造血检验技术

    5

    第四章

    红细胞检验技术

    3

    第五章

    白细胞检验技术

    0.5

    第六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检验技术

    0.2

    第七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

    4

    第八章

    红细胞疾病应用

    3.5

    第九章

    白细胞疾病应用

    9.5

    第十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应用

    2

    补充内容1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

    2

    补充内容2

    自动血凝仪

    2

    合计

     

    36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造血及造血调控

    第一节  造血器官与造血器官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造血、造血器官、红骨髓、黄骨髓、髓外造血及造血微环境等的定义。

    (二)熟悉:出生后骨髓造血特点。

    (二)了解:胚胎期造血特点。造血微循环作用。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造血、造血器官、红髓、黄髓髓外造血及造血微环境等的定义。出生后骨髓造血特点,骨髓造血的三个过程,红髓脂肪化的特点。造血微循环的基本组成。

    (二)一般介绍:胚胎期造血的分期及主要特点。出生后胸腺、脾、淋巴结造血的基本特点。骨髓微血管系统的组成及作用,骨髓基质细胞及分泌因子。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长发育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造血祖细胞、造血干细胞的定义。血细胞的起源及成熟,血细胞成熟过程中形态演变一般规律。

    (二)熟悉:胚胎干细胞、血细胞增殖、血细胞成熟、血细胞分化等的定义。细胞有丝分裂的分期及特点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祖细胞的特点(包括免疫表型),各系细胞的主要免疫表型特点。

    (二)了解: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等。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造血祖细胞、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血细胞增殖、血细胞成熟、血细胞分化等的定义。血细胞的起源及细胞成熟过程简图,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形态演变规律,血细胞的命名,细胞有丝分裂的分期及特点。造血干细胞的免疫学特点。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点及分类。

    (二)一般介绍: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血细胞发育过程中表型分化特征。

    第三节 第五节  (自学)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血管的作用。

    (二)了解:血管壁的基本结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血管抗凝及促凝作用及机理。

    (二)一般介绍:血管的的内膜层、中膜层及外膜层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的定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二)熟悉:血小板的结构、膜组成及代谢,血小板颗粒内容物的主要成份,血小板的活化。

    (三)了解:血小板颗粒内容物的其他成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的定义、条件,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的六大功能。血小板的表面结构、骨架系统及收缩蛋白、血小板细胞器及特殊膜系统,血小板膜磷脂代谢的主要特点,颗粒内容物的主要成份及作用。

    (二)一般介绍:血小板颗粒内容物的其他成份。

    第三节  血液凝固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凝血因子的种类、名称,凝血凝固机理。内源凝血系统、外源凝血系统、内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共同凝血途径及接触激活因子等的定义。

    (二)熟悉:凝血因子的特性。

    (三)了解:其他凝血因子结构。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凝血因子的种类、名称、特性及纤维蛋白原的结构,内源凝血系统、外源凝血系统、内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共同凝血途径及接触激活因子等的定义,血液凝固机理。

    (二)一般介绍:其他凝血因子的结构。

    第四节  抗凝血系统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生理性抗凝物质种类及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及机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外源激活途径等的定义。

    (二)了解:其他抗凝物质的主要作用及机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外源激活途径等的定义。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抗凝作用及机理。

    (二)一般介绍:肝素、蛋白Z和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质的主要作用及机理。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外源激活途径等的定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机理及作用。

    (二)熟悉:纤维蛋白(原)的降解及降解产物(FDP)的作用。

    (三)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各种成分的分子结构。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外源激活途径等的定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机理及作用,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过程及降解产物的作用。

    (二)一般介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各种成分的分子结构。

    第六节 血栓形成(自学)

    第三章  造血检验技术

    第一节  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中各期细胞的形态特点,成熟淋巴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及成熟浆细胞的形态特点。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正常骨髓象特点。粒红比值、非红系百分比、骨髓稀释、干抽及有核红细胞造血岛的定义。

    (二)熟悉:单核、淋巴、浆细胞系统中的原始、幼稚细胞及常见的非造血细胞形态特点,各种相似细胞的鉴别,血象检验。

    (三)了解:其他细胞等形态特点,骨髓穿刺方法,骨髓象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中各期细胞的形态特点,各系细胞中各期细胞的主要划分标准及各系形态总特征,粒细胞中四种颗粒的鉴别。各种相似细胞的鉴别。血象检验步骤、内容及重要性。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应用、骨髓细胞学检验(包括步骤、内容、取材情况判断、增生程度判断、注意事项等)、正常骨髓象特点。粒红比值、非红系百分比、骨髓稀释、干抽、有核红细胞造血岛、浆细胞岛的定义。

    (二)一般介绍:浆细胞岛,内皮细胞、纤维细胞、脂肪细胞等细胞形态特点。骨髓穿刺方法,骨髓象分析等。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细胞化学染色的定义,细胞化学染色的共同步骤。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及铁染色。

    (二)熟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PAS)。

    (三)了解:其他细胞化学染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细胞化学染色的定义,细胞化学染色的共同步骤。酯酶染色的种类。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铁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及氟化钠抑制试验、特异性酯酶染色及过碘酸-雪夫氏反应的原理、步骤、结果、临床意义及临床评价。急性白血病亚型诊断思路。

    (二)一般介绍:苏丹黑B染色的原理、酸性磷酸酶染色及酯酶双染色。

    第三节 第九节 (自学)

    第四章   红细胞检验技术

    第一节 第三节  (自学)

    第四节  红细胞膜缺陷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包括定义)。

    (二)了解:其他膜缺陷检验。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及评价。

    (二)一般介绍:自身溶血及其纠正试验、酸化甘油溶血试验、高渗冷溶血试验,伊红-5-马来酰亚胺结合试验及红细胞膜蛋白基因检测。

    第五节  红细胞酶缺陷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Hb-RT,光电比色法)、G-6-PD活性检测。

    (二)了解:其他膜缺陷检验。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MHb-RTG-6-PD活性检测的原理、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

    (二)一般介绍:变性珠蛋白小体试验、G-6-PD荧光斑点试验、PK荧光斑点试验、PK活性检测、G-6-PD基因检测等。

    第六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抗人球蛋白试验。

    (二)了解:冷凝集素试验、冷热溶血试验等。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试验、冷热溶血试验的主要临床意义。

    (二)一般介绍: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试验、冷热溶血试验的原理、参考区间等。

    第七节  血红蛋白异常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抗碱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电泳。

    (二)了解:其他血红蛋白异常检验。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抗碱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电泳的原理、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二)一般介绍:HbF 酸洗脱法检测、异丙醇沉淀试验、红细胞包涵体试验、PCR 技术检测血红蛋白基因检测。

    第八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酸溶血(Ham)试验及蔗糖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的定义。

    (二)熟悉:CD55 、CD59 、FLAER等检测。

    (三)了解: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Ham试验的定义,Ham试验及蔗糖溶血试验的原理、方法、参考区间、注意事项、临床意义及临床评价。CD55 、CD59 、FLAER等检测的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等。

    (二)一般介绍:蛇毒溶血试验的原理、结果及临床意义。

    第九节  卟啉病有关检验 (自学)

    第五章 至 第六章(自学)

    第七章 血栓与止血疾病检验技术

    第一节  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出血时间(BT)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检测。BT的定义。

    (二)了解:其他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BT测定、vWF检测的临床意义,BT的定义。

    (二)一般介绍:血浆内皮素-1、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浆6-酮-前列环素F1α、去甲基6-酮-前列环素F1α检测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PAgT的定义。

    (二)熟悉: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血小板活化分析、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 PAdT的定义。

    (三)了解:血小板生存时间、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检测(PF3aT)、血块收缩试验(CRT)。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PAgT、PAdT的定义。PAgT的原理、基本步骤、结果分析、临床意义及临床评价,乏血小板血浆(PPP)及富血小板血浆(PRP)的制备条件。PAdT的原理及主要临床意义。

    (二)一般介绍: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血小板活化分析、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的种类及主要临床意义。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 测定。KPTT、PT、T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PTR)等的定义。

    (二)熟悉:全血凝血时间(CT)、凝血因子活性(C、C、C、C)、凝血因子(C、C、C、C)及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的检测。

    (三)了解:其他凝血因子的检验。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KPTT、PT 及TT的试剂组成、原理、方法、结果报告、注意事项、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及临床评价,FIB检测的原理、方法、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及临床评价。KPTT、PT、T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PTR)等的定义。

    (二)一般介绍: CT、凝血因子活性(C、C、C、C)、凝血因子(C、C、C、C)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的种类及临床意义。血浆组织因子测定、凝血因子ⅩⅢ检测的临床意义等。

    第四节  血栓弹力图仪(自学)

    第五节  抗凝系统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二)熟悉:血浆抗凝血酶(AT)、蛋白C(PC)、蛋白S(PS)、狼疮抗凝物质(LAC)、凝血因子抑制物。

    (三)了解:其他抗凝系统检验。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血浆AT、PC、PS、LAC(包括筛选和确诊试验)、凝血因子抑制物的原理、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及临床评价。

    (二)一般介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及类肝素检测的临床意义等。

    第六节  纤溶活性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检测。副凝固试验的定义。

    (二)了解:血浆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抗原(t-PA)、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PAI)、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及纤维蛋白肽1-1515-42 测定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3P的原理、方法、参考区间、注意事项、临床意义及临床评价。FDP、D-二聚体检测的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及临床评价。

    (二)一般介绍:PLG、t-PA、PAI、PAP1-1515-42 测定的临床意义及临床评价。

    自动血凝仪(补充)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自动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二)了解:自动血凝仪的种类、临床应用、基本操作步骤,血小板聚集仪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种自动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一)一般介绍:自动血凝仪的种类、临床应用及自动血凝仪基本操作步骤。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自学)

    第八章 红细胞疾病应用

    第一节  红细胞疾病概述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贫血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贫血的实验室一般检查。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贫血的定义、贫血的各种分类方法、临床表现、贫血的实验检查思路。

    (二)一般介绍:常见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缺铁性贫血(IDA), IDA的定义。

    (二)了解: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IDA的定义、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

    (二)一般介绍:IDA的病因、分期、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第三节  巨幼细胞贫血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巨幼细胞贫血(MgA,MA), MgA的定义。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MgA的定义、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

    (二)一般介绍:MgA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AA),AA的定义。

    (二)熟悉:急性造血功能停滞(AAH)、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AA的定义、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

    (二)一般介绍:AA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AAH及PRCA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溶血性贫血(HA)的定义、分类、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共同特点及实验检查程序。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病症(PN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定义及分类。

    (二)熟悉: EVan¢s综合征的定义,常见异常血红蛋白病、冷凝集综合征(CAS)、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

    (三)了解:其他溶血性贫血。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HA的定义,HA的分类法、主要临床表现,血管内、外溶血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实验室检查共同特点及实验检查程序。HS、PNH、G-6-PD缺陷症的概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诊断。

    (二)一般介绍:CAS、PCH、HE、PK缺陷症的概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其他溶血性贫血。

    第六节  血红蛋白病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二)熟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异常血红蛋白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的定义,常见异常血红蛋白病。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异常血红蛋白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的定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概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二)一般介绍:常见异常血红蛋白病的主要特点。

    第七节  外来肿瘤细胞浸润骨髓所致贫血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骨髓转移癌的定义,外来肿瘤细胞浸润骨髓所致贫血。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骨髓转移癌的定义,外来肿瘤细胞浸润骨髓所致贫血的主要特点。

    第九章 白细胞疾病应用

    第一节  造血与淋巴细胞肿瘤概述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FAB分型、MICM分型、棒状小体、柴捆细胞等的定义,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淋巴瘤及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相关前驱髓细胞肿瘤(2008,WHO)分型,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WHO分型框架。

    (三)了解:淋系肿瘤分型(2008,WHO),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FAB分型,系列模糊的急性白血病。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MICM分型、FAB分型、棒状小体、柴捆细胞等的定义。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AML及相关前驱髓细胞肿瘤(2008,WHO)分型,淋巴瘤及白血病的临床表现。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WHO分型框架。

    (二)一般介绍:淋系肿瘤分型(2008,WHO),ALL的FAB分型,系列模糊的急性白血病。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检查特点,急性白血病的一线、二线CD筛选免疫标志,伴重现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疗效标准。伴重现性的B-ALL/LBL的主要特点。微量残留白血病的定义。

    (二)熟悉: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的特点。非特指性的AML,非特指性ALL的主要特点。

    (三)了解: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急性白血病的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急性白血病的一线、二线CD筛选免疫标志,各种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主要特点,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血象缓解、部分缓解及骨髓象复发标准。伴重现性AML的概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非特指性AML的概述及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伴重现性B-ALL/LBL的主要特点,非特指性ALL的主要特点。

    (二)一般介绍: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其他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的特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特点。

    第三节  其他淋巴细胞系统恶性肿瘤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其他淋巴瘤的主要特点。毛细胞白血病(HCL)、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的主要特点。

    (三)了解:霍奇金淋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分类2008,WHO)等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CLL/SLL(主要是CLL)的概述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主要是CLL),其他淋巴瘤的主要特点。HCL、ATLL、PLL、LGLL的主要特点。

    (二)一般介绍:HL及NHL的分类2008,WHO)及其他特点。

    第四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异位(ALIP)等的定义,MDS的分型标准(2008,WHO)及各型MDS的主要特征。

    (二)熟悉:各型MDS的其他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MDS 、ALIP等的定义,MDS的概述、分型标准,各型MDS的主要特征。

    (二)一般介绍:MDS的FAB分型、各型MDS的其他特征。

    第五节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费城染色体、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等的定义。

    (二)熟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骨髓纤维化症(MF)。PV、ET的定义。

    (三)了解: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费城染色体、CML急变、PV、ET等的定义。CML的概论、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诊断标准,CML急变期、加速期的实验室检查特点。PV、ET、MF的主要特点。

    (二)一般介绍: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六节  骨髓增殖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自学)

    第七节  浆细胞肿瘤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多发性骨髓瘤(MM),MM及浆细胞白血病(PCL)等的定义。

    (二)了解:意义未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浆细胞瘤。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MM、PCL等的定义。MM的概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

    (二)一般介绍:意义未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浆细胞瘤的主要特点。

    第八节  其他白细胞疾病

    一、目标与要求

    (一)熟悉: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类脂质沉积病、嗜血细胞综合征(包括各疾病的定义)。

    (二)了解:脾功能亢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类脂质沉积病、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二)一般介绍:脾功能亢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第十章  出血与血检性疾病应用

    第一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一期止血缺陷、二期止血缺陷等的定义,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程序及结果分析。

    (二)熟悉: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三)了解:血栓性疾病的类型及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一期止血缺陷、二期止血缺陷等的定义,一期止血缺陷的筛检试验及应用,二期止血缺陷的筛检试验及应用,纤溶活性亢进的筛检试验及应用。

    (二)一般介绍: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血栓性疾病的类型及特点。

    第二节  常见出血性疾病及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过敏性紫癜(A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AP、ITP、血友病、DIC的等定义。

    (二)熟悉:AP、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及获得性抗凝物质增多。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 巨血小板综合征、贮藏池病等定义。

    (三)了解: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疾病,肝脏疾病的凝血障碍等。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AP、ITP、血友病、DIC的等定义。ITP、TTP、血友病、vWD、DIC的概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二)一般介绍:AP、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征、贮藏池病,血小板第3 因子(PF3)缺乏症、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获得性抗凝物质增多(肝素样抗凝物、狼疮样抗凝物、FⅧ抑制剂)、肝脏疾病引起凝血障碍的主要特点,继发性纤溶亢进与原发性纤溶亢进的鉴别。

    第三节  常见血栓性疾病及检验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血栓前状态、高凝状态、易栓症等的定义。血栓前状态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二)了解:几种常见血栓性疾病及易栓症。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血栓前状态、高凝状态、易栓症等的定义。血栓前状态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二)一般介绍: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与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第四节  抗血栓和溶栓性治疗监测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抗凝治疗的监测,溶栓治疗的监测。

    (二)熟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监测肝素、口服抗凝剂、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种类及其特点。

    (二)一般介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指标种类及其特点。

链接
Copyright © 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温州市学院西路268号
邮编:325027